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北颂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圣诞稻草人

    黄翩目光有些失神的道:“还能怎么办,先鸣金收兵……”

    眨眼间,一万多大辽勇士没了。

    谁还敢冲上去再战?

    没看到剩下的大辽勇士们已经开始不自觉的往后退了吗?

    “鸣金收兵!”

    赫石果断的采纳了黄翩的建议,吩咐人鸣金收兵。

    正在战场上的辽兵,听到了鸣金的声音以后,玩命似的往回跑,生怕城头上的宋军,再给他们来一轮。

    雁门关城头上。

    杨文广看到了辽兵跑了,立马询问李昭亮要不要乘胜追击。

    李昭亮思量了一会儿后,摇摇头道:“先让他们帮我们扬扬名。”

    此次攻打雁门关的辽兵,虽然被吓破了胆子,但耶律野赶赴大定府一线战场上的时候,又不是只带了这些兵马。

    耶律野此次攻打雁门关,只带了一支屯驻在朔州的镇军,还有辽国的精锐兵马舍利军。

    其麾下的西北路十二班军,以及大定府、寰州等地的镇军,并没有调动。

    冒然出击的话,不一定会占到什么便宜。

    还不如先让舍利军和朔州的镇军逃回去,先将他们在雁门关的遭遇传播出去。

    将他们所感受到的恐惧,分享给其他的兵马。

    只要耶律野此番率领的所有兵马都感受到了恐惧,那么辽兵的士气就会大降,到时候再攻伐朔、寰等地,一定会十分轻松。

    李昭亮否决了乘胜追击的想法,杨文广没有再开口。

    二人看着辽兵跑远了以后。

    李昭亮不咸不淡的对杨文广道:“你派人去打扫战场,我回去写军奏。”

    杨文广缓缓点头。

    李昭亮走了几步,突然脚下一顿,对杨文广道:“回头多生几个儿子,走寇季的门路,送他们去文昌学馆读书。”

    杨文广一脸愕然。

    李昭亮却没有多解释,背负着双手,骂骂咧咧的走了。

    “等我回朝以后,就让我儿子去考进士,谁敢拦着我儿子,我就买一万架百虎齐奔射给他们看。”

    杨文广听到了李昭亮这话,略微愣了一下,思量了一会儿,大概猜到了李昭亮为何会生出这样的心思。

    他瞧了瞧雁门关外的战场,再低头看了看身上的盔甲、手里的兵刃,生出了同样的心思。

    苦练一身武艺,有啥用?

    挡得住百虎齐奔一轮齐射吗?




第0624章 各方反应
    如果百虎齐奔不算啥,那火枪和火炮呢?

    当火枪和火炮推广到了全军以后,敌人在百不外,就被歼灭了,个人勇武,还有用武之地吗?

    杨文广脑子有些懵懵的下令让保塞军的将士们去打扫战场。

    保塞军的将士们自然没有杨文广和李昭亮二人想的那么多。

    他们只知道,打了胜仗,就有赏钱拿。

    他们在得到了杨文广的命令以后,欢呼雀跃的奔出去打扫战场。

    数日之后。

    雁门关的战事奏报,就送到了曹玮的案头上。

    曹玮盯着案头上已经拆开的奏报,看了许久,也没有说话。

    吕夷简在一旁,一脸疑惑的道:“李昭亮和杨文广在雁门关打了胜仗,你居然不高兴?”

    曹玮缓缓的收回了目光,瞥了吕夷简一眼,不咸不淡的道:“我为什么要高兴?”

    吕夷简一愣再愣,一脸疑惑不解的盯着曹玮。

    曹玮幽幽的长叹了一声,“一万架百虎齐奔齐射,一万辽军随之覆灭。战事还没开始,就已经结束了。”

    吕夷简愕然道:“这难道不好吗?我们一个人也没有死伤。”

    曹玮淡淡的道:“好是好,但我们以后何去何从?”

    吕夷简愣了。

    曹玮继续说道:“我辈武人,习练一辈子武艺,就是为了在战场上跟敌人撕杀,马革裹尸。可百虎齐奔一出,敌人已经倒在了百步以外。

    火枪和火炮的威能更强。

    等到寇季造出了更多火枪和火炮以后,一定会配备到全军中。

    到时候,我们这些凭借着武艺吃饭的人,何去何从?”

    吕夷简又愣了。

    他一直关注着雁门关战事胜败,却没有关注雁门关战事背后所引发的一系列的印象。

    百虎齐奔做到了不伤一兵一卒,就歼敌于百步之外。

    武人的勇武,一下子在战场上失去了作用。

    火枪和火炮比百虎齐奔更强,火枪和火炮一旦装备到了全军中以后,战场对武人的依赖,恐怕会降到极低。

    那朝廷对武人,甚至是武人背后的将门的依赖,也会随之降到极低的位置。

    一旦朝廷用不到将门了,那将门也就没有多少存在的必要了。

    什么与国同休一类的鬼话,别人信,曹玮肯定不信。

    皇室真要是有心让所有的将门与国同休的话,符家也不会覆灭,高家也不会被打压的只剩下了小猫三两只。

    曹玮明显是通过了雁门关的战事,想到了将门的以后,心中生出了不好的感觉。

    吕夷简沉吟了许久,开导道:“百虎齐奔虽然在战场上显威,但终究有其不利的一面。百虎齐奔十分笨重,可不适合用于追逐战中。

    所以你不必过多的担忧。”

    曹玮盯着吕夷简道:“那火枪呢?”

    火枪可是十分轻巧,甚至比一般的手弩还轻,还便于携带。

    吕夷简沉吟了一下,干笑道:“火枪和火炮数量不多,听说制作起来也不容易。寇季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将它们大量制造出来。”

    曹玮盯着吕夷简,质问道:“你信吗?”

    吕夷简抿了抿嘴,有些说不出话。

    当初寇季拿出百虎齐奔的时候,满朝文武也觉得寇季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将它们大批量制造出来。

    然后,不到一年,寇季已经给各军中供应上了百虎齐奔。

    火枪和火炮现在数量是少。

    可谁也不能保证,寇季会不会在短短一年时间内,拿出大批量的火枪和火炮给全军装备上。

    只要事情跟寇季牵扯上,就不能以常理度之。

    寇季总是一个手段层出不穷的人。

    总是能人所不能,想人所不敢想。

    吕夷简沉默了许久,见曹玮也不说话,心中生出了一些担忧。

    曹玮可是此次战事的主帅,他若是心态出现了变化,可是会影响战事变化的。

    “此次战事……”

    吕夷简沉吟了一下,缓缓开口。

    曹玮不等吕夷简把话说完,就果断开口道:“此次战事了结以后,我要去文昌学馆。我曹家子弟以后参加科考,你们不得阻拦。”

    吕夷简紧皱起了眉头,沉声道:“将门子弟不得参加朝廷的科考,这是太祖定下的规矩。”

    曹玮沉声道:“所以我将门,要为了这道规矩去死吗?”

    吕夷简闻言,眉头皱的更紧。

    吕夷简沉吟了许久以后,开口道:“此事我会奏明官家,具体的由官家定夺。”

    曹玮缓缓摇头,“官家那边,我自然会去说项,现在我只想知道你们的态度。”

    吕夷简有些犹豫,许久以后叹息道:“曹家子弟可以下科场,但是曹家子弟一旦下了科场,军中的曹家子弟,就不得超过五人。

    曹家子弟出了汴京城,文武不能委派到一个地方为官。”

    曹玮毫不犹豫的点头道:“我曹家可以答应。”

    吕夷简叹了一口气,没有再开口。

    曹玮也跟着叹了一口气。

    明明打了一场胜仗,明明是值得开心的一日,可现在谁也开心不起来。

    吕夷简沉默了许久以后,询问曹玮道:“你为何要去文昌学馆?”

    曹玮瞥了吕夷简一眼道:“以后的战场,需要的是智将、儒将,而不是以个人勇武称雄之辈。我去文昌学馆,自然是为了帮我大宋培养智将和儒将。

    寇公有意在文昌学馆内开武科,此前一直邀我前去坐镇,我都没答应。

    如今,可以答应了。”

    吕夷简觉得,曹玮要去文昌学馆的目的,恐怕不仅仅是如此。

    曹玮大概是觉得以后将门子弟无法再像是以前一样,有巨大的影响力了,所以就想通过门生,来弥补这一点。

    吕夷简看穿了曹玮的心思,却没有戳破。

    因为曹玮是目前朝堂上仅剩的唯一一位名将。

    朝廷想要培养智将、儒将,离不开曹玮。

    吕夷简深知兵事的重要,所以绝对不可能看着朝廷将培养将领的事情,交给文臣去做,不让武臣参与。

    那样培育出的将领,先天不足,上了战场很容易出问题。

    朝廷如今好不容易有崛起的势头,自然不能自断筋脉。

    吕夷简觉得曹玮远比其他的将门之主要聪明。

    若是其他的将门之主知道了雁门关一战,感觉到了恐慌,一定会想方设法的制约百虎齐奔、火枪、火炮等利器出现在军中。

    为此纵兵作乱,恐怕也在所不惜。

    但曹玮没有。

    曹玮在感受到了恐慌以后,率先想到的不是反抗,而是融合,融入进去,将劣势变成大优势。

    他先是通过让曹家子弟下科场,确保了曹家以后在朝堂上的地位。

    然后再入文昌学馆,帮朝廷培养智将、儒将,借此稳固曹家的地位。

    一旦寇季大批量的制造出了火枪和火炮,并且将其配备到了全军中。

    智将和儒将就变得至关重要。

    若是曹玮将朝廷最初的一批智将和儒将,变成自己的学生。

    那以后再衍生出的智将和儒将,就是曹玮的徒子徒孙。

    曹玮的徒子徒孙,还能欺负曹家去不成?

    想欺师灭祖?

    但凡在朝堂上为官的人,欺师灭祖都没什么好下场。

    欺师灭祖的人,既不孝,又没有底线,谁敢用你?

    吕夷简觉得曹玮聪明,有人却比曹玮更聪明。

    比如某不可明言的讲武堂山长赵祯,以及某不可明言的讲武堂副山长寇季。

    曹玮现在才开始想以后培育智将和儒将的问题。

    赵祯和寇季二人已经开始大批量的培育基层军官了。

    那些基层军官,都是赵祯精挑细选的。

    以后出一两个将领,那也是轻而易举的。

    那些基层军官们,以及以后的将领们,忠于山长,那是应该的。

    忠于副山长,也是应该的。

    原因很简单。

    讲武堂内那几个本领最高超的教头,脑门上都刻着一个寇字。

    他们张嘴寇府,闭嘴少爷。

    在他们嘴里,少爷绝对是天底下最聪明的那个。

    没有之一。

    如果有,陈教头一定会一枪崩了他。

    在他们嘴里,寇府绝对是天底下所有人都想去的圣地。

    寇府里有万人崇拜的圣贤,有天下第一聪明人,有天底下最好吃的东西,有天底下最稀奇古怪的东西。

    最吸引那些基层军官们的,主要是后两项。

    被基层军官们称之为马倌那位教头,每天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

    我情愿在寇府里扫马粪,也不想过来教你们这帮子棒槌。

    讲武堂内唯一一位不说寇府好话的,就是那位姓高的总教头。

    只不过那个姓高的总教头,走哪儿,背后都跟着一个冷冰冰的人,一副生人勿近的模样,所以没人敢亲近他。

    ……

    雁门关一战,在大宋掀起的波澜,辽皇耶律隆绪不知道。

    辽皇耶律隆绪只知道,耶律野率领十万大军攻讨雁门关,壕沟还没跨过去,就死了一万多人,最终气晕了过去,现在还没醒。

    辽皇耶律隆绪坐在行宫内的宝座上,脸色阴沉的盯着跪在脚下的黄翩,声音沉重的道:“将雁门关前发生的一切,一点不漏的给朕说一遍。”
1...579580581582583...75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