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天朝之梦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大罗罗

    陆费瑔苦笑着点头:“谈不上在使诈!朱逆是以此告诉全天下,他是遵奉孔子的,他是朱明正朔……不过荆城内近两万旗人的性命却能保全了,乌军门……要不老夫出去当个使者,同朱逆再谈一谈,怎么都要保全荆州旗民的性命啊!”

    ……

    用荆州城内的旗人交换延恩侯、海澄公和衍圣公这三家的主意的是朱济世身边一个名叫吴春秋的文书出的。他是在粤北归附朱济世的,有个秀才功名。不过不是广东人,而是浙江安吉人,其父是广东清远县县令,他是随父到广东的。在朱明大军攻打到清远的时候,劝说父亲归明。事后被安排到郑洪的部队里当了参谋——结果郑洪在韶州吃了败仗,部队也被朱济世整编,他这个“郑洪系”的人马自然没有得到重用,只安排到朱济世身边做个小小的文书。这样的际遇,当然不是吴春秋想要的。

    “方今大明复兴,然洪武皇帝苗裔仍然散落四方,如王上不遣人搜寻以厚礼相待,恐遭世人非议。”

    当日吴春秋就是这样同朱济世说的。这话中之意就是要朱济世找几个朱明后人出来封个什么爵位,这样他的“朱明正朔”的地位就更加稳固了。

    接着吴春秋又建议道:“据臣下所知,长沙城内就有洪武皇帝苗裔,系岷庄王之后,世居长沙安沙乡棠坡村。这一代的家主名叫朱原善,是秀才功名。”

    “既是岷庄王之后,就封个岷侯吧。”朱济世思索了下,便封了个侯给这个什么朱原善。

    “另外,代简王之后朱之琏被满清封了个延恩侯,世世代代负责祭祀大明列祖列宗,王上可以用荆州城内的旗人向满清交换延恩侯、海澄公还有衍圣公一族。”

    “衍圣公?是孔子的后裔?”朱济世摇摇头,“道光皇帝不肯的。”

    延恩侯还好说,现在大明都复辟了,祭祀大明先祖的任务当然该朱济世来负责了,满清瞎起什么哄啊?可是衍圣公不一样,人家是孔夫子的后代,历朝历代都把他们家当大熊猫保护的。满清如果拿他们家换两万来个旗人俘虏,这普天下的读书人可真要把朱明当正朔了。

    “王上,道光不给,您还是应该要的!还应该大张旗鼓遣使去上海北京和满清谈判,让北方和江南的读书人都知道这事儿!”吴春秋笑吟吟地道。

    “这事儿”其实有三层含义,一是满清兵败如山倒了!八旗子弟让人家几万几万捉了去,这还不灭亡?二是朱济世真是大明后裔,是前明最后一个皇帝永历皇帝太子朱慈煊的后代,正宗得一塌糊涂!三是朱济世是遵孔和遵儒的。

    “遣使去北京?”朱济世回头看了眼这个二十来岁的白面书生。“谁去?”

    这差事可不好办啊!在满清这边,大明还是“逆贼”,大明的官儿逮着还不凌迟处死?

    吴春秋却一揖到地:“下官愿赴虎穴一走。”(未完待续。。)

    ( 天朝之梦  p:///4/4243/  )




第310章 喘口气,搞内交 第三更求月票
    ()今日还有两更,继续求月票!

    1847年3月8日,江陵克复,包括乌兰泰在内的近两万八旗兵丁、平民,还有矢志效忠满清的汉官,都放下武器向大明投降。(凤舞文学网)他们将被圈禁在长江南面公安县城外的“俘虏营”内,等待道光皇帝用延恩侯、海澄公、衍圣公还有他们的族人来交换。

    就在同一天,大明陆军第一军指挥使桂山侯韩四的大军,也攻占了被林则徐放弃的武昌、汉阳、汉口三城。而之前一天,罗军旗指挥一个师的明军占领了荆州北面的重镇荆门。另外,荆州西面的宜昌府,武昌府西面的黄州府,也在之后几日,被朱明大军所占领。而湖北重镇襄樊则在3月初被太平军所攻克。

    至此,满清在湖北省的地盘,只剩下了湖北东北角的德安府。

    “这个德安府暂时就不打了,总要给满清的湖北巡抚和湖广总督留个落脚的地盘吧?”

    武昌的大明天子行在里,朱济世指着地图上面的德安府,语带讽刺地说着。刚刚得到香港总督兼任英国驻明国全权公使、英国驻明国商务总监和香港岛海军中将任命的文咸爵士的私人秘书及代表威妥玛,在几日前抵达了武昌,向朱济世表达了抗议——明军在湖北省的军事行动已经危害到了大英帝国的在华利益!并且希望明军适可而止。

    “王上,其实咱们这一波已经打得差不多了,就是英国人不提抗议,也不能再往北打了。一过淮河可就是中原。没有大队骑兵是没有办法在中原征战的。”

    罗泽南面带微笑地宽慰朱济世道。现在朱明已经占了差不多整个湖北省。加上湖南和广东。已然有了三省之地。而福建、广西、江西摆明了又是朱明的囊中之物。六省地盘,亿万庶黎,没有个三年五载根本梳理不过来。如果不把自己的地盘巩固好就贸然北上,可就实在有点冒进了。

    朱明的路子和太平天国毕竟不一样,人家基本不要根据地,所以没有分兵镇守的问题,越打兵越多。而朱明不行,十几万大军撒到三个省几十万平方公里地盘上。一个兵得管几个平方公里!另外还有三个省所属的几十个府二百多个县要建立政权,安排官员,推行大明的各种制度,扶植亲明的地方士绅……林林总总的事情多得数都数不过来。不把后方治理好了,根本不可能北伐。

    “的确不能再往北了,否则咱们就要和太平天国开战了……满清怕是求之不得吧?”

    说话的是吴春秋,他现在已经从一介文书擢升到了外交部右侍郎的高位!这一去上海就不知道能不能活着回来,所以得给个大一点的官,就是死了也值啊!

    说到太平天国,朱济世吸了口气回头看着罗泽南:“罗山。襄阳那里有消息过来吗?”

    “还没有,太平天国把襄阳经营的像个铁桶一样。锦衣卫缉事厂的探子很难渗透进去。”罗泽南答道。

    现在朱明这里,挂着锦衣卫牌子的部门一共有三个,分别是锦衣近卫军、锦衣骑兵和锦衣卫缉事厂。名义上都是天子亲军,但实际上却是三个互不统属的独立部门。

    其中锦衣近卫军是朱济世的御林军,由身为王妃的苏玉娘指挥。锦衣骑兵归属大元帅府管辖,和普通的大明陆海军一样。由陆军部负责军政,总参谋部负责军令,战时编入各师、军一级的作战单位。锦衣卫缉事厂则是直属于朱济世的特务组织,一开始是由郑洪和王云娇共管,现在是由军师罗泽南和王妃王云娇共管。

    眼下的大明虽然没有太监乱政,但是却有妇人干政的。这是从大明恢复之前就存在的。谁让我们的朱大王是玩上床政治的高手呢?包括杜兰夫人、德纳芙女伯爵、马里亚克莱门蒂娜、罗家姐妹在内的一众佳人,都为反清复明的大业出过力。而且朱济世对自己的枕边人也颇为倚重,现在也没有想过要把她们统统撵回后宫去关起来,毕竟朱济世这个“孤家寡人”身边可以信任的人不多,有些要害的位置总归是自己人可信。

    朱大国王不用太监,又无兄弟,两个儿子还小,不让自己的女人掌握要害又能托付给谁?近卫军和特务可是皇帝老子的命根子啊——所以现在大明朝廷上下,谁也不敢拿这“妇人干政”说事儿。左宗棠、罗泽南这帮湖南理学派的大佬都聪明着呢,知道有些权力不是臣下可以沾手的。

    “看来太平天国把襄阳当成大据点了……”

    朱济世这么想着。太平天国据住了这个铁打的坚城,也就扼住了朱明进入中原的要冲。由湖北入中原就是襄阳和信阳两个口子,襄阳已经被太平天国控制在,信阳大概很快也会被太平军拿下。如此朱明北上之路就被封杀,洪秀全才能安心去打北京啊!

    “春秋,”朱济世叫着吴春秋的号。吴春秋名理字少思,不过他不喜欢老爹给的名和字,于是另起一号,曰春秋。意思是自己熟知“春秋王霸之策”。现在正好遇上了如春秋战国一样的乱世,得以一展所长了。

    “收拾一下就往上海去吧,我让威妥玛先生陪着你,安全上面可以多一份保证。”朱济世斟酌着道,“到了上海就去找满清的洋务衙门交涉吧,记着,无论如何都不能坠了大明之臣的威风!”

    “微臣明白了。”吴春秋躬身一礼,凛然答道。

    ……

    湖北,襄阳府。

    洪秀全的天王府内,一片喜气洋洋的气氛。从正厅大堂直到花厅,全都摆满了酒席,落座的人不断互相敬酒抱拳,压抑不住的得意。不时响起山呼天王万岁的声音。

    襄阳大捷,中原在望,太平天国的形势如朱明一样,一片光明!

    掠获金银财物无数就不用说了,襄阳城虽然不似武昌府那样繁华,但也是交通鄂北、陕西、河南的重镇,城内商号也是林立,现在所有的财物都归了圣库。至于裹挟百姓的数量也增加了不少,已经突破了一百万大关!这百万之数不再是号称,而是实实在在的了!

    另外,襄阳大捷还有威震中原之效。襄阳府往北就是河南,自古得中原者天下!现在中原在望,天下还会远吗?而且太平天国已经拥百万之众,能战者不下三十万!满清哪里有抵挡太平天国的力量?北上中原而有天下,不过是时间问题了!

    可以说,现在的战略态势对太平天国还是极其有利的,大清京畿之地的大门已经敞开,襄阳往北直到京师,都是一马平川,太平军可以浩浩荡荡实行北伐。想要阻止太平天国的北上步伐,清廷只有拿自己的老本八旗兵出来拼了!只要太平天国能够豁出去拼人命,耗光清廷的那点老底子,打下北京城也不算太大的问题……如此形势,怎么不让这满座太平天国的高层不兴奋?

    哦,也不是所有人都兴奋,还有两个眉头微蹙的人物,他们是南王冯云山和冬官又正丞相洪仁玕。

    “云山兄弟,仁玕兄弟,为何面有忧色?”洪秀全放下酒杯,笑吟吟看着二人。这二人乃是他的腹心,这一点洪大教主还是心中有数的。

    冯云山凝眉道:“天王,臣弟听闻中原民风彪悍,盗匪猖獗,乡绅豪强也与南方不同,多不甚好读书,而喜豢养打手,组织团勇,称霸一方。称之为‘捻’。亦民亦匪,清妖朝廷也拿他们没有什么办法。如今天国将入中原,如果再如南方一般行事,只怕要和捻匪冲突,若捻匪为清妖所招安,天国就平添一大敌了!”(未完待续。。)

    ( 天朝之梦  p:///4/4243/  )



第311章 用奸人,办团练 第四更求月票
    “朕有百万之众,何惧区区捻匪?”

    “天王,或可遣使往招捻匪,先用几个空头官爵安抚住这些地头蛇,不求他们相帮,只要不与我天国为难即可。”

    南王冯云山也拱手劝道,“小弟可请往豫东、皖北一趟,不需刀兵,就能说得两处地方易帜归附。”

    “东王意下如何?”洪秀全看着一旁只顾喝酒吃菜的杨秀清。

    杨秀清笑道:“那就有劳南王了。”他思索着道,“此次北伐不再攻城略地,而需轻装急行直赴燕都!只要打下京师,亡了满清,这天下四方当传檄而定。”

    太平天国的流寇战术是不大注重经营地盘的,现在也只有襄樊这一处大据点。不过不经营地盘,并不代表太平天国就只要一个北京城不顾其它了。这等流寇战术的理念就是打下北京城后,传檄而定天下。所以太平天国并不排斥招抚并不信仰上帝的造反势力,历史上他们就有广东洪兵和中原捻军这两大附庸。前者在广西所建立的大成国一直坚持到1864年。而后者则坚持到1868年才宣告失败,势力最盛时拥有十万骑兵,歼灭了僧格林沁所统帅的满清嫡系精锐,斩杀了僧格林沁本人!

    杨秀清顿了下,又道:“不仅是捻党这样的势力,就算是原先清妖的官军,只要肯投靠天国我们都可以招揽。”

    “清妖也可以招揽?”洪秀全皱了下眉。他是上帝之子啊,怎么可以招揽妖魔鬼怪?

    杨秀清冷冷道:“如果我们不招揽,朱济世也会招揽的!”

    ……

    就在太平天国筹谋着拉拢横行皖北、豫东和鲁西的捻党势力的同时。在武昌的朱济世行在里面,一位来自皖北凤台县的书生正负手打量着四周。负责接待的行在的几个湖南籍文书,也同样用好奇的目光打量着这个其貌不扬,衣衫破烂,还留着辫子的中年男子。

    现在的朱济世,可以说是求贤若渴,诺大的地盘已经打下来了,没有数以万计的官僚队伍。是根本无法管理的!呃,自己培养新人肯定来不及,只能将就着用旧人了。之前朱济世的想法,现在看起来还是有些天真。要让这个时代的中国知识分子掌握一些西方科学知识并不困难。现在跟随朱济世当学生的小丫头常淑贞就进步极快,短短两三个月,已经能简单地用英语和朱济世对话了。可是要培养一批具有新思维,愿意为国家为民族献身而不讲求回报的革命者,却是很不容易的——后世可有这种人?所以朱济世也只能在这个时代的旧知识分子当中,广选良材了。因而在他的行在和广州的王宫、湖北、湖南的巡抚衙门之下,都设有招贤司。凡是自认为是人才的。都可以来自荐。

    这位衣着破烂的安徽书生就是前来自荐的人才。他的名字叫苗沛霖。字雨三,安徽凤台人,秀才功名,原先在乡间当私塾先生。是千里迢迢从安徽老家来武昌投靠朱明的。

    他的这个秀才倒是凭本事考出来的,所以很容易就通过了招贤司的考核——朱济世现在急需要用人,门槛当然不会太高了。只要够得上秀才的水平,基本上都能得到任用,如果对时事还有所见解阅历也够深,一个县官倒是不难得的。

    不过这个苗沛霖显然不是一般的人才,一篇策论上去,直接就引来了朱济世的军师罗泽南。

    “苗先生是吗?在下湖南双峰罗罗山。”

    苗沛霖哦了一声,转过身来。看了眼前一位白面红袍的官员一眼,大大咧咧地一拱手:“在下就是苗沛霖,见过罗先生。不知罗兄在大明官居何职啊?”

    罗泽南一笑,还没有张嘴,就有屋子里面的文书抢答道:“罗山先生的大王的军师!”

    “失敬。失敬。”听到来人是朱济世的军师,苗沛霖顿时露出笑颜,朝罗泽南拜了一拜。

    罗泽南一抬手,示意苗沛霖坐下讲话,又吩咐左右上茶。等到冒着热气的清茶送上,罗泽南才笑吟吟道:“苗兄,你的策论在下已经拜读……以团练得中原之法,真另在下眼前一亮!”

    原来团练并不只有满清才能办的!朱明一样可以!这苗沛霖的策论不仅让罗泽南眼前一亮,也让朱济世大为赞叹,认为是人才难得。

    “军师,苗沛霖此人如何?”贵为三省之主,朱济世当然不能如在香港时那样亲自接见每一个来投的人才,所以便让罗泽南先去和苗沛霖见面。

    “奸诈之徒一个,不过也是人才!”罗泽南笑着对朱济世道,“就看主上预备怎么用他了。”

    “奸诈之徒?”朱济世笑了起来。罗泽南的阅历非常丰富,看人自然是有几分入木的,这一点自己还稍有欠缺。“中原的局面,大概需要一个奸人去当道吧?”

    “那就可用了。”罗泽南正容道,“此等人物,不用则已,要用就需交付全权,还须有容其反复的器量,否则请王上斩了他!”

    “不用……就斩了他?这不大好吧?”朱济世失声道。

    “得斩!”罗泽南沉声道,“此人类似枭雄,生逢乱世,必有一番作为,搞不好又是一个洪秀全!”

    “又一个洪秀全?”朱济世心道,历史上有这么号人物?好像没听说过,姓苗的名人貌似只有苗人凤和苗翠花……

    “唔,这个说法不确切,这苗沛霖该是又一个王上才对!”罗泽南笑着纠正了自己先前的说法。“因为他的法子同王上相似,想用‘高筑寨、广积粮、先灭贼、后除虏’的方略经营苏鲁豫皖四省交界之地。”

    “还是用吧。”朱济世思索再三,还是点点头道,“对了,他说先灭贼……谁是这个贼?是太平军吗?”

    “是捻匪。”罗泽南道,“捻是淮北方言,意思是‘一股一伙’,最初是游民捏纸为香,点纸作法,为人去除病灾牟利,都是些骗钱的邪教,后来规模日大,入捻的人数众多就渐渐成了盗匪,四下虏掠,为祸地方了。不过这些盗匪与南方占山为王的匪不一样,他们是所谓‘居者为民,出者为捻’,是民匪难分,往往越是荒年,捻匪就闹得越凶。满清的苏鲁豫皖四省官府还有地方良绅向来头疼得很。不过始终无法根除,这苗沛霖就打算用灭捻匪的名义,拉拢一批士绅,在皖北营建寨堡,发展势力……”
1...136137138139140...137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