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闺秘录:厂公太撩人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平白兄
现在裘恩说到了仪鸾卫大将军,应该是这个事情就已经有了结果。
这个结果,是不是她所期许的那样
汪印点点头,道:“应该就是宋定边了,顾名璘的本事毋庸置疑。”
顾名璘现在已经是门下侍中,是中枢重臣之一。其本身的能力自然就不用多说了,并且他与雁西卫大将军穆太澄私交甚笃,与中书令裴鼎臣也是患难之交,有这样的关系势力,想来他要推宋定边至仪鸾卫大将军这个位置,应该不难。
汪印更为在意的,是皇上明日的召见。皇上为什么会召见他还是商量仪鸾卫大将军人选
当初是杨善心之所以能够成为仪鸾卫大将军,那是因为他的推荐。
只不过,当时杨善心还没有显露出争权的野心,又或者人都是善变的,很少有人能够抵挡得住权力的诱惑,所以后来种种事情也难以预料。
汪印觉得自己当初是看走眼了的。现在皇上有召,难道是会继续听取他的意见吗
不管怎么说,唐玉既然将消息送来了这里,为了明天能够及时进宫,他必须得离开了。
原本他是真的想在京郊农庄这里留几天的……
沉吟片刻,汪印便定下了主意:“阿宁,我得返回府中了。明日我会让年伯来一趟。那些暗中窥探的人,有他们在,你不用担心。”
庆伯和王白他们没能抓住那些前来窥探的人,如今他又不能留在这里,那就只能劳烦年伯来一趟了。
叶绥摇摇头,却不赞成这个安排:“半令,那些人只是前来窥探而已,目前并没有多余的举动,庆伯和王白他们还能应付得过来,你不用让年伯来这里,他还是守着缇事厂大牢更为重要。”
年伯一直在缇事厂大牢里不出,这些年他出缇事厂大牢的次数,在叶绥的印象中就只有两次而已。
一是当年半令受了伤,当时在趋云峰养伤,年伯为了保护汪印,便离开大牢守在了趋云峰;
另一次,则是封伯过世的时候,年伯前来悼念封伯,还陪着半令去了杨善心府中……
 
第一千零八十六章争夺
第二天一早,永昭帝果然召见了汪印,汪印进宫之后便直去了紫宸殿。
他进入紫宸殿之后,才发现殿中除了永昭帝和内侍宫女之外,还有裴鼎臣、顾名璘和邵世善三人。
中枢三省的主官都已经在这里了,原来皇上是同时召见,难怪皇上这一次不是在寿康宫而是在紫宸殿。
想来皇上还没有糊涂到底,不会在一个嫔妃的宫殿之中讨论这种军国大事。
邵世善见到汪印之后,脸色没有什么变化,心中却大惊:汪印怎么也来了仪鸾卫的事情,皇上难道要听取汪印的意见
就连裴鼎臣也有些意外,顾名璘……这个人精眼中自然流露出一丝疑惑来。
永昭帝看了看众人,然后开口说道:“朕召诸位爱卿前来,是为了商讨仪鸾卫大将军的人选。朕想听听你们有什么想法。”
此番到来是商量仪鸾卫人选,这几个人其实都提前听到风声了,因而心中都有数,大家脸上颇有些波澜不惊的意思。
最先开口说话的,自然是邵世善。他是尚书左仆射,吏部就是他下辖的。吏部就是负责官员之间的选拔调动考核等情况,现在重新选任仪鸾卫大将军,正是他下辖官衙的职责之一。
于是,他这样说道:“皇上,吏部呈上了几个人选,都是各卫的副将,都有资格擢升为大将军。”
接着,他把这几个名字说了出来。其实,符合条件的人也不多,总共有三个人,其一就是汪印所知道的宋定边,另外两人则是关内卫副将徐齐年与河东卫副将吕藏。
在这三个人之中,宋定边是顾名璘和汪印属意的人选,而吕藏则是邵世善的人。
邵世善先前之所以看不上郑训手中那个仪鸾卫都尉的位置,那是因为他看中的另外一个位置,那就是仪鸾卫大将军之位
仪鸾卫是皇上的亲兵,所统领的也都是权贵子弟,这是一股多么庞大的势力,自然就不用多说了。
并且,现在京兆朝中唯一能与缇事厂抗衡的,就只有仪鸾卫了。
这么庞大的势力、这么重要的位置,如今空了出来,简直是千载难逢,邵世善对此势在必得。
很久之前,早在杨善心刚刚被夺职的时候,他就已经授意吏部的官员去办事了,将吕藏的名字作为重点推荐的官员。最后果然如愿,吏部所选出的三个人,其中之一就是吕藏。
作为尚书左仆射,邵世善当然早就看过了吏部呈上来的人选,也看了这些人选的相关资料,并且针对每一个人的情况做了相应的准备。
宋定边近年来风头极盛,是个一飞冲天的人物。一个人擢升得这么快,除了立下巨大的军功之外,背后的势力同样必不可少。
不然,立下的军功根本就到不了吏部。——对于宋定边这个人,邵世善当然也去深入查探过。
奇怪的是,什么都查不出来。这只能说明了两点,宋定边要么是背后没有关系,要么就是这个关系深到连他都查不出来。
宋定边本事很厉害,在军中也颇有名望,但是有一个问题,就是太年轻了。
这么年轻的大将军绝对难以服众,就算是皇上最后选定了这个人,邵世善也觉得有理由提出反对。
而徐齐年则是年纪偏大了,作为一个军中将领来说,年纪大没有什么优势,这同样是一个缺点。
&n
第一千零八十七章着急了
听到汪印这么说,殿中另外的人都朝他看了一眼,心中想法各异。
顾名璘就不用多说了,裴鼎臣和邵世善觉得奇怪:汪印这么说,明显是属意宋定边就任仪鸾卫大将军!
邵世善想说些什么,但脑中一转,马上就止住了出言的打算。——他想起了皇上对汪印的态度。
皇上对汪印如此忌惮,怎么可能会选择汪印属意的人选
汪印所推荐的人,皇上肯定是不会用!并且还有杨善心这个例子在前,皇上就更加不信任汪印了。
他不用多费唇舌的去反对诋毁,什么都不用做,只需静待结果就行了。
说起来,汪印这番话语倒是帮了他一把,这是好事啊!
于是他打定主意,什么都不说。
除此之外,他自认为对皇上还算了解,心中其实很笃定:那就是皇上不会选择宋定边这么年轻的人来当大将军。
年轻人很容易犯错,况且还是汪印所欣赏的年轻人,那就更加不可能了。
顾名璘没有说话,就算宋定边是他暗中选定的人,他也不会在这个时候说什么支持宋定边的人,反而是裴鼎臣说话了。
裴鼎臣这样说道:“皇上,臣也知道宋定边这个年轻的将领,其山东卫剿匪的时候立下了很大的军功,在军中也颇有威望。臣觉得,年轻将领还有很多可塑的地方,想必他也会十分感激皇上的知遇之恩。”
这些话乍听来不觉得有什么,但是仔细一想却意味深长。
永昭帝自然知道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也恰恰说到了他心里面。
年轻有可塑性,那就代表着,他背后的关系其实十分简单,是可以信任的人,是有可能培养成为纯臣的将领。
倘若一个在如此年轻的将领成为大将军,必定会受到非议,如果作为帝王能够力排众议坚决用这个年轻人,那么年轻人对帝王会有怎样的感情
宋定边自然会对他忠心耿耿,会为他肝脑涂地。
仪鸾卫用人最重要的是什么除了武功高强会练兵用兵之外,最重要的就是这一份忠心!
永昭帝现在最想要的,就是有一个能够极为信任的人,特别是仪鸾卫大将军,绝对不能再一次出现杨善心这样的事情。
新任的仪鸾卫大将军,将来仍旧是要监察南库的,绝对不能再出现任何隐瞒的事情。
他要仪鸾卫完完全全掌握在自己手中,要仪鸾卫大将军绝对为自己所用!
听到裴鼎臣这么说,邵世善脸色才微微变了变,他不明白一向忠厚老实的裴鼎臣为何会突然说这样的话,他也来不及揣测其用意,心中只有种如临大敌的感觉。
——他很清楚,裴鼎臣这些话必定说到皇上心窝子里面去了。
经过了太子和杨善心的事情,皇上现在对任何人都保持着极高的戒心,最需要、最想要的就是能够完全相信的人。
忠心固然很重要,但是得到皇上的信任同样十分重要。
一旦皇上认为宋定边是可信的,是可以培养成为纯臣的,那么问题就大了,就绝对不是汪印欣赏推荐与否的问题了。
于是他终于按捺不住,这样子说道:“皇上,臣觉得宋定边还是太年轻了,这么年轻的人就任大将军,恐怕难以服众,反而会让仪鸾卫出现什么问题,现在仪鸾卫经过了先前一番动荡,最需要的便是稳定军心。臣觉得吕藏不管是从年纪还是从才能来说,都比宋定边更为合适。”
这个时候,他也不管其他人是怎么想的,直接将心中的人选说了出来。
第一千零八十九章宋定边
宋定边秘密前去拜访的人,自然就是一直暗中提携他的顾名璘。
他顺利甩开了所有人盯梢的人,然后潜入了顾家,来到了顾名璘前面。
一见到顾名璘,他便弯下腰身,恭敬地说道:“小子见过顾大人。”
他在顾名璘面前,一直都是自称“小子”的。他最初遇到顾名璘的时候,是十一二岁的年纪,却已经经历过世间种种磨难,三餐不定居处无屋,小小年纪便要颠沛流离。
或许他前十来年的磨难,都是在积聚一次运气,一次可以改变命运的运气。
遇到顾名璘,就是他的运气。是顾名璘给了他充足的食物和稳定的居所,是顾名璘教会他认字,也是顾名璘教会他练武。
顾名璘让他活得像个人,而不是一条四处逃窜的狗。
为此,他会一直记得顾名璘的好,会永远尊敬顾名璘。他所受到的,不是来自顾名璘的恩惠,而是再生再造之德,这是他天大的运气。
因为他在练武上有天赋,在这方面比任何同龄人乃至年长的人都出色,所以后来他从了军,在顾名璘的帮助下,用了十年的时间,从一个无名小卒成为了山东卫副将军。
他从来不觉得顾名璘是为了利用他,他有什么让顾名璘可图的即便现在他已经成为了仪鸾卫大将军,但顾名璘乃中枢重臣之一的门下侍中,顾家一门皆名士豪杰,又哪里需要用得上他
如果能为顾家所用,那也是好的,能报一两丝顾名璘再生之德……
见到顾名璘,宋定边难掩心中激动,在军中已经修炼至喜怒不形于色的人,此刻胸膛剧烈起伏着,眼眶也变得有些红,眼神中的孺慕尊敬根本掩饰不住。
顾名璘抚须而笑,大笑道:“老夫一切都好,如今见到你,知道你也一切都好,老夫实在宽慰。都好,都好,哈哈。”
他打量着宋定边,不住地点点头。
他和宋定边已经数年没有见过面,如今见到了,发现眼前这个年轻的将领和记忆中的人有着很大的差别。
宋定边二十有八,这个年纪单看的话说不上多么年轻,但是他现在已经是三品大将军,从这一方面来说,就是一个年轻、异常年轻的将领了。
就连当年权势最盛的汪印,就任雁西卫大将军的时候已经三十多岁了,宋定边与之相比,实在是年轻太多了。
顾名璘也从没有想过,当年因一念之慈而捡回府中的小孩儿,竟然会有这么大的造化。
说不定,以后顾家是要仰仗他了。
不管怎么说,看着宋定边这一路走来,看着他越走越顺、越走越远,顾名璘心中极为高兴。
这让他相信,慈念是会有回报的,他当年小小的举动,不仅为顾家寻到了一个仰仗靠山,也为朝廷发掘了一个栋梁之处,这实在太好了!
宋定边眼中仍有激动,声音都高了不
第一千零九十章栋梁
/>
说起来,这还是第一次有臣子在他面前主动提出要去拜访汪印,宋定边这个人真是有意思。
汪府门房宁安接到拜帖的时候,心中也大为吃惊。
作为汪府的门房,他的消息比朝中许多大臣都要灵通,不过作为汪府的门房,他也是最为空闲的,因为胆敢往汪府递帖子的人基本没有。
在厂公娶了夫人之后,也就是和夫人有深厚情义的人会送来拜帖,朝中的大臣们明面上依然不敢与厂公有任何交往,基本是不会有人往汪府送来拜帖。
但是新任的仪鸾卫宋将军,竟然主动往府中投了拜帖,这可是宁安过去从来没有接过的拜帖。
宁安立刻把这个拜帖送到了汪印跟前。汪印接过了这一封拜帖,打开看着上面简单的言辞,神色没有起伏变化,仍是往常的冷漠。
他没有去想宋定边为何会送来这张拜帖,只是吩咐利宁安道:“接下这个拜帖吧,到时请宋将军来见本座。”
宋定边敢这么光明正大的来,自然是有其原因,正好,他也想见一见宋定边。
如此,就接下这个拜帖吧。
三天之后,在汪府的前堂,汪印见到了宋定边。
虽然汪印对宋定边的情况十分熟悉,也曾见过其画像,但这还是他第一次亲眼见到宋定边,少不了要打量一番。
要说的话,其实也没有什么复杂的感情,但是也不能说是十分寻常,总是有一些特别的。
他内心略有些感叹:这真是个年轻的将领!身形高大、面容坚毅,散发着蓬勃的朝气,如同正午之阳,真好。
宋定边这个年轻的将领能够入顾名璘的眼,并且也能让阿宁注意,汪印自然是多了几分在意的。
此刻亲眼见到了宋定边,见到其眼中的果敢坚毅,还有那一丝掩饰不住的清澈好奇,他忽然就明白了顾名璘和阿宁为何会对宋定边评价如此之高。
一个将领经历过十几年的磨难,从最底层开始,凭借过人的天赋和毅力,最终成为了国朝的大将军,这本身就值得让人赞赏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