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明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临波倚浪
哪怕就是东瀛淘汰的装备,卖给满刺加或者是香料群岛,也是好东西。
这样的鄙视链,一直存在。
所以说啊,做武器贸易,就不存在亏本的可能,落后的旧武器在大明没有用,在其他地方就是好东西。
菲利普也是个有想法的人,他看看徐光启,再看看方书安,“方大人,此事,您做主就能卖么?”
他这次很机智的没有去问徐光启,而是问方书安。
毕竟老徐若是说能,那怎么都好说,但是说不能,还是有些丢面子。
问方书安,好歹还有个缓冲。
还别说,菲利普真问对人了,如果此事他问徐光启,老徐还真不知行不行。
虽说他是内阁大学士,但是在卖武器的事情上,徐光启并没有多少发言权。
“只要您有要做的意向,我们就能卖,毕竟随着换装,大明还是有很多剩余的库存装备。”
“换装?”菲利普很敏锐的捕捉到关键字。
原来大明军队在大规模换装,难怪他们要卖武器,看起来,将会是一笔很大的买卖。
不过,同样也有疑惑在心里,毕竟他也知道,明军刚刚在北方完成作战任务,可以说是完美的粉碎了那里一支盘踞十余年的地头蛇。
现在正是威震四方的时候,为何会有大规模换装的需要?
但是吧,这个事情,他还真不方便问,毕竟换装备怎么着也算是一个国家的高级秘密。
“另外,武器装备我都能用很低的价格给你,但是有一点,结算用黄金,怎样?”
“用黄金?”菲利普有些疑问。
他不明白,方书安为何要点名用黄金交易。
说起来,在此前很长一段时间,因为西班牙从美洲的阿兹特克以及印加王国搬回来很多黄金,所以黄金的价格一度跌的很低,直到后来又有大量白银产出,两者才渐渐恢复正常。
而现在,白银的产量并没有完全赶上黄金的增幅,所以现在用黄金结算,并不是很明智的选择。
如果换成菲利普,他站在方书安的角度,肯定会选择白银,毕竟白银换成黄金,中间都能有差价!
能做出这样的选择,要么他是傻子,要么就是有很深的图谋!
菲利普心思电转,但是想不明白,方书安为何会做出决定。
最后只能得出结论,一定是在他想不通的地方,方书安留着什么后手!
实际上,不止他想不明白,徐光启也是有些纳闷,甚至于眉头已经皱起来。
现在用黄金结算,明显是亏本的买卖。
就连不怎么关心国与国结算的丽塔和苏菲娅,也知道现在黄金的结算比例并不合适。
徐光启很想问问方书安,他脑子里究竟是怎么想的!
卖武器就卖武器,反正随着新式装甲、兵刃和枪械的搭配,库存的旧式装备越来越多。
如果全部销毁,那毫无疑问是暴殄天物,能卖出去一部分,对于大明的财税收入,也算是锦上添花的事情。
偏生用黄金,只能说,这小子又要玩什么计谋了吧。
随着方书安从不失手的情况称为人们的共识,他每次做出来不符合常理的决定,人们都会去推理,究竟是又有什么新路子。
甚至于,只要是他做的事情,哪怕一点都不符合常理,与他同一阵营的人也能想出来各种各样的借口活着理由帮他圆过去。
其实,方书安也是心里有苦啊。
因为现在大明用银作为结算货币,并且还是天下最大的贸易顺差国家。
所以啊,每年都有海量白银流入大明。
换句话说,从明中期一直到明末,白银作为货币,整体是处在贬值的情况下。
所以一直有人在说,到明末的时候,物价疯涨,通货膨胀的厉害。
但是他们都忽视了一个重要现象,那就是大明的白银储备,实在是太多。
在生产力和物资没有大规模增长的情况下,货币贬值也是一种必然!
所以,方书安有意识的增加黄金的输入。
毕竟,作为贵金属,黄金的长期价值远远高于白银,尤其是现在,黄金整体处于低位,正是入手的好时机。
本来就是不打算销售的武器,先在用来换黄金,怎么看都是一本万利的买卖。
当然,还有一层隐藏的意思,方书安一直没说出来。
因为,他一直在准备的币值改革,也已经在计划当中!
此时的国际结算,西班牙银币已经初步形成规模,除了东方市场,在整个西方,西班牙银币作为一种国际货币来发行。
可惜啊,虽然西班牙现在有铸币权,但是他们还没有完全掌握铸币的精髓!
因为工艺和技术的限制,尽管西班牙银币换算成为大明银两,会有一定优势,但是他还没有完成成为符号化的货币,仍然需要通过重量来确定币值。
毕竟西班牙银元看上去铸造精美,但是他们还没有完全能做到防伪的技术,只要是资深工匠,经过一定程度的努力,也能造出来伪造的货币!
这样一个根本原因,导致重量才是决定币值的因素。
方书安要解决的,自然就是将币值与重量剥离,因为他有着别人所不具有的技术!
一个是合金的冶炼,再一个就是大型水压机的应用!
在西方还没有解决模具硬度的前提下,他们很难生产出可重复冲压的模具。
没有高强度的模具,也就无法连续用大压力冲压货币。
所以啊,当方书安拥有这些技术之后,冲压货币对他来说就不是问题!
只要能生产出别人无法仿制的货币,他就能够将币值和重量剥离,从而能够将铸币的历史,展开全新的一页。
至于纸质货币,此前也不是没有发生过,但是那太考验君主和内阁的定性,如果他们准备的准备金不够,活着是滥发纸钞,对于国家的货币信用体系将会是极大的破坏。
全新的货币系统,一定会是铜合金、银合金、金币几种组成形式。
华夏版图上,历来不是盛产黄金的地方,如果他将来的币值改革,能成为覆盖整个东方乃至于全世界的,那可就是剪全世界的羊毛啊,想想就很激动。
当然了,那将是另一个长远的计划,不是现在一年两年就能做到。
从眼前就开始收集黄金,还是一个很有意义的事情。
“方大人,我回去同上司商讨一番,如果能同意,那自然就是一桩大买卖,到时候,还望您从中间多走动一番。”菲利普由衷的说着。
“那是自然,只要是能做成这一单子买卖,你放心,以后的合作,定然少不了!”
方书安也是十分豪气的说道。
他并不担心,那些尼德兰人不购买他们的武器。
作为全世界做运输的商人,他们不可能找不到买主!
这也是方书安找他们做武器买卖的原因,佛郎机毕竟和大明有过冲突,虽说规模并不大,也算是有。
想要和他们做买卖,那实在是太难了,内阁根本不可能同意。
将武器卖给自己的敌人,谁也不会同意!
至于尼德兰商人,则是另一个概念。
毕竟两个国家一直到现在,还没有过正面交锋,卖给他们的话,要说服内阁会好很多。
再者,尼德兰商人,很有可能将武器一直卖到西方教会世界,毕竟西班牙军队虽然已经火器化,但是在欧洲大陆上,胸甲骑兵和其他兵种仍然是两个宗教对抗的主力。
尼德兰商人能将武器带到西欧,而另一方面,他们可以将武器同样交给波斯商人,那些人能将武器带给奥斯曼!
双方持续千年的战争,从未停止过!
这个世界上,还有什么会比买武器给战争双方,更加赚钱的买卖呢?
想当年,米国一直不愿意参加二战,不就是因为他能够吃定双方,一方面在给英法等过提供贷款以及武器。
另一方面,又把石油、橡胶、钢铁等战略物资,源源不断的卖给日本。
如果不是后来同盟国逼得紧,米国指不定将他货卖两头的生意做到何时!
当然,此事是不能当着苏菲娅和丽塔说的,毕竟广义上来说,他们属于西方阵营。
甚至于连徐光启,方书安都不好说,他也算是亲西方阵营一员。
也就是在本土那些官员,比如李汝华和方从哲面前,方书安才能将自己的计划说出来!
大明的火器越发的先进,钢铁产量,特别是精钢产量越来越大,此种情况下,多卖出去一些武器,回来钱财,多么好的生意啊!
送走几人,他赶紧收拾东西,出去准备去和几个内阁大学士们讨论一番。
自己的爷爷并不是第一位,因为老方的意见虽然很重要,却不是最具决定性的。
此事涉及到户部以及兵部,核心的核心便是户部。
如果他能够说服李汝华,那么其他人都讲不是问题!
而对李汝华来说,他有n个理由相信,自己能搞定。
钱财不用说,虽然现在户部进项越来越多,但是赶上修铁路和再建钢铁联合体,钱花的也是很厉害。
而且,随着盈余增多,越来越多人提议,是时候重建三大殿了!
三大殿,是大明持续性伤痛啊,经过几次重建,却又几次损毁!
因为三大殿的缺失,就连泰昌登基,都不得不在武英殿举行。
日常大朝会,也只能在武英殿。
对于明帝国来说,武英殿的格局还是小。
以前在皇极殿举行大典礼,殿内站不下,殿前巨大的广场,也能站满低品级官员。
而武英殿的广场就小的多,根本放不下此前那么多官员。
是以举办大典礼的时候,很多按照祖制能参与的官员,都没有机会参加。
李汝华被此类事情烦恼着,毕竟他一边需要准备大的花销,一边还要为皇帝考虑,何时能动工重修三大殿。
河工要钱,赎买产业的股份要钱,再加上各种建设,就算是财税收入屡创新高,也不能满足下边官员提出来的预案啊!
534 次数多是苦差事
“卖兵器给尼德兰商人?”李汝华对方书安大开脑洞的事情,已经见怪不怪。
“是的,大人。”方书安回答道。
“你为何不先去问问阁老,他老人家点头,我自然是没有意见。”也不知道李汝华是在说客套话还是怎么的。
至少表面上,应当是这么个意思。
“大人,爷爷那里,并不是决定性因素,我要先说服您同意,爷爷的主意还是要听您户部主官的意见。”
虽然知道方书安说的话基本上不怎么靠谱,但是还挺让人受用。
卖兵器的事情,还是要经过户部一把手点头。
“你将利弊好生与我说说,待我看看有何难度在其中?”
还真是像方书安想的那样,现在李汝华对各种赚钱的事情都感兴趣。
主要不是涉及到大明的根基,能做的买卖他恨不得都能做。
这不是才促成白酒贸易,这就又开始琢磨兵器交易了。
两年前找他,肯定不同意,也就是这两年,老兵刃和老式甲胄退役不少。
那些东西如果化了再重新打制,付出的成本也不也是个小数目。
直接换钱,自然是最好的。
方书安将自己的计划和盘托出,如何赚尼德兰商人的钱。
不过里边涉及到货币改革的部分,先没有说。
李汝华听完,思考一会儿,说到,“此事,我是同意的,毕竟也算是废物利用的好事。不过,要想推行下去,恐怕还需要说服更多人才可。”
“只要您同意,其他的事情我们来办,您放心就是。”
李汝华贵为户部尚书,又是内阁大学士,让他居中奔走,不现实。
虽说方书安挣回来的钱,都要到户部的口袋里,但是还是需要一个代理人来执行。
按理说,这样的事情,那些将门干起来最合适,比如李尽忠,比如英国公或者是其他国公的后代。
所以啊,方书安也有了计划,此时并不适合张田余参与……
不过,李尽忠这几日不在,去了天津卫,那里有更换火器的事情,过两天才回来。
反正,事情也不着急这两天,他先将方案再完善一番。
熊芷晴也搬到了小院,整个院子里甚是热闹。
从院子的规模来说,其实是有些小了,毕竟当初方书安的地位不怎么样,所以他占据的院子挺小。
后来,即便是他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但是院子却不曾变化过。
毕竟在外边有别院,还有另一处年初再买下的别业,搬出去也能住的开。
而不想搬出去的原因,是为了大家族的体面,如果他现在搬出去的话,还不知道背后会有多少闲话。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