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巨鳄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塞外流云
听的这话,一众掌柜登时大为兴奋,山西若是能修建铁路,对于山西来说,意味着什么?山西将富的流油!王德昌轻咳了一声,才道:听说铁路造价不菲,佛广铁路这点距离就要四百万银元。
第三五三章 别有用心
佛广铁路造价确实不低,易知足修建这条铁路时,处处要求高标准,为的是引起朝廷和士绅商贾的高度重视,听的王德昌这话,他不以为意的道:这是咱大清修建的第一条铁路,所需材料全部是从西洋跨洋运来,价格难免贵些,山西地形复杂,要修建铁路,仅是勘测线路,就需数年时间,待的动工修建,这铁路造价早就降下来了。
王德昌将信将疑的道:这造价能够降下来?
当然。易知足笃定的道:昌化铁矿再有一年多时间就能大量的提供优质铁矿,届时,广州自己能够生产修建铁路所需要的优质铁,也能自行锻造铁轨,生产蒸汽机车,铁路修建完全可以自力更生,这造价焉能降不下来?
王德昌暗忖,难怪元奇舍得在昌化投入那么大的人力物力财力,原来是冲着这铁路修建来的。略微沉吟,他才道:在下还有一点不明白,广州如今的煤都是从安南购进的罢,似乎用不着山西的煤,易大掌柜何以对山西修建铁路如此有兴趣?
听的这话,易知足一笑,原因很简单,因为修建进出山西的铁路最赚钱,谁能控制进出山西的铁路,谁就控制了山西的煤。
易大掌柜快人快语。王德昌笑道:修建铁路所需金额巨大,在下等做不了主,但会将铁路火车的情况详尽的禀报总号,并极力建议修建铁路,易大掌柜的意思,咱们也会如实转告。
好。易知足道:烦请诸位转告各自总号和东家,晋商修建铁路,元奇必然会鼎力相助。
蔚丰厚票号的范器贵忍不住开口道:易大掌柜似乎并无染指山西铁路之意,为何却极力促成山西修建铁路?
投桃报李。易知足笑道:西票对于元奇屡有援助,元奇自然也要有所回报。说着他起身拱手道:在下还的去后面看看,改日再叙。
起身礼送易知足离开,王德昌才缓缓坐下,看了几位掌柜一眼,道:怎么样?
必须的修。员辻宽道:诚如易大掌柜所言,谁能控制进出山西的铁路,谁就控制了山西的煤,这可是一本万利之事,怎么着也不能让元奇来修。
山西的铁路,元奇修不了,这点自知之明易大掌柜还是有的。王德昌缓声道:否则他也不会如此鼓动咱们来修。
王大掌柜这是不赞成?
王德昌笑了笑,道:一本万利之事,岂能不赞成?不过,这条铁路没个几千万怕是修不下来,资金都用于铁路修建,票号怎么办?
员辻宽疑惑的道:这是别有用心?
天成亨票号的任天德道:这话可别乱说,人家口口声声说的是晋商,可不是票号。
王德昌摆了摆手,道:这里不是说话的地方,回去再议。
佛广州铁路通车,轰动了整个广州城,火车的力大无穷,快速平稳都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不过,易府的老爷子易允昌却不关心铁路火车,而是关心易知足的婚姻大事,易知足今年已经不小,虚岁都二十三了,婚姻却是一拖再拖,与他同龄的,人家孩子都几岁了,不由的他不急。
着急当然不止是易允昌,夫人林氏比他更着急,吩咐人安排了晚宴事宜之后,她看向易允昌,道:乐儿明日就赴上海上任,今儿无论如何得说清楚,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婚姻大事,不能一味的由着他的性子。
易允昌掏出怀表看了看,已经是四点了,估摸着三小子也应该回来了,中风之后他将孚泰行交给两个儿子打理,就基本已经不管事,如今,唯一放心不下的就是三小子的婚事,对这事他心里有些内疚,当年若不是孚泰行经营不善,欠债累累,三小子的婚事早就定下来了。
儿大不由爷,这事咱们急有什么用?易允昌慢条斯理的将怀表放回袋子,这才慢悠悠的道:乐儿自有主见,他如今已是实授的四品道员,瞧着架势,估摸着还的往上升,若能有个好姻亲,也是一大助益,提提就好,没必要逼他。
都是老爷一味的纵容。林氏埋怨了一句,想到对方急不得,当即顿住,道:好,就依老爷的,不逼他,提提总可以吧?
提,当然要提,也老大不小了。易允昌话才落音,易知书就满面笑容的走了进来,他才从火车站回来,不等他见礼,林氏就问道:乐儿没跟你一道回来?
回母亲。易知书含笑道:三弟事务繁杂,怕是还得一阵子才能过来。
易允昌看了他一眼,道:那两个喜欢女扮男装找你三弟的丫头,你可打探清楚了?
回父亲。易知足点头道:打探清楚了,一个是许家的,不过听说已经订了亲,夫家是洞庭湖那边的,一个是金家的,尚且待字闺中。
天壕街盐商金家?
正是。
那倒也门当户对。易允昌颌首道:待会找机会探探他口风。
林氏却问道:那金家女子如何?
乐儿喜欢的还能有差?易允昌道:问那么多做甚?门第不差就行了。
五点过一点,易知足才赶回易府,明日要去上海上任,还说不定什么时候能回广州,自然是要一家人团团圆圆的吃顿饭,进的大门,他便径直赶往正院,才到门口,易知书就迎了上来,满面笑容的道:三弟回来了。
见过兄长。易知足含笑拱手道。
三弟何须如此客气。易知书说着还了一礼,道:三弟投数百万修建佛广铁路,原本非议不小,今日通车,可全是一片盛赞,这得多长时间收回成本?
听的这话,易知足有些意外,他这位大兄素来比较本分,今日对铁路火车怎的如此上心?他斟酌着道:这可不好说,主要还是看运输量,尤其是货运。
货运怕是不太乐观。易知书道:三水才是粤西粤北的货物集散地,火车只到佛山,货物从广州用火车运到佛山,又的转运一次到三水,怕是没多少商人愿意倒腾,除非是货物只到佛山。
易知足听的一笑,那就再往前面修,修到三水。
铁路真打算修到三水?易知书欣喜的道。
看来是真是有想法,易知足也不问,也不走,摸出支雪茄点上,静等下文,易知书笑了笑,道:火车站,三弟打算如何管理?
这是想荐人?易知足沉吟着道:对于铁路的管理,咱们没有经验,如今正处于铁路推广的关键时期,一丁点的事故都不能出,所以,元奇高薪聘请了花旗人来管理佛广铁路,同时从义学抽调一批会英语的学生跟着学习管理。说着,他一笑,兄长若是有人要照拂,先让他进义学学习英语。
易知书有些失望的道:还的先学夷语?
学英语好,以后元奇需要大量的会英语的人才。易知足含笑道:铁路以后也会大规模的修,不要担心没有机会。
听的以后有的是机会,易知书笑道:谢三弟提点。
进的正堂,一眼瞅见易允昌林氏都端坐在上首,易知足心里暗自纳闷,这是什么情况?他也无暇多想,连忙快步上前见礼,抬起身,他便笑道:父亲的身子一日好似一日,如今瞧起来,已是完全康复了。说着,又对林氏道:母亲这几日瞧着倒似清减了些。
林氏绷着脸道:的人客不断,都是拐弯抹角的夸赞这家女人容貌好,那家女子贤淑,这能不清减?
这又是要说亲事,易知足登时头大,连忙陪着笑道:都是孩儿不好,累母亲操劳了。
不用站规矩,坐。易允昌说着指了指椅子,待其落座,他才和煦的道:你也老大不小,现如今又是实授的上海道,还没成亲,传出去象什么话?你母亲为此也是终日操心,这些日子,精挑细选,终于是有一家合意的,已经着人上门提亲,这次可不许再推脱了。
都上门提亲了?易知足不由的一呆,半晌才迟疑着道:哪家的女子?
易允昌老神在在的道:南城,天壕街,金家,广州城里有名的书香门第,也是有数的大盐商,与咱们家可谓是门当户对。
金兰香?易知足一转念便反应过来,这是在诈他,当即笑道:父亲可别乱点鸳鸯谱。
听的这话,屋里几人都是一楞,不是金家的,那是许家的?可许家的那丫头不是已经许了人家?两老口登时齐齐看向易知书,难道是弄错了?见这情形,易知书连忙道:许家那姑娘可是订了亲事的,三弟如今是朝廷命官,这声誉。
兄长说哪里去了?易知足郁闷的道:我跟那俩丫头可是清清白白。他心知这只会越描越黑,当即打住,看向易允昌和林氏道:父亲母亲且别着急,孩儿这才多大年纪?二十二,如今正是一帆风顺之时,三年,再等三年如何?说不定还能升个三品大员,到时候娶个公主回来。
公主就算了,咱们侍候不起。易允昌笑着摆了摆手。
易知书却道:三弟不喜欢金家那女子?
不是不喜欢。易知足道:这事得讲究个缘分。说实在的,他心里也没底,这年头要想遇上一个心仪的女子,那可不是一般的难,等闲人家的女子都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见一面都难,对于金兰香,他说不上喜欢,也说不上不喜欢,压根就没往那方面想,许怡萱,他倒是有几分喜欢,可人家却是订了亲的。
安静了片刻,易允昌才开口道:这事你可的仔细想清楚,婚姻还是门当户对的好。
次日一早,两顶青布小轿就停在了磊园的大门外,轿帘一开,女扮男装的许怡萱从轿内走了出来,负手望着磊园的大门,心里也不知在想些什么,同样是女扮男装的金兰香缓步走过来,道:姐姐,咱们是不是来早了。
许怡萱转身吩咐小厮道:去禀报一声。然后才看向金兰香道:昨晚一宿没睡着吧,半夜还在翻身。
金兰香道:想着今天要乘坐火车,自然是兴奋。
听的这话,许怡萱打趣着道:是想着今天要见某人,兴奋的睡不着吧?
我看姐姐才是。金兰香毫不示弱的回击道:姐姐不是也没睡着。
许怡萱轻叹了一声,道:姐姐睡不着,是因为就要出嫁了。
啊?金兰香一呆,道:席家来人了?
许怡萱点了点头,道:也就是下个月。
听的连许怡萱也要远嫁了,金兰香心里登时堵的慌,眼圈一瞬间就红了,道:姐姐这一走,只怕今生再也没有见面的机会了。
那倒未必。许怡萱道:只要妹妹不远嫁就行。
什么意思?金兰香不解的看着她,却张不开口问,许怡萱却不以为意的道:急于成亲,是为了冲喜,估计是凶多吉少。
啊?这不是将姐姐往火坑里推吗?
许怡萱冷笑道:如此也好,就当是还债了。
两人正说着话,易知足已是迎出门来,人家今日明摆着是来送行的,他当然要迎一迎,许兄金兄。他拱手笑道:不过是去上海暂住,隔三差五还会回广州,何敢劳二位前来送行。说着,他伸手道:二位请。
谁来送你。许怡萱道:咱们要去坐火车,顺道。
听的这话,金兰香连忙拱手还礼道:隔三差五回广州,易兄这是上海广州两头住?
在下有快船,广州到上海也就五六日行程。易知足说着一笑,昨日通车典礼,就想着二位不会错过。
昨日人多,咱们可不敢去。金兰香道:想着今日应该人少,特意邀约了几个姐妹一道去看看。
易知足点了点头,笑道:这事要大力支持,我吩咐他们特意给你们安排一节车厢。
金兰香连忙拱手道:谢谢易兄,也祝易兄一路顺风。
第三五四章 新官上任
上海县衙,签押房。
正是春节期间,衙门封印,诺大的县衙里冷冷清清不见几个人影,知县刘光斗独自枯坐在签押房里,愣愣的出神,乘着衙门封印之机,他前去江宁打点,想调离这个平日里抢不到手如今却是唯恐避之不及的上海知县,不过,他在江宁上下打点,礼送了不少,事却没办好。
原因很简单,自英军舰队攻陷上海,知县王文柄殉难以来,一年的时间上海知县已经走马灯一般换了两任,他是这一年的第三任上海知县。
要说在平日里这上海知县可是难得的肥缺,根本轮不到他头上来,但眼下英夷舰队还未退兵,天知道会不会再杀一个回马枪?尤其是林则徐调任两江的消息传开后,更是让他如坐针毡。
林则徐坚持严禁鸦片,强硬抗击英夷,此番接任两江坐镇江宁,只怕两江又会挑起战端,有道是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辛苦半生才熬出头,他可不想以身殉国,也不愿意整日里提心吊胆的做这知县。
东翁。门外传来师爷董千秋的声音。
回过神来,刘光斗才道:进来。说着站起身来,随同他前来上海上任的五个师爷,如今已经走了四个,对于这位一直不离不弃的董师爷,他心里满是感激。
四十出头,蓄着山羊胡,戴着副眼镜的董千秋推门进来,县尊从江宁回来就将自个闷在签押房,不问可知,江宁之行定然是未能如愿,他拱了拱手,道:今日已是正月初十,再有几日,新任道台易大人也该到上海了。
先生请坐。刘光斗伸手让座后,又将火盆移了过来,这才落座道:易大人去年就已实授上海道,却迟迟不见上任。
易大人可是个大忙人。董千秋含笑道:朝廷发行国债,易大人岂能不亲力亲为?况且,林部堂调任两江,易大人焉有不来之理?看最近的《西关日报,佛广铁路定于正月初五开通,若是所料不差,通车典礼之后,林部堂易大人也就该启程了。
默然半晌,刘光斗才闷声道:林部堂接任两江,于两江而言,祸福难料。
董千秋看了他一眼,道:如今也只能往好处着想。
那也未必。刘光斗烤了烤手,闷声道:实在不行,还可以挂印辞官。
挂印辞官?董千秋一阵无语,半晌才开口道:在下窃以为大可不必,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未能调离上海,于东翁而言,可能是一个十分难得的机会。
机会?刘光斗一楞,随即道:还望先生点拨。
定海大捷,皆言是广东水师之功。董千秋缓声道:但浙江好友来信却言,定海一战,乃是以元奇团练为主,再看朝廷对元奇团练的大肆封赏,这个说法应该是可信的。东翁且想想,能一举全歼并俘虏数千英夷,元奇团练之战力怕是远在绿营之上。
从《西关日报的报道来看,易大人虽实授上海道,却仍是元奇大掌柜,上海如今非是善地,易大人岂能不知,前来上任,必然会携带元奇团练,有元奇团练协防县城,东翁何须担忧?
刘光斗疑惑的道:易大人难不成还能携带数千元奇团练前来上海?
如何不能?董千秋道:上海不是也招募了不少福建水勇?
略微沉吟,刘光斗才道:所谓的机会?
董千秋一笑,清脆的道:易大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