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荒之石矶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一叶金
石矶微微笑了笑,道:“那我就不见外了,从今日起道友留在洞中,昊天剑交由保管,直到昊天历劫归来。”
“天琴遵命。”
石矶又道:“这昊天剑蕴含天之道天之理天之力,正合道友参悟。”
天琴笑道:“本尊所言极是,那天琴就去闭关了。”
石矶点了点头,目送天琴道人进了白骨洞,从此百年乃至千年天琴道人都不会再踏出白骨洞一步。
石矶又抬头看天,夜色正浓,融入夜色中的最后一点气息淡去,终于走了,石矶松了一口气,又叹了一口气,默默走上听雨台,太初奏响,她弹奏的还是《王母咒》,不过多了几分沉重,几分萧瑟。
她对她有大恩。
这种情感与她有没有了结因果无关。
因果能斩断,情感却不能。
情感只会发酵或慢慢变淡。
第七天没有太阳也没有月亮。
第八天,出太阳了。
很多人激动的热泪盈眶,只有失去过才会珍惜,只有恐慌过才会感激,不管再来多少次,生灵都是这样,这是一个死循环,好日子过久了,就不知道好了。
这七日轩辕黄帝度日如年,他继位不久,先有天怒,紧接着太阳和月亮都不出了,天怒,人怨,怨谁?
炎帝遗民,蚩尤遗族,被他武力征服的东夷诸部蠢蠢欲动,轩辕不仁杀戮成性引发了天谴的谣言已经传遍人族。
黄帝欲辩无言,伏羲氏与神农氏在位时从未发生过的事却在他轩辕身上发生了,连他自己都怀疑是否是他惹怒了苍天。
但他明明已与天庭达成了协议
他去询问自己的老师,广成子也说不出个所以然,又带着他去见燃灯,燃灯也不肯定,只说天帝陨落了,日月不出大概与此有关,这也只是他的猜测。
黄帝惊骇之余根本不敢对人说,一是不肯定,二是怕引起更大的惶恐,还能怎样,只有祭天,祭祀日月。
熬了七天,轩辕瘦了一大圈,又生华发,看到太阳,轩辕熬红的眼睛湿润了。
他也是倒霉,受了无妄之灾。
白天有太阳,晚上有月亮,人们觉得这样的生活已经很幸福很满足了。
常羊山,一个少年在刨山根,因为这山他破不开,他决定把山连根挖出来抗回去。
瑶池金母冷眼看着昊天镜里的少年,但也没有出手阻止。
骷髅山,石矶听着徒弟吭哧吭哧挖山的声音唇角勾了勾,眼睛却没睁,如果睁开,一定会有笑意。
藤椅极富节奏的摇着。
日子就这样平淡无奇的过着。
直到一声钟响,石矶带着有情无情小青鸾离开骷髅山前往金鳌岛听道。
碧游宫圣人讲道三十六年,石矶又留了数年与众仙论道,然后回返途中又转道去了一趟太阴星,后才回了骷髅山。
她的一个徒弟在搬山,一个徒弟已占山为王,一个在山下,一个在山上,都很忙。
石矶闲来无事准备下山,再入人间。
石矶美美的喝了几口酒,下山了。
寻寻觅觅,她止步于一条清澈如玉带的大江前,她从未见过这么平静这么清澈的江水。
月涌大江流,极好!
她决定造舟,造一叶小舟,漂泊于大江之上,不再上岸,如果要有个期限的话,那就一百年吧。
从此江上多了一叶舟,随风漂泊不过方圆,风吹不走,水冲不走,就在方圆之内漂泊。
沿江居住的人开始还惊奇慢慢也就习惯了这奇怪小舟的存在,劳作之余他们也喜欢坐在江边听琴。
怪舟的主人是个琴师,除此之外他们一无所知。
百年孤独,石矶这次是一个人。
这一日,狂风大作,黑雾弥漫人间,天昏地暗
已在舟中站了数十年的石矶,转身看向了一个方向,一方天地。
一个头发花白,腐朽如枯柴的四眼老人四目如灯照亮苍穹,他抬起仿佛没有一点血肉只剩下了老皮与朽骨的手指,写下了一个“天”!
“天!”老人干涩嘶哑的声音却惊天地泣鬼神。
黑雾如雪消融,天光重临人间,鬼哭神嚎却是惊恐。
“地!”
嘶哑的声音,枯柴手指书写。
“人!”
“神!”
“鬼!”
一字一音,一字一意。
仓颉造字。
造的是象形文字。
见其字会其意,会其意知其音。
人能言极早,先说话而后识字。
人族文字与妖文道文龙凤文字是有很大不同的,先后顺序不同。
天降功德,油尽灯枯的仓颉血肉充盈起来,白发变黑,其实他并不老,不过是耗尽了心血。
骷髅山的有情无情糊里糊涂得了功德。
她们已经忘了他们曾经有个学生。
石矶没想到她也有,用月光葫接了,五个功德小人儿欢天喜地的又喂了小酒很多酒,小酒打着酒嗝又醉了。
天庭有仙使奉了王母娘娘法旨降临,表仓颉不世之功,迎其上天庭位列仙班。
轩辕黄帝亲自相送。
仓颉是黄帝的属臣,这也是黄帝的功绩。
仓颉之后,人族蓬勃发展迎来了一个伟大的大发明时期。
这大概是人族第一次文化启蒙之后各个领域第一次生产技术的飞跃。
黄帝以步丈亩,划分土地,划地为“井”,即为井田,结束了神农时代田无边际耕作无数的野耕。
黄帝妻子嫘祖发明养蚕、抽丝织绢之术,衣食住行,穿衣吃饭都是极重要的,人族冬穿兽皮夏穿麻绢,衣裳分开,鞋帽分制。
黄帝打败蚩尤后获得了冶炼之法,在此基础上黄帝本人爱上了采矿炼金,随着冶金技术提高,人族除了各种农具的发明,生活用品也丰富了起来,锅碗瓢盆灯盏铜镜之类如雨后春笋纷纷出现。
天文历法诞生。
书画艺术萌芽。
乐理知识丰富。
大一统下以炎为核心人族文化大融合。
黄帝礼敬天地鬼神,又给这些文化蒙上了一层神秘色彩。
(iishu)是,,,,!
第500章 伶伦
【】(iishu),
石矶站在小舟中看日出日落观斗转星移听人间百音,在她漂泊的第五十四个年头,一叶扁舟朝她驶来。
来人一袭青衫两鬓斑白,韶华老去却更有韵味,岁月的沉淀,如醇酒。
轻舟载客至,江清风更轻。
青衫浮动的青衫客远远作揖,“伶伦拜见前辈!”
“音律大家伶伦,神交已久,你的《咸池》我已听过,伏羲圣皇之后,以你音道成就最高,可惜,你擅长的不是琴!”石矶迎着江风含笑点评。
伶伦苦笑道:“比之前辈随手弹奏尚且不如,何敢以音律大家自居,听过前辈的琴方知山之高,水之长,鱼之乐,方知乐理之无穷玄妙,伶伦不见高山便擅定十二音律,望前辈不要怪罪。”
石矶问:“你不定谁定?我吗?”
伶伦张了张嘴,还真不知怎么接。
“行了,走吧!”
石矶挥挥手赶人。
“前辈”
“不用说了,你琴弹的不好,快走!”
转眼变脸,江中忽起恶浪,差点没打翻伶伦小舟。
小舟被掀出方圆,风平浪静,恶浪不曾出那个圈,很诡异,伶伦心却不在此。
伶伦叹息一声,让舟子操舟回返,来时衣带当风,归时一个落汤鸡。
不久后,江边多了一个茅庐,茅庐中时有琴音传出,听琴,学琴,谁又会知道他是黄帝的乐师。
这一听,一学,就是四十年。
那仿佛会天长地久的古怪小舟忽然沉了,曾经散发弄扁舟的青衣束发背琴踩着静静流淌的清澈江水一步一步走向江边。
伶伦站在茅屋前略显佝偻的身子用力站直,风仪,他不能失了风仪。
石矶踩着清澈的江水,每一脚都踩下一个倒影,百年孤独,她内心深处的恶念张牙舞爪如孤独了百年的恶魔啃噬着她的理智想将她逼疯,可惜她们还不够强大只有被的命运,她一步一步走的不紧不慢,身后什么都没留下,等她脚踩大地之时,又是一个新的天空,如空山新雨后,清晰如新。
“前辈!”
伶伦激动但不失风仪的作揖行礼,一如四十年前。
“你的琴极好了,我想请你喝一杯茶。”
“荣幸之至!”矜持的四个字,声音却在颤抖,“前辈,请!”
石矶被伶伦请入了茅屋,一个老人清贫度日,茅屋很简陋,却又不简陋,因为这里住的是一个音律大家,一个出色琴师,一个将一生奉献给音律的老人。
“你抚琴,我煮茶!”
“是。”
琴音平淡,不带一点烟火气,却能入石矶耳,平淡是真,他已入道。
费水溅玉屑,茶雾幻无穷。
抚琴的是人,煮茶的是仙。
一盏茶入腹,人增寿三百,仙洗一段尘,伶伦再睁眼,仙已去无影。
石矶回骷髅山接了三小赶往金鳌岛。
百年一讲,不能错过。
石矶在碧游宫听道期间,黄帝功德圆满入大罗金仙十五重天,老子、伏羲、神农,亲临凡尘恭贺外加迎接黄帝入主火云宫。
如果按功绩的多寡来算,黄帝的功绩是远远大过前两位圣皇的,但如果没有伏羲神农打下的基础也不会有黄帝时代的大爆发,时代的局限性注定了他们在不同时代只能发挥他们那个时代最重要的作用,但毫无疑问,人族的三皇每一位都是人族最伟大的领袖,是每一个时代最杰出的代表。
这也是共举制度与禅让制度最大的优点,这种制度推选出的共主不可能产生白痴,只会是更优秀,最优秀。
黄帝的证道给能人辈出极尽辉煌的三皇时代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黄帝传位于颛顼,颛顼为黄帝之孙,举贤不避亲,说的就是黄帝传位于颛顼帝,但黄帝此举也打破了萌芽状态下的禅让制。
(iishu)是,,,,!
第501章 借剑
【】(iishu),
碧游宫,圣人讲道已至尾声,百年一讲,一讲三十六年,已成惯例。
内门十三个蒲团从无缺席,外门弟子却不知更替几何,大浪淘沙,资质低下的,道心羸弱的,生性懒惰的逐渐都不来了,碧游宫的道钟也不再在他们心中响起,圣人的道也不是你想听就能听的。
能坚持到现在一次没缺的在某一方面都有过人之处,这些弟子也是截教真正的班底。
一声钟响,圣人止讲。
通天教主却没像往常一样说:此次讲道到此,百年后再讲。而是说道:“天定三皇皆已证道,我截教弟子可再入人族传道。”
众弟子纷纷起身稽首道:“弟子谨遵老师法旨!”
通天教主看向多宝道:“传道的事,依旧交给你。”
“弟子遵老师法旨。”多宝稽首,比起第一次的激动,这一次有了平常心,也平静多了。
“如此,便去吧。”通天教主闭上了眼睛。
众弟子看向石矶,石矶却没起身,她笑着对众弟子打了个稽首,伸手示意他们先走。
众弟子或快或慢反应过来,琴师应该是有事要与老师谈,众弟子一个个稽首离去,不过眼里也多了好奇。
众弟子离去,碧游大殿变得寂静。
通天教主睁开了眼睛,问:“道友有事?”
石矶点了点头,道:“我似乎走上了一个歧途。”
通天教主却没接话。
石矶又道:“敢问教主我这么走对不对?”
通天教主不置对错道:“我若说错了,你会改吗?”
石矶想了想,道:“恐怕改不了了。”
“是改不了?还是不想改?”通天教主的问题直指石矶本心。
石矶怔了怔道:“都有吧。”
通天教主嗤笑一声,道:“如此道友是来找心安的吗?”
石矶笑道:“也可能是来找打击的。”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