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颂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圣诞稻草人
王凯、郭易、刘奇,以及后来者居上的高处恭,带着人浩浩荡荡的杀过了河。
辽人乱作一团,没有办法阻止有效的抵御,所以王凯、高处恭一行人可以说是畅通无阻。
最先逃上岸的辽人站稳脚没多久。
最后逃上岸的辽人才刚刚站稳脚,大宋兵马随后就杀到。
他们还想继续跑。
太可怕了。
火器太可怕了。
简直不给人活路。
萧孝穆几次张嘴,想要组织兵力反手一击,可最终并没有张开嘴。
因为他刚刚下定决心,准备用杀伐的手段,约束一部分兵马反手攻打大宋兵马的时候,就看到了寇府的仆人抬着那个大铁筒子,坐上了木筏,雄赳赳气昂昂的冲了过来。
萧孝穆倒是有信心制约大宋兵马追击的势头,可他没信心挡得住那个大铁筒子的攻伐。
“撤!”
萧孝穆不甘的下达了一声命令。
辽兵们如蒙大赦,一个个疯狂的往北逃去。
高处恭等人渡过了河,根本没有止步,紧追着辽人冲了上去。
他们不怕辽人有埋伏,因为被他们紧追着不放的辽人,没多少时间去设下埋伏。
他们也不怕追不上辽人,因为辽人没几个有马的。
渡河的人很多。
但是渡河以后,停止追击的却只有两个人,以及两支兵马。
一个是折家军,一个是王凯。
二人渡河以后,止步不前。
同时开口下令。
“速速去搜寻那些从辽人手里逃走的马!”
二人异口同声的下令。
下令过后,对视了一眼,皆看出了对方的心思。
两条腿哪有四条腿跑得快?
辽兵精锐骑着的又是好马,速度自然更快。
即便是追不上辽兵,得到一大批的好马,那也是不错的收获。
他们二人没有高处恭那么贪,也没有刘奇和郭易二人对功勋渴望的那么大。
战事打到现在,折家军已经很满意了。
该捞的人头,他们已经捞到了。
不多不少刚刚好就好。
太少,不够家眷们活命。
太多,对他们而言并非好事。
折继宣在保德损兵折将,他们却在屈野川边上,凭借着战功变成了一个个豪门大地主。
折继宣能给他们好脸色?
折继宣不将在保德受的委屈,全部发泄到他们头上,那他就不叫折继宣。
至于王凯,他也贪功。
但他在贪功的同时,也想壮大他麾下的兵马。
寇季有一句话,他记得清清楚楚,那就是打出长城去。
寇季想要打出长城,自然不可能只在屈野川打一场仗,后续肯定还要打数场仗。
有的是功劳让他捞。
不必急于一时。
唯有将手底下的兵马变强了,他才能跟着寇季打更多的仗,获得更多的战功。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王凯喜欢将刀磨的十分锋利以后,再杀人。
那样会事半功倍。
寇季在王凯等人渡河许久以后,才坐着一个木筏子,晃晃悠悠的出现在了河对岸。
他的脸色略微有些发白,额头上有一层密密麻麻的细汗。
他不是病了,也不是担忧高处恭等人追击的路上会遭到埋伏。
而是因为他才发现。
他晕船!
坐在有遮挡的乌篷船上,或者说是将身子侵入到水里的时候,他没感受过什么眩晕。
可当他乘上了一个四处没有遮挡的木筏子,飘荡在宽敞的大河中间的时候,就有了晕船的感觉。
乘船的仆人,一个劲提醒他不要低头看水面。
可仆人不提醒还好,一提醒,他就老喜欢往下看。
然后,就晕了。
寇季下了木筏子,折家军校尉和王凯见到他脸色惨白,赶忙迎了上来。
“寇经略可是伤到了哪里?”
王凯赶忙追问。
寇季可是官家的宠臣,还有一位余威震的大宋发抖的祖父。
他若是因为受了伤,没有及时诊治,没了性命。
那么此次在屈野川的所有人,准确的说是所有当官的,仕途大概都要凉,搞不好性命都得搭上。
那些个将士,有可能会被找个由头,发配到某个犄角旮旯里去。
寇季勉强一笑,“我没有什么大碍,应该是在河面上吹了些冷风,有些受凉了。你们不必担心,我歇息一会儿就好了。”
王凯闻言,有心招呼随军的大夫。
寇季却没有给他说话的机会,“你们二人怎么不率众追击?”
王凯坦言道:“我派遣手下去搜寻那些走失的马,准备骑上马去追。”
寇季略微一愣,看向折家军校尉,“你也是这个心思?”
折家军校尉犹豫了一下,点点头。
寇季见此,又愣了一下。
第0645章 青山处处埋忠骨
寇季眯起眼,盯着折家军校尉和王凯,笑眯眯的道:“我说你们怎么不乘胜追击,去捡辽兵的人头,原来是惦记上了辽兵留下的那些马。”
王凯和折家军校尉干巴巴一笑。
寇季笑着道:“那些马应该是朝廷的缴获吧?”
王凯和折家军校尉心头同时一跳,脸色有些发苦。
寇季继续笑道:“不过你们此战作战十分勇猛,将那些马中的一些调派给你们,倒也不是难事。”
王凯和折家军校尉心头同时松了一口气,眼巴巴的看着寇季。
寇季笑道:“两个时辰以内,能找回多少算多少。两个时辰以后,所有马匹全部归朝廷所有。”
王凯和折家军校尉闻言,如蒙大赦,一个劲的点头。
寇季为何定下两个时辰,他们心里大致也有一个猜测。
应该是为了避免他们贻误战机。
王凯和折家军校尉,当即派遣手下所有人的人去找马。
寇季也没有急着赶路,陪着他们等着手下的人去找马。
两个时辰过后。
王凯和折家军校尉手下的人,带着三万多匹马回到了河岸边上。
马匹逃离了河岸边以后,并没有跑远,而是成群结队的聚拢在一起,躲在犄角旮旯里。
王凯和折家军校尉手下的人自然轻而易举就找到了它们。
若不是寇季给的时间有限,他们恐怕能找更多的马回来。
寇季在王凯和折家军校尉的人找马回来以后,就跟着他们一起前去追击萧孝穆。
临走的时候,寇季吩咐王云升、明镐等人,带着寇府的仆人们先留下,让他们组织西北各地受了兵灾的百姓,重新搭起吏治,重铸家园。
王云升和明镐二人,对此倒是得心应手。
听到了寇季吩咐以后,二话不说,点头就答应了。
寇季在他们点头答应了以后,留下了几道手书,跟随着王凯和折家军校尉一起去追击萧孝穆。
一路策马狂奔,直到傍晚的时候才追上的冲出去许久的刘奇、郭易二人手下的兵马。
他们一路上紧追着辽人不放,斩了不少辽人的脑袋,俘虏了不少辽人。
不过寇季并没有见到刘奇、郭易、高处恭三人。
仔细询问了一番后才知道。
高处恭三人,在追击的路上,碰到了不少溃逃的战马,骑着战马,带着少量的精锐,去追萧孝穆了。
可以看得出,不论是高处恭,还是刘奇和郭易,对萧孝穆的人头都志在必得。
拿下萧孝穆的人头,那他们就真的一步登天了。
他们自然不会错过这个机会。
特别是高处恭这个曾经站在云端上,看到过云端上风景的人,对萧孝穆的脑袋垂下三尺。
寇季有心带人追逐高处恭三人的脚步,但是考虑到有不少辽兵在逃跑的路上,化成了零零散散的小股兵马,分散去了各地,就不得不停下脚步,带领着绥德军、龙州守军,以及一部分的晋宁军,开始扫荡西北境内的辽兵残余。
为了避免高处恭等人发生什么意外。
寇季吩咐王凯、折家军校尉二人,率领着一万人马,跨马去驰援高处恭三人。
寇季率领着人马,如同犁地一样,在辽人此前占领的西北疆土上犁了一遍,彻底将辽人的溃兵收拾了个干净。
辽人占据麟州等地时间不长,可干出的天怒人怨的事情却不少。
往往寇季派人从辽人手里解救下百姓,百姓们就会蜂拥而上,将那些被拿下的辽人活活给打死。
寇季足足扫荡了四日,手下的俘虏非但没有增加,反而还搭进去了几百人。
寇季也不知道是该哭还是该笑。
寇季扫荡到了第五日,扫荡到了麟州城内。
麟州城外尸骸遍地,城墙被染成了血色。
麟州城内一具尸骸也没有。
之所以会如此,是因为麟州城的守军,以及保德军,在麟州城内跟辽人血拼了一场,拼到了最后一兵一卒。
他们没有逃,也没有苟活在城内。
而是站在了城墙上,直面辽人而死。
又或者在临死之前,跳下了城墙,用自己的身躯,做了最后一搏。
辽人在拿下了麟州城以后,并没有为他们收尸,也没有派遣兵马盘据在麟州城。
所以麟州城内的尸骸,在青天白日之下,被放置了许久。
寇季带人进入麟州城的时候。
王凯、折家军校尉二人,正带着将士们在为那些死去的忠魂收尸。
寇季在城门口看了许久,从仆人背包里取出了一个已经制好的脑袋,幽幽的感叹道:“原本想将你留着垫脚,不过见到了麟州城的忠魂,我发现你不配给我垫脚。
你应该被埋在城门口的大道下,千人骑、万人踏,万万年。”
寇季随手将脑袋递给了仆人,吩咐道:“拿去,在城门口的大道正中,挖一个深坑,埋进去。”
仆人没有丝毫犹豫,拿着人头就去掩埋。
寇季在仆人走后,对身边的亲事官吩咐道:“你去告诉王凯、折家军校尉,让他们派遣一部分人帮将士们收敛骸骨。其他人全部撤出麟州城。
让他们在派人收拾骸骨的时候,用布掩上口鼻。
最后用石灰撒一便麟州城。
那些帮将士们收敛骸骨的人,在掩埋完他们以后,也得用石灰水浸泡,并且单独居住七八日以后,确认没有病痛以后,再放出来。”
往往大灾之后,必有大疫。
此次兵灾死伤的人不在少数。
其中暴尸荒野的多不胜数。
催生出瘟疫的可能性极大。
寇季不得不防。
寇季是穿越者没错,可穿越者并不是万能的。
至少在面对瘟疫的时候,他就无能为力。
瘟疫有多可怕,寇季是心知肚明。
一旦爆发瘟疫,对大宋而言就是一个巨大的灾难,对百姓而言,也是如此。
寇季在黄河边上的时候,可是特地交给了王云升一份手书,让他沿途一路传播,传回汴京城。
手书中讲明,黄河上游有大战,死伤无数。
下游的所有官府,必须派人赶到黄河边上,打捞那些飘荡到黄河岸边的尸骸。
同时禁止黄河岸边的人三个月食用生鱼脍(生鱼片),也禁止黄河岸边的百姓们三个月饮用生水。
寇季手书中有提到瘟疫,所以手书传到了汴京城以后,赵祯、王曾二人,一定会配合着下达相应的旨意。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