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北颂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圣诞稻草人

    李迪阴沉着脸,点头道“前去探查的斥候已经来了,第一批流民已经涌到了汴京城外十里处的地方。有人或许会连夜赶过来,但是大批的流民,应该会在明日到达汴京城。”

    寇季神色凝重的点点头,询问道“粮食还没到”

    提到粮食,李迪脸色更难看了,“那群天杀的都该死朝廷的文书已经送过去了快三日了,他们的粮食还没有运到。

    他们根本不知道,他们耽误一刻,就会有流民因此丧命。”

    就在李迪咬牙切齿的骂人的时候,慕崇抹着额头上的汗迹,喘着气走到了寇季面前,拱了拱手,道“寇工部,第一批东西已经尽数卸下了。

    我们三人就不再这里多留了,我们还要去催促第二批、第三批的东西。”

    寇季赶忙拱手还礼道“有劳了”

    慕崇没有多言,对寇季拱了拱手,对李迪拱了拱手,带着他的人手离开了汴京城北城门外。

    李迪望着慕崇等人远去的背影,皱眉道“你在借助商贾们的力量在帮你安置流民”

    慕家的生意做的够大,又是皇商,所以朝中的官员对慕家有印象。

    慕崇近期为了忙活交子铺的事情,一直盘桓在汴京城内,李迪见过他一面,所以知道他的身份背景。

    寇季点点头,道“算是吧”

    李迪沉声提醒道“商人们狡诈,重利轻义,你跟他们合作,小心被他们吞的连骨头渣子都不剩。”

    寇季淡然笑道“但是他们办事效率足够快啊。我问他们要了一些东西,他们很快就给我送到了这里。”

    李迪沉吟了片刻,对寇季吩咐道“带老夫去瞧瞧”

    寇季点头,带着李迪绕过了刚刚修建的水池、灶头的位置,到了距离他们不远处,对方货物的地方。

    首先入眼的是,堆放的整整齐齐的木料,木料被侵湿的牛皮绳捆着,一堆堆的堆成了一片。

    在木料后面,是一个个用皮毯子包起来的四方堆。

    整整齐齐的四方堆,足足有上百。

    李迪看着这些东西,愣了又愣,他疑惑的头问寇季,“里面都是什么”

    寇季盯着那些四方堆,道“药材、石灰、石料等物,用牛羊皮毯子包着,是为了防潮他们怕我来不及帮流民营造住的地方,一家还添了三千顶帐篷。”

    “药材帐篷石灰石料”

    李迪愣愣的重复了一下这四样东西。

    四样东西中,任何一样都比粮食难搜集。

    李迪神色复杂的在那些四方堆上瞥了一眼,背负着双手,一言不发的离开了。

    到了南城门的军帐里以后,李迪草拟了一封文书,丢进了宫里。

    宫里很快给予了批复。

    都亭驿的八百里加急,连夜把朝廷批复的文书,送到了各处押送粮草的督粮官手里。

    文书上的内容很简单。

    限期,明日五更时,各处先遣运粮队伍,务必把粮食运送到汴京城外。

    迟一个时辰,斩督粮官。

    迟两个时辰,斩护粮将校。

    迟三个时辰,斩都头、部头。

    迟五个时辰,一体斩决。

    五斩令下发到了所有运粮队伍里以后,押运粮草的督粮官们終于慌了,他们不敢再在路上耽搁,连夜打着火把,押送着粮食往汴京城里冲。

    遇到了大水阻路,又或者淤泥挡路,他们就干脆用手提肩扛的方式,运送粮食。

    李迪在北城门处受到了刺激,去以后下达了五斩令的事情,寇季并不知情。

    在李迪走后。

    寇季找上了孟惟忠送过来的匠人们,会同寇府、曹府、刘府、李府的匠人们一起,连夜在北城门处的空地上开始规划营造屋舍的事情。

    由于流民们安置数量较大,不可能一股脑的堆放在一起,也不可能按人头给他们营造屋舍。

    所以寇季规划了几个区域,打算分开安置。

    首先搭起来的是帐篷,在屋舍没有营造好之前,帐篷就是流民们暂时安置之所。

    屋舍需要等到流民到了以后,从中挑选出了青壮以后,才能开始营造。

    但是区域,寇季得先规划好,避免生乱。

    匠人们除了连夜搭建帐篷,营造水池、灶头外,还用泥胚营造了几处五谷轮之地。

    寇季一直带着匠人们,忙到了翌日清晨,太阳初升的时候。

    李迪派人告诉了寇季一声,说是第一批的流民到了,让寇季早做准备。

    由南、东、西三方而来的流民,会在东、南、西三方的城门处,喝一碗热粥,暖和了肚子以后,才会被送到寇季所在的北城门处。

    由北而来的流民,则会被寇季直接吸纳。

    北城门处也设有粥棚,由寇季直接管辖。

    西南方应该是受到了洪水侵害最严重的地方,所以最先涌到了汴京城的,也是西南方的流民。

    流民们在西城门、南城门,讨了一口吃的以后,就被带到了北城门处。

    第一批流民送到北城门外的时候,汴京城里一些等着看寇季笑话的百姓、王孙公子,一个个凑到了北城门外,驻足观看。

    一些王孙公子们还跨着马,在流民队伍的两侧来奔跑,似是在看什么新奇的东西。

    寇季吩咐了一声刘亨,让刘亨带着皇城司的人,把他们尽数拿下。

    流民队伍在一个官员引领下,到了寇季面前。

    寇季看着那些流民,心里五味杂陈。

    他们衣着破烂的到不多,大多人一无所有,仅有一些人拿着锅碗瓢盆一类的东西,还有人挑着担子,担子里坐着孩子,还有三两个人推着独轮车,车上有妻儿老母。

    或许是因为他们之前在南城门口喝过了热粥的关系,所以他们脸色也算红润,就是有些脏兮兮的。

    他们像是一个个受惊了的兔子,看到谁都是一副害怕的神情。

    也不说话,就是睁大了眼睛,齐齐的盯着你。

    能让人一眼记住的,只有他们那不带任何感情的白眼仁。

    寇季在流民们注视下,走到了流民们面前,朗声道“本官寇季,添为管勾工部公事,负责诸位今后的衣食住行。”

    寇季话音落地,流民们依旧愣愣的看着他,没人说话。

    寇季唯有继续说道“到了我管辖的地方,我希望诸位能够遵守我的规矩。”

    流民们依旧看着他,没有说话。

    寇季盯着他们,又道“你们中间可有族老、乡老”

    听到寇季询问族老,流民群中才有了一些反应。

    两位年迈的老者,在流民们簇拥下,出现在了寇季眼中。

    两位老者见到了寇季,先齐齐施礼。

    其中一位老者介绍道“寇工部,小老儿乃是开封府治下,祥符县,小王乡,陈氏宗族族老陈敬。”

    陈敬指着他背后的流民为寇季介绍道“这些人当中,有不少人是我小王乡的人。”

    另一位老者介绍道“寇工部,学生乃是开封府治下,祥符县,李王乡乡老,王田升。”

    王田升指着身后的流民道“这些百姓当中,大部分都是我李王乡受灾了的百姓。”

    寇季听过了二人的介绍,若有所思的点点头。

    他看向王田升,疑问道“本官面前,你自称学生,可是有功名在身”

    王田升神色倨傲,嘴上却谦逊的道“谈不上什么功名,淳化年间,太宗开恩科取士,学生侥幸在开封府秋闱中被取中。”

    寇季闻言,缓缓点头。

    他对陈敬、王田升二人吩咐道“既然灾民中,有不少人是你们二人所在的乡里的百姓,那么你二人就应当配合本官,安置他们。”

    “小老儿学生)遵命。”

    寇季给陈敬、王田升二人说了一下流民安置的流程。

    他二人听完了以后,用及其粗暴的语言,给流民们大致复述了一遍。

    流民们偏偏就喜欢听他们二人粗暴的语言。

    等他们二人给流民们解释清楚了寇季是做什么的,要帮流民们做什么以后,流民们看着寇季的目光多了一些信服。

    所以,随后不论是寇季把他们扔进了泡着石灰的水池子,还是扔进了热水池子,他们都没怨言。

    流民们洗过一番后,寇季给了他们一些干净的衣服,让他们换上,然后给他们指定了暂时歇息的帐篷。

    在路途中染上疾病的,送到了大夫们坐镇的帐篷里医治。

    无病无灾的青壮男女,一人喝了一碗预防疾病的药以后,被寇季分派出去做工。

    青壮的男子,跟随着匠人们,去清理木料,夯土成墙用木柱绑起来,留出一定的距离,填充进去湿土,然后人力捶打,一点点加高,变成墙壁)。

    青壮的妇人、女子们,被安排着去割干草,捡洪水冲下来的枯枝、枯树等物。

    还有一部分妇人,被分派到了一座水池旁,清洗流民们换下来的衣物,等晾干了以后,缝缝补补,交给下一批的流民穿。

    寇季发现,在陈敬、王田升二人配合下,流民们出奇的温顺,挑事的、说闲话的、怨天尤人的,很少很少。

    偶尔有一两个说闲话的,不等寇季开口,陈敬、王田升二人就会冲上前去,给他们一脚,然后把他们祖宗十八代扯出来数落一遍,骂的他们抬不起头。

    寇季让刘亨、曹佾二人带来的镇压流民当中闹事的人手,愣是没有用上。

    李迪在寇季安置流民的中途,过来了一次。

    他押送了一批粮食,交到了寇季手里。

    叮嘱了寇季一番,这些粮食要供给流民吃多少多少时间以后,就离开了。

    其实他押送粮食过来是假。

    过来看看寇季如何安置流民,才是真的。

    眼见着寇季借着流民中的乡老、族老,把流民安置的妥妥当当的,他也就没有再多说一句话。

    因为在他眼里,寇季做的这一切,远比朝廷以前任何一次赈灾做的都要好。

    他心服口服。

    他只是在临走的时候,小声的提醒了一下寇季,“第一批赶过来的流民还好,没有饿太多时日,所以很好管束。但是往后来的流民,可就没那么好管束了。

    记得一定要小心应对”




第0328章 三锭脚踏纺车(今晚两更……)
    “小子明白……”

    寇季对李迪拱手说道。

    李迪点点头,长吁短叹的离开了北城门处。

    李迪离开以后,先后又有两批流民被送到了北城门出,寇季依照了之前的法子,从中挑选出了一些有威望的乡老、族老,约束他们。

    配合着寇季、刘亨、曹佾三人从衙门里带来的衙役,把流民安置之所,管理的井井有条。

    傍晚的时候。

    寇季亲自掌勺,给流民们分派了粥食。

    流民吃过了东西以后,各自回到帐篷里睡下了。

    由于没有被褥、床榻等东西,所以帐篷里皆铺满了白天的时候,妇人们割回来的干草。

    流民们整个身躯躺进干草里,虽然谈不上有多暖和,但也不会冷,更不会因此冻死。

    对他们而言,有帐篷、有干草,已经很不错了。

    毕竟,在来汴京城的路上,他们最大的奢望,就是能有一口饱饭吃。

    根本没敢想,朝廷还会给他们地方住。

    流民们劳累了一天睡着了,寇季却没睡,反而带着府上的匠人、工部的文书官、流民们推举出来的乡老族老,在检查白天的劳动成果,以及为明日迎接流民做准备。

    妇人们白天收割了一天的干草,捡了一天的枯枝、涝柴,在瑞圣园门口,堆了十几堆。

    这些劳动出身的妇人们,真的很勤快。

    寇季还担忧她们偷懒,消极怠工。

    她们用自己的劳动成果,打消了寇季心中的担忧。

    青壮男子的劳动成果也不小。

    在匠人们带领下,他们在寇季规划出来的地方,清理了淤泥,深挖了根基,并且夯土成墙,已经有了一些雏形。

    相信再过几日,土墙会被打结实,到时候只要给盖上屋顶,一间间的屋舍就能落成。

    寇季带着众人巡视了一圈后,回到了妇人们晾晒衣服的地方。

    刘亨在空地上点燃了一堆篝火,一行人坐在了粗壮的枯木上,一边围着篝火烤火,一边说着话。

    刘亨手持着一根干柴,拨动着篝火,道“短短一日,涌入汴京城的灾民,就隐隐超过万人。此后几日,只怕灾民会越来越多。

    据我洒出去的探子们回来禀告,大批的灾民还在后头。

    数量最多的一批,是从南面来的,大致有五万多人。”
1...248249250251252...75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