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长嫡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莞尔wr

    “动四姓,不可操之过急,需得徐徐图之。三郎运筹帷幄,怕是早就已经有了安排了。”

    她低头抿唇而笑,燕追正要说话,宫人却已经将洗沐的水备妥了。

    两人心意相通,又觉得离得更近,燕追洗漱完回来时,傅明华拿了书在看,一双修长的腿侧屈,衣带垂于一侧,神情温柔,殿中只听到她翻书时‘沙沙’的声响,几缕发丝被她压在脸庞,越发显得她肌肤白腻如瓷。

    她的美如春雨,润物细无声,燕追自小生在宫中,见过的美人儿不知凡已。

    他的生母崔贵妃年轻之时,便姿容出众。

    死于他旨意下的容妃当初更是美艳非凡,容光逼人。

    可是傅明华的美却又有不同,她的内心、气质,更胜于她容貌许多,美丽的外表只是与她内心的智慧锦上添花,使他更爱慕她而已。

    他站了半晌,看她看得入迷,傅明华察觉有些不对劲儿,抬起头来时,就见燕追含着笑意,站在离她约摸两三丈开外的地方,目光灼灼的盯着她看。

    她忙搁了书,取了一旁宫人早就备妥的帕子起身:“三郎出来了,怎么也不唤我一声?”

    宫人在寝宫外间,隔着屏风,不听召唤是不敢入内的。

    他坐了过来,傅明华跪坐在床榻上,拿了帕子为他绞头,他就道:“清宁宫我已经在令人重新修葺,待册封大典之后,你再搬进去。”清宁宫乃是皇后住所,离宣徽殿也是最近,景色也很秀丽。

    傅明华勾了他一缕头发,拿帕子细细辗压过,吸干了发丝水份,再换一缕。

    这样简单的动作她做来也是十分认真,燕追侧了头过来:“我让人在清宁宫中也挖了一池,引了太液池中的水,种了莲子下去,明年便能瞧见。”

    他还记得崔贵妃的蓬莱阁中时,她第一次因为崔贵妃的话,放下戒备,试着相信自己。

    那时池边握着美人儿扇的少女,慌张着想跑的情景,此时想起来,依旧令他神情柔和。

    “我觉得观风殿也好,清宁宫也罢,都是一样的。”她擦了一阵头发,身体软软靠在他肩头上:“你才刚登基。”

    燕追却是转过身来,一把将她搂进自己怀中,头慢慢低下去了:“不必担忧……”

    第六百二十二章 其意

    越国夫人出身祝氏,虽上了年纪,但仍看得出来年轻时候的姿采。

    她穿了朱色长裙,梳了繁复的结椎发,假鬓儿堆得极高,额心美人尖儿下,贴了花钿。

    在此时崔氏几个小娘子都绘着细长柳眉的情况下,她画的是晕眉,眉毛粗短,且以笔尖勾勒出翅的形状,胭脂点唇之后,配上她双靥旁点的两笔面靥,哪怕人是带着笑的,却也给人一种极为压迫人的气势来。

    她身上披的帔帛拖地数尺,走动间发出‘沙沙’的声响,在宫人带领下进来时,傅明华仿佛感觉崔贵妃正向她缓缓走来一样。

    祝氏年纪已经不小了,走近之后依稀能看得到她描绘过的脸上的褶子,可是她首先使人注意到的,并不是她的年岁,而是她那极其强大的气场。

    就连谢大太太在她面前,仿佛风采都要被她压制的模样。

    谢、崔二氏族人行了礼,傅明华又令宫人赐了座,众人依次坐下了,当日傅明华曾见过两次都气质冷淡的大谢氏此时恭敬的站在大祝氏身旁,低眉敛目,不见半点儿嚣张。

    “算来娘娘与皇上自成婚以来,臣妇还是第一次进洛阳。”

    大祝氏堪堪沾了些椅子边,笑着就道:

    “崔家虽然偏居青河,但家中杂事繁重,一直抽不出身来,数次想进洛阳看看,如今皇上登基,娘娘册封,便说什么也不能再错过了。”

    她的笑容恰到好处,既不显冷淡,却又仍端着架子的:“说来我与娘娘之间,这缘份也是说不准的。”

    大祝氏说到此处,转头去看一旁的小祝氏,笑着就道:“我与二娘当初一个去了江洲,一个去了青河,姐妹分隔两处。原本以为,阿洛当初嫁往青河,已是全姐妹缘份了,哪知太后入宫之后生了皇上,阿沅远赴洛阳,娘娘最终却与皇上成就了那月老谱上的姻缘,可见这缘份一说,实在是妙不可言的。”

    小祝氏微微笑了笑。

    她身为青洲当家太太,气势也并不差,只是大祝氏说话,她坐一旁一言不发,也没让人将她忽略了。

    傅明华也抿了抿嘴角,笑道:

    “昔日太后仍在时,数次也提及青河,思念故里。”

    大祝氏听到此处,便笑着说道:

    “臣妇也猜着如此,所以当日娘娘才会令人召了四郎入洛阳,前来陪她。”她提及崔四郎,在场的人无一不知崔四郎当日进洛阳缘由的,此时大祝氏提起,小祝氏牵披帛的动作一顿,便仰头来看她。

    “臣妇生平儿女双全,子孙听话,唯有两个遗憾,却是终身难以弥补了。”

    大祝氏说完,傅明华便捏指掩唇,垂眸笑道:“不知夫人有哪两遗憾呢?”

    “一是当年我孜儿最聪明可人,可惜身为女儿身,却不得承欢我的膝下,反倒远来洛阳,从此至亲母女,分隔两地,想见一面,难以登天了。”

    她说着,低垂下头去,以帕子压眼。

    傅明华抬起头来,似笑非笑:

    “第二遗憾呢?”

    大祝氏便叹了口气:

    “第二遗憾,便是孜儿去得太快,等不及皇上登基,便早早去了,白发人送黑发人,使我连她最后一面也未瞧见。”

    宫中一片静谧,小祝氏眉头一皱,正要说话,傅明华却扬了扬嘴角,抬眸望着大祝氏看:“此事也不是没有解决之法。”

    她含着笑意,目光至崔、谢二氏的人脸上扫过,大祝氏听她如此一说,眉峰微不可察的皱了皱,随即笑道:“哦?娘娘有何解决之法?”

    大祝氏身旁带了崔氏的三个女儿在,傅明华微微一笑:“太后灵柩如今安放在洛阳里,等昭陵开启之后再放入。”

    不知为何,大祝氏一听这话,就觉得有些不大对劲儿了,傅明华接着又道:“太后在时,也总数次三番忆及青河,十分思念亲人。”她看着大祝氏,笑道:“如今既然夫人有此遗憾,我便成人之美,令夫人及大太太一干人等,尽数留在洛阳之中,陪伴太后左右,直至送太后入昭陵之中!”

    她这一举动,还是与当初崔氏惹恼了燕追,崔贵妃强召崔四郎入洛阳,有异曲同功之妙的。

    崔家如何能一日无主?

    大祝氏一听傅明华这话,脸色顿时就微微一变,脸上原本挂着的笑容也维持不住了,正要说话,紫亘却从侧殿进来,傅明华看了她一眼,站起身来:“先失陪一阵。”

    碧蓝上前扶她,殿后燕追兴许是才刚过来,端了茶杯,见傅明华进来了,笑着就问:“你要将崔氏的人,留在洛阳?”

    傅明华点了点头。




长嫡分节阅读437
    她这样做,不是为了与大祝氏一时置气之举,而是经过细细琢磨的。

    碧云上前替她整理衣摆、头发,她便侧头隔了张桌子与燕追说话:“虽说要分大家,但也得从小家入手,凡事由易至难,从细微处入口,总是要方便许多的。”

    她意有所指:“提及青河,人人想的就是崔家。”

    此话就如当初燕追提南诏。

    他曾说过,南诏乃是大唐的南诏,不是武安公府周氏的南诏。

    同理,青河也非崔氏的青河,乃是大唐的青河。

    “世族如树,扎根越广,便越繁茂,直至长成参天大树,枝繁叶茂成为荫萌。”她细声细气的笑:“定国公府世子夫人曾与我说过一句话。”

    燕追便去握她放在桌上的玉手,扬了一侧眉梢:“什么话?”

    “三郎还记得,王府之中,我院中种的那一片木香吗?”

    燕追自然是记得的,他此时已经明白傅明华所指是何意思,眼中露出若隐若现的笑意来,点头道:“那片木香,是我每年令人从江洲挖来的。”

    “世子夫人看到此物,十分稀奇的问我,为何洛阳会有独在江南才开的木香。”她微笑着,玉容生色:“我曾与她提过原委,但她不知有没有听进心中。”

    怕是当时的阴丽芝,还会误以为自己是在向她炫耀燕追对自己的百般宠爱罢了。

    第六百二十二章 出奇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燕追将她握得更紧,那眼中笑意简直要将人溺在其中了。

    他自小读书,也是明白这个道理的。

    只是那时他心慕少艾,一心一意想要讨好傅明华,使她心中愉快。

    成婚的第一年,得知她自小吃穿用度等物俱是来自江洲,教养她的嬷嬷也是江洲旧人,为了傅明华,燕追也就挖空了心思,成婚之时秦王府大兴土木,亭台楼阁都曾重新布置过,府中挖了河渠,种以荷莲。

    从江南搬来木香,种植于秦王府中的事,算不得有什么稀奇的。

    燕追自然也知道木香在江南开花,在洛阳这样的气候里未必会开花,但他当时爱她心切,总想着将一切最好的堆到她面前。

    移植的一片木香不开花,他便后来再让人移植第二片……第三片……

    可惜直到后来,那木香也未开花。

    傅明华当然知道他心中想法,所以那木香心中虽然未开花,但燕追当时试图讨好她的举动,却也使她心中香甜,每当见着园中合她心意的草木,便比见着了木香真正开花还要令她心情舒畅。

    碧云上前来拿了帕子为她擦手,她正色就道:“老树茁壮,较之幼苗更能庇护根须枝芽。”

    若将崔氏比作老树,如今青河崔氏一族,便如一棵枝叶繁茂的参天大树,荫着底下的子孙,供其繁衍发展,代代不绝。

    “可树林根深,扎根极稳,发展得也好,若是要将其移植呢?”

    便必会断其根须,砍其枝芽。

    到时一来,无需将树砍断,它自不再能成活。

    燕追要想从崔氏下手,且不愿轻易大动干戈,便要细细斟酌。

    要分裂四姓,先从崔氏下手。

    而崔氏,傅明华抿了抿嘴角:

    “则可以从长房入手。”

    如她所说,一层一层抽丝剥茧,分裂崔家,从崔家内部着手,一层一层实力削弱,循序而渐进,终有一日,堂堂青河崔氏,会成为普通世族的其中之一罢了。

    更何况哪怕此次强留大祝氏不成,她要想回青河,总得付出一些好处。

    此事总归对燕追有益无害的。

    燕追嘴角微扬,点了点头,她似钻入了他心中,明了他心中感受。

    说完了正事,傅明华抿唇而笑:

    “三郎可瞧见崔氏的三位小娘子了?”

    一旁碧云听了这话,便脸上现出焦急之色,只是当着傅明华的话,不敢出声罢了。

    她唯恐傅明华大度,要将崔氏的三位小娘子留下来,燕追才刚登基,宫中只有傅明华一人独大,她又有子嗣在,地位稳固。

    可碧云就担忧她重名声,而使自己吃亏委屈的。

    傅明华抬头看了她一眼,以眼神安抚了她,才望着燕追道:“我记得,义兴王府杜老相公有嫡孙、庄简公府里世子之子也与崔氏几位小娘子年纪相差不大。”

    燕追便忍了笑,招手示意她离近一些:

    “你瞧着做主就成了。”

    他端起桌上茶杯饮了一口,过来的时间也差不多了,燕追仍有他自己的事情要忙,傅明华坐了一阵,也不能将崔、谢二氏冷落太久,燕追便准备离开了。

    等他一走,碧云便急道:

    “娘娘怎么能问求皇上那样的问题呢?”

    傅明华当时就瞧见碧云脸上的急色了,此时见她忍耐不住,不由便笑道:“急什么?”

    她手上香脂才将抹过,一双玉手显得柔软细腻,光泽如上好的珍珠,香气幽幽。

    傅明华站起身来,提了提领口:

    “我心中有数。”说完这话,她转头去看碧云,淡淡道:“皇上曾允我,只爱我一个,他既有过承诺,自然不会不认的。”

    燕追什么样的人,没有人比她更清楚了。

    他野心勃勃,且又高傲自大,不屑于受人挟制的。

    若他能为旁人妥协,当初娶的便不是魏敏珠而是她了。

    当日的他高高在上,身为皇子,自己不过是‘母亲’早逝的侯府长女,他若想要,哪怕她万般不愿,也细胳膊扭不过粗大腿的。

    可是他并没有。

    他抵挡着当时柱国公府的压力,一心一意要娶自己为妻,事后处心积虑拿下幽州,而不是借柱国公府之手,这样的男人,他清楚他心中想要的是什么,也不会受旁人挟制而纳女人的。

    燕追长于宫中,成婚之前府里没有服侍他的宫人女婢,可见他自制力是极佳。

    年少之时都没有左拥右抱,对于他这样性情的人来说,如今性情大变的可能性不大。

    当然傅明华也自有方法,使他对自己一心一意的。

    他爱权势,有野心,欲灭四姓,那就使他心思全放在灭除世族、治理江山及看自己身上便成了。

    “更何况我也非贤明豁达的人,皇上要看谁一眼,”她抿唇而笑,笑得眼中都染了妍丽的光泽:“那可是不成的。”

    她声音虽低,语气却十分坚定。

    傅明华心中清楚自己要的是什么,她从未担忧过碧云等人心中所忧,因为她也有自己骄傲的。

    碧云咬了咬唇,点了点头:
1...132133134135136...30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