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大清巨鳄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塞外流云
    迟疑了下,肃顺才道:易国城当初白送南非金矿的两成股份难道就是为了今天的交换?

    难道不是?伍长青反问了一句,这才缓声道:南非金矿的二成股份好送,因为当初面临一场难以预料胜负的一场战争,元奇上下没人敢反对,但元奇投建的大型厂矿企业的股份可不是那么好白送的,易国城即便是元奇大掌柜,也不得不顾忌元奇上下所有股东的反应。

    奕?疑惑的道:易国城处心积虑的白送元奇投建的所有大型厂矿企业的三成股份给朝廷,目的是什么?

    那的去问易国城了。伍长青道,顿了顿,他接着道:北方这场罕见的大灾才开始,元奇在各省就投建了多少大型的厂矿企业?这至少能说明两个问题,元奇对于在各省投建大型厂矿企业早就有充分的详细的周密的计划,再则,元奇已经拉开了全面推动工业化的序幕,眼下,只是一个开始而已。

    为什么我说元奇现在和以后投建的大型厂矿企业的三成收益以后会远远超过甚至数倍于德兰士瓦金矿的二成收益,就是基于这两点判断,金矿的收益有限,元奇投建的厂矿企业却是持续不断的,有可能是上百家或者是数百家。

    奕?看了肃顺一眼,默默的递过去一支香烟,元奇几乎是在一夜之间在辽宁直隶山东山西河南成立了数十家厂矿企业,要说之前没有详尽的计划和准备,显然是不可能的,矿藏的勘探,厂址的选定,交通运输等等因素都是事先必须考虑的。

    持续四五年的大旱这才是开始,后续元奇肯定还会陆续投建厂矿企业,这一点也是毋庸置疑的,否则元奇也不会提出这个交换,此举明摆着的是要朝廷倾力支持元奇推行全面工业化。

    良久,奕?才开口道:这不是小事,须的召开内阁会议与众国务大臣商议。

    伍长青点了点头,这事牵扯甚大,王爷最好是能亲赴上海与易国城详细谈谈。

    略微沉吟,奕?才道:此事虽大,但却不急,当务之急是须的先向朝野上下表明朝廷的态度。

    次日,光绪明发谕旨,指出大清欲富国强军,必须优先发展工业,全面加快工业化进程,各省以及地方府县士绅不能为一己之私利而反对阻扰发展工业,所有反对发展工业者皆是国家和民族的罪人!

    同日,奕?以内阁总理大臣的名义在报纸上公开声明,所有反对和阻扰发展工业的州县,一律取消赈济钱粮,州县主官一律就地免职。

    最近一段时间,北方各省舆论一直在指责和攻讦元奇借赈灾之机大肆招收工人,严重破坏北方各省农业,甚至有报纸直言元奇居心叵测,谁也没想到形势会如此急转直下,元奇没发声,朝廷居然以少有的强硬态度力挺元奇,一时间朝野上下一片哗然,议论纷纷。

    第二天,《京报在头版刊载了一篇文章《论欧洲各国圈地运动,文章详细介绍了欧洲各工业强国以国家法令强制将农民驱离土地的圈地运动,公允的客观的评价了圈地运动对发展工业的积极作用和意义。

    文章同时也明确指出,圈地运动对于农民来说是一场灾难,无数农民倾家荡产,流离失所,其实质是以牺牲农民利益为欧洲各国发展工业奠定了基础。

    文章最后高度肯定了元奇以提高工薪,利用灾荒等举措吸引农民脱离土地进入工厂转化成为工人的做法,要远比欧洲各国的圈地运动更为温和。文章的署名赫然是爱新觉罗奕?。

    这篇文章实则是肯定了元奇变相实行圈地运动的说法,但也释放了一个信号,如果反对这种温和的圈地,则势必逼迫大清仿效欧洲各国采取强硬的血腥的措施推行圈地运动。

    同一日,《沪报头版也刊载了一篇文章——《农业革命文章指出,随着工业的发展,大量的农业机器诸如耕田机播种机割草机收割机脱粒机抽水机磨面机碾米机轧花机榨油机等等。

    层出不穷的农业机器正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于大规模的农庄,传统的农业正面临着一场巨大的革命——农业机械化,大量的农民正逐步被农业机械取代。

    文章最后还指出,上海农业机械厂有大量的各式各样的农业机械出售,而且元奇正逐步在各省投建大型农业机械制造厂以迅速推广和普及农业机械,并且还顺带介绍了十多种农业机械。

    镇南王府,长乐书屋。

    赵烈文放下手中的报纸,笑道:这几篇文章可谓是恩威并济,一边是告诫地方士绅不得反对发展工业,不得反对阻扰招收工人,一边又给他们指了条明路,可以用农业机械弥补劳力的不足。一旦灾荒之后,农业机械的销售必然会迎来一波**,实实在在的一举两得!

    李鸿章犹豫了一下,才道:这些个农业机械的使用和维修,需要专门的技术人员罢?

    那是自然。易知足点了点头,对于拥有大量土地的士绅来说,购买一批农业机械再养几个专业技术人员,其收益要远比将土地租出去收租子高得多,可以说能轻松将收益提高数倍。




第九百九十九章 土地问题
    能将土地收益轻松提高数倍?李鸿章对此有些将信将疑,不过工厂的机器生产效率确实是人工的数倍,这一点他是知道的,略微沉吟,他才问道:似乎没有听闻西洋各国已经普及农业机械?

    西洋各国没有普及,咱们大清就不能普及?易知足似笑非笑的看了他一眼,知道我为什么对内燃机汽车如此重视吗?因为内燃机能够广泛的应用于所有的大型和中小型农业机械。

    目前我国在很多方面诸如内燃机炼油电力应用电器电话等等都已经领先于西洋各国,不要妄自菲薄,事事尊崇西洋。

    王爷训诲的是。李鸿章犹豫了下,还是忍不住道:可是我国对于农业机械的应用也十分鲜见。

    那是因为时机不到,没有市场,再则,农业机械还没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所以我们没有大力推广普及。易知足缓声道:如今北方数省大移民,大量招工,劳力缺乏,逼迫的我们必须积极研发农业机械,尽快形成从犁地耕田播种灌溉除草灭虫施肥收割脱粒等一个完整的农业机械体系。

    话是如此说,不过易知足心里明镜似的,尽管已经发明了大量的农业机械,但要想实行农业机械化还有一段十分遥远的距离,之所以如此说,不过是画饼充饥,给拥有大量土地的士绅们一个希望,消除他们对发展工业的对立情绪。

    《农业革命一文很快就被北方各省大小报纸的转载,在朝野上下引起了巨大的反响,拥有众多土地的士绅尤其是挂千顷牌双千倾牌的地方豪绅对于介绍的各类农业机械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虽然没人见识过大规模的农业机械作业,但机器作业能够大幅提高生产效率这一点已经是深入人心。

    如果能够实现大规模的农业机械作业,也就意味着再也无须将大量的土地租给佃户耕种,那无疑会极大的提高土地的收益,而且也不必再在意精壮劳力的流失。

    一时间,原冷冷清清门可罗雀的上海农机厂登时车水马龙,前来询问了解各种农业机械的人川流不息,都是受各省士绅委托前来打探和了解各种农业机械性能的学生商人和工人。

    面对这一情形,农机厂厂长孙长龄又是欢喜又是担忧,喜的的被长期冷落的农业机械突然受到青睐,忧的是大多农业机械性能难以尽如人意,内燃机汽车的表现虽说是可圈可点,但内燃机在农业机械上的应用一直不尽如人意。

    镇南王府,长乐书屋。

    经济危机会促成大批中小厂矿企业破产,加速先进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提高生产集中或垄断的程度。易正行斟酌着道:那么农业危机会不会与经济危机一样?

    问的好。易知足点了点头,农业危机与经济危机存在着许多相同点,诸如农产品长期滞销,价格持续下跌,会造成大量的中小型农场主破产,大量的农业工人失业。说到这里,他反问道:农业危机应对危机的方式与经济危机有没有区别?

    听的这个问题,易正行不由的一愣,他还真没考虑到这一点,赵烈文李鸿章两人也是大为意外,赵烈文径直道:难不成农业危机应对危机的方法不一样?

    易知足看了三人一眼,漫声问道:工业品与农产品有没有区别?

    工业品与农产品怎能没有区别?工业品不是维持生存的必需品,农产品却是维持生存必不可少的,诸如粮食!没有工业人类可以生存,没有农业,人类无法生存!这是工业品与农产品最本质的区别!

    房间里安静了一阵,易正行才开口道:正是因为工业品与农产品有着本质上的区别,所以也就注定了工业和农业应对危机的方式不一样?

    不错。易知足缓声道:面对经济危机,工厂的反应是减产,因为生产的越多,损失越大。面对农业危机,农场主的反应则是降低成本提高产量,因为生产的越多,损失就越小。

    因此,农业危机比经济危机更利于促进先进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也更容易提高土地和生产的集中或垄断程度。

    易正行反应极快,如此说来,农业危机一旦爆发,持续的时间岂非远比经济危机长的多?

    不急于下结论,详细研究之后再下结论也不迟。易知足缓声道:我国不仅是农业大国,更是人口大国,对于农业危机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话未说完,秘书章梦秋在门口轻声禀报道:大掌柜,农机厂孙长龄在外求见。

    让他进来。易知足笑道:我这还没说到农业机械,这孙长龄就先到了。

    见他打住了话头,李鸿章斟酌着道:我国是人口大国,即便是发展工业,工厂所能能容纳的人口亦是有限,推广普及农业机械势必会进一步促进土地高度集中,久而久之,会否留下后患?

    这个问题很是尖锐。易知足笑道:不过,土地集中的根本原因不是推广普及农业机械,而是土地私有制造成的。土地兼并严重,高度集中是历朝历代乱源之所在,以前没推广普及农业机械,土地兼并严重高度集中的情况也依然存在。

    在元奇创立之前,我国的土地兼并情况同样严重,但随着这些年不断的开疆拓土和大规模移民,土地兼并的情况已经大为缓解。李鸿章不急不缓的道:可一旦推广普及农业继续,势必又会加剧土地兼并的情况,日后这笔账怕是会栽在大掌柜的头上。

    易知足听的一笑,我倒是不在意什么身前身后名,不过土地问题是根本问题,必须要妥善的解决。

    听这话的意思是能妥善解决土地问题,在座三人眼睛都是一亮,历来土地问题都是历朝历代最为头痛的问题,为了保证国家赋税收入,维护小农经济巩固统治,历代的封建统治者都搜肠刮肚采取各种措施抑制土地兼并,如北魏至唐实行的均田制,明朝丈量全国土地,按人丁和田亩收税,本朝的摊丁入亩等。

    这些举措皆是治标不治本,只能取得短期的效果,并不能从根本上真正阻止土地兼并,原因就在于土地兼并的根源——土地私有制。

    赵烈文迫不及待的问道:大掌柜有法子妥善解决土地问题?

    有个不成熟的设想,你们斟酌下。易知足难得的谦虚了一回,土地兼并的根源在于土地私有制。但土地私有是宪政的基础,土地私有产权是私有财产的基础,如果公民的土地私有产权没有保障,随时可能被剥夺的时候,其他所有私有产权的保护都可能形同虚设,如果个人没有土地私有产权的保障,个人其他所有私有产权方面的保护也会形同虚设!

    这就成了一个死结,这也就是历朝历代都无法解决土地问题的根本原因!那咱们能不能从这个圈子里跳出来?

    说到这里,他一眼瞥见一身西装的孙长龄跨进房间,当即顿住话头,待其见礼后便伸手虚按了两下,指了指座位示意其落座,这才接着道:怎么才能既保障土地的私有产权,又要防止土地兼并越来越严重?

    我们不妨从土地兼并上寻找原因,或者说,从农民为什么卖地寻找原因,这个原因很简单,就是土地私有制!

    正是因为土地可以自由的买卖才导致大量的农民失去土地,因为农民在市场经济中处于弱势,抗风险抗灾害能力薄弱,一旦发生变故,诸如经营不善,生病,遭遇自然灾害,遭遇农业危机等等,为了应对危机为了生存,就会卖地!

    可以说,私有制是农民卖地的根源!要防止土地兼并越来越严重,就必须限制农民自由买卖土地!在不触及土地私有制的情况下如何限制?就只有一个可能——土地国有,土地的所有权掌控在国家手里,农民对于耕种的土地没有自由买卖的权利,只有耕种的权利!

    公地?李鸿章失声道:那得需要多少公地?

    易知足看了他一眼,道:不是给了朝廷三成的股份?朝廷可以每年拿出一部分资金购买土地,也可以在灾荒之际,以市价大量购买土地,既能赈灾也能缓解土地兼并,久而久之,国家掌控的土地就会越来越多。

    这个想法实在是太疯狂了!但不得不说,这法子确实能一劳永逸的解决土地兼并的问题,只是国家为此要付出巨大的代价,赵烈文喃喃着道:只怕朝廷未必愿意花费如此大的代价来解决土地问题。

    易正行笑道:如此好事,朝廷有什么不愿意的?只要元奇给钱给股份,朝廷自然千愿万愿。



第一千章 示范区
    元奇给钱给股份供朝廷逐年买地?这话是什么意思?是包含在之前说到的三成股份?还是另外再给?如果是前者,朝廷如何会同意?如果是后者,元奇股东又如何会同意?这可不是小钱,而且是需要长期投入的!

    这事牵扯甚大,就连素来爱追问的赵烈文也识趣的没有继续追问,易知足也不愿意顺着这话题继续谈下去,呷了口茶,他看向看孙长龄,缓声道:《农业革命一文并非是虚言,自五十年代以来,欧洲各工业强国以及美利坚都已经开始大量使用农业机械。

    如今又爆发了第一次世界范围内的农业危机,势必会更进一步促进农业机械的广泛应用,可以预见的是,今后的世界农业发展必然是由分散的零星的原始农业耕作模式逐步向大规模集约式的大农业模式过渡。

    大规模集约式大农业有四个很明显的优点,一是利于农田水利基础建设,如今的水利建设都是依靠国家,尤其是大型跨区域,投资大,周期长的水利基础建设只能是由国家来投资建设和维护。

    一旦形成大规模集约式大农庄,这些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就会由一个个大农庄接手,既能能保证水利基础设施,又能为国家节省大笔的开销。

    说到这里,他伸出两根手指,二是节约生产成本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产量,相比于使用畜力人力和落后的生产方式的原始农业,大规模集约式大农业不论是在生产成本还是生产效率和产量方面都有债巨大的优势,不仅是因为大量使用农业机械,还有科学的生产和管理方式。

    三,增强农业的抗风险能力,分散的零星的原始农业根本不存在抗风险能力,遭遇稍稍大一点的灾害就会导致大量的个体农业陷入困境甚至是破产,大规模集约式大农业因为成本低产量高,利润大,自然抗风险能力也大。

    最后一点也是最主要的一点,大规模集约式大农业足以保障我国的粮食自给自足,随着工业的快速发展,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人口不断向城市集中以及人口的快速膨胀,对粮食的需求量也会越来越大,仅凭现有的这种分散的零星的原始农业根本无法满足不断增加的粮食需求,唯有大规模集约式大农庄才能保证我国的粮食需求!

    大规模使用农业机械能够大幅降低生产成本,毕竟机器的生产效率远远不是人力所能比的,这一点这座几人都清楚,但是大幅提高产量,几人都有些将信将疑,毕竟农业生产与工业生产有着本质的区别。

    赵烈文率先问道:大掌柜,土地一年的产出不说是固定的,但上下浮动应该不大,况且大规模使用农业机械不可能比人力精耕细作的产量还高罢?

    易知足笑了笑,道:你们的思维还依然停留在原始的农业时代,随着工业的发展,科技的发展,农业也必然会迎来一个飞跃发展时期!

    农业革命指的不只是农业机械的大规模应用,也不只是大规模集约式大农庄的发展模式,真正促使农业飞跃发展的是自然科学,是对所有农作物种子的改良,元奇在东北华北江南南洋各省相继建立的农学院可不是摆设,他们的主要任务就是对农作物的品种改良!

    现在水稻的平均亩产是多少?东南各省的平均亩产也就两石罢,如果我告诉你们,水稻的平均亩产能够达到八石十石甚至更高,小麦的亩产也是一样,你们敢不敢相信?
1...619620621622623...68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