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武侠修真

狩宋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郁榕

    小镇长很紧张地点了点头:“其实我还是想回去搞林业研究,当这个官有些难。”

    高继冲不好说什么。确实不是每个学生都适合搞行




第三百二十四章 劝进
    辽河平原山,森林的厚度和丰度在种树的季节快速增加。

    而草场上,大部分的沟渠处于“失修”状态,这里出现了很多季节性的湿地。

    一些贯穿草场的河流和小溪,被有意加大加宽了。

    山区森林,已经被草场划分除了条块。并不是那么规则,有些沿着等高线,有些沿着山脊线分布。而在高山草甸,和平原一样,在保留草场的同时,那些以前就有的树林被人为扩大了。

    农田多半被森林包围,有着道路连接。而这些道路被有意沿着等高线延伸。这是为了铁路做准备的。农田与村落都在道路附近。

    医巫闾山,深入森林的道路,修建得十分保守,两侧的树木都保留着。只有预备修建铁路的道路两侧,才有水沟,以保持地基的稳定。一些林场已经在储备枕木。

    而没有水沟的道路,人们骑着马匹来往,需要趟过小溪和湿地。几乎所有的人不是带一匹马,最少的也有十来匹马。战马和驮马都有,他们的背上有帐篷和各种物资。

    一千多万人,与大周人口相比,似乎也不算少。但是像渤海这样,分配到了广阔的地域之中,而不是集中在谷地平原的村落,实在是看不到什么人。

    所以比如李辰这些年纪大一些人,对高继冲还坚持把生育年龄提高到十八岁,感到非常可惜。要知道,铁甲车顶多在一两年就会出来,这就意味着,渤海新一轮的扩张就要开始。

    没有人,一切都变得很困难。

    “您这两年引进了二十万民夫,到时候就算是他们的家属全部进来,也不过一百多万人。我们的生育率实在是太低了。您说的生育高峰并没有到来,就因为适婚年龄的问题。年轻人不生,难道靠我们这些老家伙生”

    高继冲道医巫闾山,是来看叶天的,他去了军事学院不久,就因为病发再次回到这里静修。李辰和叶天也算是老同事,而且李辰的年纪也打了一些,更不上年轻人的思维和体力,退下来是迟早的事情。

    李辰说的有趣,但是高继冲却再次陷入了失神之中。这种情况已经很少出现了,没有人打扰他,因为这个时候被打扰,高继冲往往很难控制情绪。

    好在高继冲只是眼睛闪了一下,就回过神来:“生孩子,总要大人小孩都要保住。之前十四岁成亲,十五六岁就要生孩子,大人孩子都不安全。十五六岁,也还是孩子啊,孩子带孩子。唉......”

    高继冲把小容接到自己怀里,一边喂水果,一边道:“之前说十六岁成亲,那也是十七八岁生孩子。医学院那边觉得还是有压力,才推迟到了十八岁,那样二十岁生孩子,情况就要好很多。”

    高继冲笑道:“如果实在担心,医学院和民兵要努力一点,减少一些死亡率就好。我们最近的死亡率有些高,要知道那都是我们辛辛苦苦养大的孩子。猛兽适当多打一些,只是要维持一定的种群数量,别打绝了,但是也不要形成狼害和虎害。”

    叶天的身体看不出来有大的毛病,但是畏寒畏冷,身上披着一件狐狸毛皮做的衣服,窝在椅子上,眼睛已经深陷下去了。

    他看上去和默默坐在一边的孙睿永有些相似,身上弥漫着一丝死气。

    “《周礼》男二十,女十五。北周隋男十五,女十三。太宗复古礼,但不能生发人口。玄宗又改回了男十五,女十三。男二十女十五岁则由官择人婚配了。开元之治,天下凡九百万户,而今恐怕也不过如此。”

    叶天说的并不是那么准确,但是大体上也差不多。高继冲曾经根据大唐的记载估计其总人口数大约在七到八千万人。现在大周不会超过五千万,渤海一千多万,南唐现在的地盘约两千多万。吃下了高丽之后,也不过比盛唐稍微多一点点而已。

    “盛唐啊,天下太平。如果那个时候,能够有很好的母子生存率,人口就不是现在这样。”

    高继冲仍然坚持了自己的观点,当然这也是医学院的观点。只是由于渤海女子地位要高一些,所以才男女都是一样都放到了十八岁。

    &nb



第三百二十五章 不应失去勇气
    ,教育司和师范学院几乎是分不开了。

    师范学院刚刚建成,没有老师,来这里教的都是一些老人。他们到不了研究岗位,知识已经跟不上急剧的变化。就是现在的教科书,他们读起来也有些困难。但是每人来教这些准备下去教基础教育的学生,他们只有顶上去。

    李载仁头发胡子都白了,不过精神还好,老花眼镜是学生们特制的,除了带眼镜,手里还拿着一个放大镜。

    他很专心地看着新编的教材,手里的笔不时地在上面改一下。这教材似乎也是为了让他看得见,用了大字本。

    渤海来,桌子上成堆的需要审批的教材中,教育司的人都站了起来。这些人很多其实并不算老,四十多岁的人居多。不过当初到渤海的三十多岁的人也不多,几乎都在这里了。

    渤海王走到还在聚精会神之中的李载仁的膝盖前,突然跪下,把头抵在了李宅仁的膝盖上。身体不停地抽动。

    渤海王在哭,这是除了当年王妃去世时他哭过以外,第一次真正的哭。只是这种哭是无声的。

    所有人都惊呆了。只有李载仁还不在状态。放下了放大镜的他,只看得清面前的人是一个年轻小伙子。他以为是受了委屈的学生。

    “起来起来,受了委屈,哭有什么用我给你做主,我给你做主。”

    父亲在哭,这把符金定牵着的高念容吓坏了,她走过去,轻轻拍父亲的肩膀,居然哄了起来:“喔喔,男孩子不能哭的喔。”

    正是高念容稚嫩的声音,让李载仁突然意识到了事情不对,他不好拿放大镜,只能用手摸面前人的脸,越摸手越颤抖。

    “唉,王爷啊。你是我们的王爷。就算是受了天大的委屈,您也是王爷。小郡主都会说话,会劝人了。你怎么还是这么不争气啊。”

    他拉过高继冲的手,拿起桌子上的手板,狠狠地拍了一下。

    被老师拍手板,高念容已经被符金定和陈抟拍过几次了,她知道这是很严重的事情。所以只敢轻轻拍父亲的肩膀,不敢护着。只是看着面前这个老人,神色不善。

    可惜李载仁看不清神色,实际上,不仅看不清,连听,也听得不是那么清楚。

    “我知道,从婉容去世,我就让大家失望了。”

    高继冲直起腰,泪流满面,但没有收回被老人抓着的手。

    “唉,当年啊。我就不同意你和婉容成亲。就是怕你跌倒了爬不起来。但是现在,你爬起来,做得也很好。我们没有失望,又有永宁县主帮你,我们没有失望。起来,这样失礼了。”李载仁放下手板,他要起身躲开,因为被一个王爷这样跪着,他有些承担不起。

    没想到,符金定也走过来和高继冲跪到了一起。

    “李先生,您是王爷的老师。我们做的不好,您责罚也是应该的。您也受得起。”

    李载仁抬头看四周的人影,见没人过来劝。王爷尊师重道,他这个老人,确实不能让王爷的心思白费。所以也就安然坐下。

    “县主做得很好了。我知道这很难,多少帝王都是因为这样而颓废。王爷做得很好,县主也做得很好。”

    没有人对符金定说这些,和高继冲一样,她以往都是被个人的感情所左右。只知道专心对高继冲好,带好高念容,不辜负自己的心,也不辜负王婉容临终的嘱托。

    吕岩和白氏也不会教这些,他们修道,修道心。认为一切不违本心就是好的。但是本心之外,似乎还有众意。毕竟高继冲也好,自己也好,不是道士,而是王爷和王妃。

    李载仁,还是叫自己县主,并没有叫王妃。也许很多人也是如此。她就在想,自己差在什么地方

    “先生老多了,不如和我一起去王府过几年吧。”

    高继冲擦了一下眼泪,把小容拉到了李载仁面前。

    “这是小容,很乖很听话,倒是您多教教她。”

    李载仁就沉下脸,又拿起手板在高继冲的手上拍了一板。

    “我去王府做什么,我和家里的老家伙过得很好。要是不回去,老家伙是要生气的。再说我还有这么多孩子,还有这么多事情要做,走不开。你呢,这



第三百二十六章 我不会妥协
    很多新生事物,如果没有推行者就算是出现了,也不会进行。

    不过敬梁在完成了基本的法律体系之后,就不得不面对高继冲提出的代表大会,到底是开,还是不开的问题。

    而对于吴夏和来说,这个代表大会,已经迫在眉睫了。

    显德六年八月,渤海王见了一干老臣,确定了出兵支持太子治理黄河的决定。

    九月,迎来了大批学生毕业,地方官员多多少少都能喘口气。在参与治理黄河的之前,首先得把自己的事情办好,这就是吴夏和等人花了接近两年多时间才编制好的大周北方六省五年规划,需要通过一定形式的通过。

    于是,正式的北方六省代表大会确定十月份在定远城召开。这个代表大会要通过的不仅仅是《五年规划》,还要通过大大小小一共四十多项法律。其中强制性法律汇总为《渤海律》。

    《渤海律》是在《唐律》的基础上编制而成的。分为了《婚姻律》、《刑律》、《诉讼律》、《公共安全律》、《环境保护律》、《农业律》、《工商律》、《海洋律》、《税律》。所以也有人成为渤海九律。

    并不是强制执行,但是具有强制约束力力,而且由一定出发手段的,编制为《渤海民法》,内容就多了,其中就包括了《行政法》、《民法》、《代表法》、《教育法》、《审判法》、《监察法》、《外事法》、《环境法》等等。

    除了律和法以外,对于一些具有约束力,但是并非法定强制执行的,还有《标准》。主要是工厂与建设、供给商品等一系列行业标准和规定。这个需要代表大会组成常设机构,来进行系统编制。

    而实际上,所谓的《五年规划》,也根据法律规定的设立的一些部门,还有行业进行了分类。这套《规划》本身就不比法律少。

    为了礼貌,北方总理府请朝廷派刑部和大学士一级的官员到定远列席会议。而且也只能列席,因为整套律法与大周律有着整个体系上的不同。

    汴京在收到列举了法律清单的上表时,就掀起了轩然大波。柴宗谊和李谷匆忙赶回了汴京。

    “渤海王,已经不再避讳前王妃之事,《楚汉》之歌重新传唱。十年前,渤海大军高歌而进的旧景重现。虽然渤海为了开这个莫名其妙代表大会,边境尚且安宁。但一旦反叛,必将成为北方大患。”

    从很早就对渤海王有着很深的戒心。而且现在渤海这么干,已经与自立一国没有什么区别了。

    柴宗谊地坐在皇位边上专门制作的小龙椅上。皇位后面,小符皇后垂帘听政。七岁大的柴宗训太小,却在文臣最前面放了一个小座位,作为开封府尹坐在那里参与议事。

    “如果渤海王真的反了,会如何”

    一脸疲倦的柴宗谊闭着眼睛,显然按耐着火气。问话的是柴宗训。

    “除了真定到定难一线,有禁军和厢军驻守,其它地方可能都不保,这也包括开封府。”李谷也是刚从黄河一线赶回来,脸上的风尘之色仍然在。

    “你们就确定渤海王一定会反”柴宗谊冷冷地道。

    高继冲当然不一定反,但是支持你太子治理黄河却是摆在明处的。魏王符彦卿去过渤海,回来时也只是说高继冲会看在太子妃的面子上,支持太子。这对柴宗谊是好事,但是对其他人却不是好事。

    “这不是反不反的问题,而是法理问题。渤海律法也传出了一些,流传最广的是《工商法》,这与春秋周厉王专利有何区别与民争利,是罪大恶极的苛政。苛政猛于虎啊,太子殿下。”

    柴宗谊哼了一声:“工商法已经实行有几个月了,利弊都有。不过我看还是利大于弊。各家也没少从中获利。渤海抑商,朝廷却没有抑商,我看可以据渤海工商法修订一下,制定支持工商业的法律。”

    背后的小符皇后听不下去了,厉声道:“太子,你难道还没听明白,这是法理,法理,国之本也,祖宗之法不可轻变。不过一个渤海王,就敢全面变法,成何体统”

    柴宗谊站起来,一甩袖子:“祖宗之法,哀宗以来,五十年,有谁遵守过什么祖宗之法我朝建立几年太祖和先皇就累死了。我并非同意渤海法,渤海与大周民情不同,渤海法在其它地方都行不通。然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大周连这一点都做不到吗”

    柴宗谊直接指了一下范质:



第三百二十八章 总是要谈的
    监察院对所有的官员进行监督问责,吴夏已经开始从学生中抽调年轻人组建监察队伍。暗里的,却要在各行业中发展一批高级暗探,直接对王府负责。

    孙睿永要把商司归于政务院的提议被高继冲否定了。

    在政务院下面,有交通运输司和贸易司。商司和外事司仍然归王府管,商司隶属于军部,而外事司是王府的直属部门,乐史升任外事司的司长。

    军事院分为参谋司、陆军司和海军司。参谋司下面,专门设一个情报局,负责人是刘铣。而在情报局下面,有一个特别行动处,直属王府,负责人是吕岩和白氏。但两个人都不想管事务,所以把廉秋调回了王府,职务就是代替乐史成为高继冲的秘书。

    廉秋的妻子韩柔负责政务司。高凤不能再往外跑了,负责林业司。李载仁年纪太大了,卸任后,钱湄接任分管教育司。这是渤海三大女将。

    工业和科技就找不到人负责,他们都躲在研究所和工厂里不愿意出来。结果刘钧十分不情愿地从旅顺造船厂厂长的位置调到政务院负责工业司。理由是年纪太大了,把他气得不行。其实刘钧也不过三十七岁而已。

    几个大学和研究所的人见到高继冲就躲,高继冲想让符金定去代管科技司,结果得到了一对大大的白眼。只好把赵挺“赶出”了军部,去当负责科技。赵挺直接赖在军部不走,说要我负责科技可以,就在军部办公。

    科技和军事联系紧密,高继冲只好由着他。而且赵挺脸皮够厚,见到耿先生也敢跑过去软磨硬泡,不然还真的找不到其它人,因为其他人见到耿先生就好像老鼠见到了猫,连话都不会说了。

    而天文司司长是霍尔德,他带来的几千册玛雅天文史料,还在艰难翻译中。医疗司司长是宓乐。古月现在唯一主动要当官的,她现在是宓乐手下负责防疫局。原因是,她看中了局里的一个小伙子。

    显德七年一月,总算是轻松下来的高继冲原本想要到东海看一看,结果海军第一舰队的陆战队一不小心,把倭国联军给灭了,气得柴克宏大骂。因为溃散的倭**队直接逃过了琵琶湖,再也找不到成建制的,一过去全部举手投降。

    好好的练兵场就这么没了,柴克宏想要养鱼,所以不让高继冲跑过去“显摆”。

    “现在海上十分复杂,南汉、南唐、筑紫、还有部分印第安船队。他们虽然不是我们的对手,但是海洋太大,可以跑啊。王爷为了修路,从海上抽调的人太多。农林牧渔产量增加,您还让控制猛兽数量,部队打了很多猛兽,对渔业的需求减少了。”
1...128129130131132...287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