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闺秘录:厂公太撩人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平白兄
虽然庆伯王白他们一定有办法进入城中,但是城门关闭之后再进入就太过引人瞩目了,现在叶绥返回京兆的动静当然越小越好。
他们进入城中之后,一直在城门附近密切关注的缇骑便立刻知道了,第一时间将消息传回了城西的汪府,消息传递的速度当然要比叶绥的脚程快。
当她回到汪府的时候,府中灯火通明,汪印已站在了大门前,等候她的归来。
叶绥在下马车的时候顺势抬了抬头,随即动作顿了顿,一瞬间竟不知如何做才好。
她见到了站在门前那个身姿挺拔的人,在烛火的映照下,他的脸容越显俊美,神色虽然还是淡淡的,周身也似笼罩着一层若有似无的杀气,但他就是那样静静站在那里,就足以动人心魄。
时光依然如此厚待他,他已是年近不惑的人,岁月却没有在他脸上留下多少的痕迹,和当初叶绥在天恩马场上所看到他,并没有太大的分别。
始终不变的,就是独一无二。
在回来的路上,叶绥因为局势的骤然变化,心中充斥着无数的想法,有担忧、有不解、有茫然……一颗心晃晃荡荡着,难以安宁。
在见到汪印的一瞬间,她心里所有的这些乱七八糟的想法一下子就散去了,心里就好像被人温柔安抚了一样,她瞬间就平静了下来。
是了,半令在这里,没有什么好担忧茫然的。
他就在这里,在她的前面。
而汪印,在见到叶绥出现的那一瞬间,眼睛便亮了亮,然后大步跃前,一把将叶绥紧紧抱在怀里,声音比往日更低沉了一些,这样说道:“阿宁,你回家了。”
 
第一千一百零一章无解
在叶绥看来,京兆局势最的变化,就是京兆那些生病的百姓聚集在汪府周围跪求诊治,其中最为关键的一点就是:半令将那些百姓投入了缇事厂大牢。
她虽然没有在现场看到当时的情况,但也能想到是如何危急,他下令将百姓投入缇事厂大牢,是纯粹为了控制当时的局面,还是有别的考虑呢
汪印想了想,然后才说道:“阿宁,你不用担心。本座将百姓投入缇事厂大牢,皇上很快就会下令释放他们。这一关一放,事情就有了转圜的余地。”
汪印之所以在魏离弦走了之后才令缇骑行动,并非为了避开魏离弦,而是因为要花时间仔细思考这突如其来的事情。
他当然要立刻控制当时的局面、阻止局势的进一步恶化,但更重要的,是考虑下一步怎么办。
缇事厂专门为皇上刺探消息等事,虽然他没有料到这么多百姓突然发病聚集,但是他很快就能想到为何这些百姓为何会有这样的举动了,自然是因为背后有人鼓动。
这背后的人,无非就是想借这些百姓们的举动来攻击他。
这当中有什么可以攻击的地方呢不外是百姓们拒绝了朝廷大夫和太医的诊治,无视了左翊卫的劝阻,不管不顾地跪在这里……
明面上这些百姓是相信汪府能救治他们,但细究起来,却可以说是汪府的影响名望超过了朝廷的,再往深里说,这就是罪同谋反的大事了。
这背后的人这么做,是为了把汪府和朝廷对立起来,让皇上相信他功高震主乃至功高盖主,如此才有理由对付他,这就是这些人的如意算盘!
所以他才决定将这些百姓投入缇事厂大牢,皇恩浩荡,最后百姓无比感激的只会是朝廷和皇上,那么这一场针对汪府的危机就能够消弭。
现在事情的进展,也正如汪印所料,御史大夫魏酣中已经进宫求见了,说那些百姓无辜,并且出言弹劾……
听到了汪印这些话语,叶绥陷入了沉默之中,半晌才叹息了一声,说道:“半令,我在京郊农庄所做的那些事情,反而给人留下了把柄了。”
到了这个时候,她已经不用去问之前那个计划是否要停止了,局势如此明显,那是不得不停止了。
当初她做这个安排,主要是想让那些有心人确认她在京郊农庄,从而引他们入局。不想,这些事情现在却成了被用来对付汪府的利器。
与天子争名,与国朝争利,这是大罪!若是处理不好,那么半令所遭遇的危机……
她想到这里,心情就越发的沉重了。
汪印伸手轻轻地拍着她,安慰道:“阿宁,你想太多了。不管是什么计划,就算说了万全准备,但也不一定就是万无一失,当中有太多变化了。”
阿宁的这个安排,他是认可的,并且与他和齐适之的计划是一致的,所以他支持她去安排,但是安排出现了变化,事情并不遂愿,这是没有人能够预测到的事情。
在京郊农庄那里的事情被人利用,成为了如今的局面,只能说……背后设计的人还是技高一筹罢了。
没有人能够真正算无遗策,他做不到,阿宁也做不到,这无须苛求,最重要的是要顺着局势的变化,将目前不利的局面扭转过来。
叶绥仍旧沉默,脑中各种想法起伏交错,良久才舒出一口气,点头道
第一千一百零四章煽风点火
贤妃为永昭帝轻轻按揉着太阳穴,心疼地说道:“皇上,您在生气的时候头痛才会发作,这次又是谁惹您生气了”
听到贤妃这么问,永昭帝眼皮眼皮耸了耸,胸口不由自主涌上了一股怒火,语气含怒道:“还不是因为汪印!那些被关押在缇事厂大牢里的百姓死了……”
他把魏离弦禀告的事情说了出来,末了说道:“朕觉得,不管那些百姓是被谁灭的口,这都与汪印脱不了干系,若不是汪印将那些百姓投入缇事厂大牢,那些百姓或许还不会死!”
说到底,他都觉得这些事情与汪印夫妇有关,若不是汪印妻子在京郊农庄救治了那些佃农……往更远一点说,若不是汪印妻子当初进入靖平县,那么京兆这些百姓也不会有这样的举动。
此刻的永昭帝怒火遮眼,满心都是责怪归咎,却完全忘记了正是汪印夫妇当初进入了靖平县,才救下了那么多百姓,免除了雁西道乃至整个国朝的一场浩劫。
汪印动辄得咎,这真的无可说了。
贤妃知道永昭帝现在怒火中烧,所想的事情也就失了理智和分寸,这正是她想见到的情况。
她当然不会希望永昭帝能够理智看待汪印夫妇,反而引导着说:“皇上,臣妾也觉得奇怪,为什么那些百姓对汪督主那么信服呢”
她停下了动作,语气听起来难以置信:“臣妾还听说他们拒绝了朝廷太医的救治,这不是儿戏吗太医的医术当然要比汪督主夫人高明!臣妾怎么都想不明白,他们竟然相信汪督主而不相信朝廷。”
贤妃这些话语,让永昭帝倏地睁开了眼睛,眼中寒芒瘆人,脸容也扭曲了一下,好像被人戳中了心窝一样。
不是好像,而是的确,贤妃的话语的确戳中了他的心窝!
虽然也知道汪印在雁西道做了一些实绩,但那也只是知道而已,如果没有百姓跪求这些事,他还不知道汪印在百姓间竟有那么高的威望。
一个宦官,竟然如此深得人心,甚至在某些事情上,还排在朝廷之前,一想到这点,永昭帝心中便又怒又恨。
&r />
这个官员乃京兆府户曹所属的一个官员,所负责的是京郊那一带赋税粮食的征收工作,这个官员在奏疏中所禀告的是京郊赋税粮食连续下降的问题,而这份奏疏,正是邵世善亲自送到永昭帝跟前的。
永昭帝接到这个奏
第一千一百零三章讳疾忌医
永昭帝此前听了魏酣中的上奏后,已经打算释放那些百姓的了,他想着明早就下令,并且就此事问罪汪印。
可是,他没来得及下旨,魏离弦就前来禀告了,道缇事厂大牢里的百姓出事了,一下子就死了二十多人。
“一下子死了二十多人”永昭帝脱口问道,难掩心中惊讶。
那些百姓被关进缇事厂大牢,就只有大半天时间,怎么突然就死了那么多人
“回皇上,正是这样,并且他们是毒发身亡。现在缇骑正在转移那些百姓,缇事厂戒备森严。”魏离弦答道,神情严肃。
缇骑把那些百姓带走之后,魏离弦和左翊卫一直在密切关注着后续,并且想进办法探知缇事厂的情况。
虽然他们不能进入缇事厂大牢,但因为有各种探子的消息,再者,缇骑转移百姓的举动并不十分隐秘,因此他消息尚算灵通。
听说,那些百姓是毒发身亡,具体原因并不清楚,按照魏离弦的推测,这个事情也掩饰不了多久。
事关重大,他一接到消息便上禀了,皇上对此会怎么处理呢
在对待汪印和缇事厂的问题上,魏离弦绝不敢自专。
永昭帝听罢,脑中不断思考着,并没有说话。
那些百姓在缇事厂大牢之中死了,而且还是毒发身亡,是谁毒杀这些人呢是汪印还是别的什么人
这些人被毒杀,很明显是被灭口了,但灭口的人究竟是谁呢
这件事情太过刻意了,以永昭帝对汪印的了解,其还不至于蠢到自递把柄的程度,那么……
他正想对魏离弦说些什么,却感到头一阵剧烈的疼痛,让他眉头紧紧皱了起来,枯瘦的脸容也仿佛揪在了一起,让他整个人看起来异常可怖。
魏离弦还以为是帝王震怒,连忙低下了头不敢再看,心中惴惴地想:皇上震怒不已,事情想必难以收拾,左翊卫接下来有得忙了。但是与缇事厂对上,这对左翊卫来说还是太难了……
可是他等待良久,也没有听到永昭帝说有任何吩咐,他正想抬头疑问的时候,便听到帝王说话了:“你且退下去吧,待朕想想再下旨意。那些百姓后续,仍要密切关注。”
“是,臣知道了。”魏离弦应道,忍不住抬头飞快地看了永昭帝一眼,心中顿时疑惑不已。
皇上一手揉着太阳穴,眉头仍旧紧皱着,好像正在承受着什么一样,这看起来并不像震怒,皇上这是怎么了
但是他不敢细看,随即便退了出去,准备吩咐左翊卫继续关注缇骑的动静了。
魏离弦觉得疑惑的事情,一直在永昭帝跟前伺候的裘恩怎么会不发觉呢
事实上,永昭帝像这样似乎在忍耐着痛苦一样的表现,已经出现过好几次了,太医也前来诊过好几次了,也没有发现皇上身体有什么不妥。
每次,太医总是说“皇上不宜多思多虑,宜放宽心情仔细调养”云云,言下之意就是皇上之所以会有头痛的毛病,是多思多虑所致。
这种心病,是无药可治,因此太医也只能开些安神滋补的药材,却没有多少作用。
为永昭帝诊治的人乃尚药局奉御周太医,对于周太医的忠心人品,裘恩并不怀疑,但是皇上头痛的毛病时不时出现,虽然还不至于影响朝政,总还是会有不妥。
更重要的是,每次皇上头痛的时候,就会去找贤妃,对贤妃十分依赖。——这绝非好事。
譬如现在,裘恩正想让周太医前来诊治,却被永昭帝阻止了:“无须传唤周太医,扶朕前去寝殿歇息,让爱妃伺候就好了。”
如今永昭帝还是
第一千一百零四章煽风点火
贤妃为永昭帝轻轻按揉着太阳穴,心疼地说道:“皇上,您在生气的时候头痛才会发作,这次又是谁惹您生气了”
听到贤妃这么问,永昭帝眼皮眼皮耸了耸,胸口不由自主涌上了一股怒火,语气含怒道:“还不是因为汪印!那些被关押在缇事厂大牢里的百姓死了……”
他把魏离弦禀告的事情说了出来,末了说道:“朕觉得,不管那些百姓是被谁灭的口,这都与汪印脱不了干系,若不是汪印将那些百姓投入缇事厂大牢,那些百姓或许还不会死!”
说到底,他都觉得这些事情与汪印夫妇有关,若不是汪印妻子在京郊农庄救治了那些佃农……往更远一点说,若不是汪印妻子当初进入靖平县,那么京兆这些百姓也不会有这样的举动。
此刻的永昭帝怒火遮眼,满心都是责怪归咎,却完全忘记了正是汪印夫妇当初进入了靖平县,才救下了那么多百姓,免除了雁西道乃至整个国朝的一场浩劫。
汪印动辄得咎,这真的无可说了。
贤妃知道永昭帝现在怒火中烧,所想的事情也就失了理智和分寸,这正是她想见到的情况。
她当然不会希望永昭帝能够理智看待汪印夫妇,反而引导着说:“皇上,臣妾也觉得奇怪,为什么那些百姓对汪督主那么信服呢”
她停下了动作,语气听起来难以置信:“臣妾还听说他们拒绝了朝廷太医的救治,这不是儿戏吗太医的医术当然要比汪督主夫人高明!臣妾怎么都想不明白,他们竟然相信汪督主而不相信朝廷。”
贤妃这些话语,让永昭帝倏地睁开了眼睛,眼中寒芒瘆人,脸容也扭曲了一下,好像被人戳中了心窝一样。
不是好像,而是的确,贤妃的话语的确戳中了他的心窝!
虽然也知道汪印在雁西道做了一些实绩,但那也只是知道而已,如果没有百姓跪求这些事,他还不知道汪印在百姓间竟有那么高的威望。
一个宦官,竟然如此深得人心,甚至在某些事情上,还排在朝廷之前,一想到这点,永昭帝心中便又怒又恨。
宦官竟敢与天子争民心汪印好大的胆子!
“皇上,您先消消气,身体紧要,何须为了一个臣子而动怒呢臣妾真的不想看见皇上再头痛了……”贤妃这样小声劝慰着。
“不过,皇臣妾真的感到很奇怪,为什么这些百姓突然会聚集在汪府周围呢,而且他们的行动还那么迅速。汪督主和缇事厂在朝中的威名,足够震慑这些百姓了,他们怎么不怕呢”
“按理说,以缇骑的本事,这些百姓稍有风吹草动,他们肯定早就知道了,如果真的想阻止这件事情,那些百姓怎么可能去到汪府周围”
贤妃不愧是与永昭帝相处时间最多、最得其信任的人,她这两个疑问,当真是问到永昭帝心里去了。
是啊,这些百姓为何不怕汪印呢难道在此之前,缇骑就没能发现什么端倪汪印是真的想阻止这个事情吗
百姓们聚集的声势浩大,现在朝中上下都知道了,京兆百姓也都知道了,知道了汪印夫妇原来这么厉害,可以救治这些百姓!~
那些百姓肯定是有人鼓动的,现在看来他们这么做对汪印更为有利,那么死去的百姓是被谁灭口,就可想而知了……
“皇上,现在死了那么多百姓,您打算怎么处理这些这个事情呢这二十多条任命,就这样没有了!”贤妃惋惜地说道,引着永昭帝一步步往下。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