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贞观俗人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木子蓝色
于是现在广州城里,新设了一个监军使院,又有一个观军容使院,大家俗称其为监军院、监院,或观军院、观院。
这两个院的设立,与往常最大不同的是,以往朝廷派监军,都只派御史监军,而且因为都是战时行营监军,所以一般就是一名御史充监军,顶多自己带一二随从幕僚,是没有相关机构的。
而如今岭南情况较为特殊,并不是战时行营状态,而明显是要维持一个长期的局面。
故此如今经略府在广州开府设牙,监军当然也得常驻,常驻就得有自己的机构和人员,故此监军使院和观军容使院一起设立了,而且还是各一套班子。
两个五品官担任院长,双监军,大唐独一份。
秦琅也不知道李世民这是啥意思,监军还用的着派两个吗?





贞观俗人 第959章 饥渴难耐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贞观俗人最新章节!
岭南正从化外蛮荒,变为大唐的治下王土。
皇帝虽授予秦琅许多特别权力,如承制拜封,先斩后奏等。
人臣是没有封拜之权的,这是君主的特权,政事堂、吏部、兵部的授官封赏之权,那也都是皇帝所赐予的。
正常情况下,不论是镇守一方,还是为官一地,地方官员都没有封拜官员之权,一般只有表奏举荐之权。
在大唐还没有实际控制岭南之时,冯盎等土王手里掌握的其实也只是表奏之权,即向朝廷推荐人员担任自己属下官职,朝廷则惯例全都许可并发给官告官印等。
这是一个正常的程序,虽然说在以前冯盎等人实际上并不需要朝廷真的同意,他们往往是自行任命官员,事后补一道表奏而已。
但现在皇帝给了秦琅承制拜封特权,这可比一般的黜陟大使的权力大的多,更别说观察使的权力了,观察使如今做为一道的主官之一,负责察该一道地方官政绩,监督考核,考核结果奏于朝廷。
而黜陟使权力要大些,奉旨巡察,对于不合格的官员甚至可直接罢免或贬降,甚至是治罪,也可对有功绩官员直接予以升迁奖赏等。
基本上来说,如今观察使是常设官职,对五品以下官员可直接处置,对五品以上官员要上奏朝廷处置。黜陟使,则是可对四品及以下地方官员,皆可处置。
秦琅的以经略使之职,节度整个岭南文武地方官员,不论品级,只要是岭南三道九府十二军之内的官将,皆可直接处置。这个处置不仅是对政绩考核评份,也包含升降调动等,甚至还可直接给有功之臣封爵授勋。
他这个特权是可以直接拜封的,而不用先请示朝廷这样,是皇帝敕诏授予的特权,拜封后朝廷是会认的。
王公以下,秦琅皆可拜封。
对于岭南地方官场来说,秦琅手握着这个大权,可就太了不得了,一言可决人升降甚至是生死。
这就是皇帝赋予的最高权威。
皇帝一边给予了无比的放权,另一面却又派出了双监军,在广州建立了监军使院和观军容使院,不得不说,放权与监督其实并不矛盾,李世民既给你放权让你方便办事,但同样派人来监督,甚至派双份,以示重视。
有人可能觉得皇帝这样做,不合用人不疑之法,但事实上,制度终究是比人更可靠的。
观军容使、内常侍高福,据说老家就是岭南的,他家以前也是岭南的一个南迁汉人豪族,在他小时候,家族因卷入谋反叛乱中后来被牵连获罪,少小阉割后被送入宫中为奴,转眼多年,也一步步做到了五品内常侍,甚至这次外放出京做监军,实则又是升了一步了。
一位出身岭南豪族的宫中宦官来做观军容使,无疑是他的出身很重要,他比一般宦官更能了解岭南,甚至他可能在这边还会有些亲朋故旧什么的人脉关系,不至于来了后两眼一摸黑。
另一位监军使,是治中侍御史高冯,字季辅,这位是宰相高士廉的本家侄子,渤海高氏青壮一代中的领军人物。
隋末时他兄长出任汲县县令,他便跟着兄长到汲县读书,后城中百姓造反,其兄长死于反乱中,高季辅组织家丁,联络豪强,挺身而出平定叛乱,并手刃杀兄仇人,将其首级祭祀兄长。
不久后,高季辅领着人马投了瓦岗,再不久后李密兵败,高季辅与贾润甫、刘德威、李厚德一起投唐,初授陟州总管府户曹参军。
武德九年,李世民即位后,这位高士廉的侄子,也被授以监察御史之职,凭着刚正不阿的名声,以及他弹劾扳倒的数位大臣之功,他很快就做了中书舍人,此后又还入东宫兼职,表现不错。
去年升任御史台次官治书侍御史,这次被调来岭南任监军使。
为表重视,免的官职相差太大,李世民还让高季辅兼任广东道观察采访使,以高福兼任广州市舶使。
二高一个兼了市舶使,管着广州港的市舶贸易,一个兼着观察采访使,管着广东官员考核监督,这权力自然就大增。
一阵寒喧,众人进入衙内。
分别坐下,秦琅环顾。
只见满厅的绯绿,紫袍的官员倒独他一个。
众多张面孔里,其实却都是中原南下的过江龙,本地官员一个没有,冯盎、宁暄、陈龙树等这些岭南豪强,这几年被朝廷左挪右移的,根本没机会染指岭南官府的决策权。
这几年更是留地方上的州县刺史县令之职都保不住了。
都是来自中原,甚至以往在长安可能还很熟,所以大家倒也不至于生份。
三道的观察使、常平使、按察使、指挥使,九都督府的都督、长史、司马,各州的刺史等,还有诸军的军使等。
满满一厅。
都赶来拜见秦琅。
就连远在云南的通海都督程处默,还有南洋水师提督牛见虎,也都特意赶了过来。
“我人还在长安,你小子的求援信一封接一封,说的好像通海马上失守了一样,我这刚到岭南,你倒是比我还先到广州,看来通海那边并不危急嘛。”
程处默一身绢甲,“我这不是特意亲自赶来向卫公搬救兵嘛,那些该死的蛮子,自卫公你走后就开始发起攻击,一开始是铺天盖地的杀过来,跟我们打了几波硬仗吃了败仗后,便开始化整为零搞袭击了,如今我们通海府可是战火纷飞,烽火连城啊,大家出去种地都得带着刀挂屁股上,得把弓箭背背上,以随时应对蛮夷来袭!”
“幸好我们几个关键要地建立了坚固要塞,各交通线上又都有许多碉堡,使我们立不于不败之地,可是总被他们袭击骚扰,我们也受不了啊。如今连商队都大受影响,商路都不安全了,商人都减少了许多,再这样下去,通海府可就凉了。”
南蛮在南边袭扰,东爨在北边打动,而乌蛮诸部又在东边骚扰,通海府如今算是三面皆敌,另一面的西爨也无法让人真正放心。
“真的是扛不住,这大半年来,我们的商路屡屡被劫,矿场更不用说,被毁了好多个了,连我们的庄稼屯田,都大受影响。许多蛮寨也都被他们攻击,他们边打边拉,弄的如今许多蛮寨不是直接倒向他们跟他们一起做乱,就是跟他们暗里眉来眼去,为他们通风报信,甚至是悄悄带路,更有为他们提供钱粮,为他们销脏的,卫公,必须得组织一次全面反击攻势了,否则这样下去,通海府真的是彻底凉了。”
秦琼捧着茶杯,程处默虽然说的很严重,但看他的表情,局面肯定还在控制当中,要不然,他也不敢跑到广州来了。
“我人还在长安的时候,不是已经给你们通传了圣人的旨意吗,通海军增加两千正兵额度,另外在通海府新设了三个折冲府,点选三千府兵。城傍、侧近蛮兵,也给你们通海府增加了四千,另外还特批了一个六千人的狼兵营。这可是实实在在的增加了一万二千人,你不会说兵还不够吧?”
“再者,我也让南海水师这边重新恢复了红河上的巡航,增派了舰船,甚至在通海府境内的红河北岸,设立了水师的红河水寨,连陆战队都驻上了。”
老程倒也不客气,“这些是没错,可点选新府兵,番上镇戍,训练狼兵,这些可都还得有个过程,需要时间啊,也不是说一句话,就能从百姓变成精兵啊?不仅是训练,还得有装备啊粮草啊马匹等等,新军想要成形,起码还得小半年。”
“你别跟我说这些,你们现在主要任务是防御反击,以防御守城为主,依靠几大要塞和纵横的交通网,用碉堡、要塞封锁分割防御,又不是要你们过江去攻城拔寨,所以就算是新点选的兵,装备上精良的武器防具后,对付蛮子也是绰绰有余的。”
“只有千日做贼的哪有千日防贼的嘛。”程处默抱怨着,“我们总这样光防不是个事,还得打,要打大仗,这样才能震的住蛮子,甚至要考虑打过江去,直接灭了那个拉沙寨。”
秦琅却摇头。
“还不到时候,现在这样子打法,你固然难受,可实际上那些蛮子比你们更难受,他们要付出更大的代价,消耗更多的粮草,死伤更多的人手,你说谁会耗不下去?”
“咱们有要塞有城堡有碉楼,为何非要跑到深山老林子里却跟他们打?一个不慎,若是你被埋伏袭击,你想过后果吗?所以别总急着打大仗,保持这个势头,继续跟他们消耗,蛮子更难受的。”
不管唐军也好,蛮子也罢,打仗的本质上来说都是一种消耗的行为,要集结人马,要往来奔走行军,必然会耽误农耕放牧生产,甚至粮草消耗的也更多。
蛮子跑到唐军的地盘上打仗,就算他化整为零,补给问题一样是个难题。
“处默啊,你回去加紧练兵,边耕边战,记住守好城堡要塞,用碉堡控制好主要的交通线路,要挤压蛮子们的活动空间,打击他们的补给线。蛮子也是要吃饭的,人越多消耗也越大,当他们无处可抢可获时,终究还是得从江南岸运粮过来,到时见虎配合你封锁红河,通海府内你用千碉战术封锁道路,这些过江的蛮子最后饭都吃不上,还怎么打?”
最后这些人要么撤走,要么只能来攻打储存有粮食的城堡要塞,但这不正是唐军所期待的吗?




贞观俗人 第960章 节度点兵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贞观俗人最新章节!
“那三郎你得给我多拔些战马和铠甲兵器,尤其是弓弩箭矢要多,这玩意消耗大。”程处默见秦琅不支持集结大军打大仗,也没纠缠。
转身就要起了钱粮武器。
“这些可以给你,不过甲胄没多少,广州佛山军器坊新制的铁盔,我可以优先拔给你,你通海军现在有五千镇兵,一万城傍、侧近,再加六千新编狼兵营,我便直接拔你两万顶新式铁盔吧,交由见虎的水师分批运送过去。”
明光甲这玩意就别想了,只给军官们配备。岭南气候炎热,通海那边又是多山地形,并不适合大阵仗,最主要的是敌人是一群南蛮,他们的铠甲防御这些就更差。
基本上是无甲的。
所以秦琅的治军思路,通海军,包括其它的岭南军,用不着有太好的盔甲防御,他甚至准备六成士兵无铁甲配备,只配备一件新式的铁布衣。
也就是轻便型的棉甲,轻便舒适,还带有一定的防御能力。
剩下的四成士兵,一成左右装备传统的铁盔甲,一成装备皮甲,剩下的两成,装备精良型的棉甲。
至于说骑兵,秦琅也反对在岭南建立太多骑兵,尤其是用北方战马的骑兵,他打算用岭南的马,或是云南的滇马或是川西那边的马,这些马更矮小,但耐力较好,尤其比较适合山地骑行做战。
毕竟在岭南这种地方,丛林山地地区,大规模的骑兵冲锋战术并没什么机会发挥,骑兵更多的还是担负诸如包抄迂回,战术穿插,甚至是袭击粮道,捕杀拦截敌方斥候,警戒巡逻等这样的任务。
真打起来,也多是追击溃兵之类的,所以根本没必要从北方运战马过来建立大骑兵部队,北方的马未必适应这边的气候,也不适应这边的地形。
山地轻骑兵,就已经可以了,而且数量根本不用太多。
“一千领明光甲,两千件牛皮甲,再来五千件棉甲,要那个精良型的,不要轻便型的,那玩意防御力一般。”老程很不客气的狮子大开口。
“不可能,经略府可不止你通海一军,我麾下可是有十二军,这次扩编,岭南十二军足足六万,城傍侧近还有十二万,更别说各州的团练、县的保安,多少也还是要配备一些装备的。”
“朝廷不管我们,卫尉寺军器监可以给我们武器,但都得真金白银买,还不能打欠条,我不能光顾着你一军。”
一个漫天要价,一个落地还钱。
“给你八百套明光甲,这玩意其实在岭南并不太好用,尤其是等雨季到来的时候。我再批你一千件铁锁子甲,这玩意轻便坚固,适合丛林山地做战。”
“棉甲两千套。”
“就这么多了,多也没用,还得分批交付。”
“至于说弓弩这个没问题,我可以多拔付你一些,不过你要记得保管好,可不能到时好东西给了你,你去让蛮子夺了去,反用来攻打我们。”
程处默想再多要点,秦琅一挥手,“我这也不是菜场,你甭给我讨价还价,就这些,要就要,不要就算了。”
“要要要!”
“等一下,我这东西也不是白拿的,得拿东西来换,我给你的这些弓弩铠甲箭矢,可都要折算成钱的,到时你拿蛮夷的首级来换,或是直接用蛮夷俘虏来换,当然,其它的什么牲畜牛羊粮食皮毛,都可以换。”
程处默一张老脸皱巴起来。
“三郎,你怎么这样,我们为谁打仗啊,还要我们拿钱买?”
“我不白要你们的,只是想让你们明白这些东西来之不易,当然,一码归一码,你们杀敌立功,当然也另有奖赏的。”
秦琅对高冯、高福二监军道,“还请二位监军派几位部下随程都督一起回通海,监护军事。”
通海府现在虽然天天打仗,可既不缺粮,也不缺兵,所以秦琅并不太担忧,程处默想干票大的,秦琅是坚决不许的。
打大仗风险太高,尤其是渡过红河,跑到南岸去,那边更几乎都是原始丛林,山高林密,风险很高,粮草运输等也不便。
万一跑到江南去打仗,通海老家被人偷了,可就更划不来了。
对秦琅来说,江南的蛮子过江来,是干不成什么大事的,他们没有攻城拔寨打硬仗的能力,所以小打小闹终成不了气候。通海最要防的还是北边爨氏和乌蛮。
这些人实力远不是南边的和蛮能比的,不得不防。
如今秦琅虽得特旨,岭南扩编至六万军,又有十二万的蛮族土兵,但这么广阔的地面上,这几万人马,其实撒开来,也已经很少了。
如果把兵马聚到一起,其它地方就没兵可用了,对于如今岭南的改土归流等导致的不安局势,一旦有地方出现镇守真空,肯定又会有蛮子起来做乱。
更别说,十几万的土兵,和更多的团结,其实也是一堆不安定的柴火,这些从诸蛮里抽出来的青壮,放在唐军各个军镇下管着,是一个釜底抽薪之计。
可一旦打起大仗来,这么多的蛮丁,则又有可能成为火药桶。
还没有完全把这些蛮丁驯服前,秦琅并不愿意轻易的打什么大仗。
寄希望于一役的这种思想,并不适合如今岭南的局面,岭南现在需要的是震慑和镇守,是缓靖。
只有当如上次句町那样整个部族全杀过来时,这种情况下才是打大仗的时候。
两个高监军坐在那里,听着秦琅对通海都督程处默的话,各有所思。这两人的关系无疑非常好,程处默对秦琅几乎是言听计从。
“请刘掌书记替我草拟公文。”
刘仁轨于是挥笔当场就写了一份秦琅的决议,秦琅看过后,直接提笔署名用印,然后交给了两位监军。
按制度,秦琅这位主帅的重大决议,其实都是要通过这两位监军同意,附署后军令才有效。
甚至在以往的一些监军随军时,监军往往还凌驾在主将之上的,处处要请示他们。
秦琅的个人威望摆在那,所以他做决定并没有请示二人,直接让掌书记出了令,自己签名盖印后才给二人。
这已经是不给二人反驳的机会了。
宦官高福很痛快的提笔签上自己名字再盖上自己的印章,没有半分犹豫。
高季辅倒是稍犹豫了一下,本想说这与监军制度不合,但想想初来乍到,也没必要为这么一件小事来纠缠,毕竟秦琅的这个决定,也并不是什么重大决定,于是还是也签名用印了。
“支度使,营田使、转运使、盐铁使!”
秦琅点名。
于是四位绯袍文官都站起来叉手行礼听命。
这四位都是如今李世民为岭南新设的官员,各负责一块具体事务,支度使负责的是岭南三广九府的赋税,营田使专责负责军屯、民屯、商屯,所屯粮食皆归他统一管理调度。转运使,负责的是整个岭南地区的钱粮物资转运调度之事。
盐铁使负责盐场、铁矿的管理和课役等,官营所得和课税所得,除三分之一上缴朝廷外,其余三分之二归盐铁使管理,以做军民之用。
说到底,这就是为了整合岭南地区,尤其是保障岭南能够自己真的养的起十二军,并保持战斗力的后勤钱粮保障。
这四使都是秦琅这位经略使的副手,皆听命辅助于他,为他管理钱粮供应等事宜。
秦琅呢,专心管兵就好了。
而地方民政,还有各道的观察使、按察使、常平使、指挥使这四司官员负责,都督府和州,又有都督和刺史负责。
但总听令于经略使一人。
经略使府设置的诸使职,让经略使府总揽了岭南所有的军政财大权,虽有两监军院独立于外,但他们只行驶监军权,并不分割其它权力。
本来李世民甚至是想着让秦琅这个经略使一人兼了营田、度支、转运、盐铁诸职权的,后来还是魏征坚决反对,认为权力太大了,比以前的大行台尚书令还权大,所以最后才另设了四使。
原本魏征说是这四使也应当各设衙门,并不隶于经略,李世民说这就没必要,真这样搞,那他设立经略使干嘛?岭南三广各自为政,不就好了?
要的就是有个能统筹全局,镇守岭南的长官,处处分权,也就处处掣肘,现在的这局面,就失去了应有的权威和作用了。
秦琅任岭南经略,兼广州、镇南二大都督府大都督,又有世封武安州都督之职在身,加上他那个经略使差事的全称是镇守岭南节度经略九府宣抚采访处置使,使的他军事、行政、监督大权俱在握。
特别是兼的广州大都督和镇南大都督,以及广州刺史、交州刺史之职,这就使的他不可能被架空,最关键的权力都握在他手里。
皇帝要彻底控制岭南,将岭南驯服归化,那么就必须彻底放权给有能力的臣子去做,这是李世民的大气之处。
也是形势所需。
要是处处由朝廷来决策,那岭南的局面一时半分根本不可能改变的过来。
“诸位,我刚从长安回来,再次重申一下我们的使命。”
“练兵打仗只是手段,不是目的。”
“我们的目的是要让岭南彻底归化大唐,让岭南从今以后安定繁荣,让汉蛮一家亲,无分彼此,共享大唐的太平盛世,都能解决温饱问题,耕者有其田,居者不其屋,诸位都是国之栋梁,请诸位与我共同努力,一起为岭南开太平,致富裕!”
高季辅看着雄心壮志的年轻卫国公,也不由的佩服万分,为官任事当如秦三郎也!




贞观俗人 第961章 入乡随俗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贞观俗人最新章节!
刚回广州,第一次议事很快结束。
今天主要还是一众岭南主要官员们来拜见秦琅,相互认识一下,具体事务暂时不谈。
会后,秦琅也拒绝了要大摆宴席的提议,直接带大家到经略府衙吃堂食。
食堂里的午餐其实还算丰盛,标准的四菜一汤,有鱼有肉,荤素搭配,营养又健康,厨子是特意从长安带来的,饭菜品也挺合大家胃口。
白切鸡、鱼头豆腐、白灼虾、萝卜牛腩,再来个紫菜蛋汤。
“今天的菜超出标准了吧?”
秦琅看着端上来的菜,不由的笑道。
胖厨子赶紧道,“鱼虾都便宜呢。”
广州做为一个大海港,鱼虾确实便宜,新鲜的鱼虾反正比猪牛鸡鸭便宜的多,就算是牛肉,广州也远比中原的更便宜。
尤其是水牛肉就更便宜了,广西那边大量的水牛运到广东等地来贩卖,便宜的很,而且岭南因为养的牛数量多,所以有大量的牛肉供应,因为这些都是肉食牛,并不在耕牛限宰之列的。
秦琅更喜欢吃黄牛。
“这个牛腩萝卜煲是黄牛还是水牛啊?”
“罗窦洞那边山里的食草黄牛,而且是老黄牛,味道极好。”
山里养的黄牛肉质比水牛肉质更细嫩,但老黄牛比小黄牛反而要好吃一些,老黄牛的牛腩拿来炖白萝卜,那更是一绝,软烂而又不干柴,牛腩上的那层筋油,能让肉质更鲜嫩,再有萝卜中和,一点腥膻味都没。
长安人更喜食羊肉,羊肉为上等肉,不过在岭南广州,吃羊肉不太容易,成本也极高,所以经略府衙食堂里,也不会天天有羊肉吃,更多的还是吃鱼虾,然后是鸡鸭,再是猪牛。
1...500501502503504...69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