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颂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圣诞稻草人
去内庭领了一大批文书以后,回到了吏部衙门。
战争,从来都不是一个人的事情。
战争,不是一个统帅,领三五将军,数万军卒,押送着足够的粮草,奔赴沙场就完了。
战争的背后,还有很多人在默默的付出。
人们往往只看到了战场上将士们厮杀的勇猛,攻城略地,无往不利,却不知道。
他们之所以能放心的厮杀,放心的攻城略地,那是因为背后有无数人在帮助他们。
朱能率领的兵马,要赶往沙州。
后勤补给线十分的狭长。
为了避免不必要的消耗。
内庭在商量过后,采用的是分段供给法。
朱能率领着大军出了开封府,进入到京兆府境内的时候。
京兆府会打开常平仓,给朱能补充一部分的粮草。
过了京兆府,进入到了凤翔府以后,凤翔府境内,又会给朱能补充一部分的粮草。
如此往复。
等朱能率领着大军到了大宋边陲的时候,他所携带的粮草,不仅不会耗尽,反而还会变得更多。
这么做的好处就是,极大的减少了民夫的征召,为朝廷节省出一大批的粮草。
为此。
户部需要付出大量的时间,做大量的工作。
此外。
朱能率领大军出了汴京城以后,为了在军中安插足够的亲信,以便于掌控全军,需要向朝廷申请许多临时的任命。
寇季携领的吏部,就必须尽快的给出回应。
除此之外。
兵部、工部、刑部,也得付出大量的时间,做大量的工作。
刑部得配合地方,抓捕逃兵、抓捕在行军途中作奸犯科的兵卒。
兵部得配合朱能掌军。
工部得配合着地方,疏通官道,架桥补路,确认大军畅通无阻。
所以。
在朱能领兵出了汴京城以后。
朝廷中的大部分衙门,皆会为了他们顺利出征,做出很大的工作。
寇季到了吏部衙门里以后,一忙就是大半个月,直到朱能率领的大军过了京兆府以后,寇季手里的政务,才少了许多。
朱能率领大军出征,出现的琐事,远比此前曹玮率军出征的时候要多得多。
朱能此次出征,率领的是龙卫军,龙卫军中的纨绔子弟,可比捧日、天武两军中的多得多。
加上龙卫军常年不出征,那些纨绔子弟们就变成了一个个的少爷兵。
以前在汴京城安安稳稳的时候,还看不出什么。
一踏上征程,各种问题接踵而至。
朱能似乎有意清理龙卫军中的那些少爷兵,所以十分纵容那些少爷兵们闹事。
那些个少爷兵们,在朱能的纵容下,闹出了许多事情。
也因此,给寇季带来了海量的麻烦政务。
若不是监军薛田,写了一封奏疏,递进内庭,借着那些少爷兵们的作为,好好的羞辱了武勋们一番。
那些少爷兵们恐怕会闹一个没完没了。
武勋们眼见家中子弟一个个因为闹事被押回了汴京城,心里十分不痛快。
被薛田羞辱了一番以后。
一个个纷纷派人去告诫了一下那些随军的家中子弟。
一些性子刚烈的,直接砍了那些被押解回京的家中子弟,将脑袋送到了朱能军中。
在武勋们狠辣手段的震慑下。
那些在龙卫军中的纨绔子弟们,一个个变的前所未有的乖巧。
寇季为此,还去信给朱能。
夸赞朱能借刀杀人的手段十分妙。
朱能回信称,那些纨绔子弟,他若是不想办法在大宋境内惩治一番的话,出了大宋境内,那些纨绔子弟们就会变成祸患。
稍有不慎就会连累其他人葬送性命。
寇季深以为然。
寇季在兵部衙门,帮着朱能处理了大小的琐事,确认了朱能率领的大军,可以安稳的出征以后,就把剩下的琐事,丢给了范仲淹。
回到城外别院去歇息。
久不回别院。
一到别院门口。
寇季就有些发愣。
若不是看见寇忠笑呵呵的站在别院门口,寇季还以为自己走错了地方。
第0453章 天下英才皆入寇手
往日里冷冷清清的瑞安别院,如今门庭若市。
进进出出的皆是读书人。
有老有少,有矮有胖。
一个个大袖飘飘,张口闭口之乎者也。
寇忠慈祥的如同佛陀,笑眯眯的向过往的每一个人施礼打招呼。
寇季到了别院门口,寇忠眼前一亮,向正在打招呼的客人告罪了一声,主动迎了过来。
寇季下了马车,对着迎上前的寇忠发问,“什么情况?”
寇忠弓着腰,笑着解释道:“老爷筹建的学馆,历经数月营造,已经落成了一部分。各地前来投奔老爷的大儒、辞仕官员,纷纷到了汴京城。
老爷有意在月底,开馆招收学子,所以特地设宴在府上招待他们。”
寇季缓缓点头,“我从后门回府……”
寇忠上前了几步,拦下了寇季,略微有些苦涩的道:“府上的仆人,有些不够用……”
寇季沉吟了一下,提议,“再招一些?”
寇忠摇摇头,压低了声音,“老仆的意思是,您看看能不能从宫里借一些。”
寇季愕然的挑起眉头。
宫里的宦官、宫娥们,是能随意借用的吗?
寇忠见寇季似乎误会了,赶忙解释道:“宫里的诸多宫室被毁,用不到那么多宫娥伺候。曹皇后心慈,有意将一批宫娥放良。
咱们可以借一些过来用一用。
若是好用,就留在府里,若是不好用,就给些钱财,送她们回乡。”
寇季思量了一下,“那你就看着办,切记查清她们的底细,有些人,府上不能用。”
寇忠点头笑着,“老仆自然知道……老仆也是见宫里的宫娥,调教的十分得体,所以再听到了宫里要将宫娥们放良的时候,起了几分意。”
寇季点点头,将马车交给了寇忠,绕过了别院的围墙,从后门进了别院。
一进后院。
就看到了向嫣在招待一众莺莺燕燕,在吃吃喝喝。
寇季一个也不认识。
她们皆是那些大儒、辞仕官员家中的女眷。
她们见到了寇季,也不生分,一个个招呼着寇季过去玩。
寇季拱了拱手,随口敷衍了几句,逃离了后院。
引的一众女眷,哄堂大笑。
寇季穿过了后院,有一种从盘丝洞里游荡了一圈的感觉。
那些个女眷们,平日里在外面的时候,倒是矜持。
一旦凑在了一起,就会原形毕露。
一些未出阁的姑娘,也许会调皮一些,但撞见了男子,也会矜持一二。
那些已婚的妇人,就有些不讲道理。
不怕生,什么都敢讲。
前院里。
寇准在招待一众大儒、老官宦,寇季不想去。
若是被人逮住了,非要考校他学问,他可吃不住。
后院里。
向嫣领着一群女妖精,在瞎胡闹,寇季也不敢去。
生怕被女妖精抓住。
逃出了后院以后。
寇季在狭长的廊道上晃荡了一圈,见到了几个小家伙,坐在地上,拿着不知道从哪儿弄到的酒肉,放浪形骸的在比拼学问。
其实那些小家伙年龄也不小,最年长的二十岁,最小的十四岁。
仅仅比寇季小一岁。
寇季之所以觉得人家是小家伙,那是因为他心里上在作祟。
他平日里一直混迹在一群四十岁以上的朝廷重臣之间,还要跟他们勾心斗角,自觉比别人成熟。
所以看有些同龄人,总觉得人家是小家伙。
寇季无处可去,见一群小家伙们聊的开怀,也就舔着脸凑了过去。
其中有三人,见到了寇季出现,略微一愣,有心起身施礼,却见寇季已经快步的走到了他们坐下的毯子上坐下,就猜到了寇季不愿意暴露身份。
三人也是聪明人,心照不宣的选择了闭嘴。
有人认识寇季,自然有人不认识寇季。
当即,最年幼的那个小家伙,仰起头,撇嘴道:“你谁啊?到了别人的地头上,也不通禀姓名,也不问主人家愿不愿意让你坐,你就坐下了。”
那三个知道寇季身份的人,嘴角抽搐了一下,盯着那个小家伙,却没说话。
寇季笑着道:“此地还有主人家?”
小家伙拍了拍胸膛,傲然道:“你坐的毯子,是苏某取的,毯子上摆放的酒肉,有一半也是苏某的师长赐下的。你说苏某算不算此地之主?”
寇季拱了拱手,笑眯眯的道:“还未请教,这位苏某,姓甚名谁?”
小家伙撇撇嘴道:“眉山苏洵也……”
(此地并非黑苏洵,苏洵年少时,性子多少有些倔,有些傲,喜欢嬉游,其父对此纵而不问。简单的说,就是被惯着长大的孩子,多少有些臭屁。)
寇季做恍然状,“原来是眉山的苏洵小兄弟。”
苏洵仰起头,不悦的道:“谁是你小兄弟,我跟你很熟吗?你问了我姓名,你自己还没有通禀姓名呢。”
寇季笑道:“区区贱名,不足挂齿。”
苏洵顿时不乐意了,觉得寇季此人有些没诚意。
刚要张嘴,就听寇季继续笑道:“想要加入你们,还有什么章程吗?”
苏洵哼哼道:“赋诗一首,只要我等认同,你才有资格加入我们。”
寇季一愣,笑问道:“以何为题?”
苏洵沉吟了一下,目光瞧见了廊道的美人靠上,摆着几盆兰花,顿时眼前一亮。
“就以兰花为题!”
寇季略微思量了一下,有了主意,笑眯眯的盯着苏洵道:“偶得了一句佳句,不知道能否过关。”
苏洵大大咧咧的道:“吟出来,我等品评一番再说。”
寇季点头笑道:“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
苏洵一愣,在座的众人皆是一愣。
细细的品味了一番寇季这一佳句以后,苏洵赶忙追问,“后面呢?”
寇季故作失望的道:“后面……没了……”
在座的众人闻言,流露出了一丝失望的神色。
苏洵嘀咕了一句,“可惜了一个好句……”
寇季笑眯眯道:“我是否过关?”
苏洵瞥了寇季一眼,嘀咕道:“你作的句子不错,倒是能过关……只是你刚才作句的时候,盯着我的目光里不怀好意,这又是为何。”
“呵呵……”
寇季笑了一声,却没有解释。
难道我要告诉你,这句子是你儿子作的,我借来一用?
我敢说,你也不敢信啊。
毕竟你现在别说是儿子了,连媳妇也没有。
“你是不是在心里说我坏话?”
苏洵直直的盯着寇季。
寇季摆手道:“既然我已经过关了,那是不是就可以加入你们了。”
三个认识寇季的人,面上挤满了尴尬而又不失礼貌的笑容,生硬的点点头。
其他人也跟着点了点头。
寇季见在座的众人答应了,便在苏洵警惕的目光中坐下。
“我还不认识诸位,不知道那位能帮忙介绍一下。”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