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北颂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圣诞稻草人

    我们尽快收拾了夏州,然后分兵出去,扫清白池城以南的其他地方。

    等到白池城以南尽数拿下以后,就率军赶往白池城,等待王凯部、朱能部、种世衡部的结果。”

    目前为止,刘亨等人攻打的地方,虽然有西夏的兵马屯驻,但是数量不多,切战斗力并不强。

    西夏真正的精兵,大多数都盘据在怀州、兴庆府一代,拱卫着西夏王宫。

    寇季要攻打西夏,真正恶战,恐怕要到兵临怀州等地的时候。

    别看刘亨等人如今气势汹汹的。

    可实际上只是小打小闹。

    到了怀州、兴庆府一代,那才是大战的战场。

    几十万兵马在一起撕杀,人脑子能打成猪脑子。

    高处恭闻言,缓缓点头。

    寇季如此布置的目的,他大概看出了几分。

    虽说寇季不会领兵打仗,但是布局确实有一套。

    刘亨、王凯、朱能、种世衡四人,分别率军从西夏各处攻入到西夏,最后一定会合兵在怀州、兴庆府一代。

    西夏先后遭受到了重创,手里的精锐兵马已经不多了。

    西夏境内四处掀起战端的时候,李德明不敢将精锐兵马派遣出去。

    必须固守兴庆府一代。

    因为他一旦将兵马派遣出去,很有可能会被牵制住。

    大宋派遣一直重兵,从兴庆府以南的长城杀出,完可以直捣黄龙。

    须知,在大宋此前功讨西夏的时候,早已将西夏兴庆府以南的长城一线,部占据。

    如今大宋和西夏的边陲,就是一个钉子状,钉尖直指西夏的兴庆府。

    所以,李德明不敢放弃兴庆府的防守,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大宋兵马在西夏各地攻城略地。

    寇季敢派遣朱能、刘亨等人从不同的地方攻打西夏,就是看准了这一点。

    李德明现在只能等待大宋兵马合兵兴庆府、怀州一代,掀起大决战。

    到时候,西夏若胜,西夏就有机会存留下去,西夏若是败了,有可能就会因此覆灭。

    “夏州城是你招降的,你去纳降吧!”

    刘亨对高处恭道。

    高处恭傲然的仰起头,“那是自然……”

    高处恭率领着一队人,赶到了夏州城城外,接受了夏州城城主的投降。

    在投降的时候,夏州城城主,特地跟高处恭说,让高处恭一定要保住夏州城内的百姓。

    高处恭满口答应了。

    驻守在夏州城内的西夏左厢神勇军司的兵马,齐齐缴械,被高处恭派人押送进了俘虏营。

    夏州城的城主、西夏左厢神勇军司的兵马投降以后,高处恭終于不用藏着掖着了,痛痛快快的将自己的虚实,暴露在了夏州城城主的面前。

    夏州城城主在看到了高处恭只率领了五千人马的时候,就知道自己中计了。

    他心里在暗骂高处恭,脸上却不动声色。

    高处恭似乎知道他心里肯定有想法,所以特地把他叫到了自己的帐篷内,笑着道“是不是有些懊悔,觉得我在诈你?”

    夏州城城主没有说话。

    高处恭继续笑道“我是诈了你没错,但我也是为了你们好。你们以为,我将我军中的详情告诉了你们,你们就有回天之力吗?

    我率军攻打夏州城是假,暗中伏击嘉宁赶来的援军,才是真的。

    嘉宁军司的兵马被伏,夏州城就不足为惧。

    想必你已经知道了,白池城已经被攻破。

    你们即便知道我的虚实,甚至打败了我,也不可能改变战局。

    最终的结果就是,从地斤泽逃跑。

    但是,在我们分兵去伏击嘉宁军司兵马的时候,就已经派人去白池城传令。

    赶去白池城的兵马在拿下了白池城以后,一定会赶往地斤泽设伏。

    你纵然率领着西夏左厢神勇军司的人逃跑,最终也会落入到我们的手掌心,下场恐怕跟嘉宁军司的人别无二致。

    所以,你投诚我大宋,算是做了一个最明智的选择。”

    夏州城城主听完了高处恭的话,心里略微好受了一些。

    高处恭继续笑道“我之所以跟你说这么多,是因为我看到了你有仁心,惦记着夏州城的百姓。但凡心有百姓的官员,都不会太差。

    我有意招揽你跟随在我身边,你可答应?”

    高处恭觉得,夏州城城主,是一个人才。

    他看起来柔柔弱弱的,在西夏这个崇尚勇武的地方,不可能有机会领兵。

    但是在关键的时候,他能站出来,以文官之躯,稳住西夏左厢神勇军司兵马的人心,就足以证明他有过人之处。

    更关键的是,他为了一城百姓,放弃了逃跑的机会。

    说明他心里有所坚持,有底线。

    他就算坏,也坏不到哪儿去。

    高处恭如今在讲武堂内,处处被寇季和赵祯派去的人欺负,他觉得他有必要为自己准备一两个人手。

    他招揽一两个人,赵祯和寇季应该不会拒绝。

    若是招揽的多了,动摇了寇季和赵祯在讲武堂学生们心里的地位,那赵祯和寇季一定会毫不犹豫的弄死他。

    他甚至赵祯和寇季二人的底线,所以他准备在合理的范围之内,充实一下自己的力量。

    夏州城城主听完了高处恭的话以后,缓缓摇头。

    “我有投诚之功,大宋即便不会重用我,也会给我一县、一州之地治理。我喜欢跟百姓们打交道,不喜欢跟将士们打交道。

    所以我只能多谢将军好意了。”

    顿了顿,夏州城城主又补充了一句,“我被你一吓唬,就主动投诚了,可见我领兵的才能,并不怎样。跟着你领兵打仗,只会误人性命。我还是继续治理地方比较好,我只想看着治下的百姓安居乐业。”

    高处恭脸上的神情有点僵硬,“如今你在我营帐之中,你拒绝我的好意,就不怕我宰了你吗?”

    夏州城城主瞥了高处恭一眼,神色古怪的道“你敢吗?”

    高处恭脸上浮起了一丝怒容。

    夏州城城主絮絮叨叨的道“以前我在大宋的时候,也是个有名声的读书人,还考取了功名。只不过运到不好,碰到了家母亡故,在家守孝三年,有恰逢西夏人南下,将我劫掠到了西夏。

    乡间的乡里乡邻,大多被劫掠到了西夏。

    为了避免他们在西夏人治下过苦日子,我只能在西夏出仕,帮西夏做事。

    在兴庆府的时候,我稍微有一些功劳,被调遣到了夏州城。

    虽然我已经很久没有回大宋了,但是大宋的一些规矩,我还是懂的。

    我拥有投诚之功,有分属文臣。

    你可不能处置我。

    你得上报大宋皇帝陛下才行。”

    高处恭闻言,皱起眉头,疑问道“你以前是我大宋的百姓?”

    夏州城城主叹息道“西夏境内,十之的牧民之官,皆是宋人。有主动投靠到西夏的,有犯事了逃到西夏的,还有被西夏劫掠来的。”

    高处恭皱眉道“此事我知道……你既是宋人,为何心甘情愿的为西夏做事?”

    夏州城城主幽幽一叹,“刀架在我们脖子上,我们能拒绝吗?你以为我一个城主就威风了?我虽然是夏州城的城主,却要听西夏左厢神勇军司的命令。

    西夏左厢神勇军司的将官,皆是西夏人。”

    。

    (iishu)是,,,,!




第0672章 天塌了!!!
    【】(iishu),

    西夏是大宋的邻邦,西夏的情形,高处恭多多少少了解一些,他知道夏州城城主的话不假。

    高处恭盯着夏州城城主,沉声道“你既然是宋人,那你为何在掌控了夏州城以后,不主动向我大宋投诚,反而被我吓唬了几番以后,才选择投诚我大宋?”

    夏州城城主沉默了一会儿,道“我怕你们拿下了夏州,受不住。到时候受苦的,还是那些百姓。”

    高处恭冷哼道“国贼就是国贼,不必将自己说的那么大义凌然。”

    夏州城城主盯着高处恭十分认真的道“大宋不是没对西夏动过兵,那些在大战时期,主动投靠到大宋的官员是什么下场,你应该比我更清楚。

    我有一个同僚,在曹玮镇北的时候,率领着自己的人,主动跑到了大宋投诚。

    可他的结局如何,你知道吗?

    大宋收下了他带回去的那些宋人,却将他交还给了西夏,任由李德明处置。

    李德明生生剐了他三千刀。

    从那以后,再也没有人率领着自己的人,主动跑到大宋投诚。”

    夏州城城主所说的是真宗赵恒在位时候的故事。

    人是真宗赵恒为了平息战火,秘密的送往西夏的,所以高处恭并不知道其中的内情。

    高处恭听到了夏州城城主的话,咬了咬牙,没有反驳。

    因为夏州城城主所说的故事,大宋真的做得出来。

    真宗赵恒在位的时候,没少拿自己人的脑袋,平息辽人的怒火。

    甚至有时候还会特地派人去给辽人杀。

    比如宫廷内养的那群内等子。

    他们就是负责在辽使挑衅的时候,送出去给辽使杀的。

    还是寇季在大宋皇宫内,顶替了内等子,陪着辽人撕杀了一场,才让朝廷放弃了送那些内等子去给辽人杀着玩的事情。

    高处恭等着夏州城城主,冷哼了一声,道“如今的大宋,已经跟以前不同了。”

    夏州城城主缓缓点头,“我知道,大宋的不同,是寇季带来的。可寇季如今死了,我怕大宋以后又要恢复原样。”

    高处恭冷笑道“谁告诉你寇季死了?”

    夏州城城主愕然的瞪大眼,“不是你告诉我的吗?”

    不等高处恭开口,夏州城城主突然意识到了什么,惊愕的道“寇季没死?”

    夏州城城主瞪着高处恭,质问道“你说的大宋皇帝陛下和寇公雷霆震怒,率领数十万大军攻打西夏,也是骗我的?”

    高处恭淡淡的道“官家和寇公雷霆震怒,自然是我遍的。但是我大宋正有数十万大军在攻打西夏,却是真的。

    我大宋的领兵大将朱能、王凯、刘亨、种世衡,如今皆率领着兵马在西夏各处攻伐。

    此外,还有数支兵马,正在赶往西夏的路上。

    不到入冬,数十万兵马就能兵临兴庆府。”

    夏州城城主愣愣的站在原地,一言不发。

    ……

    同一时间。

    汴京城内。

    资事堂内,赵祯手握着一卷文书,站在龙案前,也是一言不发。

    站在赵祯身边的曹皇后轻声呼唤了两声,“官家,您觉得寇季的提议如何?”

    赵祯放下了手里的文书,哈哈大笑道“还是四哥有办法,朕正瞅该如何惩治那些站出来搅局的文官的,四哥就派人将办法送到了朕的手里。

    通过捐赠,逼迫那些文官们大出一笔血。

    很好,很不错。

    他们一个个家底丰厚的,是该向朝廷贡献一些。

    远在燕云之地的将士们,若是得到了他们的资助,一定会暖暖和和的度过寒冬。”

    赵祯看着曹皇后,继续笑道“更关键的是,他们捐赠棉衣、棉被等过冬的东西,少不了要用四哥种下的棉花、布料。

    四哥从中可以谋取很大一笔钱财。

    四哥在私信上说,这一笔钱财,可以悄悄的送去给曹玮。

    如此,曹玮军中缺衣少食的状况,也会得到大大的缓解。

    四哥此计,可以说是一举两得。”

    赵祯沉吟了一下,笑道“朕就再添一把火,让内府的人,定制一批金银锁,赏赐给那些慷慨解囊的文武官员。

    捐赠的东西多的,赏赐金锁。

    捐赠的东西少的,赏赐银锁。

    捐赠的东西少的可怜的,那就什么也别想得到。”

    曹皇后一愣,疑问道“官家此举可有深意?”

    赵祯淡然一笑,道“他们的子孙后辈想要借着荫补出仕,总要看朕的心情吧。朕这些年不爱其他的东西,独爱金银。

    有金锁的后辈,荫补出仕的时候,自然会顺利一些。

    有银锁的后辈,荫补出仕的时候,可能会受到一点阻挠。
1...630631632633634...75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