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坊和学院”
两人一起问道。
“啊,对啊,就是城西的几个工坊,还有正在筹建的学院,都需要宋兄”
李尽忠抱着拳,算是边告罪边解释。
“不知,世子和方公子,看上在下哪一点”
宋应星行了一礼,问道。
“你让俺说,也说不清楚。”李尽忠当然也说不上来,他只知道,两人让找到这个家伙。
“学院都是教一些西洋人的玩意儿,还有些是书安自创的东西,据说咱大明没几个人能明白。徐光启徐大人算一个,你宋兄算一个,当然了,还有方书安算好几个”
对于他吹方书安的话,两人并没有当回事。
但是对于宋应星那句褒奖,可是听的清楚。
也正是如此,两人才是骇然。
宋应星确实擅长格致之学,小时候就表现出过人的优势,很多东西的构造,别人想来想去都弄不明白,他只要看一看,稍微动动脑筋,就能明白其中的原理。
后来随着年纪渐长,有些事情渐渐放下,但是尽管如此,仍旧是同辈人的佼佼者,相比之下,他应该成为大明科技的领路人,和徐光启一道。
可惜两人一个沉迷当官,一个却沉浸在统计与记录上。
并未能将大明的科技带向更高的地方。
现在,方书安已经徐光启绑到他们的马车上,如今找到宋应星,有他们帮助,大明的科技革新会比原来单打独斗好上太多。
听了李尽忠对方书安和朱由校的一番解释。
莫说是宋应星,就是只懂一些皮毛的宋应升,都能感觉的出来,跟着这个姓李的纨绔走,才是适合他发展的路子。
比继续去科举或者回乡等待铨选要合适的多。
“既然李少爷费尽心思来找寻在下,那么我就跟去看看,这西山工坊和未来的技工学院,究竟是怎样的存在。不过么,我兄长与我一同过来,我不回去的话,他自己上路也不算方便。”
宋应星知道现在正是提条件的好时候,当然不会错过这样一个机会。
不过么,他们实在是小看李尽忠的格局了。
既然要请人过来,当然准备好带着其他人来。
不然有些人都是拖家带口,可怎么办。
“您放心,技工学院尚未建好,暂时只能先占用工坊的地方。
不过等到就算现在是临时占用,也不会缺一人的位置。”
李尽忠拍着胸脯说着保障条件。
听闻找到了宋应星,方书安便准备去工坊看看,而朱由校今日算是休沐,两人便一起出发。
临到出城,方书安突然想起什么,对朱由校说到。“咱们坐马车去,今日不骑马。”
“好好的,坐什么马车”
“到时候你就知道了,走去我家,换上新马车”
两人赶到工坊的时候,李尽忠正在带着两人四处溜达,当然了,仅限于一些能够对外展示的场合,至于其他地方,仍旧是暂时保密的状态。
“尽忠,我们来了”
方书安远远的看见一行几人,便从马车上招呼道。
“快来,别让两位久等”
李尽忠一边招手,一边大声的呼喊着。
马车见状,便稍微加速,向他们靠近。
宋应升还好,眼睛随着马车的移动,看着车上的人。
宋应星就不一样了,只是认真的在盯着车看
“那是”他喃喃的说着
250 看菜下碟
别家大车行走时候,都是发出嘎吱嘎吱的响声,方书安这辆车走来,可是没有什么动静
安静的不像话,车轮上包着胶,那只能减轻车轮与地面撞击的声音,但是不可能解决车轴的硬性摩擦,那才是声音的最主要来源。
不对,里边绝对有什么他不知道的秘密。
宋应星是个技术人员,放在后世就是典型的技术宅,对于超出自己理解范围的事情,便会将心思集中在其上。
“书安,这位是宋应升,那位是”
李尽忠介绍着,却发现宋应星有些不对劲,根本注意力不在人身上,还在傻呵呵的看着车轴。
宋应升倒是好好的站在面前,一副士子不卑不亢的模样,但是,他弟弟的样子,头次见面就这般,总归是不好。
“长庚,长庚,你在干什么”宋应升着急的喊着他弟弟的表字,不过后者仍然没有反应,直到他上去扯其袖子,才算反应过来。
“啊,兄长,这位是哦,世子和方少爷,您看我这对不住了。”
方书安没什么,朱由校更加没什么,他比宋应星还要来劲,直接跳下马车,蹲在旁边,问道。“怎样,看出门道了”
“不行,还没有,让我多看看,这是”宋应星用手摸着铁箍,能看出与别的车轴大有不同,但是一时半会儿,看不出里边特别的地方。
他趴在地上又里里外外看了几眼,才说道。
“这个是两层铁圈,倒也有趣,不对,关键在那些铁柱之上。嗯妙,还真是奇妙啊我怎么就想不到如此妙的办法呢
将两层铁圈作为承力点,几个铁柱作为减少磨蹭的位置。中间加上油脂较少磨蹭,实在是绝妙的主意,不过么,这两层铁圈和铁柱是怎样能够呆住的呢”
宋应星一板一眼的分析道。
此时再看方书安和朱由校,都是微笑着点头,内行人果然是内行人,就是观察一会儿,已经看出来其中的关键。
当然,受制于时代科技和眼界的限制,对于热装配这样的工艺,他还是无法看得出来。
“里边有些技艺,那可是书安的独家手艺,以后在工坊,能见到类似的事情要多得多,保证你啊,能看花眼。别人都是自己琢磨技术,来到书安这里,那是吃下他的技艺都赶不上啊”
宋应星曼联笑呵呵的应和着,“此前只是听闻,说句不当讲的,还真以为有些夸大之处。现在看来,外边那些传说,还真不能道之三四”
说完,他便拱手道,“蒙世子和方少爷不弃,宋应星这就跟着二位,愿效犬马之劳”
方书安和朱由校对视一眼,都看见对方的笑意。
倒是李尽忠补一句,“宋二哥不去其余工坊看看再决定”
宋应星摆着手,“不必了,不必了,就是车轴这一招,就够我想很久,要是我连这点眼力都没有,也不配您二位惦记,哈哈哈哈。”
说着,自己哈哈大笑起来。
方书安和朱由校也是一并笑着。
“书安今日说要坐着马车来,我就知道他有想法,原来,这是给你布的阵啊,一个马车就能让你五迷三道。”朱由校边说边笑。
“要不说,方少爷是能成事之人,这看人下碟的本事,那真是一流,就是个车轴,恐怕是最合适的了。”
看见兄弟答应,宋应升心里的石头总算是落地。
宋应星是个好学之人不假,可惜他的天分不在科举上,而在格致之学。
作为兄长,宋应升当然知道自己兄弟的特长,但是,他也没有任何办法,大明的风气就是如此。
想要实现自己的抱负,唯有做官。
他们家又不是什么高门大族,自然没有荫补的能力。
所以只有考取功名,才能成为官员。
可惜啊,偏生就是科举成了拦路虎,导致宋应星想要实现自己的抱负都没得办法。
事实就是这么残酷,原本以为,只能等待吏部铨选的他们,这次能等到方书安的招揽。
其他不说,宋应星考功名的目的就是做官,做官的目的是开展并且推广自己的研究。而进入工坊帮助世子和方书安做事的话,则能够直接跳过做官这个迂回的环节。
在这里就能够实现曾经的梦想,而且,比其他自己去考功名以后,更加方便。
因为即便是高中进士出来当官,开始要不知道在什么地方进行磨勘,真正等到有话语权之后,成为一方大员,还不晓得要有多少年。
到时候,能否保持现在的初心,还真不一定。
所以说,当宋应星确定这个事情是可以做的时候,他就已经下定决心了
梦想在前,不需要曲线,直接就能够到达,多好啊
几个人谈笑一番,便再度开始参观。
不过么,现在走的路线可大大不同。
此前李尽忠带他走的都是一些不保密的技术,说白了就是领先大明一点点,看得出来有些许不同,或者是工艺先进,或者是技艺独到,但是还不到让人惊艳的地步。
当他们第一次步入庞大的织造车间,两人彻底愣住了。
里边一排排密密麻麻的机器。
只见一堆堆的羊毛进去,经过一些步骤,就成了纱线。
纱线在经过机器,出来便成为呢绒布,也就是毛纺布。
“这,是在织布”
宋应星惊了,他不是没有在南直隶见过织造机器,就是江宁制造局下边官办工坊里的织机,已经算是先进,在方书安的生产线面前,就是渣渣。
尤其是那一机二十锭的纱机,看着运转的速度就令人恐怖。
还有那飞梭织机,出来的布幅,超过普通布匹的一倍,而且速度快上太多。
“这按照这般速度,织布的数量将是令人可怕的数字,若是江宁织造用上这样的织机,只怕现有的桑树仍旧不够他们养蚕。”
“丝绸涉及养蚕、缫丝等多个环节,最终织机并不能决定他们的速度。并且丝绸是高级布料,手工能更好的反应其价值。咱们的羊毛,来源可就方便多了,草原上多余的羊毛,现在都用不完,将来继续扩大,仍旧有它的市场。”
方书安对于宋应星的提问,给出了自己的解答。
事实上从一开始,他就没有打算去破坏丝绸织造,毕竟那是一个高附加值的行业,还涉及到南直隶和浙江多少人口的生存问题。
但是呢绒加工就不一样,这是此前没有的行业。
他们的出现,等于额外让大明每人多了一种购买的原因,并不会挤压别人的生存空间,可以说是完全的新创造。
“为何还不开始售卖”
251 准备上市
宋应星拿着一块布料,问道。
“在等待一个合适的机会。”方书安回答他。
“合适的机会?”宋应星有些纳闷,什么才是合适的机会?
“这也是我们急着找您来的原因,毛纺生产线此刻是工坊最为先进的生产线,这里除了我和世子,还真没有人能独当一面,偏生我俩的事情太多,平日里很难保证呆在工坊。
纺线机和织布机,都是刚开发出来的机器,他们也不过是刚刚运来装好,现在是试生产的环节。
就是这般,现在已经出现不少问题。短期来看,至少还要经过数次改进才能成功。在正式售卖之前,要保证东西能源源不断的生产出来,才有底气拿出去卖。”
方书安解释道。
织机生产线和原来的瓷砖线、水泥线、压缩饼线,有着截然不同。那些东西不过是将现有的工艺技术进行排列组合,重新凭借手艺和生产管理就行。
将那一套拿来用在织机生产上,显然并不合适。
此时的工人们尚未能成为合格的织机以及纺纱机的使用人员,一切都需要有人带领。
首先那人需要将织机的运行方式以及整条生产线进行熟悉,然后对设备的构造和维护保养心中有数,最后还要教会工人们怎样正确的适应,以及不断改进,更好的生产出达到要求的产品。
朱由校如果不是因为开课,或许能有时间在此指点,但是他现在大部分时间都在跟着师傅学习之上。
若是按照他本意,当然是在工坊有意思。
不过方书安和李尽忠说的对,人生在世,很多时候先做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
等到能将那些原本不愿做的事情做好,才能去做自己愿意做的事情。
就像是工匠们,他们大部分人做活计都是谋生的手段,想做的事情定然是吃喝玩乐,如果在晚上与姑娘们睡在一起和在工坊里加班干活。
定然不会有人选择干活,当然,像方书安这样别有情怀且知道未来六百年的异类另说。
其他人,都要努力做活,来满足他们短暂的享受。
身为世子,虽然朱由校有着很多的权利和自由。
但是那建立在他需要学习更多东西,掌握更多技巧的基础上。
权力越大,责任越大,需要掌握的事情也就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