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道武侠世界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明道真人
过了许久,文天祥停了下来,换上张君宝递过的衣衫,肃容道:“二位,不知你们救出文某所为何事?若想要我为你们效力,此话休得出口。”他此时已经知道方志兴等人虽然也在坚持抗蒙,却和宋朝不是一路,因此首先堵住了这个路子。
方志兴也没想过那么容易劝说动他,微微一笑,道:“无妨,只要先生随我们到明洲岛即可,到时先生想做什么,全凭自愿”
“全凭自愿?就不知是凭谁的愿了,哼”心中想着,文天祥却没有说什么。大宋的灭亡妻子和几个儿子的亡故两年多的牢狱……让他对死亡早就无所畏惧,这次之所以答应跟随方志兴和张君宝,他心中也是想着感化两人,借助他们的力量再续宋室,是以丝毫没有抗拒。
眼看文天祥答应下来,方志兴和张君宝心中都是松了一口气,知道自己两人此次前来大都的目的已经全部达成。虽然还不知忽必烈和真金两人是否死去,两人也并不急着打探。歇息之后,又乘着神雕向东飞去,借海路返回流求。算算时间,此时的海战也应该已经结束了,经此之后,流求岛也必将进入一个新的时代。未完待续。
( 问道武侠世界 p:///4/4151/ )
第612章 路话(一)
蒙古人的反应比比方志兴预想的要快的多,他和张君宝、文天祥三人虽然乘雕而行,但还未到达海边,便见到蒙古人大队人马向着四方调动,海面上也舟师云集,禁止一切其它船只下海。想来是蒙古人猜到他们可能经海路逃脱,故而飞鸽传书下令禁海。见此,三人也只得转而向南,从陆路返回流求。一路上,几人乔装打扮,时而乘雕而行,时而徒步而行,令蒙古人无法摸到踪迹。但如此一来,时间却慢了许多,也让他们探听到了更多的消息。
“忽必烈没有死、真金也没有死……啧啧!这两人命还真够大啊!”山林中,方志兴听到张君宝探听到的消息,感叹道。虽然他对那两个震天雷的杀伤力并没有抱多大希望,但听到忽必烈和真金都没有死的消息,却还是免不了有些失望。“不过……我记得那真金身前可没有人阻挡,估计此人没死也要身受重伤。太子被称为国本,一旦动摇,蒙古人内部必然不稳,这可不是一时半会儿能平息下的。那些儒生在民族大义上没有什么骨气,但关系到这种礼仪之事,却必然会尽力相争。更何况董文忠、王恂那些人在真金身上花的功夫不少,蒙古人内部必然要乱一阵子。等到平复了,忽必烈估计也没几年好活了,这样的话,流求看来是安稳了!”方志兴心中想道。他在那日刺杀时虽然扔出的是震天雷,但主要还是将它们当成了石子来用,虽然因为距离很远威力衰减许多,也绝对不是一般人能够承受住的。真金此次纵然不死。也绝对没有几年好活了,这点信心方志兴还是有的。
“那焚经的事情呢?蒙元那边可有什么旨意?”方志兴又问道。
张君宝有些欣喜地道:“焚经的事没有细说,但各地并没有再收到焚经的旨意,想来此事不了了之了。”他和方志兴此次前来大都,最重要的还是阻止忽必烈焚经。至于救出文天祥、刺杀忽必烈等等,都是次要目的和手段而已。眼看蒙古人之前信誓旦旦的焚毁道经之事就此悄无声息,张君宝心中自是极为高兴。没有了这个,全真教的道统总算是保住了。
点了点头,方志兴道:“看来忽必烈已经知道利害了,这次的道劫。也总算算度过去了。只可惜……可惜……”说着他长叹一声,似在感叹着什么,却又没有说出。
“可惜什么?”文天祥道。他这些日子和方志兴、张君宝在一起,虽然不说是一言不发,却也少言寡语。也不知在思量些什么,今日不知为何,竟然也插入两人谈话了。
看了他一眼,方志兴道:“其实也没什么可惜的,就是全真教以后再蒙元境内,估计就要慢慢衰落了,虽然忽必烈限于威胁不敢迫害全真教,却也绝无可能再推崇它。道门盛世。估计是自今而止了!”即使对对全真教内有些弟子的家人投靠蒙元看不过眼,但想到以后门派凋零,方志兴心中还是忍不住有些感慨。全真教兴盛数十年,终于要盛极而衰了。
听到师父的话,张君宝同样心有戚戚。他虽然在终南山时间不长,但对全真教也是有感情的。眼看着全真教以后在蒙元境内要被刻意无视,他心中也有些怅然,不知前路如何!
文天祥却对这些并不关心。说道:“既然贵教再也不可能受到信用,何不揭竿而起。召集四方英豪共同举事呢?全真教百万之众,即便十人出一丁。也有十万大军,有此兵力,何愁汉家不兴!”说着他目视方志兴,慷慨激昂道:“方兄,你武功高强,想来在教中地位非同小可,文某恳请你为天下百姓计,发动举事吧!”纵然对全真教了解不多,文天祥却也听说过这个当世第一道门拥有着百万之众,若是将他们发动起来,大宋复国可就有望了!
“举事?”方志兴听到这话,却没有什么触动,反而是苦笑起来,想到了四十年前的往事。大胜关英雄会后,他也曾这么劝过郝大通等人,只是当时他人微言轻,所行又颇为冒险,自然没有得到采纳。而到了如今,他虽然在全真教内威望也有一些,但要说发动举事,却也可以说是水中捉月。这么多年下来,全真教内部早已是派系林立、各派内也有不少弟子的家人在蒙元为官,哪里是那么容易能够发动的。何况经过大都这件事后,不说蒙古人必然调集兵马防备,那些加入全真教的道人不走掉一半已经是好的,又谈何发动他们举事。对于这些人,方志兴早就不抱什么希望了。
“文山先生,全真教的事情你不了解,我师父虽然武功高强,却几乎从不插手教中事务。就像周曾师叔祖,他和重阳祖师一辈,武功又是全真之冠,却没有多少人会听从的。”张君宝见到师父苦笑,解释道。若说全真教在武林中的事情,方志兴虽然不是说一不二,却也无人能够轻视,但全真教说到底是个道家门派,更看重的是道学功夫,方志兴远离终南,在这方面的名望可就差的太远了。
眼见两人不为所动,文天祥失望地叹了口气,却也不再多说。见此,方志兴道:“不说这些,文山先生,你可还有什么知交故旧,能否邀请过来一起前去流求?”如今流求即将建国,最缺的就是各种各样人才,无论文天祥存着什么心思,只要他到了那里,至少也能借重一下名望,而如果人数再多一些,那声势可就会更大了!单靠文天祥一人,在士林中的声势到底是弱了些。
沉吟了一会儿,文天祥道:“我在北上之时,曾与光荐兄同船,后来他重病留在金陵就医,也不知现在如何了?”
“光荐兄?”张君宝道:“可是庐陵邓剡?听说他在金陵为张弘范的儿子讲学,想来病已经痊愈了吧?”(未完待续)
( 问道武侠世界 p:///4/4151/ )
第613章 路话(二)
“什么?给张弘范的儿子讲学?难道他也变节了吗?不行,我要亲去金陵去问,看他存了什么心思,竟然……竟然……”听到邓剡给张弘范的儿子讲学,文天祥一张脸顿时涨的通红,站起来大声道。,他和邓剡是白鹭洲书院的同学,不但同是一代大贤江万里的门人,还一同抗蒙、一同被囚,相互间的情谊远非他人可比。听到邓剡当了张弘范的门客,已经有可能变节投靠蒙元,文天祥心中的愤怒自然可想而知。
“先生稍安毋躁,邓先生虽然给张弘范的儿子讲学,但想来没有变节。不然的话,他也不会给张弘范的儿子讲学,而是在大都给忽必烈当官了。”方志兴道。他听到“邓剡”的名字,顿时就想起此人曾在历史上为文天祥写墓志铭,那样的话,自然不太可能投靠蒙元了。而且此人既然能接受张弘范的邀请给他儿子讲学,估计思想并不迂腐,让他接受新朝也有一定可能。想到这里,方志兴顿时就下了决定,说道:“文兄,邓兄两次投海未死,想来已经绝了轻生之念。现在他留在张家,应该是留待有用之身。过几日我们一起去金陵见见他,看看是否能同去流求。”
“正是,文先生,邓先生曾身患重病,现在留在张弘范家大概也是为了报恩吧!”张君宝劝慰道。
听到两人的劝说,文天祥也有些平静下来。良久,只听他叹息一声,萧瑟道:“‘正为鸥盟留醉眼,细看涛生云灭’。光荐兄,希望你还存着家国之志吧!”说着他慢慢转过身子,向着旁边行去,形销骨立,背影萧索之极。宋蒙大战数十年,凡是坚持抗蒙的几乎都已经死了,想要复兴宋室,当真不只是何年何月了!
旁边的方志兴和张君宝看着文天祥的背影,也能感受到他心中的凄凉,当年襄阳城破时,他们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如今宋廷已灭,再无其它势力能和他们争夺抗击蒙元的大义名分,但想要将人们都凝聚起来、合力把蒙古人赶出中原,却又不知是何年何月了,也不知中间还要经历多少苦难!
“师父,弟子还有一事禀告。这次我探听消息,听人传言说大闹大都的不只是我们两个人,还有一个须发皆白的道士戏弄了一下前去围困白云观的军士,把他们都赶走了。许多见过那老道士的人都说是神仙下凡,弟子以为那人或许是周曾师叔祖。”眼看文天祥离的远了,张君宝悄声道。数年前瑛姑过逝后,周伯通便不知所踪,众人还好是寻找了一番,只是却从未发现他的踪迹。众人本想着他可能已悄悄离世,没想到这次又在大都出现了,想来是为了忽必烈焚经之事。
“周师叔祖?”听到这个名字,方志兴恍惚之间,竟有种隔世之感。其他人和周伯通分别不过几年,而他却还要加上梦中一个甲子的时间,当真是如同隔世。这一年多他之所以时常闭关,除了要整理梦中所得外,便是要消除这种疏离感,也算是有些成效。没想到如今听到周伯通的名字,又重新泛起了这种感觉。毕竟以真实年龄来算,他可是比周伯通还要大了,听到周伯通的名字,自然有些悸动之感。
张君宝却不知道师父在想什么,继续道:“是,师父。虽然只是传闻,但弟子以为周曾师叔祖在世的话,定然不会对焚经之事不管不问,想来他也是听说了这件事去大都的吧!”
微微点了点头,方志兴道:“周师叔祖在,当然不会对全真教不管不问。郭兄远在流求,大都城中若还有人能逼退蒙古军士的话,想来应该就是他老人家了。唉,他老人家如今至少也有一百二十岁了,也不知今生能否再见!”感慨之中,充满了萧索之意。周伯通如今已年过两个甲子,纵然武功再高,却也不见得有多长时日可活。想到这里,方志兴心中便有种寂寥之感:不能突破天人之限,终究不过是一抔黄土啊!
似乎感受到了师父的心绪,张君宝道:“师父,既然周曾师叔祖出现了,那我们是不是要去寻一下,请他同回流求?”
沉默了一会儿,方志兴似乎有些意动,却最终摇了摇头,说道:“还是算了,周师叔祖若想回去,自然会回去的,他若不想回去,找到了也是无用。普天下间,除了我和郭兄,又有谁能赶上他呢?”说完他盘膝静坐,慢慢闭上双眼,似在闭目养神,又似在思索什么。见此,张君宝也只得按下心中疑问,同样打坐炼气。一时间山林之中,重又陷入了寂静,唯有夜风吹起,带动的沙沙之声。(未完待续……)
( 问道武侠世界 p:///4/4151/ )
第614章 五十年后
花开花落,花落花开。,江湖中一代新人换旧人,数十年过去,昔日纵横天下的英杰,已渐渐消失无踪,取而代之的,则是新一代的江湖人。
这一年是明破虏五十年(元至顺二年),距离大都之乱经过了五十年。五十年前,周伯通、方志兴、张君宝在北方大闹大都城,南方的郭靖、杨过、郭破虏等人也在海战中大获全胜。一南一北两场胜利,不但彰显了流求岛的实力,也打响了流求岛的名号。随后在文天祥、邓剡等人上表之下,郭破虏正式称王建制,改流求岛为明洲岛,定国号为明、年号破虏,以示必破北虏之意,与蒙元针锋相对。随后数十年,明元之间时有征战,初时尚是明军处于守势,但自元世祖、元成宗驾崩后,元朝帝位更迭紊乱,朝政动荡不堪,而明军则在攻略南洋、东洋诸岛后完成鸡肋,实力大有长进,开始反守为攻。破虏三十年,郭靖病危,时临安等地百姓举义,明军乘势重返临安,十数年大战后,到破虏四十三年时,明军已奄有江南,与蒙元划江而治。整个天下的局势,也似乎回到了五十年前,只是这一次的胜者是谁,只怕要大有不同了。
“已经收复襄阳了吗?看来北伐之期不远矣,希望这次不会无功而返吧!”终南山下,一个须发皆白的道士听到人群中谈论的消息,感慨道。前些时日,明军在南方又发动一次北伐,终于收复了襄阳。众人在此议论的,也正是此事。
“当然不会无功而返。我看这次北伐,定能将蒙古鞑子杀得干干净净。让他们再也无法留在中原。靖康以来两百年的耻辱,也要一荡而消!”旁边,一个劲装打扮的汉子似是听到了那道士的感叹,大叫道。言语之中,似乎北伐已经胜利了一般,丝毫没有身处蒙元境内的觉悟。
不过不单是他,周围的武林人士同样也都同样没有这种觉悟。这些人之所以在终南山下聚集,其中一个缘由便是此地受到北斗剑派庇护,蒙元兵马轻易不敢前来。自五十年前大都之乱后。全真教不久便正式分裂为了十多个门派,各自以独立名义传教,而这些门派之中,除了后来兴起的华山派和武当派外,继承全真教武学传承和江湖地位的,便是仍然留守在终南山上的北斗剑派了。这一派继承了全真教一半以上的武力,虽然因为受到元朝压制在江湖上少有走动,但其武功如何却向来无人敢于小视,尤其是镇派阵法北斗大阵。更可以说是江湖中少有的能够和军队正面抗衡的绝学,整个武林之中,也唯有少林的罗汉大阵或可与之一较。有着这般实力,又处在大山之中。蒙元兵马自然不敢轻易前来招惹了,因此北地仍在坚持抗元的义士,许多便聚集到了这里。尤其是明军占据江南之后,人数更是增加了数倍。蒙元一方见此情景后。自然有过攻打之念,但在几任领兵的将领都不明不白地死去后。此事就再也没有人提了。因此久而久之,这里便成了抗元的一个圣地,里面的江湖人士也大都可以说是反元之人,无论说话行事,都是毫无顾忌。
“道长,你是终南山上清修的吧?不知天下大势也情有可原。现在这天下,可不是以前了,别说我们在这说着杀鞑子,就是其它地方,敢说敢做的也大有人在。昔年剑神方真人遍传太祖长拳,为天下百姓留下反抗蒙元的方法,如今南北各地,这拳法可是传遍了。鞑子外出时若是不结队,那就多半会回不来。都这样了,你说北伐能不能获胜?”似是看出了那老道士的不解,一个武林人士解释道。
“唔!”微微点了点头,那老道似是恍然大悟,说道:“原来是这样,看来中原光复之日为期不远了。唉!真没想到老道还能够看到这一天!”言语中不胜唏嘘,似是蕴含了无数沧桑。
“哈哈!”闻言,众人俱是大笑起来,声音极为快意。蒙古人在中原作恶多端,如今眼看便要被逐出,这些人心中又怎么不高兴呢!
那老道感慨了一会儿,似在回味着什么,过了一会儿,又问道:“老道久不出山,不明天下之事,不知这些年江湖之上,可发生了什么大事?”
“嗨!大家都在忙着杀鞑子,江湖上能有什么大事?要说最轰动的,应该是八年前魔教教主阳顶天突然暴毙了,其它的事情当真不值一提。”人群中一人回道。
又有人附和道:“是啊!想那阳顶天天资横溢,被看作是新一代第一高手,将魔教从西域边陲之地发展到了中原,却不料年纪轻轻便突然离世,留下一群人争权夺利,当真可叹啊可叹!”
“阳顶天暴毙了?那可当真可惜!”那老道同样叹道。不过话虽如此,他却似乎对此并没有多在意,接着又问道:“可还有其它事情,比如武林会盟、秘籍出世什么的?”
众人闻言,各自在脑海中想了一下,大多摇头不语。那老者见无甚所得,正欲离去,突听一人低声道:“说到武功秘籍,老夫倒是想起了一事,据说前些日子魔教的金毛狮王谢逊无故打上了崆峒派,不但伤了几个人,还夺走了崆峒派祖师木灵子手书的七伤拳谱。唉!崆峒派如今,可当真是没落了!”
“七伤拳谱?”闻言,许多人顿时惊呼出声。木灵子昔年威震江湖,七伤拳的威名至今仍在流传,没想到如今他过逝不过十多年,便有人打上崆峒夺了七伤拳谱。如此反差,当真令人感叹。
不过也有人有些怀疑,问道:“金毛狮王虽然武功卓绝,但想一个人从崆峒五老那里夺经也不够吧?再说,崆峒派名宿众多,怎么会让他一个人任意进出呢?”(未完待续……)
( 问道武侠世界 p:///4/4151/ )
第615章 再临终南
“那谁又知道呢?或许有人暗中相助吧!”先前说话那人听到有人质疑,又道。
闻言,许多人纷纷点头。那老者道:“应该是吧,只是这等秘事,外人又怎能知道详情呢?”说着他看了一眼那位说出此事的中年人,又感叹道:“唉!想那木灵子过逝不过十余年,崆峒派便没落如斯,真是令人惋惜啊!”
“是啊!崆峒派毕竟是江湖大派,受此大辱定不会善罢甘休,但愿不要因为两派间的纷争扰乱了北伐大业才好!”众人感叹道。如今襄阳光复,众人都在等着明军北上驱逐蒙元,当然不愿见到江湖中再起纷争。
“难!难!难!这魔教原是明教的一个支脉,只因作恶多端,又不听明王管教,才被世人称为魔教。当年阳顶天在时,魔教众人在他约束下还能戮力反元,但自他暴毙之后,就再无人能够约束那些恶徒了。不只是崆峒派,据说少林派、峨眉派和魔教也有梁子,而昆仑派和魔教同处西域,相互间更是嫌隙甚深。而且我听说前些日子华山派的白少侠突然暴毙,似乎也与魔教有关。只怕崆峒派和魔教两派间战端一起,便会是正邪间的一场大战。便是明王座下的明教,说不定也要参与其中!”众人正议论间,蓦地里,一个长须道士道。此人和几位同样身着道袍的道**士也不知何时到的茶馆,插进了众人谈话。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