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朝之梦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大罗罗
今年,他正五十六岁(虚岁),成为日本的征夷大将军已经有十年之久了,不过在成为将军的前四年里,幕府大权仍然由他的父亲,身为大御所的德川家齐所掌控。真正由他负责管理日本,不过是这几年的事情。虽然掌握幕府大权的时间并不长,但是德川家庆却很清楚自己接过的是怎样一个烂摊子。存在了二百多年的德川幕府,正遭遇到前所未有的危机。
一方面由德川家康、德川秀忠所开创的锁国海防体制,似乎到了难以维持的地步!连满清这样的庞然大物,都被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打开了国门,何况日本这样的一个小小的岛国?
另一方面,家康、秀忠两代将军为什么要选择锁国海防体制,德川家庆是非常清楚的!正如朱济世在先军开国论中所述,就是为了防止“西人探知虚实,勾结不臣”。
因为日本的体制是极为奇特的,是双头中央并列的局面!一边是江户的德川幕府,一边京都的天皇朝廷。幕府虽然掌握实际政权,但在名分上却是天皇的臣子。而在历史上。一旦幕府的控制力衰弱,很快就会有野心勃勃的武士和大名跳出来,打着尊皇的招牌实行倒幕。镰仓幕府和室町幕府都遇到过这样的麻烦,现在轮到德川幕府来面对这个难题了。
而且德川幕府面临的问题比镰仓幕府和室町幕府还多一个,便是日渐东侵的西洋殖民者了。在德川幕府夺取天下的初期,西方殖民者便开始勾搭国内的强藩,幸而德川幕府及时采取锁国政策,才保了二百余年的平安。可是现在。幕府实力衰弱,列强却远远比二百多年前强大!如果列强和日本国内的强藩还有失意武士勾结起来,德川幕府的天下可就要风雨飘摇了。
因此,德川家庆是打心眼里不愿意开国的。但是不开国,德川家能抵挡住西方列强的压力?要是被西方列强教训一顿再签个什么条约,如满清一样灰溜溜的被迫开国。国内那帮强藩和失意武士还不把幕府当成“日奸卖国贼”来反对?到时候再明里勾结天皇,暗自勾结列强。这德川幕府还怎么活?德川家族还不要灭亡啊?
所以德川家庆这几年真的是夙夜忧叹,急都快急死了——历史上他就是急死的!而就在他走投无路的当口,朱济世的大名和著作便从中国传到日本来了。所有看过的人,都认为是极有道理的!于是便有人将这些书(都是盗版的)送给德川家庆,家庆一看,果是真知灼见,就指示阿部正弘秘密遣人去香港见朱济世。结果又带回来先军开国论和印度亡国史等书。家庆看了之后便喜欢到了难以释手的地步,就是晚上睡觉都要拿本先军开国论放在枕头底下——这哪里是本书啊,简直就是德川家的天下!
原因也很简单,因为日本人的民族意识是相当强烈的!历史上有倒幕的武士,有反对天皇的朝敌,但绝没有卖国求荣的日奸带路党!朱济世的一系列著作实际上揭露了西方列强对日本的野心!给所有想利用西方支持倒幕的强藩和失意武士敲响了警钟——倒幕必然会有内乱,而内乱和西方势力介入的结果,则必然是日本国家的灭亡!
换句话说,便是倒幕等于亡国!而要保日本,便要拥护德川幕府……多好的道理啊!这个是比真金还真的真理!能把这个道理讲清楚的朱济世实在是大大的圣人!
所以这个德川家庆不但自己能把先军开国论倒背如流。还要求所有的藩主和幕府旗本人人都要背诵先军开国论。还让人将这本书印成了小册子,拿到江户、京都、大阪的街道上去散发。只要是带着刀子,瞧着像个武士的就给一本……
而看了这本先军开国论的日本武士,无论是佐幕的还是盼着倒幕的,都没有办法提出反对意见。
因为朱济世在先军开国论里面提出的大道理的确没有办法驳倒。
首先是“国本夷用”,谁能说不对?难道要一帮日本武士说不要武士道精神,统统去相信西方民主,呃。不对是信西方天主教吗?谁要怎么说还不让人给“天诛”了?
其次是“西方威胁论”,这些白鬼肯定是坏蛋!那么多东方古老国家都被他们灭亡成了殖民地。哪个日本人要相信西方是来“帮助”日本成为亚洲领导国家,那脑子一定是秀逗了。日本的武士老爷们都聪明着呢,绝对不会上当受骗的!
再次就是给日本指了明路。要先强军,再安内,最后开国攘夷。这也是真理啊!现在帝国主义都逼到家门口了,再不强军,印度阿三的今天,就是日本武士的明天!谁甘心当亡国奴?而且,幕府要强军的话,肯定要效仿西法办新军的,至少要办几万新军吧?这就是大家伙报国的机会,肯定错不了吧?至于安内,那是肯定要安的,不安内何以攘夷?小小的日本如果不能举国一致,又如何能抵抗西方列强的侵略?就是那些对幕府不满的西南强藩的藩主也不敢反驳,否则就有日奸卖国贼的嫌疑了……
既然朱济世提出的道理被整个日本武士阶层奉为了真理,那么他们自然要捧一捧这位正在造大清朝反的皇明后裔了。什么朱圣人啊,什么中华圣人啊,什么绝代伟人啊,什么中华人民的大救星啊,什么东方国家的引路人等等的称号,都被这些日本人想出来扣在朱济世头上了。
而且在短短数月之内,各方面要求按照先军开国论的路子进行改革的建议书,好像雪片一样飞到江户。德川家庆更是难得的从善如流,宣布要进行“先军改革”,而在这次改革之前,他还专门派遣使者去香港请朱济世访日。一方面给幕府的改革站台助威;一方面这位德川将军还有很多不大明白的道理想当面向朱济世请教。
不过使者已经去了好一阵子,这朱济世就是不见踪影,也不知道能不能请来?
“将军!将军大人,朱圣人来啦!”
门外传来的是幕府老中阿部正弘的声音,紧接着拉门被两个小姓拉开,满头大汗喘着粗气的阿部老中就兴冲冲从外面进来,跪坐在将军面前俯身一礼。
“朱圣人乘坐的西洋大船已经到了江户港,将军大人是不是要亲迎?”
“亲迎,当然要亲迎啦!”德川家庆猛地站了起来,“朱圣人不是寻常儒生,他是中华正朔,明朝后人,在南洋还有一个兰芳国,是堂堂一国之君!地位不在我这个将军之下,同天皇都可以平起平坐,我怎么能不亲自去迎接?”
“哈伊,将军大人,属下这就去召集黑母衣众、赤母衣众。”阿部正弘想了想,又问,“将军大人,朱圣人的居所安排在什么地方?”
“安排在水户藩邸吧,水户齐昭那家伙张口闭口都是朱圣人的道理,就让他来招待吧。”
“哈伊。”阿部正弘深一鞠躬,便急忙离去安排将军出迎之事了。
( 天朝之梦 p:///4/4243/ )
第221章 对日忽悠 上 第四更求月票
求月票,求推荐,求订阅
“将军阁下,这辆马车是从香港带来的,是我送给您的礼物,要不要试试看?”
朱济世指着一个辆刚刚装配好的黑sè四轮西洋马车,笑呵呵地对前来江户码头迎接的德川家庆道。一边说话,还一边打量着家庆,这是一个酒sè过度的糟老头子,虽然才56岁,不过瞧着怎么都有70岁了。浑身上下看不出一丝活力,r本在他的领导下,是不会有任何前途的。
至于陪同德川家庆前来的阿部正弘虽然年轻力壮,但却透着一种高高在上的傲气,虽然对朱济世非常客气,不过却没有拿正眼瞧一下朱简煜和西乡隆永……
朱济世的话,自有朱简煜翻译成了r语告诉德川家庆和阿部正弘。
说真的,朱济世一看到幕府方面为他准备的好像棺材一个轿子就有点发怵。这些r本人就不会仿造一顶中国式的绿呢大轿吗?好歹坐得舒服一些,这个棺材轿子要怎么个坐法?缩在里面盘腿坐?腿脚不发麻才怪!所以他赶紧就拉着德川家庆和自己一块儿坐马车了。
“那实在太感谢了。”德川家庆对眼前这个穿着明黄sè袍子头戴乌纱帽的大明王朝继承人也蛮好奇的,特别是这个人还带着两百个身穿大红飞鱼服,扛着洋枪的卫兵——听说叫什么锦衣亲军的,全套都是明朝的服饰和名称。不过看看这两西洋马车,还有码头上面三条西洋大帆船。家庆将军就对先军开国论中的“国本夷用”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这个马车还真舒服啊!”坐进铺着柔软座垫的马车,德川家庆忍不住赞了一句。这车的确比个小棺材似的轿子舒适,坐那轿子还不如骑马走路呢。
“西洋的天主教我们不需要去相信,但是他们的好东西,我们还是应该要使用的,不是吗?”朱济世说着话,又取过一个漂亮的樱桃木盒子,递给家庆将军。“这是一把六连发的洋枪,比古老的铁炮可先进多了,也是送给将军阁下的见面礼。”
“六连发!”将军打开木盒子,取出一把“杰森——丘吉尔”工厂生产的柯尔特左轮手枪,仔细看了一会儿。这枪的做工极为考究,比r本工匠生产的“拳铳”不知道n巧了多少,而且还是六连发的!
“洋人的长枪有这样六连发的吗?”家庆将军问道。
“这倒没有,不过最近开始流行有效sè程远达三四百码的来复枪,估计在十年内可以完全淘汰老式滑膛枪了。”
朱济世说的是贝sè麦步枪,除了兰芳行的枪厂之外,“杰森——丘吉尔”的枪厂也获得了生产授权,开始在英国投产这种步枪了。作为交换,兰芳行也获得了在兰芳生产铵油炸药的授权。顺便提一下,兰芳大公国也是有专利法的,并且由于兰芳是英国保护国,所以在英国有效的专利,同样在兰芳大公国受保护。
“有这样的洋枪?装填方便吗?”家庆急忙追问道。
“将军大人,卑职在香港曾经用过这种洋枪,装填极为方便,因为这种洋枪使用的是一种特殊子弹。”回答这个问题的是朱简煜。“这一次,随同明公大人一起来r本的武装商船上就装有500支这样的洋枪,3000支仿褐贝斯滑膛枪,另外还有6门32磅长炮,12门12磅加农炮。都是打算**给幕府用于加强军备的。”
毋庸置疑,向幕府**军火,肯定是打开r本国门的关键一步——虽然朱济世并不想让r本真正开国,但是却希望让济世行挤进r本这个几乎完全封闭的市场当中。
随着济世军规模的不断增大,朱济世造反集团的花销也r益增加。虽然有济世行的分红、苦力贸易还有“诈骗”大清朝这三大财源,但是朱济世并没有忘记寻找更多的财路,对r贸易便是其中重要的组成。
“一下子购入那么多武器,恐怕需要花许多钱吧?”德川家庆有些为难地道。
德川幕府的财政早在一百多年前的元禄时代就陷于困境,由于金银矿的枯竭和海外贸易导致的白银外流,使r本国内出现了通货紧缩迹象,而德川幕府则用改铸货币,其实就是大量发行劣币的方法来引鸩止渴,不过繁荣过后又出现了严重的通货膨胀。随后实行的享保改革、宽政改革和现在正在实行的天宝改革,其主要目的,都是为了改善幕府的财政收入。不过效果却极为有限,到目前为止,幕府每年的财政赤字仍然高达数十万两白银,只能依靠铸造劣币弥补。因而很难挤出资金购买朱济世带来的武器。
但是根据先军开国论中的理论,幕府想要维持**,就必须加强军备,组织新式陆军,修筑炮台,巩固海防。免不了又是一笔巨额支出,这正目前让德川家庆最头疼的难题之一。
“钱不是问题。”朱济世笑着摆了摆手,从口袋里摸出一枚银元递给德川家庆。
“r洋?”德川家庆是见过银元的,但是这块“r洋”却是头一回见到。
“将军大人,这是汇丰银行为未来的r本国设计的法定货币——r洋。”朱简煜解释道,“称重的话,等于清国的库平七钱二分,含银是九成。目前在清国和南洋,这样的银元都是法定货币。明公大人建议幕府也发行同样的货币,如果幕府可以将r洋发行业务委托给汇丰银行,汇丰银行可以贷款三百万银元给幕府用于购买济世行、兰芳行的武器装备,年息为百分之六。”
向洋行贷款?德川家庆愣了一下,眼下r本的大部分藩主都欠了一**高利贷,债务总额据说高达6000万两白银!每年光是支付利息就需要花300万石稻米。因而r本国的藩主们基本上都是穷光蛋——实际上这种局面是德川幕府有意而为之的,德川家康用一个参觐交代制度让各藩的藩主在江户的领地两头跑,还要在江户维持自己和家臣们的豪宅和体面生活,所以花费惊人,久而久之便财力耗尽无法对抗幕府了。
只是各藩财力耗尽的结果,也加剧了中下层武士的破产,出现了大量只有一刀一命的浪人,成了一个几乎无解的不安定因素。
相对于藩主,幕府本身的r子倒还过得去,因为幕府是拥有铸币权的,靠滥发劣币,幕府每年都有160万两的进账(当然还包括铜钱和金银矿的收入)。现在要德川家庆用铸币权去交换300万银元的贷款,自然是不可能的。
“如果幕府可以指定汇丰行为r本唯一货币发行银行,汇丰行每年可以上缴100万元的铸币税给幕府。”朱济世笑吟吟地提高了价码。
幕府控制的矿山每年还是能提供几十万银元的收入,加上汇丰行提供的100万元铸币税,基本上可以抵得上幕府滥发劣币的收入了。
这个时代,r本的经济规模是远远比不上中国的。中国有茶叶、丝绸、瓷器三个大宗出口商品,哦,这两年还多出个黄连(济世行买去用来生产黄连素的),如果不是该死的鸦片,每年可以从国际市场上获得几百万两银子的顺差,所以国内是不缺银子的。而此时r本的茶叶、丝绸和瓷器都竞争不过中国同行。因而没有什么出口拳头产品,在国际贸易中是连年逆差——这大概也是帝国主义到现在还没有来侵略的原因吧?
可是朱济世又准备怎么从这个又小又穷的r本国身上获利呢?德川家庆有些不大明白。
“每年100万银元倒是足够多了……可是汇丰银行又准备如何获利?”(未完待续。)
( 天朝之梦 p:///4/4243/ )
第222章 对日忽悠 下 第一更求月票
求月票,求订阅啦
诺大一个日本国,一年铸币的收益会没有100万?
朱济世被德川家庆的问题逗笑了:“将军阁下,汇丰行注重的是长期利益,短期内赔点钱还是能承受的。如果您愿意将未来100年,日本国的铸币权委以汇丰行,那么汇丰行就可以每年上交100万的铸币税,从1848年开始。”
一百年,每年100万,那就是10000万啊!德川家庆那个高兴啊,心说,这下赚到了!这大明的朱皇爷果然是德川家之友啊!
“吆西,吆西!”家庆将军连连点头表示同意。
朱济世当然也是偷着乐了。1848年的100万银元或许是笔大钱,可是十年二十年后呢?现在德川家庆可是把日本未来100年的铸币权都卖了!如此汇丰银行不就等于在未来100年中成为日本的中央银行了?
“除了银元之外,汇丰行还准备在日本发行金币和铜元。”朱济世又取出一枚金币和一枚铜币递给德川家庆。
其实朱济世是不大懂货币和金融的,他准备在未来中国所采用的货币政策是抄袭自欧洲,就是金银复合本位,同时还发行铜币作为辅币。所以除了发现银元,朱济世还指示汇丰行准备铸造金币和铜元。其中的金币也不是纯金的,每枚金币的重量和银元一致,都是七钱二分。含金量是6成,即4钱3分2厘,一枚金币等于十枚银元。金银之间的比价大约是1比15,同眼下的金银牌价是一致的。
顺便提一下,现在日本国内的金银比价同国际市场上是不同的。因为日本长期锁国,也没有如中国一样经历过长时间的贸易顺差积攒起巨量白银。所以日本的金银比价还维持在1比56左右的水平。大概和德川幕府锁国前的国际牌价相同。
另外,德川幕府一直是发行金币的,根据幕府发行的金银币兑换官价计算。金银比价大约就是1比56的水平。这个金银兑换比如果不尽快调整,一旦日本被迫开国。必然会有大量黄金在短期内被西洋商人低价套取,从而造成严重的金融危机。
不过朱济世却不打算效仿西洋商人的做法捞一票就走,而是建议幕府先从市面上大量购入金币(小判、一分判、二分金等),随后将调整银币(二株银、丁银)和金币的兑换价格,使之同国际接轨,然后再实行货币改革,由汇丰银行出面发行金币、银元和铜元。
“虽然不可能尽数获得金银币兑价变化之利。不过数百万银元还是可以筹集到的。”朱济世掰着手指头给德川家庆算了笔账。“在采取国际标准的金银比价之后,光是幕府所掌握的金矿每年所产的十几万两黄金所铸金币的价值就相当于三百四十万到三百五十万银元……即使扣除汇丰行发行货币的利润和成本,幕府也能得到相当于三百万银元的收入!如果再算上白银铸币的所得和汇丰行上缴的铸币税,幕府每年便能从发行货币上获得至少四百五十万元(扣除开采金银的成本)的纯收入。比现在多出一倍都不止啊!”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