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天朝之梦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大罗罗

    ……

    洪仁玕又到朱济世军中来了,还带来了不少礼物算是给宜章“误战”赔罪的。古玩字画玉石什么的装了几大车——都是从湖南地主阶级那里没收的。还有地主阶级家的小姐好几十,个个都是绝色,说是送给朱大王当妃子的,不过全是小脚,朱大王根本看不上。洪仁玕的态度更是恭敬得不得了,才一见面就行大礼跪拜,口称万岁。

    “呃,要买洋枪洋炮……还要线膛枪?”

    宜章县衙的大堂之上,朱济世接过洪仁玕奉上的采购清单扫了一眼,太平军想购买3000支线膛枪,17000支滑膛枪,100门洋炮,还想买炮子、枪子、火药落干万斤。出价到是很高,愿意支付白银105万两,黄金6万两,铜钱10万串。

    “滑膛枪和洋炮好说……现在佛山那里已经可以自产了。”朱济世笑着说。佛山的冶铁铸造行业本来就不太落后,鸦片战争时期就开始仿造洋枪洋炮,有一部分洋炮还被英军缴获拿去使用,可见质量并不太差。现在又得到十三行的资本和兰芳行技术的加持,已经冒出了十好几家能够制造西洋铜炮和滑膛枪的炮厂、枪厂。而且所有的产品,都是按照朱明陆军部给出的样品和规格制造的,洋枪一律仿造加尔各答厂的褐贝斯,铜炮则一律是兰芳行设计的光复元年式12磅铜炮。

    至于质量嘛,说实话比杰森——丘吉尔厂(收购了几家英法兵工厂后已经是世界上最大的军火商了)的产品要差一些。不过兰芳行的产品还不如佛山造的精致!兰芳行的工人才入行几年?佛山的老师傅可都是打小学的手艺。所以朱济世干脆让兰芳行退出滑膛枪和铜炮、铁炮制造,集中力量生产贝色麦线膛枪、柯尔特左轮手枪和钢铁业。不过贝色麦线膛枪的产量还是不高,而且贝色麦枪专用的底部扩张弹制造起来也比普通的铅弹麻烦,所以目前兰芳行只向朱明陆军部供应贝色麦枪。

    当然,欧洲的杰森——丘吉尔厂是有足够的贝色麦步枪供应。目前法国政府是贝色麦枪的最大买家,英国政府也有用贝色麦枪取代贝克式步枪的计划。

    “现在贝色麦枪的产量不足,如果天国一定要购买贝色麦枪只能从欧洲进货,须得等上一年。”

    既然济世行现在是国际军火商,那么就不可能管住贝色麦步枪这个算不上高科技的武器不往外卖。如此也就没有不卖太平天国的道理了——即便是满清,只要舍得出钱,照样可以委托洋行去欧洲进口贝色麦枪。

    “王上,一年就一年,我们等得起。”洪仁玕笑吟吟地道,“那17000支滑膛枪和100门洋炮,什么时候可以交货?天王和东王现在急于北上,只是没有足够的好枪好炮,怕打不过清妖,只要一拿到这批枪炮,咱们就立即挥师北上。”

    “原来如此。”朱济世笑着点点头,“这次误会之前,我已经让人预备好了一批枪炮,原本打算让郑公押送它们北上的。仁玕,不如这次让郑公和你一起走一趟郴州如何?”

    “多谢王上。”洪仁玕又拜。

    “好说,好说。”朱济世忽然放沉了语气,“仁玕,郴州、衡州两府之地,你们太平天国要不要啊?”

    “不要,不要的。”洪仁玕忙摆摆手,堆笑道:“我们太平军志不在湖广,不日就要北上去向道光妖头问罪了!郴州、衡州两府都移交给大明。”

    ( 天朝之梦  p:///4/4243/  )




第295章 老糊涂是要我死啊!第四更
    ()晚上还有一更,十一点半奉上,罗罗要熬夜码字,大家再投几张月票鼓励一下罗罗吧

    “老糊涂是要我死啊!”

    1848年2月末,长沙城南天心阁,新任湖广总督,钦差大臣林则徐拈着胡须望着城外规模浩大的太平军连营,语调冰冷地说道。(凤舞文学网)同在天心阁城楼上的几个顶戴花翎的满清大员都闭目低头,一句话也不说。因为他们都知道,林则徐口中的老糊涂不是别人,乃是大清道光皇帝。当众称呼皇上为“老糊涂”,这林则徐对道光帝的怨气可见一斑。

    林则徐是率领从山东、安徽、福建等地募集到的壮勇约6000人,在一个月前进驻长沙的,会合先期进入长沙的曾国藩、魏源、江忠源所部壮勇约5000人,加上湖南巡抚陆费瑔控制的长沙守城营、衡州守城营、岳州守城营等部3000人,还有从长沙城周遭动员出来的团练约10000人,共计23000人,负责长沙城防。身为湖广总督,钦差大臣的林则徐则亲自坐镇指挥防守长沙城。

    对于守长沙,林则徐是有信心的,因为他麾下的23000人中有10000人装备了洋枪,还有24门12磅洋炮和百余门古炮,另外还有12名法**事顾问负责训练和具体指挥。最关键的是,长沙城是少有的坚城,城墙又高又厚,城外还有宽阔的护城河。

    可是守得住长沙不等于能守住湖广!想要守住湖广,就必须同太平军展开野战,先把他们打垮。然后再据守长沙同明军决战。

    林则徐是湖广总督。还是负责剿灭太平天国和大明的钦差大臣。守湖广同太平军、明军决战正是他的职责。所以他在招募练勇守城的同时,还制定了一个集中湖南、湖北、江西三省之兵,会战与长沙城下的计划——在他看来是唯一能够扭转颓势的办法。

    可是荆州将军的旗营不听他的,拒绝开出荆州城,还把湖北省的两个绿营镇标调往荆门、宜昌固守,保住荆州旗营的退路。而僧格林沁手中的旗营和城前岭战后残余的绿营兵也一样不理睬林则徐的命令,更是直接走江西渡江北上了。至于江西的绿营兵,更把他这个湖广总督、钦差大臣的命令当耳旁风——这些督兵之臣敢如此行事。背后要是没有道光皇帝的指示,打死林则徐也不相信(其实除了僧格林沁是奉旨北上之外,其他人都没有得到道光帝旨意,不过是被吓坏了。)

    “大概我一死,他的大清朝就能活了吧?”

    在林则徐看来,满清的根基就是满汉一家,可是现在满汉失和,朝廷不再相信汉人士绅,汉人士绅也三心二意,如果要改变这样的局面。就需要有自己这样的士林领袖为大清效死殉节来激励人心。或者林则徐一死,道光和朝廷上的旗人会回心转意。开始重用汉臣吧?

    另外,他林则徐还是满清开禁鸦片的最大障碍。如果他一死,便没有人再敢向皇帝上奏折阻止开禁鸦片,满清就能以此结欢英夷了——林则徐早就已经知道朱济世在广东实行禁烟政策,明英关系也因此趋于冷淡的消息了。

    “连朱逆都知道不能任由烟毒横行,可他却不管不顾,在他眼里,这中国之民大概真的是不值一钱的一钱汉吧!”

    周围的几个满清官员都倒吸口凉气,这林则徐的怨气也太大了一些吧?不过他们细细一想,又都叹了口气,现在满清朝廷眼里哪有汉人?不仅不把普通汉人当人,汉人士大夫的日子也越发难过了。连道光27年的进士大多都在候补,如林则徐幕中的李鸿章和郭嵩焘就以一个中书舍人候补——这过去都是拿来应付捐班的差事啊!要搁在道光25年,他们两个二甲出身的新科进士早就进翰林院了(这事儿真不关满汉之争的事情,主要是湖广、两广大乱,造成许多应该外放的文官没有地方做官,还在中央的衙门里面占位子,所以新人就暂时补不进去了)。

    这大清朝的官当的都心凉啊!

    就在众人皆默然无语的时候,“杀清妖!上天堂!”的呐喊声隐约传来,林则徐的眉头紧紧拧了起来。准是城外的粤匪又开始战前动员了,那些家伙每次出战前都会先嚷嚷上半天,然后就像发疯一样的狂攻。虽然凭着坚城,林则徐麾下的一万八千人还能勉强守住。但是要出城野战绝对是送死!可要是城外的那些粤匪想开了不打长沙城,而是挥军北上打岳州、武昌,到时候可怎么办?

    湖广总督的驻地可是武昌,要是丢了武昌,林则徐这个总督就有失地之责,如果死在武昌城内也就算了,要是不死也得上折子请罪等着革职流放吧。考虑到林则徐的年纪和身体,再走一次新疆大概就回不来了……

    长沙城外,蔡公坟。

    二十四门刚刚从广东运来的12磅青铜大炮已经放列成了一排,所有的炮口全都指向不远处的天心阁。这些大炮是大明延平郡公郑洪亲自送到长沙城下的太平军大营之内的。太平军中早就设立了炮营,装备的都是缴获自清军的土炮,炮手要是在城前岭一役中俘获的清军绿营炮兵。这些太平军炮兵在随同郑洪过来的几个明军炮兵军官的指导下,很快就能熟练操作这些12磅洋炮,所以今天的攻城战中,太平军的炮队就要大显神通了。

    蔡公坟后方的太平天国天王大旗下,洪秀全正在观察天心阁方向的情况,这几日的长沙攻防战都是围绕天心阁展开的。天心阁是整个长沙的制高点,也是最为坚固的城堡,林则徐在那里部署了重兵和6门12磅大炮,太平军攻了几次都没有得手。

    “天王,既然这个长沙城坚固难下,不如转用兵力于岳州和武昌吧,只要下了岳州、武昌,再沿汉江北上襄阳就能威震中原了,何必在湖南迁延时日?”

    洪仁玕的提醒传来,同朱明的谈判主要是他在负责,这一次他也和郑洪一起护送着洪秀全的母亲从广东过来的,洪教主的两个哥哥却没有跟来,因为他们觉得广州日子好过,怎么都不肯北上。

    “天王,咱们既然已经同朱明约定先取京师者为君,就该迅速北上,打满清一个猝不及防才是。”洪仁玕见洪秀全不理睬自己,接着又劝说起来。“现在洋枪洋炮都已经到手,再呆在长沙城下意思不大,不如把这座坚城留给朱明去啃吧!”

    “东王,你觉得怎么样?”洪秀全看着手握太平天国大权的杨秀清。宜章之战后,萧朝贵的威望大降,杨秀清更是一王独大。

    而这一次的长沙之战,也是在杨秀清的布置下展开的。目的不是攻下长沙城,要不然林则徐早被打死了。杨秀清顿兵长沙城下的目的有两个,一是吸引各路清军来援,好在长沙城下再打一场城前岭那样的决战;二是等待朱济世卖给太平军的武器送到。现在第二个目的已经达成,第一个目标看来是完成不了了。

    “哼哼,咱们原想围城打援的,不想各路清妖都怕了咱,全都按兵不动。天王,看来也只好北上岳州、武昌了。”

    洪秀全点了点头,又问:“打下武昌之后呢?”

    “当然是北上襄樊然后入中原了。”杨秀清蹙眉道,“江南肯定不能去,要不然就是北清南明夹着打了……至于是去北京还是去关中,到河南看情况再说吧。”(未完待续。。)

    ( 天朝之梦  p:///4/4243/  )



第296章 抚湘湖,千金买马骨 第五更
    求asas月票,求asas推荐,求订阅

    衡州,石鼓书院,大明天子行在。

    太平天国还是一如既往的不要根据地,郴州、衡州、桂阳等湘南重镇一概放弃。而朱济世亲率的六万北伐军,就大摇大摆跟在太平军屁股后面抢占地盘。当太平军围攻长沙的时候,朱济世已经进驻衡州,将自己的行在设在了天下四大书院之一的石鼓书院之中。

    “这太平军也太不象话!抢点财物,裹挟点百姓也就算了,怎么把寺庙、道观、祠堂、关帝庙和孔庙都给砸了!连石鼓书院里面的十几万册藏书也都付之一炬!这个洪秀全吃错什么药啦?他到底想干什么?夺满清江山还是毁我华夏道统?”

    左宗棠吹胡子瞪眼,拿着一堆下面送上来的报告,正跳着脚在大骂太平天国和洪大教主。

    “谁说不是呢!这个太平天国就是他妈的蝗虫,所过之处寸草不生……自古造反的,抢点东西裹挟点青壮的是不稀奇的,可是像他们那样所过之处就把老百姓的财物全部充公,还把全城的男女老幼全掠走的可真是不多见!也不知道他们要那么多人干什么?又喂不饱!”

    郑洪刚从洪秀全那里回来,大概看到了太平天国到处在砸关二爷的像,这会儿和着左宗棠一起声讨太平天国。见他们俩都在咬牙切齿,朱济世叹了口气,这太平天国也实在胡闹,从广西开始就一路搞破坏,从太平天国手里接管的地盘全都是一片废墟。好在这个时代中国城市化率不高。太平军也没有精力去控制大片乡村。也就是在沿途占领的城市里面搞破坏。所以湘南地区的人口损失并不太严重。但是留给朱明的麻烦还是不小,因为太平天国所过之处的乡绅全都武装起来了!现在湘南农村处于半割据状态,朱济世的军队只控制着一部分被太平天国放弃的城市——这个所谓的农民起义军居然是不控制农村的!

    “还是想想怎么安靖湘南地方吧,现在咱们就控制着部分城市,还有不少州县被满清官员所控制,乡村基本都在士绅武装掌握之中……我们该拿这些武装怎么办?要派兵去清剿吗?”

    若是在广东遇上这样不开眼的士绅,朱济世早就下令军队去攻打了,但是湖南这里的情况不同于广东。朱明集团的基本盘其实是广东、福建的天地会分子。都是广东地头蛇,其中也包括许多同天地会有瓜葛的士绅。在拿下广州后又拉拢了以十三行为首的豪商集团。所以很容易透过天地会和豪商势力控制广东地方,少数士绅抗拒根本翻不了天。

    可是湖南这里的天地会势力较小而且绅权极重——湘湖理学派的势力远非广东的地主士绅可比,这广东人向来喜欢做生意对读书兴趣不大,所以广东的文风是不能和湖南、江南比的,在朝为官的人也少。而且广东的读书人都不大重实学,即使中了进士也难当重任,一般做到学政也就到头了,极少有当督抚部阁的。而湘湖理学派的士子不仅能任事,还喜欢抱团结党。在朝在野的势力都很大,很不好对付。

    而且太平天国的军队还在北面的长沙周围活动。朱济世可不敢在这个时候把主力散开去清剿士绅武装。谁知道已经拥兵十余万的洪大教主会不会忽然南下来和朱明过不去?

    左宗棠摆了摆手道:“清剿倒不必,我们又不是太平天国,湘南士绅和我们没有根本的利害冲突……他们无非是要保家产要出仕做官。王上只需遣一德高望重的湘湖理学派领袖去招募他们即可。”

    朱济世望着左宗棠道:“左相是那个德高望重的湘湖理学派领袖吗?”

    左宗棠捋着胡须摇头道:“下官哪有这种声望,不过据我所知,目前正有一个湘湖理学派的巨头隐居在衡州西面的金兰镇上,他家同王上的朱家还是几百年世交呢。”

    几百年的世交?听着怎么那么古老啊?

    见朱济世皱眉不解,左宗棠笑道:“此人名叫常大淳,道光六年的进士,当过福建按察使、浙江按察使和湖北按察使,是大明开国功臣常遇春的后代。城前岭一战的时候,他督率20000湖北绿营参战,结果被太平军打得大败亏输,事后害怕僧格林沁将兵败之责归到自己头上,就弃官潜逃回乡,没有和僧格林沁一块儿去江西。太平天国打下衡州之后,他就在金兰镇组织团勇相抗,和太平军打过几仗。现在还在金兰镇未走,看来是想择主而仕啊。”

    “他是满清的按察使,肯出仕大明?”朱济世皱眉问道。

    左宗棠点头,“当然肯了,现在已经是良臣择主的乱世,满清主昏臣奸,视汉家士子如贼寇,这常大淳何苦替满清殉葬?他真活腻味了在城前岭就该死了,为什么跑回老家办团练?还不是在等王上去招募吗?”

    “也好,那就劳烦左相写封书信请他来石鼓书院一见吧。”

    “这可不成,”左宗棠摆摆手,“王上当以三顾之礼相请。”

    “亲自去请?”朱济世蹙了下眉,“好吧……只是该给他个什么官儿呢?”

    “给开平郡公,湖南巡抚如何?”

    “什么?给那个郡公?”朱济世还没说话,郑洪倒先跳了起来。他现在是延平郡公,海军部尚书,海军上将。在朱明集团中勉强算是爵位最高的官员——现在左宗棠是湘阴侯,刘鹏是新会侯,叶名琛是汉阳侯,韩四是灵川侯,罗军旗是平远侯,苏玉娘是灵山女侯,王德虎是金门侯,陆思元是白云侯,热罗姆皮尔是武成侯,其余文武功臣现在都只有伯爵、子爵或男爵之位。现在一下子封一个什么开平郡公出来,岂不是显得郑洪的延平郡公不大值钱了吗?

    “开平王是常遇春的爵位,常大淳是常遇春之后,袭祖先之爵也是应该的。”左宗棠捋着胡子解释道,“而且凭着他在湘湖理学派中的名望和人脉,这湘南的乱局,用不着咱们动用大军,就能被他安抚下来,还能替王上招募到数万湘军。拉拢到至少一半的湘湖理学派士子。”

    “这个常大淳真有那么大本事?”朱济世有些将信将疑,这等人物自己怎么没有听说过?晚清几大名臣里面,好像没有常大淳啊?朱济世不晓得,这常大淳在太平天国的乱子闹到湖广的时候是湖北巡抚。可是湖北的清军主力却被时任湖广总督的徐广缙调去了湖南。结果太平军打到武昌的时候,常大淳麾下根本没几个兵,于是便兵败自杀了。否则,以常大淳在湘湖理学派中的名望地位,怎么都能混个名臣来做的。
1...129130131132133...137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