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朝之梦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大罗罗
目前,在南直隶、浙江、福建、广东四省执政的是济世青年党,在江西、湖南、湖北、安徽四省掌权的则是东林党。从表面上看。似乎两党势均力敌。可是考虑到济世青年党执政的省份都是经济大省。而且还多了应天府和婆罗洲的两个省。也都是经济发达地区。按照大明多纳税多代表的宪政原则,济世青年党其实已经掌控了大明帝国议会下院的多数席位。完全有资格组成责任内阁,将掌握相权近20年的左宗棠撵下台了。不过朱济世却以“尚未在大明多数省份实行票选议员”为理由,阻止了济世青年党提出不信任动议。让左宗棠领导的东林党可以以议会少数派组阁,继续把持住中央政府。
朱济世之所以这样安排,倒不是因为太相信左宗棠。而是他觉得济世青年党的政治家们虽然能干,但还是过于年轻。或许到1875年的时候,这些四十几岁的“青年”就会成长为非常成熟的政治家了。到时候再把内阁交给他们也不迟。另外到那个时候。皇太子也是30岁的人了,是时候让他掌握更多的权力。这些济世青年党的人物,就让朱国雄去重用吧……不知不觉当中,朱济世的帝王心术也越来越多了。
吴春秋走到了朱济世面前,深深鞠了一躬:“臣参见皇上。”
朱济世淡淡地点头,开口道:“俄国人正式的外交邀请函已经收到了?”
吴春秋点了点头:“已经收到了。法国、英国、德国、墨西哥、美利坚联盟国、西班牙、奥地利、土耳其、荷兰、比利时和波兰的外交部都向我们大使馆口头表示了邀请太子殿下出访的意图。正式的邀请很快也会发出……”
朱济世挥了挥手,打断吴春秋的话,说道:“这个外交部去联络就行了。大明皇太子的第一次出国访问,除了美利坚帝国大概没有人不想邀请的吧?”他顿了一下,又道。“吴卿,朕请你来是要交代一下太子出访随员的事情。”
吴春秋稍稍一愣。大明的皇太子是没有属官的,就是一个光杆太子,这出国访问的随员……也不知道是些什么人啊?
“太子是年轻人,外交部不要找些上了年纪的老人跟着,除了你,不要有30岁以上的人。”朱济世交待道。
“臣知道了。”
“还有,出国访问的随员一定要能说洋文,最好有新式大学的毕业文凭,出身于贵族之家者为上。”
这是让皇太子有机会接触青年才俊啊!吴春秋心想,看来皇上要让皇太子挑选自己的班底了。
“大元帅府会安排海陆军的年轻军官随行出访。外交部要派人去跟他们交待一下出国需要注意的事情。”朱济世接着又吩咐道,“另外,济世青年党、东林党也要派代表随行,可能会有三四十人。外交部也要安排好了。”
济世青年党!吴春秋暗中吸了口气,他哪里还不明白,皇帝是要将这些人交给皇太子用了!算起来,皇太子本人也是济世同学,现在就读应天济世大学法学系3年级。他的同学当中,可有不少大明功臣子弟,自己的长子吴思德也是皇太子的同学,可惜那臭小子对法律政治不感兴趣,考入什么基础医学系了!看这样子是不打算从政当官了,不过倒可以让他以医生的名义随行……
朱济世又回头看了看皇太子:“皇儿,你有什么好的人选吗?”
朱国雄摇摇头道:“儿臣没有……”说着话,他忽然看来朱济世身后的玛丽亚皇贵妃一眼,笑道:“伊丽莎白一直想去欧洲瞧瞧,不如让她也随行吧。”
“伊丽莎白?”朱济世怔了一下,他后面站着的玛丽亚克莱门蒂娜连忙上前一步,附在他耳边道,“就是伊莎,伊丽莎白是她的西文名字。”
“她啊……”朱济世点了点头,这个小丫头今年14岁了,读书好的出奇,跳了两级,好像今年就要考大学了!也不知道将来会不会成为科学家什么的?
“好吧,让她去欧洲走走。”朱济世想了想,就点点头。小丫头还小,晚一年上大学也没什么。呃,也不知道她喜欢学什么?
玛丽亚又道:“皇上,现在胡安陛下也在法国,已经进入了布里埃纳军校,太子殿下应该去看望他一下。”
“胡安……”朱济世对于这个当了加利福尼亚王国国王的儿子真是没有多少印象,而且关心的也不大够。这个孩子的教育,也完全由他的母亲控制。而马蒂尔德一世的育儿方法又是欧洲王室老办法。从小让胡安接受军事教育,才10岁就他送去法国上布里埃纳军校少年班——就是拿破仑一世小时候读的那所军校。看来这位女皇陛下很想把儿子培养成拿破仑一世那样的军事家。
“是要联络一下兄弟感情。”朱济世看了看皇太子,沉声道,“胡安是你的兄弟,但不是朕的臣子,将来多半也不会是你的臣子。”
“儿臣明白了。”皇太子回答道。他知道朱济世是在告诉他要用何种态度去和朱胡安打交道。可不能端出高高在上的架子,免得朱胡安这个一国之君心中不快。
“另外,路过香港的时候你还要去拜会一下你大哥。”朱济世继续吩咐儿子道,“虽然他的香港岛公爵是大明封臣,但是他的夏威夷国王却是**国家的君主,而且他和海伦娜公主的感情很好。”
“儿臣明白。”朱国雄道。朱国杰是皇长子,又娶了英国公主,地位照例是非常尊贵的。可是现在却因为中英对立很有些尴尬。所以干脆窝在香港读大学,也不回夏威夷去了。朱济世让皇太子去香港拜会他就是为了安抚一下这个长子——随着儿子们一个个长大成人,朱济世现在最担心的就是他们彼此之间不大和睦了。特别是几个当了君王的儿子,若是不和,将来整个帝国的团结也会因此受到影响的……(未完待续……)
( 天朝之梦 p:///4/4243/ )
第1249章 革命的选举
华沙,瓦津基宫。
马克思的办公室里面布置陈设非常的简单,一套沙俄统治时代留下来的办公桌椅,桌子前面散落着几张油漆都磨掉的椅子用来招待来宾。整个房间里唯一的装饰就是一面满是弹孔的红旗,据说是第一面在1863年波兰一月革命中打出的红旗——虽然现在的波兰共和国有许多资本主义的成分,但是领导这个国家的革命者们,却很在乎一切可以代表革命和无产阶级的东西。
在他们看来,现在的资本主义只是一个过渡阶段,最终还是要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马克思甚至还为目前这种工人阶级领导下建设资本主义的特殊时期起了一个非常振奋人心的名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呃,马克思认为只需要20年时间,也就是在1884年之前,波兰共和国就能完成这个初级阶段,而进入更高级的社会主义阶段。而恩格斯稍微悲观一些,认为需要到1894年才能达到社会主义中级阶段。
而对于社会主义中级阶段的标准,两位革命导师的看法倒差不多。都认为应该用社会福利多少来衡量中级阶段是否达到——在他们看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其实就是在补课,补资本主义的课!此时,发展社会生产力是工人阶级的首要目标。而社会主义国家发展社会生产力的根本目的,当然不是为了让少数人发财,虽然在这个过程中,少数人发财是必不可免的现象。在社会主义的中高级阶段。或许还会存在这一现象(恩格斯认为会有。马克思认为没有)。
不过少数人发财总归不是工人阶级追求的目标。所以当波兰共和国的社会生产力达到一定高度后,就应该建立起全世界最好最完善的福利体系。用国家的力量对社会财富进行二次分配,从而最大程度拉平贫富差距。比如实行免费的教育(不仅是义务教育)和医疗保障,向全社会的退休着发放退休金,当然还有给劳动者提供更高的工资等等。
当然,革命导师们也已经意识到波兰的革命政权在未来有可能会出现官僚主义的倾向。在1848年欧洲革命的时候,这些人就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所以他们在波兰革命取得胜利之后,也采取了一些防范措施。
其中最主要的防范方式就是民主。当然是那种一人一票的选举啦。虽然这种民主选举遭到了包括巴枯宁、赫尔岑在内的俄国土地与自由社领导人的反对——这些俄国革命者们的观点非常有意思。虽然他们是“尊崇人民”和“强调民主”的,但同时他们又将作为个体的“人”和作为整体的“人民”区别对待。将“人”当成“人民”的工具,只要人民利益需要,个人就应该毫不犹豫的牺牲。而人民的利益则要由革命者来代表,而不是由个人用选票来体现人民的意志。
不过这种观点却遭到了马克思、恩格斯等国际工人协会主流派的坚决反对……实际上这种俄国式的奇怪观点是西欧的革命者们根本无法理解的。他们都认为波兰共和国既然是代表劳动人民利益的政权,那就应该接受劳动人民的监督,就如同英国、法国、大明这样的资产阶级国家的政权需要接受资产阶级控制的议会监督一样。而波兰本身又是一个有着悠久民主传统的国家,他们本土的红党也主张通过民选产生波兰政府和议会。因而波兰共和国将在1865年初举行它诞生以来的第一次议会和总统选举。
当然,为了防止资产阶级通过操纵选举夺取波兰政权——这样的事情在1848年法国革命后就曾经出现,所以计划中的波兰选举也是有所限制的。不过不是纳税额或财产多少的限制。而是由一个“波兰革命选举委监察员会”对候选人资格进行认定。
而这个革命选举委员会也不是由波兰红党的一言堂。而是根据一定的比例,由波兰各界人士组成。其中工人占三分之一,农民占三分之一,知识分子占三分之一。资产阶级和宗教人士是没有资格参加这个“波兰革命选举监察委员会”的。而且,“波兰革命选举监察委员会”的委员产生也是随机的,凡是愿意参加这个委员会的波兰民众都可以向“波兰全国大选委员会”的派出机构报名。然后登记自己的职业和身份证号码,并且接受阶级甄别。通过甄别之后,再由全国大选委员会组织抽签,抽取工人委员、农民委员和知识分子委员各300人,组成波兰革命选举监察委员会负责认定候选人是否代表波兰最广大劳动人民的根本利益。
在马克思看来,这样的选举制度就是波兰劳动者利益的最大体现,同时也是波兰可以在接受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后顺利向社会主义中级阶段过渡的保证。甚至在进入社会主义中级阶段后,这套选举体系仍然可以有效保证劳动者和社会主义继续发展,可以说是最好的政治制度,也是波兰革命对世界劳动人民的最大贡献。
马克思快步走进了自己的办公室,心里面正在盘算着邀请世界各国的工人阶级代表到波兰观摩选举的事情。就没有看到国际工人协会的副主席巴枯宁正站在他的门口等候着他,几乎和他撞了一个满怀。还是巴枯宁先退了一步,笑道:“摩尔(马克思的别名),心神不属的,在盘算什么事情?”马克思“哦”了一声,朝巴枯宁笑道:“米哈伊尔,实在不好意思。怎么?有事情在这里等候着我?进去说话吧,咱们都是革命同志,不要摆出这么一个客气的架势。”
两人虽然在如何实现主义的路线上面有不小的分歧,但是共同的观点也有很多。小小的分歧还不足以让马克思和巴枯宁成为敌人——实际上马克思和恩格斯之间的分歧也不小。两人相对一笑,并肩走进了办公室,在椅子上坐了下来。自然有国际工人协会的工作人员送过来两杯咖啡。马克思挥手让工作人员退出去,然后笑盈盈地问巴枯宁道:“米哈伊尔,你是为了美国革命的事情来找我的吗?”
现在聚集在波兰的革命领袖们也有各自的分工,马克思除了国际工人协会一摊子事情,就是具体操办波兰的选举,他现在是波兰全国选举委员会主席。恩格斯自然负责波兰的经济。而巴枯宁的主要工作则是输出革命——主要目标就是美国和俄国。和马克思、恩格斯相比,以巴枯宁为代表的俄国革命者大多是实干派或者是造反派!
巴枯宁放下咖啡杯,摇摇头道:“并不全是为了美国。现在美国国内的局势已经稳定,虽然美国人民对美国资产阶级的背叛和出卖非常愤怒。但是在英国资本的帮助下,经济总算开始恢复,所以暂时不会有发生革命的可能性。”他叹了口气,整个人的脸色看起来都有些凝重,看来最近为了世界革命的大事真操了不少心,“而且整个资本主义世界都出现了相对稳定的局面,连俄国国内的农民暴动也几乎没有了。当然,这样的局面不过是暂时的,是在为下一次资本主义世界的大动荡酝酿着动力。而我们也应该为未来的世界性革命做好准备,光是研究一个选举制度和发展波兰的经济显然是不够的!”(未完待续……)
( 天朝之梦 p:///4/4243/ )
第1250章 培养革命的精粹
米哈伊尔巴枯宁神色郑重,似乎下一次资本主义世界的大动荡就是国际工人阶级上台当家的时候啦。马克思捧着咖啡杯要喝不喝地在那里沉思,对巴枯宁的话很听得进去的样子。
巴枯宁看了一眼马克思的脸色,不动声色地继续说道:“摩尔,波兰革命成功的经验告诉我们这样一个事实,无产阶级力量是否强大并不是由他们的数量多寡决定的。否则革命就不应该在波兰首先胜利,而是应该在无产阶级人数最多的英国、中国、法国和德国四个国家中首先取胜了。波兰革命告诉我们,无产阶级力量的强弱是由领导无产阶级的精粹力量所决定的。只要这个精粹有足够的革命决心和能力,就能取得胜利!
波兰革命的胜利就是因为全欧洲革命力量的精粹都集中于波兰,这才是胜利的原因。而无产阶级数量最多,甚至超过波兰100倍的中国,就是因为缺乏这样的精粹,所以根本没有革命的苗头出现。由此可见,真正的决定力量不是数量而是精粹。而我们就应该利用未来一段比较平稳的时期培养这样的精粹力量!因为他们才是世界革命的根本!”
听着巴枯宁在那里说得慢慢激动起来了,马克思也只是皱着眉头不说话——西欧革命者和俄国革命者最大的分歧其实就是一个“精”字,革命的精粹其实就是精英主义的一种。依靠的不是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而是少数精英的力量。在西欧,精英往往是有产阶级的代理人,只有一小部分会掺和到无产阶级斗争中去。而无产阶级的斗争也不依靠少数精英的秘密活动。而是靠公开的大规模罢工、游行甚至是人民起义进行。
马克思也知道俄国的情况正好相反。可能是因为俄国的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也没有建立资产阶级专政。但是却从彼得大帝时代起就建立了完全西式的精英教育体系。所以俄国可以培养出很多在西欧来说也是非常杰出的人才,但是这些俄国社会的精英又没有西欧和中国那样的广泛出路。所以很多贵族出身的精英分子就在欧洲革命气氛的影响下混进了无产阶级革命的队伍——现在在波兰的俄国革命者就是清一色的贵族子弟,压根就没有无产阶级。而精英革命者又发明了“人民精粹”的概念来形容自己,并且认为“人民精粹”完全可以代表人民……
不过马克思也不得不承认这些俄国精粹在干革命方面的手艺的确高明!没有他们,波兰革命恐怕很难取得成功,更不用说在俄国内部搅动风云了。而且……精粹革命者的理论,似乎也有一定的道理。毕竟在封建统治力量相当强大的国家里面干革命,的确是需要巴枯宁这样既懂理论。又能实干的职业革命家的。
想到这里,马克思才沉吟着点点头:“米哈伊尔,你的意思是不是想在波兰的土地上开办一所专门培养革命干部的学校,用来培养全世界各国的革命青年,使之成为革命的精粹呢?”
巴枯宁用力点了点他那个边幅不修的大脑袋:“就是这样,的确需要一所学校用来培养革命者,我就是这个意思!现在的欧洲有很多具有进步倾向的青年,他们都对自己祖国反动保守的情况感到不满,希望在波兰找到救国真理。我们应该将他们吸收到革命队伍中来,传授给他们革命的理论和经验。将他们培养成各国革命力量的精粹。”
巴枯宁猛地站了起来,用力挥动着臂膀。显得非常激动,仿佛已经看到了成千上万由波兰革命者学校培养出来的革命精粹奔向世界各国去发动一场又一场的大革命了。马克思也站了起来拍着巴枯宁的肩膀,笑道:“米哈伊尔,你的意见很好,下一次的国际工人协会中央委员会上面我们就讨论这件事情好吗?在这之前我希望你可以拿出一个具体的计划,比如需要多少经费,学校的选址地点,需要多少老师,招收什么样的学生,学制几年,课程又是什么……一定要仔细考虑清楚才行。另外,学校的管理也需要事先考虑周全,毕竟这所学校是在为全世界培养革命者,对于我们事业的未来极为重要,是绝对不能马虎对待的。”
……
就在这个世界的革命导师们筹谋着开办一所学校培养革命事业接班人的时候。大明皇帝反革命事业的继承者朱国雄已经带着一个庞大的外交使团,乘坐着大明海军最大的铁甲舰,6个月前才下竣工的6000吨级(空载)的济世号铁甲舰开始了他的西行出访之旅。
旅途的第一站就是他的大哥朱国杰统治的香港岛自治领。说起朱国杰还有他统治的香港岛在大明帝国都是非常特殊的存在。身为朱大皇帝的长子,朱国杰的地位是非常特殊的。虽然根据大明皇室典范的规定,已经既然外国或藩国君主的皇子没有资格再继承大明皇位。但是朱国杰毕竟是长子!还迎娶了世界上另一个大帝国大英帝国的海伦娜公主为妻。而且他并没有前往夏威夷王国,而是留在香港这个自治领,他那个国王也纯粹是挂名的。
所以在某些人看来,这位皇长子对皇位的权力应该排在朱国杰之后,成为第二继承人……而这位年仅20岁的香港岛公爵2年多以来在管理香港这个弹丸之地的过程中,又展现出了一定的政治才干,更让一些人坚定了这样的看法——这位大皇子殿下将会是一位明君!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