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末之大夏龙雀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堕落的狼崽
“也只能如此了。”那囊源听了顿时叹了口气,说道:“我现在担心的是,等到我们实现计划的时候,朝廷大军已经夺取了城池了。”
隋末之大夏龙雀 第一千八百二十六章 昏招
眼下这种局面,最大的可能就是大夏在内应的支持下,打开城门,里应外合,从而夺取逻些城,但现在,大夏的将军们显然就没有将希望都压在那囊源身上,而是自己也在实施各种行动,企图击败敌人,夺取城池。
一旦苏定方的计划成功,还需要那囊源这样的内应做什么呢?或许那囊源能够保住性命,但绝对保不住富贵的,大夏朝廷是不会养闲人的,没有建立功勋,就老老实实的靠边站,这种情况,不是那囊源希望看到的。
年格勒看了对方一眼,对方的心思他自然知道,可就算知道,也没有办法改变眼前的事实,军权并未掌握自己手上,无论自己还是那囊源,手中或许有些兵马,也能做一些事情,但这些事情做完之后,还能保住自己的性命吗?
取舍之间,这种事情,无论是年格勒也好,还是那囊源也好,都不会做出任何选择,只能是被动的等待机会的到来。
“等着吧!或许机会很快就会到来,那个时候,你再有所动作也不迟,但现在是绝对不能动的,无论是李勣还是苏勖,都是阴险狡诈的家伙,我认为对方并没有绝对的信任城内的人。”年格勒年纪大了,见的东西还是很多的,他隐隐的感觉到,在黑暗之中,总是有一双眼睛盯着自己,所以这么长时间以来,他表现得很老实。
“那是自然。这种危险的事情,我们是绝对不能干的,我们的家小性命都掌握在你我手中,不能轻易为之。”那囊源连连点头。
实在是因为对方的兵马少了,手中的人手不足,这才逼得那囊源不得不小心翼翼。
“富贵如同过眼云烟,只要能保住性命,一切都好说。”年格勒将那囊源送了出去,而且是光明正大的送出来,丝毫不会理睬世人的眼光。
消息传到苏勖府上,李守素忍不住说道:“苏大人,这两人是不是有问题,有没有私下里勾结的可能。毕竟吐蕃权贵的势力损失不少,这两人若是联合起来,对我们也十分不利啊!”
苏勖摇摇头,说道:“或许他们有其他的想法,但绝对不会归顺大夏的,大夏朝廷已经没有他们的位置了,现在他们唯一能做的,就是保住逻些,尽可能的拖住时间,等到大夏撤军的时候,这两个家伙恐怕就会逃走,逃到泥婆罗过国去。”
“哼,就算是如此,那也是十分可恶的,这个时候,难道不应该将所有的力量都用在保卫城池上吗?我可是听说了,无论是年格勒,还是那囊源,家里面有不少的粮食,而这两个家伙,还吃着我们分发的粮食,这,这如何了得?”李守素有些不满。
苏勖摇摇头,苦笑道:“他们不贪污就已经很不错了。你难道还有其他的想法?算了,现在赞普身边已经没有几个吐蕃人了,若是对这两个人下手,吐蕃军中将领恐怕会不服气的,留着就留着吧!想必他们是翻不起什么风浪来的。”
没办法,当初苏勖和李守素两人实在是太狠了,杀的人实在是太多了,许多吐蕃权贵都被两人所杀,年格勒和那囊源两人是为数不多支持松赞干布的权贵,若是连这两人都给杀了,军中的那些吐蕃将领们肯定是不会相信李勣等人,甚至还会影响战争的局面,既然如此,还是留着两人的好。
“也罢!既然你这么说,那就放过这两个家伙。”李守素点点头,心中略显不爽,他认为这些吐蕃权贵都是不可信任的,最好的办法,就是剥夺对方手中所有的权利。这样李勣等人才能安心守城。
“眼下城中的一切都要小心,稳定大于一切,千万不能有混乱发生,否则的话,敌人趁机攻城,我们面对的局势将会变的更加的糟糕。”苏勖感觉到身心疲惫。实在是眼前的压力太大了,大的让苏勖都感到不知道如何是好,唯一能做的就是小心防御,稳定内部的一切。
“苏兄,眼下局势困难,也只能勉强支撑了。”李守素看着面色疲惫的苏勖,只能在心里面叹了口气。
偌大的逻些城,人口众多,尤其是现在这种情况,想要防守十分困难,而让城内的民心稳定,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现在的逻些城,众人就是坐在一堆干柴之上,只要有一点火星出现,整堆柴火,就会瞬间被点燃,然后燃起熊熊大火,将众人烧成灰尽。
所以稳定内部的民心,比防守住敌人的进攻更加的困难。
“未知才是最可怕的,我们并不知道敌人挖壕沟的作用,加上弓箭覆盖对他们并没有多大的效果,将士们实际上是很担心的。这也是赞普天天上城墙的原因,他不是不放心我们,而是不放心下面的将士们,只有让下面的将士们都看到赞普,将士们才会安心。”苏勖看着远处的城墙,都是青砖巨石堆积而成,甚至还用了大夏制造的水泥。
但是在坚城之下,将士们心中还是很担心的,吐蕃上下,都小觑了大夏兵临城下带来的恶果。
“大夏的沟渠,每天都会前进三丈,这些沟壑彼此相连,相互沟通,上面用木板覆盖,想要用利箭射之,伤亡不大,虽然他们还没有进攻,可是这种手段实际上是比进攻更加厉害,将士们心里面的那根弦越绷越紧,我担心的是,迟早有一天,将士们会承受不住这种压力。”李守素叹息道。
莫说是将士们,就是他自己,心里面也是沉甸甸的,不知道如何面对眼前的情况,进攻自然是不可能的,但除掉进攻,又没有其他的办法,只能看着敌人一步步的前进,将沟渠挖到城池之下。
“放心,我们是处在防守一方,最后的胜利肯定是属于我们的,我们一定能坚守更长的时间。”苏勖安慰道:“民心在我吐蕃,谁也不想成为大夏的奴隶。就算他们攻破了城池又能如何?城内可是有十几万人马,足以让他们喝一壶的了。想要夺取我们的性命,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这就是苏勖心中所想,他认为整个逻些城内的百姓都是和他们站在一起的,因为这些士兵都是不可能臣服于大夏,成为大夏的奴隶。
李守素也点点头,他在城内也是随机问了一些人,那些吐蕃的百姓对大夏的确是充满了仇恨,经过吐蕃将士洗脑之后,这些人也都知道,大夏士兵一旦攻破了城池之后,不仅仅会对城内百姓进行屠杀,侥幸能活下来的人,都会成为大夏的奴隶,生死都不能掌握在自己手中。
在这种情况下,唯有奋力厮杀,才有可能保住自己的性命,才有可能摆脱成为奴隶的可能,无论是松赞干布还是苏勖等人都相信,在这种情况下,将士们都是聚集在大军周围,只要粮食保持充沛,抵挡大夏的进攻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虽然将全城人的性命都压在上面,显得有些无耻,可是当自己的性命受到威胁的时候,谁还能想到这些事情呢?首先能保住自己的性命就已经谢天谢地了,至于百姓的生死,根本就不在这些人的考虑之中。
有这种想法的人,不仅仅是苏勖等人,在草原上,阿史德温傅也是这么想的,奉职战死的消息传来之后,他就知道事情有些不妙,大夏骑兵攻击力太强大了,而七十二旗的归顺,瞬间改变了草原上的局面,那些骑墙派的部落开始向朝廷倾斜了,在独乐河之南的大片领土,原本是有些骑墙派,这些人为阿史德温傅提供了大量的粮草和战马。
但这一切都是在阿史德温傅占据优势的情况下,才会变成如此模样,一旦阿史德温傅处在失利的位置,这些部落的勇士们就会变成另外一种模样,他们在各自旗主的带领下,挥舞着手中的战刀,斩杀自己派到各个部落的信使。
“大夏的行军速度很快,即将到达独乐河。”阿史德温傅看着眼前的地图,脸上露出一丝担忧之色,以前是么有察觉,现在真的要面对大夏骑兵的时候,阿史德温傅才发现自己并没有准备妥当,心里面还是有些担心。
“大汗不必担心,敌人远道而来,我们大不了向后撤军就是了,难道他们还能永远呆在草原上不成?”王永不在意的说道:“草原何等广阔,难道大夏还能追上我们不成?”
打不过就逃,这是草原游牧民族最喜欢干的事情,也是最简单的办法。这也是中原历代王朝屡次进攻草原,明明击败了对方,甚至将对方的首领斩杀,可是最后才发现,几十年甚至数年之后,这些草原人又重新杀过来了。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用这句话来描述草原上的枭雄是非常合适的。
王永现在算是看明白了,这些部落民族,在草原上有着天然的优势。虽然现在叛军是处在劣势,可是王永并不担心,因为王永已经找到了一条退路。
“大汗,大夏对多林部落发起进攻了。”就在这个时候,远处骑兵飞奔而来,大声禀报道。
“多林部落?为何会发起进攻?”阿史德温傅很惊讶,忍不住询问道:“多林那个老狐狸一向都是两不得罪,我们派人前往,还能交易粮食,朝廷大军前往,想来也不会拒绝的,怎么会惹的朝廷大军进攻呢?”
“好像是朝廷大军想要征召兵马,多林部落的族长想和朝廷谈条件,没想到,朝廷兵马一怒之下,就率领大军进攻部落,双方已经展开了厮杀。相信不久之后,多林部落的求救信使就会前来。”哨探不敢怠慢,赶紧将多林部落的事情说了一遍。
“恭喜大汗,贺喜大汗,我们有能得到不少的援军了。王永听了之后,双眼一亮,大声说道:“大夏的将军狂妄自大,居然犯了这么大的错误,对那些骑墙派动手,这不是将那些骑墙派推到我们这边来吗?我们最起码能得到数十个部落啊!大汗,如此一来,我们面对大夏,未必会落在下风。”
阿史德温傅听了也很高兴,这不是一个多林部落的事情,而是所有骑墙派,朝廷如此对待中间部落,其他部落肯定会小心翼翼,甚至还会加入自己的队伍,反抗大夏的进攻,自己最起码能多上数万乃是十几万盟友。
的确按照王永所说的,自己未必没有获胜的可能。
“你说朝廷的将军怎么会怎么愚蠢,他们难道不知道,这些部落很重要,他们的力量能够起到很重要的作用,能够成为左右战局的重要因素,现在贸然进攻他们,这些部落肯定会加入我们的阵营,增加我们的力量啊!”阿史德温傅脸上的喜色更浓了。
他没想到敌人会在这个时候出昏招,会对那些中间派动手。
“大夏的将军实在是愚蠢的很,他们太自以为是了,认为草原上的各大部落联手都不是朝廷的对手,所以才会对那些中间派动手,属下相信,他们很快就会在于失败,哼哼,他们来到草原,不仅仅是来平叛的,而是威慑草原各大部落,让各大的部落的人永远臣服大夏,不会再有任何叛逆存在,所以他们才会杀人,才会用鲜血染红草原。”王永大声解释道。
阿史德温傅听了连连点头,仔细想想,还真是如此。
“你说的有道理,没想到大夏的将军如此无脑,我也就放心了许多。”阿史德温傅哈哈大笑,这还真是意外之喜,凭空让自己多了许多援军。
“若是我们现在渡过独乐河,和那些中间派联合在一起,你认为如何?”阿史德温傅忽然询问道。
“不妥。”王永听了赶紧说道:“大汗现在可以让那些部落后撤,但我们绝对不能渡过独乐河,我们还需要依靠独乐河的位置来抵挡大夏的进攻。”
隋末之大夏龙雀 第一千八百二十七章 未来强敌
阿史德温傅脸上露出一丝迟疑之色,他当然知道独乐河好歹还是有一定优势的,一旦出了独乐河,面对的就是大夏强悍的骑兵。但大军独乐河之北,那些骑墙派就只能派出人马来,向独乐河以北方向前进,那些骑墙派会同意吗?
“大汗,朝廷的昏招已经决定了,那些骑墙派是不会得到朝廷的宽恕的,面对这样的局面,唯一的办法只能是加入我们,这样才有一线生机。”王永解释道:“大汗,这样的机会可不能放弃了,应该立刻派出人手,让那些骑墙派渡过独乐河。”
阿史德温傅听了终于下定了决心,他派出了大量的人手,渡过独乐河,游说那些骑墙派,让他们趁机渡过独乐河,和自己会合在一起,一起对抗大夏兵马。
草原上,一个小部落前,秦怀玉骑着战马,手执长槊,看着眼前的小部落,硝烟还没有消失,在部落上还残留着烈火燃烧后的痕迹,在一些破旧的帐篷前,清晰可见的是尸体。
他深深的吸了一口气,从七十二部落出来之后,刘仁轨开始改变了作战方桉,但凡所遭遇的部落,第一件事情就是征调粮草和青壮,让其部落中人畜跟随大军出发,只要有犹豫的,立刻指挥大军进行进攻,这已经不是平叛,而是在屠杀了。
“将军。”江博骑着战马赶了过来,看见秦怀玉的模样,忍不住笑道:“将军可是在同情这些牧民?”
“虽然是有些同情,但知道将军这么做,肯定是有其目的的,只是接下来,我们要面对的敌人就很多了,困难也增加了不少。”秦怀玉点点头,他的确不知道刘仁轨这种操作的原因何在。
“将军,您认为这次大军是来平叛的吗?不,下官却认为,这次大军进入草原主要的任务并非平叛,而是为了震慑,震慑草原人,免得这些草原人下次还会造反。”江博却摇头说道。
秦怀玉听了嘴角露出一丝苦笑,他听出了江博言语中的意思,无论江博在草原上如何受人尊敬,那些草原人对待江博是如何信任,但江博并没有将这些人当做自己人,心里面装的仍然是大夏。
大军在草原上所发生的一切,对于江博来说,是一件很普通的事情,大军来到草原上,仅仅是平叛吗?显然是不可能的,唯有用铁和血才能平定草原,才能让草原上的牧民跟随在朝廷身边,为朝廷所用。
草原上的牧民都是崇尚强者的,看看大夏皇帝当年在草原上杀了那么多人,可是这么多年过去了,大夏在草原上的各项政策都能顺利执行,征召兵马也是很顺利的,大量的部落勇士跟随大夏的旗帜,南征北战,所向披靡,这都是大夏当年征战留下来的结果。
刘仁轨常年驻扎在东北,和他交往都是异族,在广袤的东北大地上,不仅仅有已经臣服大夏的异族,也有经常冒犯大夏的生番,对于这些生番,在刘仁轨手中,从来就没有得到什么好处,一旦不下山,就是被剿灭的命运。
读书人出身的刘仁轨在沙场上这么多年,早就没有读书人的仁慈,有的只是铁血,任何反对的敌人在他手上,似乎只有战争才能解决。
“将军,在我大夏面前,除掉臣服之外,就再也没有其他的道路可言,下官听说吐蕃也是如此,朝中有不少的大臣都说,吐蕃乃是蛮荒之地,不会有什么产出,不如丢弃在一边,而且吐蕃小国,若是能留其一命,也可以显示陛下的仁德,可是陛下同意了吗?这就是陛下的态度,无论是吐蕃也好,还是眼前的草原也好,作为叛逆者下场都是不好的。”江博劝说道。
“这些叛逆自然都应去死,只是这个时候,难道不应该留他们一条性命,然后征召他们的兵马,让他们在前面冲锋陷阵吗?”秦怀玉并非仁慈,而是想利用这些人一次,减少大军的损失。
“朝廷军规森严,赏罚分明,他们若是建功立业了,自然是受到朝廷的封赏,那个时候,朝廷怎么可能对待有功之臣呢?”江博摇摇头,说道:“虽然我们面对的敌人会多一些,,但总比以后出现麻烦的好。”
实际上,江博还有一句话没有说,那就是大军远道而来,随行还有不少部落盟军,这些人跟在大夏兵马身边,在得到好处的同时,还要震慑他们。
让这些见识一下,一旦得到了大夏,将会受到什么上的惩处,不仅仅抄家灭族那么简单,连带着自己的部落都受到影响。
“走吧!去见大将军,阿史德温傅到现在都没有渡过独乐河,大概就是想凭借独乐河的所在的位置,和我们决战,沿途还有不少的部落,我看,这些部落不久之后,就会离开大营,前往独乐河,和叛军会合了。”秦怀玉调转马头。
战局已经到了这种地步,想改变是不可能的。
等回到中军大帐的时候,就见大帐内一片忙碌,大量凤卫行走其中,为刘仁轨带来各种消息,刘仁轨看见秦怀玉,点点头,说道:“我们一番动作,倒是有不少的部落已经离开了原来的驻地,朝独乐河而去,也要不少的部落向我们这边前进。”
“哦,向我们这边来了?”秦怀玉听了面色一愣,他看着刘仁轨嘴角露出的那一丝笑容,顿时明白,恐怕向大军这边靠近的部落比较多,心中顿时啧啧称奇。
他可是知道重新归顺的条件是何等苛刻,在这种情况下,居然还有部落愿意重新归顺大夏,这是他想不到的。
“哼哼,这些部落就是找打,就应该狠狠的教训他们,三天不打上房揭瓦,还是陛下圣明,只有教训狠了,这些家伙才会老实。”刘仁轨心中十分得意,同时他心里面也是松了一口气,眼前的情况还是在他的掌控之中,若这些归顺的人很少,说明他做出的决策是错误的。
“还是大将军厉害,这样一来,我们就能专心对付叛军了。”秦怀玉也感到很高兴,最起码,现在双方的势力都很明显了,大军前进的速度也快了许多。
“传令下去,大军加快速度前进,早日到达独乐河。”刘仁轨脸上露出喜色,开始下令大军加快速度前进,免得给了叛军足够的机会整顿的兵马。
而此刻,江都城内,李煜看着眼前熟悉的宫殿,对身边的李景智说道:“当年的这边的宫殿很奢华,可是你看看这才多长时间,就已经有了破败的痕迹了。也许过不了多久,这个宫殿将成为废墟。”
“父皇放心,大夏万年,这里是绝对不可能成为废墟的。”李景琮大声说道。
“你这个小子,到底是嫩了一些。”李煜指着自己的儿子,说道:“当年杨广在中原营建了不少的行宫,可是你看看,这些年过去了,还有多少行宫还保存着。”
“父皇是想告诉我们,以后不要没事就兴建行宫。”李景智瞪了自己弟弟一眼,连这点小事情都看不出来,也不知道哪里来的信心参加夺嫡之争,也不怕被人给卖掉,就这个本事,恐怕被别人卖掉,还会为人数钱。
李景琮听了面色一红,他狠狠的瞪了李景智一眼,他知道自己是误会李煜的话了,而且是在这个关键的时刻,会对他产生不利的影响。
“陛下,草原传来急报。”索性是,这个时候,向伯玉急急忙忙的飞奔而来,大声说道:“草原传来消息,刘仁轨将军在草原上杀戮甚重,不少的部落被刘将军所屠戮,导致一些部落加入了叛军的麾下。”
“哦,杀的都是哪些人,是大夏的子民吗?”李煜听了不在意的说道:“那些被屠戮的部落又是哪些部落,是对大夏忠心耿耿的部落吗?”
“并非如此,是那些在朝廷和叛军之间摇摆的部落,这些部落曾经和叛军有过交易,为叛军提供了不少的粮草和马匹。”向伯玉赶紧解释道。
“那又能如何?他们和叛军搅和在一起,那不就是叛军了吗?为他们提供粮草,这已经是叛军了,刘仁轨斩杀这些人是没有问题的啊。”李煜轻笑道:“难道朝中有人在说话不成?”
“陛下有所不知,实际上那些叛军也有悔改的迹象,而且准备给朝廷提供粮草,只是刘将军索取的太多了,几乎是全族都充公,听说,刘将军在当地还考核部落子民,凡是不会说汉语,不会写汉字的人,都会当做叛逆,所以才会导致那些部落纷纷造反,和叛军联合在一起。”向伯玉苦笑道。
“你们怎么看?”李煜看着自己的几个儿子。
“父皇,儿臣认为刘将军做法虽然有失偏颇,但在这时候却是最有效的,那些草原部落久沐皇恩,不思回报,还将自身的粮草送给叛军,这已经就是叛军,既然是叛军,刘将军怎么做,都是正确的。”李景智大声说道。
“父皇,儿臣认为刘将军这种做法虽然正确,但完全没有必要在这个时候进行,毕竟叛军拥有这些人马之后,实力将会增加不少,朝廷大军也会损失不少,对扫平叛逆还是有些影响的,不如等扫平这些叛逆之后,再秋后算账,也不迟。”李景琮也说出了自己的看法。
“父皇,我大夏威震四海,靠的是精兵强将,既然这些人想反抗大夏,那就应该让他们见识一下大夏的厉害,让他们一生都铭记大夏的刀锋。”出乎意外之外的是李景桓,居然说出这样的话来,让李煜刮目相看。
“都说你是贤王,现在看来,在你贤王的面目之下,有着不一样的东西。”李煜指着对方轻笑道:“你这种想法很不错,刘仁轨就是这样的,就是要给草原上的各个部落的人一个教训,就是要告诉他们,胆敢违背我大夏圣旨,胆敢背叛我大夏的,最后都难逃一死。”
“父皇,儿臣担心的是那些叛军要是被我们击败之后,转身逃走,茫茫草原之上,敌人随便找个地方躲起来,我们很难追击他们。”李景桓得到李煜的夸奖之后,脸上并没有任何得意之色,反而说道:“儿臣认为,这个时候应该命令西部草原整顿兵马,随时对叛军进行拦截,这样就能将叛军围剿在一个狭小的区域。”
“父皇,儿臣倒是认为景桓的话,倒是有道理,只是儿臣认为西部草原兵马不能扇动,最起码现在不能动。”李景智想了想,说道:“儿臣认为,应该任由对方逃走。”
李煜看了李景睿一眼,顿时明白对方的含义,这个家伙准备弄一个钓鱼执法,就是让那些叛军西进,然后大军紧随其后,看看沿途有那些部落加入叛军之中,然后顺带剿灭。
虽然听上去有些不厚道,但他还是很喜欢。毕竟他要征讨四方,需要一个借口,哪里还有什么比这个更好的借口呢?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