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颂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圣诞稻草人
寇季一入作坊,作坊内的龙蛇虎豹,都得趴着,静静的聆听寇季的吩咐。
即便是一些已经凭借着技艺晋升为大匠或者神匠的匠人,在寇季面前也得规规矩矩的听吩咐。
此事跟身份无关,跟地位也无关。
纯粹是寇季的手艺,远超过他们所有人。
他们在百姓们眼里是神匠,在寇季眼里,有可能只是一个刚入门的学徒。
……
时间一晃,就到了二月。
春风拂过汴京城,给汴京城妆点了不少新绿。
微风吹弯了河边的杨柳,也吹弯了保州城外的野草。
野草被微风压弯了腰,便开始向四周野蛮的生长,逐渐的给空旷的大地上填满了绿色。
保州城关城内。
曹玮一身戎装,高居在城主府内的大堂上。
吕夷简一身简单的长衫,坐在曹玮身侧。
李昭亮、杨文广、狄青三人,分别坐在两侧,皆一身盔甲。
曹玮目光肃穆的扫过了李昭亮、杨文广、狄青三人,声音沉重的道:“据斥候回报,辽皇耶律隆绪率四十万大军,南下而来。
过了长城,兵分两路,一路过儒州等地,赶往大定,一路由他亲自率领,往幽州而来。
赶往大定的辽军,一定是奔着雁门关去的。
往幽州而来的兵马,一定是奔着保州城来的。
辽皇耶律隆绪兵分两路,我们也得兵分两路。
李昭亮、杨文广。”
李昭亮和杨文广起身,齐齐抱拳道:“末将在!”
曹玮沉声道:“命你二人,率十万兵马,赶往雁门关遇敌。李昭亮为帅,杨文广为先锋。”
“喏!”
李昭亮和杨文广再次抱拳。
曹玮继续道:“敌人来势汹汹,但我们也不弱。若有机会逼退敌人,兵出雁门,一定不要错过。出了雁门关,只取朔寰二州,不得贪功冒进。
拿下了朔寰二州以后,是否继续进军,我会派人向你们传令。”
“喏!”
曹玮郑重的道:“我会率领二十万兵马,主动出击,攻入涿州,杀向幽州,去会一会辽皇耶律隆绪。狄青率虎字军,听我调遣。”
狄青起身道:“喏!”
杨文广听到了曹玮要攻打幽州,略微有些意动。
曹玮见此,对杨文广道:“我若率军攻到幽州城下,我会派遣狄青率军去帮李昭亮,调你回来到我麾下听用。”
杨文广一脸感激的道:“多谢曹帅。”
杨文广听到了幽州,有些意动,并不是他对幽州有什么想法。而是他祖父杨业的骸骨,被辽人供奉在幽州城外的古北口。
杨文广有心亲自拿回他祖父的骸骨。
曹玮知道此事,所以在杨文广意动的时候,告诉杨文广,他会在攻打幽州城的时候,调遣杨文广到幽州城战场。
吕夷简在曹玮说完话以后,皱着眉头问道:“曹枢密,辽国兵马远比我们多,我们主动出击,会不会不太好?”
辽皇耶律隆绪率领了足足四十万兵马南下,远比大宋的兵马多出了十万。
那可是十万辽国精骑,战斗力非同一般。
多出的十万兵马,对大宋而言,是一个巨大的威胁。
曹玮听到了吕夷简的话,沉声道:“此次战事,是我大宋主动掀起的,而非辽国。我们若是被动防守,只会让士气低迷。
唯有主动进攻,打出去,才能让军中的将士们士气高涨。
收复燕云,不只是我们的心愿,也是所有国人的心愿。
怀揣着收复燕云的心愿,他们踏上了战场,一定会死战。
更重要的是,该让将士们出去看看,看看那些被我们遗落在辽邦的人,生活过的有多凄惨。
是我们无能,才让他们在辽人治下,过了那么多年苦日子。
等到将士们看到了他们的惨剧后,一定会激发斗志。”
曹玮盯着吕夷简声音略显沉重的道:“昔年太宗皇帝三征辽国,耗尽了大宋钱财,也葬送了数十万将士,为何军中上下没人有怨言?
就是因为军中的那些将士们,见过生活在辽人治下的汉人,生活的有多么悲惨。
为救他们脱离苦海,将士们纵死,也无悔。
我大宋沉寂多年,多年没有去燕云十六州看看,军中一些将士,早已忘了身居辽地的汉人遭受的欺压。
让将士们出去看看,他们一定会为身居在辽地的汉人舍生忘死。”
曹玮缓缓起身,无比坚定的道:“此战,我大宋只能胜不能败,所以我们只能进,不能退。我们就算拼到最后一兵一卒,也不能退。
我大宋三十万儿郎,心怀死志,辽人只要杀不光我们,就该将燕云十六州还给我们。”
“只进!不退!”
“只进!不退!”
“只进!不退!”
李昭亮、杨文广、狄青三人,一脸郑重的沉声喊道。
曹玮朗声道:“我若身死,城头上挂着的那一面曹字大旗,便是我的裹尸布。”
曹玮的声音很大,大到传出了城主府正堂。
守在城主府正堂外的将士们,听的清清楚楚。
他们遥望着保州城城头上的曹字大旗,一脸振奋。
吕夷简听到曹玮这话,缓缓起身,正色道:“那我便提着刀,站在你们身后。你们若退,我斩你们;我若退,天人共诛。你们若死,我绝不独活。
我吕夷简虽为文人,也能为国抛头颅,洒热血,也能为国,马革裹尸。”
“好!”
曹玮高声喊道。
城主府堂内堂外,皆一脸振奋。
曹玮吩咐道:“李昭亮、杨文广,速速领兵出击!”
李昭亮、杨文广抱拳领命,毅然决然的离开了城主府正堂。
曹玮在李昭亮和杨文广离开以后,看向狄青道:“狄青,本帅命你,率领虎字军,出瓦乔,破铜台。为后面的大军,破开涿州的门户。”
“喏!”
狄青抱拳,退出了城主府正堂,直奔保州城外的虎字军大营而去。
曹玮在狄青走后,吩咐手下的兵马,拔营行军。
狄青回到了虎字军大营以后,点齐了虎字军的人马,一人双马,带着重甲,拖着百虎齐奔等利器,往军营外走去。
出了辕门,便看到了一位女子,孤零零的站在哪儿。
狄青勒马,吩咐后面的将士们止步,他跳下了马背,快步走到了女子身前。
“你怎么来了?”
狄青走到了女子身前,十分关切的询问。
曹二姐低声笑道:“相公要出征,我自然要来送相公一程。原本还想着陪相公一起出征的,可我这肚子,它不争气。”
说话间,曹二姐略微挺了挺微微隆起的肚皮。
狄青脸色微微一板,“胡说,你的肚子,是最争气的。”
曹二姐笑道:“你就别安慰我了,我可比你大,安慰人的话比你知道的多。”
狄青撇撇嘴道:“大又如何,再大,我也是你相公。”
曹二姐被逗笑了。
曹二姐笑了许久,脸上的笑容微微收敛了一些,对狄青道:“自虎字军成军以来,你大大小小的战事,也经历了十数。
可一直没有一个名头。
别人提到你狄青,只知道你是官家看重的人,是雍国公提拔的人,是我四叔教出来的人。
却没人提及你在战场上建立的功勋。
别人都觉得你是走了狗屎运,遇到了这么多贵人。
但我却知道,我相公,能征善战,不弱于人。
此战愿你凯旋而归,愿你名扬天下。”
狄青抿着嘴,郑重的点点头。
曹二姐的话,算是说到狄青心坎上了。
他需要证明自己,不是走了狗屎运,遇到了那么多贵人。
而是因为寇季慧眼识珠,找到了他这一颗还没有长成的明珠。
曹二姐取出了一根腰带,绑在了狄青的腰上,“为你束甲……”
腰带绑结实以后,狄青冲着曹二姐灿烂的一笑,回过身,翻身上了马。
等狄青带着虎字军的将士们扬长而去以后,曹二姐盯着他离去的方向,喃喃的将她刚才没说完的话,说了出来。
“也愿为你卸甲……”
束甲、卸甲,有始有终,里面饱含了一位妻子对丈夫浓浓的期盼。
: :
第0616章 我不死,你心难安
狄青率领着虎字军出了保州,一路奔涿州而去。
抵达了涿州边陲,在涿州边陲,撞上了一支在民田里肆虐的辽兵。
斥候将此事告诉给狄青的时候,狄青脸色阴沉的可怕。
作为一个在边陲出生的人,狄青深知辽兵到了春秋两季,是如何欺压百姓的。
春来的时候,他们会在北地马踏庄稼,以此为乐。
秋来的时候,他们会结伴成群,南下烧杀抢掠。
边陲的百姓们对辽兵恨到了骨子里,却无可奈何。
辽兵之所以敢如此肆无忌惮的在边陲之地欺压百姓,那是因为辽国保护百姓的律法,并不包含边陲的百姓。
边陲的百姓之所以遭难,那也是太宗皇帝赵光义的错。
太宗皇帝赵光义三征辽国,北地百姓们纷纷倒戈,帮着大宋的天兵对付辽人,有钱的出钱,有粮的出粮,有人的出人,可以说是倾尽一切,在帮太宗皇帝赵光义打仗。
然而,北地的百姓们倾尽所有,也没能换回燕云归宋。
大宋兵马吃了败仗,离开了燕云,北地的百姓却没办法跟着一起离开。
他们留在北地,就成了辽人们欺负和欺压的对象,也成了辽人们报复的对象。
一些人不堪屈辱,投了辽人,迁移到了其他地方。
一些人忍辱负重,仍旧留在北地边陲。
他们为何忍辱负重留在北地,众所皆知。
“将军,下令吧,让兄弟们去宰了那些狗东西。”
虎字军的偏将听到了斥候回报,眼睛略微有些发红的主动请缨。
狄青端坐在马背上,沉声问道:“对方有多少人?”
斥候回禀道:“百人……”
狄青皱着眉头,紧握起了拳头,对虎字军偏将道:“我比你更恨他们,但是我们有重任在身。我汉家儿郎在北地遭受屈辱,那是因为燕云未复。
我们此去,便是为了复燕云。
燕云不复,我们救得了他们一时,却救不了他们一世。”
虎字军的偏将胸膛里憋着一股怒火,没有再开口。
狄青阴沉着脸,低声下令,“绕过去,走另一条路。”
虎字军上下,听从了狄青的命令,绕开了辽兵肆虐的地方,直奔铜台关而去。
一路马不停蹄的奔出去了百里,期间撞上了数支巡逻的辽兵。
数量超过百人,他们选择主动绕道。
数量低于百人,他们就会一拥而上,将辽兵斩于马下。
一行人一路掩饰着自己的行踪,悄悄的摸进了涿州,临近了铜台关。
在距离铜台关三十里的路程的时候,狄青一行果断勒马止步。
铜台关是辽国的军事要塞,要塞内外,屯驻的兵马数量不少。
依照辽人的习惯,他们会派遣重兵在要塞外巡逻,斥候的触角可以延伸到三十里地左右。
狄青一行主在偷袭,而不是硬碰硬的正面作战,所以必须在三十里的地方止步,避免被辽兵的斥候发现。
狄青一行找了个山窝钻了进去。
狄青和几位虎字军的将领,坐在山窝内的一块巨石上,商量下一步偷袭的谋划。
一位虎字军军头,沉声道:“我们的盔甲、军械,都过于沉重,一旦进入到铜台关三十里范围内,辽国的斥候一定会发现我们。
等我们冲到铜台关的时候,辽兵一定会在铜台关上等着我们。
我们要拿下铜台关,一定会付出很多将士的性命。”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