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闺秘录:厂公太撩人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平白兄
这个认罪之策,根本就不会为五皇子府解困,反而坑死五皇子府和永乐侯府,齐氏怎么会做这种毫不利己专门利人事情
就像看到一个大人突然变成了五岁懵童一样,叶绥此刻的心情难以形容。
汪印神情没有起伏,只道:“一个人临危行事与往日大相径庭,一就是平日装模作样,二则就是关心则乱,你说……齐氏会是哪一种”
叶绥瞬间就明了:大人这么说,是说齐氏中计受了蒙蔽
汪印勾了勾唇角,淡淡道:“恐怕,受了蒙蔽的还不止齐氏一个。”
齐氏进宫请罪,五皇子竟然没有及时阻止,这怎么说得过去
五皇子没有阻止,是不是他也认为齐氏请罪对五皇子府有好处还是有什么别的考量
现如今,缇骑正去查探当中原因,且等汇报结果再说了。
叶绥默了默,好一会儿才问道:“大人,想必背后蒙骗他们的人,对他们的本性知之甚详,究竟谁会蒙骗他们呢”
看齐氏和五皇子的表现,更像是被人怂恿教唆去做出来的事情。
问题是,谁教唆他们呢他们为何如此听话
“本座不知道。”汪印这样回道,摇了摇头。
“不过……”他继续道:“本座认为这也是件好事,遂不打算理会。”
齐氏素服无钗进宫,而且直接去紫宸殿求见皇上,谁都猜得到她想做什么。
——若是汪印想阻止她,殿中省的内侍有一百种办法让齐氏进不了紫宸殿。
当宫门局守卫迅速将此事禀告他的时候,他摆了摆手,让大家无须理会。
“大人,这是”叶绥疑惑地问道,眼神不解。
大人在积极追查平淮署的真相,当薛兆荪招认与五皇子妃有关的时候,大人并不相信他的供词,也相信这一切与五皇子府无关,大人现在说不理会,这是什么意思
大人绝不是那种撒手不问真相的人……
汪印朝她看了一眼,耐心为她解释:“小姑娘,朝局不等同刑部查案,无须得出最后的答案。平淮署一事牵连太大,总要有人承担后果。现在看来,因此而被皇上责罚的人,不是五皇子便是太子。为了朝廷大局,只能由五皇子来承担了。”
真相当然要继续查探,但平淮署的事要尽快落幕,不然局势无法真正平稳下来,也无法对那些死去的百姓有交代。
汪印对太子和五皇子都无偏颇,甚至对这两者都没有什么好感。
他之所以没有理会齐氏的举动,只是不想朝局动荡罢了。
至于平淮署的真相,至于薛兆荪究竟是谁的人,他当然不会放弃查探,怕是一时半会查不出来了。
他解释得如此清楚,叶绥当然明白了,她点点头道:“是了,现在还不是废太子的时候……”
五皇子与太子的争端,基于这一点前提,像大人和谢玠这种为朝局着想的人,就只能倾向太子了。
况且,齐氏做了请罪这样的蠢事,局面对太子更有利了。
想到这里,叶绥有些感叹:“太子的身份
第三百六十六章轻重
引起京兆动荡的平淮署一事,在永昭帝回京之后,便迅速落下了帷幕。
永昭帝下令,将平淮署令薛兆荪处死,并且抄其家族,男丁入牢狱,妇孺皆流放;
太府寺有失察之罪,太府正卿曹衡尺,少卿姚文则等一众官员皆罚半年俸禄,三年不得升等第;
同时,将此事昭告朝中文武百官,让百官引以为戒,杜绝贪渎之事。
至于牵涉在其中的永乐侯府和卫家,永昭帝也有相应的处罚。
宣政殿上,永昭帝当中训斥永乐侯府教女无方,因此为国朝招致祸害。
随后,下令将永乐侯府爵位降为永乐候伯府,还令永乐候伯齐玉成让贤,将爵位交给永乐候伯次子齐临继承。
至于卫家,则是没收所有从平淮署中的收益,令齐俶告老还乡反省自过,三年内不得进入京兆;将卫闻礼下狱,令卫家三代皆不能出仕为官;
对这样的结果,朝官们早有所预料,永乐侯府和卫家如何遭受打击,他们其实并不太关心了。
他们关心的是两位殿下,牵涉其中的太子殿下和五殿下,最后会怎么样
对这两位皇子的处罚,永昭帝处理得也很简单,那就是一轻一重。
轻的,是太子府。
皇上只说太子受奸人蒙蔽,不再担任监国诸事,责令太子多加学习政务,还令太子妃进宫跟随皇后娘娘学习贤德之术。
重的,自然就是五皇子府。
永昭帝令左翊卫押着齐氏回府之后,昭说齐氏无贤德,品性才能不足为五皇子妃,故夺之,令齐氏大归永乐伯府,另择贤者为五皇子妃。
五皇子,则被禁足三月,无皇令不得出府,训五皇子府长史许炼“不能匡正皇子,无劳无功”,将其贬出京兆,委派了另外的长史人选。
皇上这些旨意一一具下,百官嘴里应着皇上圣明,心里却思虑泛络。
皇上这些处罚,明显是有轻有重,孰轻孰重,一眼可见。
虽然朝官觉得平淮署的事扑朔迷离,不管是太子府还是五皇子府,都无法彻底洗清嫌疑。
但是皇上下了这些旨意,很明显就相信这事是五皇子府所为,而倾向了太子就是无辜这一边。
看来,皇上还是很看重太子。——想到这里,朝官对太子的地位有了更明确的判断。
就算太子犯了大错,地位还是相当稳固。
接到这些旨意后,郑繁颓然地倒在地上,双眼瞪得大大的,怎么都无法相信这是最后结果。
明明齐氏已经招认了一切,明明他一直在大祭路上,父皇怎么还将他禁足
三个月的时间不长,但禁足这个命令本身就足以让人畏惧。
细想来,之前那些被幽禁的皇子,基本都是从禁足开始的。
父皇……父皇怎么会如此对待他呢
皇贵妃范氏也被这个消息吓到了,她泪水在眼眶里打转,身子颤抖着,看起来更加弱不禁风。
怎么会是这样呢她明明为皇儿筹谋了,怎么最后是被禁足的结果
范氏想来想去都想不明白,最终咬了咬牙,下令道:“将那个人唤来!她不是说这是良策吗本宫倒要听她如何解释!”
她的大姑姑回雁很快就听令离开了,一会儿她便匆匆回来了,且面色大骇地说道:“娘娘,那个人……那个人死了!”
范氏猛地瞪大了眼睛,几乎不敢相信自己听到了什么。
死了
第三百六十七章陈情
郑重因为永昭帝的从轻处罚,心里松了一口气,这几天脸上总是挂着笑容。
就连看到太子妃卫氏,他心里都觉得舒坦多了。
按说,他没有了卫家这样的姻亲在背后支持,等于折断了一只手臂,是一件损失惨重的事情,但他根本就不在乎。
他早已打定主意换另外的人来做太子妃,卫氏只是暂时留着罢了,卫家的损失对于他来说并不是折断了一只手臂,而是像换了一件衣服、换了一双鞋子那么简单。
是以,在松一口气的同时,他暗暗物色更加合适的太子妃人选。
至于卫氏……哪怕她去坤宁宫学习贤德又如何
这样的太子妃,对于他来说,已经完全无用了!
这会儿,太子府长史韩贞匆匆走了进来,神色颇为焦急,这样说道:“殿下,属下听到一种传言,说是……说是……”
韩贞神容带着为难,欲言又止。
见到他这副样子,郑重轻松的心情略沉了一些,开口问道:“什么样的传言,速速道来,不得隐瞒!”
“是,殿下,属下听说,皇上因为平淮署的事情恼怒了殿下,所以才会令卫家三代不能出仕,恐怕皇上已经厌恶了殿下……”韩贞犹豫着,终于还是将这些话说了出来。
“什么谁敢说这样的传言”郑重一下子站了起来,怀疑自己听错了。
帝心难测,帝心不可测,这些传言就是在揣度父皇的心意,不,应该说是定断父皇的心意,谁敢这样大胆!
韩贞摸了摸额头并不存的冷汗,焦急说道:“殿下,现在当务之急是皇上的心意,而不是追究这些传言为何会出现。属下总觉得这些传言不会空穴来风。”
听了韩贞的话语,郑重复坐下来,随即才问道:“依你看,父皇的心意……如何”
父皇重重处罚了五皇弟,却把他轻轻放下,这还不代表着父皇的心意吗
韩贞想了想,便说道:“属下以为,出现了平淮署这么大的事情,不管皇上是什么态度,殿下总要做些补救才是。”
“补救如何补救”这话,郑重就听不明白了。
韩贞上前一步,悄声说道:“殿下,属下觉得可以这么做……”
郑重听了,神情变了又变,最终还是点点头,眼中带着一丝决然:“如此可以,本殿下就按照你所说的去办!”
韩贞说得没有错,不管父皇是什么样的态度,他都得要有所表示。
并不是说五皇弟被处罚了就可以,并不是说他不用受罚就可以,他要做的,还是挽回父皇的心,巩固太子的地位!
第二天一早,郑重便换上了素色的衣服,除下了头上戴着的金冠,也没有带什么大氅和手炉,顶着严寒的天气就在紫宸殿前的青石上跪下了。
跪下的那一瞬间,寒气透过膝盖直达到心里,让他一阵哆嗦,好不容易才稳住身形,保持了跪着的姿势。
他微低着头,背脊弯着,然后大声说道:“父皇,儿臣知罪了,儿臣特来请罪,求父皇发落!”
永昭帝正在殿中翻阅着奏疏,听着殿门口似有些嘈杂,不禁皱眉问道:“殿外发生了什么事怎如此吵杂”
这时,内侍副首领房保匆匆走了进来,禀道:“皇上,殿下正跪在殿外请罪,道监国不力,恳请皇上责罚。”
永昭帝的眉头更深了,猛地将奏疏一放,冷声道:“将他唤进来吧!身为储君,跪在紫宸殿外请罪,若是大臣看到了,成何体统!”
对自己这个太子,永昭帝真是日益不喜,却也没有不喜到想要废太子的地步。
他在平淮署一事上从轻处罚,多少还是想留着这个太子。
现如今,平淮署的事情都落幕了,太子还跪在紫宸殿外请罪,这是为何
永昭帝一见到郑重,眸光便有些微动。
郑重神色略有些发白,许是冷的,也许是怕的。
&nbs
第三百六十八章改观
永昭帝亲自去将郑重扶了起来,随即让其回东宫休息,并没有说些什么。
在郑重离开之后,永昭帝便立刻召来了汪印,询问查探平淮署之事可有什么着落。
汪印摇了摇头,回道:“皇上,臣无能,暂时没能查清楚平淮署的真相。缇骑现正追索薛家的蛛丝马迹,恐还需要一段时日。
永昭帝虽然已下令将薛兆荪处死,但这个人实在太关键了,现在却还不是死的时候。
如今薛兆荪就被关在缇事厂的大牢里面,缇骑仍旧没有放弃,不时提审他,希望从他身上得出线索来。
这些情况,已由缇骑如实禀告给皇上,皇上还是召他来……
汪印狭长的眼睛闪过了然,想来还是因为太子前来紫宸殿陈情一事了。
太子倒也不算真的愚笨到底,能让皇上有这样大的改观,想必太子这个情陈得很不错
永昭帝听了汪印的禀告,沉默下来,说道:“半令,以你看,平淮署的事情是谁做的”
既称“半令”,永昭帝自然就要听实话了。
汪印想了想,便如实答道:“皇上,能将平淮署的事情谋算成这样,背后必定有一股庞大的势力,但这股势力是不是来自五皇子府,臣并不能确定……臣以为,五殿下没有这样做的理由。”
从表面看来,五皇子府做了这些事情,最后还被揭露出来。
五皇子如今落得被禁足的狭长,一点好处都没有得到,反而遭受巨祸。
——就算本座说一切都是其所为,皇上也不会相信吧
顿了顿,汪印继续道:“皇上,不管这股势力是来自哪里。很显然,这都是冲着太子而去的,有人希望太子监国出现问题,最终还是想将太子拉下来……”
永昭帝听了沉默不语,这样的话语,在回到京兆之后,汪印就这么和他说过了。
他也知道底下原因就是这样,于是思来想去,最后还是对太子从轻发落了。
他可以废太子,也可以保住太子,一切端看局势而已。
作为掌握皇权的人,作为一国之君,他拥有这个国朝,当然不希望这个国朝有什么动乱
不管背后的人是针对太子还是针对什么,只要是涉及到国朝动乱,他都不会让背后的人如愿。
“皇上,臣已经去查过鸿胪寺了,大雍朝很平静,细作仍在蛰伏着。”汪印这样补充道。
他这么说,其实就是在表面,想要国朝动乱的人,并不来自大雍朝这些外部的势力,而是来自国朝本身。
是谁想让国朝动荡呢
不知道,肯定的是,国朝动荡对这背后的人来说有莫大好处。
“朝官们对此事怎么看”永昭帝突然转了话题,问起了朝中的情况。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