狩宋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郁榕
冬天结冰之后,很多人渡河,然后坐着皮筏,由狗拉着在这里捕鱼。大战过后,辽国的控制力被削弱,大部分带有汉人血统的人慢慢朝这一地区汇集。其中很多都是契丹,女真与汉人的混合家庭。这个速度很快,在铁索桥两侧形成了新的城镇铁桥东镇合格铁桥西镇。这里金德县不管,辽人懒得管。实际威望最高的就是这个胡一道长。
胡一道长的道观叫做真一观,位于完全是有炸药轰出来,然后再修通道路时堆起来的土丘上。道观里有一个石头雕成的巨贵,上面是青铜铸造的娃娃,说是用来镇压这里的鬼魂。
石龟先运过来的。青铜娃娃是后到的,说是渤海龙太子。但是这分明就是高继冲。连相貌都很像。因为高继冲经常在下面跑。见到他人也多,他的画像流传出去。这个娃娃就是按照高继冲的样子铸造的。
金德县新任的县令叫做田豫,是与王朴一起道渤海郡的一个儒生,原来是司天监的一个博士。
“胡一道长,请问这尊铜像是和用意”田豫刚刚上任就遇到这个大麻烦。
在这么短的时间内,道观、石像和铜像都完成了,这不是一个道士有能力做到的,何况这个刘胡一就没有什么大名气。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他曾经为辽军服务过,见过耶律安端。
说是用铜像镇压冤魂。有何尝不是要把耶律安端的诅咒给落到实处
这个娃娃铜像是斜倚在石龟的背上,一条腿曲折,一条腿垂落在石龟掀起的海浪里面。一手托腮,一手拿着一个金刚圈。身上穿着兜兜,一根绸带飞舞在身体周围。面容露出微笑,眼睛里隐约有几分慈悲之意。到时十分形象。
刘胡一笑道:“田县长,如果我没叫错的话,渤海郡应该是这么称呼县令大人。你觉得这尊神像有什么问题吗”
田豫笑道:“这些小伎俩大家都很清楚,道长不要说这尊像不是我家主上。”
刘胡一哈哈笑了:“田县长。东丹王没有塑像,他刚刚运回上京安葬。此地数万人埋骨,加上东丹王的诅咒,说没有怨气。恐怕田县长也是不信的。渤海王天纵之资,神仙之体,难道不该在这里镇压气运”
“是镇压气运,还是应了诅咒我听说契丹人的先祖其实不信佛。也不信道,而是信拜日教,崇尚的是巫术。不知道那些巫师和太巫对道长所谓有何看法。”田豫也不想拐弯抹角,渤海王现在桓仁县,已经让人传来消息说不用管这件事。但是那是渤海王不放在心上
第七十九章 左右逢源之计
“刘胡一,也叫耶律胡一。耶律的长兄。其父叫做耶律齐,是阿保机与汉人女生的一个儿子,没有什么地位。辽国人皇王耶律倍攻渤海国,耶律齐充当耶律陪的随从。我们都知道耶律陪也叫刘培,后来叫做东丹赞华和李慕华。崇尚汉制。耶律配归唐,耶律齐从之,娶汉女生刘胡一,后归契丹,娶契丹女生耶律。不过刘胡一一直在在开封,石重贵抗辽,刘胡一入山学道。辽灭晋。刘胡一仍然留在汉地,之后由于其母去世,据说是因为王爷将道家的火药披露于世,辽国就派人把刘胡一招回辽国。刘胡一能够脱离辽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耶律。”
由于没能赶在开封事变之前去救人,吕岩已经返回了渤海。听说了沈河战事后,又很快赶到桓仁县。
这段时间,自称为墨家子弟的人来了一些,但是人数已经不多,他们本来也没有多少人。却在高继冲提高了要求之后,已经没有成年人能够满足要求,所以都停留在登州,而把子女送到旅顺读书。但是来得多的是道家,流传出去考核试题,基本上符合道家的学说,区别只在于科学学说是有为之学,而从道家学说演变而成道教时,一本非常重要的典籍就是《太平清领书》,上面确定的是无为之学。
至于有为和无为的辩论,在道家一直没有断过。渤海试题不管千变万化,总有一体是你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不过不管怎么样,渤海试题,道家的人回答起来要容易一些,除了基本理论相同,道家的人平时多多少少都会涉及一点。再就是从大唐以来,道家就一直没有离开过国家权力中心,很多国家教育和学术研究都有道士参加。五代时。道士才流落“人间”。另外正因为道家的人常常到了把持朝政的地步,所以历代的皇帝都往里面掺沙子,导致从大唐以来,道家已经融入太多儒家和佛家的思想,并且和墨家一样,没有了一个统领人物。从汉朝兴起的道教又恢复到了道家的状态。不再是教派,而是一个学术流派而已。
吕岩这次带来两个人物,一个是白氏的恩师刘海蟾,一个就是陈抟。不过陈抟有些傲气,认为契丹人不过是会一些低级巫术。大多还没有脱离巫医范畴,什么诅咒之说是无稽之谈。他宁可留在旅顺阅读有教育司编撰的教科新书,也不愿意到桓仁县“胡闹”。
这倒是让高继冲对这个人非常感兴趣。
刘海蟾,本命叫做刘元英,道号海蟾子。他做过白氏的父亲刘守光的丞相。吕岩代表白氏去请他,他也就过来了看看。
“我们只是了解到了他的身世,但是品性如何,还需要时间。刘胡一曾经拜见过海蟾道长,不知道您怎么看”吕岩很恭敬地问刘海蟾。他和白氏把刘海蟾当父辈看待。连同高继冲和王婉容又再次矮了一辈。
不过刘海蟾已经七十岁了,也算得上是爷爷辈。
刘海蟾想了想道:“我没见他,不过听说此人品性还好,至少是一个孝顺的人。”
敬梁是过来请高继冲尽快赶回旅顺。因为可以确定的消息是,郭威已经率领大军直奔京师,打的旗号是清君侧。金吾卫大将军宋延渥没有抵抗,而知直接加入了郭威的军队。而慕容彦超率军迎战。并命令泰宁的镇宁军剿灭乐逸。
&
第八十章 鬼神之力
铁桥镇和真一观,实际上是耶律默认了战败事实和现在渤海王划出的边界。默认了沈河与小辽河之间属于非军事区,并在这一地区和渤海郡通商。这些是通过刘胡一很隐晦地提出来的。
高继冲没有反对,但是仍然把未来几个月至一年时间的重点定为建设,同时严令严格人口准入,以便让经济能够缓一口气。
现在重要的不是扩张地盘,而是抢通境内的铁路,让旅顺和大连的造船厂转起来,造出能够真正远航、火力足够的战舰。
陆军放弃重炮,而选择了迫击炮,这是把生产工艺从复杂的火炮操作系统简化成为炮弹本身的设计上。炮弹复杂一些,发射系统简单一些,这样军械厂才能够集中精力突破一点,迫击炮就是一个例子。
当然最关键的还是火炮的测控,相对于海军需要对于移动目标进行打击相比,陆地上就简单太多了。迫击炮也是炮,子弹都那么金贵,就不要说炮弹了。部队携带的炮弹更加有限,所以必须让每一枚炮弹都要发挥作用。
不管怎么说,这些都需要非常专业的知识,培养一个迫击炮炮手非常不容易,比什么国子监的博士那要严格太多了。
说来说去,人才、基础建设和经济才是瓶颈。
打破这个瓶颈需要时间。
经过一段时间的调养,耿先生的身体已经恢复了很多。因为和白氏在一起,白氏可以用中草药的调理以及导引术替换了耿先生自己调制的化妆水。耿先生原本苍白的没有血色的脸色终于有了几分红润,现在几乎不再带棉纱。
岁月的痕迹难以避免,毕竟都是几十岁的人了。耿先生也看开了,现在专心研究高继冲提出的干电池的设想是否能够成功。
高继冲是特种的士兵,他必须学会自制炸药,自制发电装置,自己改装武器装备。这些记忆在恢复后。几乎是一种本能。不过要把这种本能变成理论系统,能够交给学生,让学生根据这种理论继续创新和运用,就还需要耿先生运用扯个时代的语言和理论系统进行论证。所以这也不着急。可以让士兵背着的有线电报弄不出来,只能降低要求,那就是维持城镇之间的紧急通讯联系,而这也不是没有好处,那就是非常隐蔽。
电从一开始就被认为是神力,是非常危险的东西。所以与西方电的运用不同,煮盐厂首先想到的就是电力在运输过程中的安全问题。利用树脂制造的绝缘材料包裹铜丝是最先想出来的办法。而这也是在电报能够接受和破译一个月后。才开始铺设旅顺到羊头山之间的电线的原因。但是在铺设旅顺到大连的线路时就被迫停了下来,因为电报只需要很低的电压,所以发电装置发电的电压也很低,短距离传输没有问题,可是长距离传输时,就很难解决电力损耗。
这就需要升压。可是当电压升高,铜丝会发热,实验室里绝缘材料的寿命在飞快降低,升压电器、电线都是这样。
一系列的问题需要解决。耿先生也有些心急要回去了。
建设司只能退而求其次,在满足渤海师,军事学院,王府之间的通讯联系的情况下。一节一节的建立站点,利用通讯兵进行电报传送。剩下的问题,就只能等电磁研究所想出解决办法了。
看着通讯兵用简单的,开关一样的触点式发报装置。对照电文和编码本进行收发训练。大家都感到神奇和不可思议,刘海蟾甚至有要对着耿先生下跪的感觉,因为这是控制最难以控制的神力。电啊。而且利用电能够做到千里传音。
白氏好笑地看着这个
第八十一章 登州
登州,至少牟平县和登州城,周训知道渤海王拿不拿走,其实没有什么区别,因为这里已经是商人、道家和墨家的天下,即便是儒生门,都在等待着渤海王的带来。
儒道墨法,汉唐以来,还分得清吗
三教合一,首先是这四家逐渐融合。佛家,有佛国,佛国终究是国。天后之后,佛家自成体系,俨然若世外桃源。但是最为出世的道家,也是讲超脱,这个超脱是超脱于国体,应之与天理。作为官府不怕道家,你都不在凡世之中,我怕你做什么可是官府怕佛家,因为佛家会占地传法,它会硬生生地从官府嘴巴里拖走一块。
周训与渤海王的合作,很大一个程度是因为道家在处置所占用的土地时,采用了公用这个说法,没有禁止老百姓进山打柴,只是把从旅顺学来的对森林的管理知识以及天道循环的观念向老百姓讲解,告诉老百姓那些东西可以利用,那些东西应该保留。这些道士更加像是传道者,少了很多鬼神占卜之说。同时,在道观的辖区,减免农租,道士们开始亲自种地以自养。道门除了治病施药以外,不在接收捐赠的银钱,香火钱也仅仅是单纯卖香火的钱。
墨者自农村成立了专门帮助老百姓建房的工匠班,这原本就是山东墨者的传统,现在再登州一代传播开来。只是这些墨者技能水平都很低,进不了渤海郡。这些人都在使劲教导他们的下一辈,年纪小的送到了蓬莱,更加好一点的到了旅顺。而半大小子只能自己教,磨练技艺,以希望能够通过渤海王的工匠考核,进入渤海郡的那些工厂。
登州因此而受益,因为这些人在教自己的子女时。难免要教其他孩子。
由于有所为的渤海试卷的存在,登州聚集了大量的士子和异人。这些人因为没有通过考核,有不愿意离开。在渤海王重实务的影响下,纷纷向乡村扩散,或者买地,或者教书,或者开办医馆和镖局。
这导致登州远比其它地方要繁荣。
泰宁军带了登州边境就没敢再前进,不管慕容彦超怎么催促,就是在那边磨蹭。渤海王把皇上的使者赶出来,并且神秘的渤海海军在沿海游曳。渤海王在辽阳大败辽军,吓死东丹王的故事疯传,当然渤海王收到了东丹王的诅咒的故事也在疯传。传说渤海王在一个呼吸间杀死了数万人,冰冻的河流为之开封,大地整个翻过来,并平地移来了一座大山。
泰宁军无论如何也不愿意招惹这样的对手。
周训听到这样的传说在吓了一跳的同时也送了一口气。
现在,周训站在码头上等候着渤海王的到来。
大雪的天气,海风有些温暖,这也使雪不再是冰渣子。而是一团团的雪花。这样的天气,渤海商司以外的大多数商船都停航了,因为他们很容易在海上迷航。但是渤海商司的穿上装有定星盘,它能够保证在任何时候不至于迷失航向。
渤海王的座舰。据说使用南汉王的神舟号改装的,但是还要大,是真正的神舟。上面当然装有这样的神器。
所以没有人怀疑在这个天气渤海王也会如期而至。
码头上来的人很多,他们都想看看这两位行走在人间的神仙到底长什么模样。
二十艘战舰在巨大的神舟号带领下。悄无声息地出现在人们面前。确实非常震撼,仿佛是真的从天上而来。
码头上的人们发出了一声呐喊。很多人都跪在地上顶礼膜拜。
——————————
“我不是神仙。”高继冲抗议。
不过吴夏和冯道、吕岩在一旁笑眯眯地看着白氏给高继冲和王婉容打扮。
第八十二章 乐逸
首先登陆的是渤海师的士兵。
登州码头已经被商司改造过了,这里能够同时停靠十多艘商船,现在也可以同时停靠三艘战舰。
几乎要隐没在大雪中的,没有盔甲,携带者奇异武器的神秘士兵默默从船上下来,排着整齐的队伍还是清理码头上的人们。
他们只露出眼镜和鼻子,看不出面容。但是这些经过了两年多夜以继日的作战和训练的士兵身上满是令人畏惧的杀气。
“纪律森严。”
这是周训第一眼给出的结论。因为这些人没有一个说话,上岸后,请老百姓战士退出码头也十分客气。
不过周训感到了这些士兵身上的一股傲气,因为他们居然直接无视自己这边的官员,他们的眼光是平等,甚至是向上的。一个看起来很年轻的士兵经过周训身边时,居然有一种在周训看来是高高在上的“随和”。
对的,就是随和,而不是恭敬。这还是大兵吗他们的身上没有一般士兵身上的蛮横,反而是是温文尔雅,如果是身上透出的杀气,那比读书人还要读书人。
几个军官模样的人只是拿着地图对照了一下地形,然后开始在已经空荡荡的码头上整理陆续下来的士兵。
神舟号上的士兵最多,所以消耗的时间最长。高继冲和官员们是最后下穿的。
王婉容和高继冲走在前面,高继冲经过了调养,总算长得和正常的岁的孩子一样高了。也许是跟着吕岩和白氏长期修行的缘故,有着一种宁静,飘逸的气质,不像是个孩子。和王婉容站在一起,还真有金童玉女的感觉。只是这个金童太小了一点。
身后的人物却每个都不是那么简单。一对神仙伴侣一样的道长,一个狐媚的“少女”。冯太师走在所有官员的最前面。但是却在狐媚女子的后面。之后都是温文尔雅的文官,一个武官没有。
就连渤海王的士兵,也看不出来谁是官,谁是士兵。但是可以肯定的是,没有那种冲锋陷阵的武将。
“渤海王没有武将的吗”周训身后的一个身穿精甲指挥使低声问。
这是来自文登的兵马指挥使。
没有穿铠甲,而换上了文士装束的乐逸笑道:“许将军,那些士兵身上散发出来的气势,我也没有把握打赢其中任何一位。许将军或许可以。”
徐子武扫了一眼在不远处列队的士兵,发现那些士兵根本连看都没这边一眼。没有个人的身上都没有普通士兵的那种卑微,而是昂首挺胸。神色平和。这种平和只有有能力的人做得到。徐子文自问在上官巡查的时候,是做不到这一点的。
他们每一个士兵看起来都不起眼。但是当他们列队之后。整齐,肃静,有着能够战胜一切的气势。与这些士兵相比。自己的部下,那就是一堆扶不上墙的烂泥。
“也许我能答应其中一些,但是两人以上恐怕都难。”
周训忍不住低声道:“许指挥使在文登,可能不熟悉。这些士兵,那是能够答出渤海试卷,而且能够通过武艺考核的人。每一个都文武双全。随便一个出来都能任大将。不然渤海王的这些人,也叫仙兵仙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