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阁老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三戒大师
‘倒生了一副好皮囊……’虽然以极挑剔的目光审视此獠,但隆庆还是不得不承认,他比死去的妹夫帅多了。
谢恩之后,赵守正便被引到月台站定。
张居正又唱榜眼之名。
“一甲第二名王鼎爵!”
同样由鸿胪寺官员重复两遍,然后簪上红花,上丹陛叩首谢恩。
接着是一甲第三名于慎行,也一样重复唱名三遍,簪花上前谢恩。
之后便只唱‘二甲第一名华叔阳等七十七人’,和‘三甲第一名卢维祯等三百二十三人’,两位传胪的名字,都只唱一次,并且不引出班。
至于其他进士,则都在‘等’里了,连名字都不会唱,更别说单独出班行礼了。
待到张居正唱毕,三鼎甲于月台上再度叩谢皇恩,殿外诸进士再谢,皇帝便在专属退场音乐中回宫了。
其后,由礼部尚书高仪用云盘承金榜,以伞盖鼓乐引导,出皇极门、午门,诸进士、王公百官皆随榜而出,至长安左门外张挂。
前方,一道道宫门尽数敞开。鸿胪寺官员将三鼎甲引上最终的御道,以无比艳羡的语气对三人唱道:
“三鼎甲由中门出宫!”
ps.第三更,求月票、推荐票~~~
第一百八十九章 蓝胖子和时光鸡
当三人站上皇极门口的御道,顿觉感觉到达了人生巅峰。
这可是满朝王公、宰辅部堂们都可望不可即的地方啊。
哪怕张相公,也没捞着走上一走。
人臣中,只有三年一出的三鼎甲,才有资格从正门走出紫禁城去!
虽然给皇帝抬轿子的太监、修大门的工匠,乃至此刻手持云盘的礼部尚书高仪,都能走在这上头。
但工具人不是人,只有你代表自己走在上头才算数……
“师祖,请!”站在左边的王鼎爵,笑着伸手请赵守正先行。
“师祖,请!”右边的于慎行也笑着伸出手。
“请。”赵守正朝两人拱拱手,便当先走在那只有皇帝才能走的御道上。
王鼎爵和于慎行紧紧跟上。
其余进士和文武百官,就只能从左右两侧门中,出去了。
走着走着,王鼎爵忽然小声提醒赵守正道:
“师祖走太快了,这样没多会儿就走完了。”
于慎行也小声道:
“是啊师祖,咱这辈子走不了第二回了。”
“哦……”赵守正目不斜视、微微点头道:“那咱就走慢点?”
“嗯,慢点!”俩徒孙一起点头。
于是三人便一同放慢了脚步,那真是一步一个脚印,十步没走多远……
前头引导的高仪不时回头看着这仨活宝,却没有出声催促。
人生似梦,这一定是最美的一段,谁愿意那么快醒来呢?
‘就让他们多享受一会儿吧。’
仁厚长者高部堂如是想着,便也不紧不慢踱着方步,陪他们共走这段华彩路。
走着走着,赵守正忽然笑了,一下子从懵逼的状态中出来。
‘并没有什么不同嘛,只是普普通通一段路而已……’赵二爷忽然开悟,心道变成状元又如何?我还不是一样是爹的儿子、儿子的爹?
既然我还是我,何必惶恐不安,该什么样就什么样便是!
王鼎爵也笑了,看一眼一旁抹泪伴行的兄长,暗暗道:
‘这一场之后,我就不跟你比了。虽然你是个连几何都不懂的废柴,但永远是我最引以为傲的大哥……’
感到他俩都放松下来,于慎行也跟着憨笑起来。
“别笑,你是探花!代表我们所有人形象的……”王鼎爵赶紧瞪他一眼。
于探花身材欣长、浓眉星目,面如冠玉、唇若涂脂,严肃的时候端得是卖相一流。
只是咧嘴一笑,憨态尽显,什么形象气质,全都完蛋。
~~
当三人出来承天门,便见前方已经扎起了一座席棚,棚内有一根丈许高的金色蟠龙旗杆。
三名大汉将军缓缓放下旗杆,高仪将金榜悬挂于杆顶。
顺天府尹与大兴宛平两县令,分别牵着一匹披红挂彩的纯白御马,早在旗下等候了。
那顺天府尹却已经不是曹三旸了,而是换成了原太仆卿姚一元。
姚府尹微笑着替赵守正,将进士巾上的红花换成金色,再给他身上十字披红;两县令也为榜眼探花如是炮制。
然后三位京城父母官,亲递马鞭于三鼎甲,扶三人上马。
至于其余四百名进士,就只有下步跟着走了。
人和人的差别就是这么大……
大队仪仗引导着皇榜,大吹大擂出了左安门,来到东长安街上。
~~
长安街上一早就人山人海,北京城的男女老幼谁不想看看这些天上下凡的文曲星,是个什么模样?
要不是顺天府和五城兵马司的士兵,手拉着手将百姓拦在外头,长安街非得堵个水泄不通。
万众期待的目光中,长长的仪仗吹吹打打而出,后头两排金盔金甲的大汉将军,抬着蟠龙金榜缓缓跟进。再往后,就是万众瞩目的焦点——本届大比的三鼎甲了!
三位天之骄子披红簪花,骑在高头大马上,接受长安街百姓的瞻仰与欢呼。
那些女孩子们更是如痴如狂尖叫连连,将篮子里的花瓣往三人身上抛去。
风一吹,漫天花雨迷人眼,耳边闻唤状元声!
赵昊也在看热闹的人群里。
其实他不想来的,因为已经知道名次了,何苦来看人显圣呢?
还得挨挤。
可架不住李明月……哦不,李承恩爱看热闹啊。
他一大早就过来,拉着赵昊跑到长安街上,嚷嚷着要占个好位置。
当然,小爵爷其实也是个工具人。
此时,三人立在玉河北桥的栏杆上,眺望着那游街的队伍缓缓而至。
“站这么高好怕哦……”李明月紧紧抓着赵昊的胳膊,一副担心会被挤下桥去的模样。
看的李承恩暗暗翻白眼,心说你滑雪的时候不比这个高一百倍?
“来了来了,状元郎来了!”
“哇,好好看,好有成熟男人的魅力啊……”
“我要嫁给他!都别拦着我!”
四周的声浪登时高了许多,还有好些大姑娘小媳妇在那里兴奋的胡言乱语。
“大哥的大徒弟很成熟吗?”李明月闻言不禁奇怪的看去,不禁咦了一声道:“他什么时候留胡子了?”
“那是老前辈好不好!”李承恩长得高看得清,登时激动起来,使劲拍打着赵昊的肩膀道:“你看看,中间骑马的是你爹!”
“什么?”赵昊踮起脚望过去,嘴巴登时能塞进个鸭蛋去。
“这是什么情况?!”
难道赵二爷是位面之子不成?怎么定好的状元都能换人?还有没有天理啦!
那一刹那,赵昊甚至感觉,不是自己带给赵二爷好运,而是赵二爷洪福齐天,把自己给招来的。
嗯,我就是蓝胖子……
呸呸!本公子玉树临风,而且有十根手指头!
~~
过了玉河北桥,便有临街的楼阁店铺了。
宁安长公主殿下毫不意外的,又占据了最佳观测位置,还带上了干儿子孝敬的望远镜,在楼上窥视新科进士。
柳尚宫给她举着望远镜,姬司正站在她身后,两人也一样十分好奇。
这赵二爷他娘的到底能考第几?
“来啦,来啦!”长公主激动的使劲拍着柳尚宫的肩膀,还不满的叫道:“你别晃悠啊!”
柳尚宫一脸生无可恋,是谁在拍我的肩膀啊……
“咦!”忽然长公主的声音陡然提高了八度,一把夺过她手中的望远镜,朝游街的进士看去。
“拿反了,殿下。”姬司正忙提醒一句。
长公主这才把目镜对准眼睛一看,正好就对准了骑在马上,朝围观百姓团团拱手的赵守正!
“我的天哪,赵郎真中状元了!”长公主把手里的望远镜一扔,捂着嘴倒退连连。
“额的那个观音菩萨、长春道祖、火德真君,以后额可不敢妄言妄语咧……”
姬司正和柳尚宫也顾不上她,两人同时伸手接住望远镜,然后脑袋凑到一起,一个左眼从右目镜看去,一个右眼从左目镜看去。
当两人锁定那为首的白马状元之后,柳尚宫惊得下巴都掉在地上。
鸡公公更是觉得自己应该下个蛋,以表诚意。
ps.第四更,9800票加更,求月票、推荐票啊~~
第一百九十章 长公主艰难的决定
半个月多前,会试放榜。
当长公主得知自己预言成真,便做了一个艰难的决定。
她要把自己和赵守正的事情,一股脑儿告诉皇兄。
其实就是不担心赵郎中状元,她也早就想跟隆庆坦白了。
嗯,没人管的寡妇就是这么任性。
但这并非脑袋一热,而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决定。
首先,她府上的安全是由锦衣卫负责,虽然锦衣卫如今麻烦缠身,不大敢管闲事。但东厂的人都从北镇抚司调配,难保三传两传传到冯保耳朵里去。
冯太监知道了,皇兄就知道了——到时候万一皇兄搂不住火,让人把赵郎喀嚓喽,她可就哭都没地儿哭了。
所以不如自己先告诉皇兄,争取主动,大不了一哭二闹三上吊,保准皇兄不敢动赵郎一根指头。
其次,她判断皇兄虽然会火大,但应该不会怎么着赵郎,更不会怎么着自己。
因为皇兄他是个善良,且极富同理心的人啊。裕邸时惶惶不可终日的那段生活,让皇兄很容易同情和他有相同遭遇的人。
比如她这个遭遇比皇兄还可怜的妹子。
皇兄他就忍心棒打鸳鸯?看到自己唯一的妹子,从此失去灵魂,青灯古佛了却一生?
嗯,长公主准备以出家威胁皇兄,估计用不着上升到自尽的程度,心软的跟棉花似的皇兄,应该就会妥协的。
第三,则是因为西山煤业的缘故了。
赵昊在西山大举收购废煤窑的事情,自然要跟长公主通气了。
殿试闭关前一天,也就是二月底,他让孙胖子把二月的账算了算,果然如所料,大概能赚五万两银子左右。
这样加上之前赚到的三万两,两月就赚了八万两。
赵昊让孙胖子去开了张四万两的会票,揣在怀里去长公主府报喜。
长公主虽然知道煤藕赚钱,还是让赵昊拿出的巨款吓了一跳。
京里那么多的皇庄皇店,一年下来也就是净赚七八十万两左右,难道就抵一个卢沟桥煤场?
当然帐不能这么算,皇庄皇店开销多大?养活了多少蛀虫?
能有这么高的净利,主要还是长公主以身作则,除了自己应得的那份,从不贪公中的钱财。
只有上面人不贪了,才有底气去管下面人。所以长公主管皇室产业这些年,其实下头那些管事的、掌柜的全都苦不堪言。
想想吧,连鸡公公这位大总管,一年辛辛苦苦,也才捞个万把两……
有人说万把两够多了,可你知道皇室多少产业吗?光在京畿一带的田庄就有十几万顷,占顺天府耕地面积的三成还要多。更别说北京、天津、保定等地的上千个店面、买卖了……
要是上头管的松一点,下面随便一个油水大的管事,说不定就能捞到鸡公公的水准。
~~
而且宫里的用度多大啊。
去岁朝廷又总是哭穷,任凭皇兄如何讨要,就是一个字,没钱。
皇兄无奈,只好不断向妹子伸手,结果辛辛苦苦赚来的那几十万两,又陆陆续续全都补贴了宫里。
问题是,就这么个费心费力捞不着好的差事,还有人整天惦记着……
李贵妃的老子清河伯李伟,隔三差五就让老婆子去找闺女吹风。说什么长公主终究是个外人,你得自己得替太子看好了家业。
不然咱老李家捞什么……哦不,不然将来等太子长大了,恐怕也不剩什么家底,早就长公主掏空给她儿子了。
这些话,都是李贵妃以在陈皇后面前抱怨父亲不懂事的方式,让当嫂子的传到长公主耳朵里去的。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