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小阁老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三戒大师

    赵昊听得心惊肉跳,心说爷爷确实有酒了。

    “放心,外头你奶奶的人已经看好了。”

    赵立本一眼看出他的担心,揶揄一句道:“你都敢当众打徐阁老的脸,还怕听两句闲话?”

    “孙儿胆子确实不大。”赵昊讪讪道:“灵济宫那次,我已经够小心了,没想到他老人家还真生气了。”

    “你以为徐阁老题了‘百家争鸣’,就允许不同声音在台上大放厥词?”赵立本哂笑一声道:

    “那所谓灵济宫讲学,乃是他利用王学、肉身成圣的道场。只要天下的读书人都摒弃了理学、信奉王学,那他这位王学的精神领袖,当不当宰相都不重要,反正都是言出法随,无人敢违背,比圣旨还要好使。”

    说着他神出鬼没的出一脚,踢在赵昊左边屁股上道:“你倒好,跑到人家的场子去。当着人家老大的面大放厥词,说什么心学管好自身,其余的交给科学。”

    “哦,合着心学只能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都得靠你的科学?”赵立本朝孙子竖起大拇指道:“是我赵立本的种,够猛,够狂!”

    “一家之言,一家之言嘛。”赵昊现在基本上摸透了老爷子的脾气,他就是喜欢玩大的、越野越过瘾,整天那么恭恭敬敬、老老实实,反而不讨老爷子喜。

    难道是因为一辈子郁郁不得志,总觉的还没施展开拳脚,就先下台休息了憋得慌?

    赵昊胡乱猜测一句,然后赔笑道:“爷爷,咱还说啥是皇权吧。”

    “以后你少打岔,不知道爷爷这年纪,说了上句往下句吗?”赵立本笑骂一声,才接着说道:

    “皇权其实就两个字,兵与税。没兵放屁也不响,没钱你就没法养兵。但征税需要官吏,运粮修路兴水利需要壮丁。所以要坐稳江山,还得再加两个字,官与丁。”

    “兵、税、丁、官。”赵昊默默点头。这年代,还是可以粗暴的说,税就是粮,粮就是税。有兵有粮可以打天下,有官有丁可以坐天下,老爷子不愧是前副部级干部,看问题就是有水平。

    “所以皇权不是你觉得中就中,你得看这四个字,能不能玩得转。”赵立本呷一口茶水,长叹一声道:

    “税,收不上来;兵,调遣不动;丁,招不上来;官,使唤不灵。这样的皇权就是个屁,谁也不会当回事儿。”

    赵昊便拿老爷子这套往大明身上一套,登时出了一脑门子汗

    税。

    明明东南一带富得流油,每年单单走私,从海外流入的白银怕有上亿两,可太仓却空空如也,国家陷入严重的财政危机。

    兵。

    卫所营兵糜烂透顶,让鞑子如入无人之境,被倭寇杀得哭爹喊娘。当年一百多倭寇一路杀到金陵城下,二三十万守军居然龟缩不出。还得靠戚继光重新招募矿工来对付倭寇。

    丁。

    为了逃避繁重的徭役,老百姓要么投身势豪之家为奴,要么背井离乡成为流民,各级官府基本上已经抓不到壮丁了。

    官。

    就更别说了。大明朝的官员,根本就不把皇帝放在眼里。

    这一点,放眼历代无出其右。

    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是由科举取士造成的。

    但并不是后人评说的那样,科举制度太过失败。

    恰恰相反,是因为它太成功了。

    相对客观的考试、层层选拔的机制,严格的监考阅卷制度,虽不能完全杜绝舞弊,却足以保证选拔出的官员,绝大部分都是最优秀的。

    但这带来了两个严重的后果,一是严酷而漫长的选拔,让考生必须付出常年的绝对努力。经历一次次失败,又一次次重新出发,因此他们只会感谢自身的个人奋斗,感激选中他们的考官。

    虽然嘴上说什么皇恩浩荡的,但他们根本不承认自己的成功,来自皇帝的恩赐。

    二是越来越高的整体素质,让文官们有条件将治国精细化、法条化、复杂化。使政务决策的门槛越来越高,高到皇帝和太监、武官们望而生畏的地步。

    也就是所谓的‘专业知识导致行业垄断’。如今大明朝治国只能靠文官集团,这些‘技术型官僚’组成严密的体系,负责维持国家机器的运转。

    在没有外敌入侵的情况下,皇帝反而成了多余的。

    其实还有一个后果,是科举考试的指定教材程朱理学造成的。这是一门看上去处处维护皇权,实则将皇帝从具体政务中隔绝出去的学说。

    它其实是士绅集团在与皇权的斗争中,取得明显优势,却又无意取而代之的情况下,对皇权存在理由的辩护,妥协和约束。

    太祖皇帝毕竟读书太少,他能废掉看得见的宰相,却依然被读书人埋伏了一手选择程朱理学为读书人指定教科书。

    我们都知道,教科书是塑造受教育群体三观的玩意儿。

    于是表面上尊崇皇权、背地里限制瓦解皇权,便成了一代代文官的集体无意识。

    甚至很多的官员,限制了皇帝一辈子,却还始终坚定相信,这就是自己忠君爱国的表现……

    当然,也有像赵立本这样彻底学懂了、看透了的,自然就会像老爷子这样,对皇权毫无敬畏了。

    ps.这一章建议大家好好读读,算是我这几年研读历史新的收获吧,读完后你对明朝的诸般困惑,应该会解开不少。




第一百九十七章 你听说过汪直吗?
    里间屋里,祖孙俩在进行不可告人的密谈。

    “按照爷爷的‘四格法’一套,这大明朝简直离亡国不远了。”

    赵昊幽幽一叹道。

    “唉,不然嘞?”赵立本也长叹一声,摸着额头的皱纹道:“乖孙,这话爷爷从没跟别人讲过,我觉的大明朝这样下去,迟早要亡。”

    “爷爷应该是看不到那天了。运气好的话,你爹你大伯说不定也能逃过去。”说着他拍了拍赵昊的手背道:

    “但爷爷我感觉,你和赵显到我这年纪的时候,怕是要惨遭两宋之变啊……”

    “也许爷爷这些话,你现在听不进去,觉得老东西是‘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岁忧’。”

    “可这真是爷爷最大的心病,只要一想到在自己膝下承欢的孙儿,会坠入那般阿鼻地狱,我就恐惧的夜不能寐。”

    “不把这个忧虑解决掉,爷爷死不瞑目……”

    赵立本紧紧攥着孙子的手,一滴浑浊的泪珠,滴在了赵昊手背上。

    赵昊完全愣在了那里,这一刻,他彻底理解了赵立本。

    正是因为强烈的危机感,老爷子去年才会狠心抛弃他们真到亡国之日,最痛苦不堪的就是享尽前朝荣华的富家公子了。

    而普通老百姓受到的冲击,自然小很多……

    所以他想让儿孙,回到普通老百姓的状态,尝尝人间的疾苦。

    当然,老爷子不可能知道。那一日到来时,华夏将衣冠尽毁,不分男女贵贱,皆要扮作丑奴模样才能苟活下去……

    只是赵昊虽然明白了爷爷的忧虑,却依然读不懂他的心思。

    “可是爷爷,天家的软饭不香,江家的软饭就香吗?”

    估计普天之下,也就只有这对奇葩祖孙,能如此认真严肃的讨论,该吃哪家软饭的问题。

    “不是孙儿夸口,论起赚钱来,这天底下没有能赢我的。”赵昊臭屁的言语里,充斥着对雷同优势的不以为然。

    “嘿……”赵立本本想怼他两句,可赵昊过于彪炳的战绩,让老爷子硬生生打住了话头。

    毕竟这小子有狂的资本……

    “唉……”赵立本便长叹一声道:“还是怨老夫,没把话跟你挑明啊,这才多了这么多啰嗦。”

    “爷爷老是话说一半藏一半,也怨不得孙儿呢。”赵昊便给他又倒一杯茶。“今天就把话,一气说清楚吧。”

    “解决老夫千岁之忧的关键,就在那雪迎丫头身上。”便听赵立本低声说道。

    “咦?”赵昊不禁瞪大眼道:“她能救大明?”

    心说莫非遇上同行了?

    应该不至于吧,不然有本公子风骚的《初见集》在先,上次相亲时,大家早就对起暗号了。

    “不,她救不了大明,但能救咱们赵氏一族,能救千千万人。”赵立本像是下了极大的决心,凑近孙儿跟前,对他耳语道:

    “你知道汪直吗?”

    “哪个汪直,成化大太监,嘉靖大海商?”赵昊心说,我不光知道汪直,我还知道安利。

    “是后者。”赵立本低声道:“他和我同年同月生人,我们是邻县的。”

    “爷爷跟他认识?”赵昊眼珠子滴溜溜转起来,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岂止是认识,我俩还都在徽州府学念过书呢。”赵立本轻笑一声道:“他本姓王,叫王直。读书时就任侠狂浪,以豪杰自诩,不过实在不是读书的材料。你爷爷我都中了进士,他连个秀才都没考上,后来自然就断了联系。”

    “再听说他时,他已经成了令人闻风丧胆的海上霸主。不过老夫和他重逢,已经嘉靖三十六年的事情了。”

    “但那时候爷爷,是在长沙知府任上吧?”赵昊问道。

    “不错。不过就是那年,浙直总督胡汝贞奏明朝廷,把老夫提拔到了浙江按察使任上。”赵立本淡淡说道。

    “那一年,胡总督招降了汪直。”赵昊又道。

    “看来你对十年一前的事情,知之甚详嘛。”赵立本略吃惊的看一眼赵昊。

    “还有件事没跟爷爷说。”赵昊便笑笑道:“您老先说,完了我再说,省得又被埋怨。”

    “嘿……”赵立本作势要打,中途收回手道:“老夫当时被总督府派出的军船,直接从长沙接到了舟山。到了地头才知道,原来胡总督要招降汪直,特意让老夫这个昔日同窗做官方代表。”

    “老夫当时一来感念胡总督知遇之恩,二来也有一腔报国之志,便立即和谈判的使者,登上汪直的舰队。双方之前便已经谈妥,汪直看到我之后更加高兴,当夜便与我抵足夜谈。”

    “汪直告诉老夫,他之所以愿意归顺朝廷,并非在海外混不下去。而是因为胡汝贞告诉他,朝廷已经同意‘开港通市’。他还拿出朝廷的旨意给我看。”

    赵昊点点头,这段他看过。胡宗宪当时利用汪直急于开海贸的心理,着实画了好多的大饼。

    可惜开海是不可能开的,这辈子都别想了。

    “那天晚上他非常激动,为老夫打开了一个前所未知的新世界。”便见赵立本现出缅怀的表情道:

    “他告诉我,这个世界完全不是我们原先所知的那样。遥远的大陆通过海洋彼此相连。在大洋彼岸,有不比我们差多少的文明,还有满是黄金、白银、香料的大陆。五十年前,佛郎机人和西班牙人便擅自将世界瓜分为两半,他们乘着风帆战舰,靠着火绳枪和佛朗机炮,在不同的大陆上疯狂的殖民,攫取无穷的财富。然后运到大明门口,通过他的贩私船队,购买到大明的丝绸、瓷器和茶叶等等,最后运回泰西去……”

    “几乎我们所有的东西,他们都想要。可走私的规模始终有限,严重限制了贸易的体量。而且当汪直的财富已经不可计数后,他的目标就不再只是发财了,而是希望能得到朝廷的支持,打造海上贸易的中心。将佛郎机和西班牙人的舰队,撵出我们的藩属范围,由咱们大明自己的商船,把货物直接卖到泰西去!”

    “好么……”赵昊心说,这不会也是我同行吧?

    当然不是了,只是有这种超时代的眼光格局之人,和这【零零看书网.】个年代的大明,显得那样格格不入罢了。

    “他满以为这样既能结束倭患,又可以让朝廷像佛郎机、西班牙那样富有的法子,皇帝肯定会同意的,所以对那道圣旨深信不疑……后来老夫才知道,那竟然是胡汝贞让徐文长伪造的。徐渭那厮技艺出神入化,连老夫这个当过知府的也没看出来。”

    ps.第二章、求月票、推荐票啊



第一百九十八章 赵立本的野心
    “但鉴于官府之前数度出尔反尔,临上岸时,他又有些犹豫。老夫便以全家老小的性命发下毒誓,一定保他周全,这才把他带去拜见胡汝贞。后头的事情你应该知道了吧……”

    “嗯。”赵昊点点头,轻声道:“可惜胡汝贞根本无法完成他的承诺,因为东南一系的官员,都极力反对解除海禁。胡总督只好一面安抚汪直,一面想办法疏通小阁老……结果小阁老还没通开,那边王本固先把汪直抓了。”

    “不错。”赵立本点点头,时隔多年依然耿耿于怀道:“当时他天天到总督衙门问进度,把胡汝贞不胜其烦,便让他到西湖去散散心。因为我在杭州,汪直就放心的来了,但我在臬台衙门里左等右等不见人。听到报信才知道,原来巡按御史王本固把他给抓了!”

    如今的王少冢宰,当时不过初入官场的正七品毛头小子。可大明朝官制的一大特色就是以下抑上——在中央,六科给事中能与六部大佬平起平坐;在地方,七品巡按御史更是连总督巡抚的面子都不给,更别说一个正三品的按察使了。

    “得知汪直被抓,胡汝贞大惊失色,立即行文巡按公署,要求王本固放人。我也想尽办法营救,结果僵持了整整一年,最后的结果还是以通倭罪,判他和他儿子斩立决。”

    “临刑前,汪直要求见我一面,我哭着向他请罪,但他没有怪我不遵守承诺。只是笑着说,今日才知道,那些诗书传家的名门大族,原来比杀人不眨眼的海盗,还要贪婪一百倍——他一个海贼尚且盼着朝廷开海、官民两便,那些人却希望能一直海禁下去,由他们垄断和他的贸易。他居然敢违背他们的意思上岸和谈,自然就只有一个死字在等着他了……”

    赵昊闻言恍然道:“原来王本固,也是他们的人……”

    “当然了。不然以胡汝贞当时东南王的地位,加上我这个掌一省刑名的臬台一起使劲儿,怎么可能斗不过一个小小的巡按?”

    赵立本郁郁的吐出一口浊气,接着道:“作为原谅老夫的交换条件,汪直让我答应他一件事——保下他家里其余人的性命。我便星夜去找胡汝贞,与他联名上表求情。朝廷那些人只要汪直家的男丁死,女眷根本不在意……原本就是判的流放而已,便痛快的赦免了她们,也算是对我们的补偿。”

    听到这儿,赵昊已经什么都明白了。

    原来伍记的‘伍’,不是姓伍的伍,而是五峰的五的大写。
1...159160161162163...73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