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败家子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天香瞳
项百川略微一怔。
这样的话,他可不敢说。
“奉国如何,是奉国的事,还轮不到你指手画脚。”
“看来奉王是不愿意配合了?”
“本王就是不配合,你又能如何?”
“好!”
温漳开口道:“朝廷派往边境的的大军就快要出发,本官可传信,不介意让大军过来一趟。”
“你,你……”
项百川面色大变。
“走,我们进城!”
温漳没有再理会他,而是带人直接走了进去。
他对奉国的王都太熟悉了,或者说这里的一切他都很熟悉。
他并不怕什么。
既然已经到了这个地步,那就必须要走下去……
至于手段多的是。
还得是从内部攻坚,从他的这些子嗣入手。
他知道项百川积威很重,这时支庶子弟们心有异动,而不敢造次,他来就是给他们最有力的支持……
接迎不欢而散。
项百川也没想到会是这个结果,阴沉的返了回去。
王都的城民百姓也没想到,这位温先生在寿春走了一圈,会变成这个样子。
一时间,受到了千夫所指。
在人们看来,不管是你做什么事情,是对是错,你这样做就是忘恩负义!
可温漳并不理会。
他在这里也是有很多人脉关系,也都用了起来,并且私下接触支庶子弟们。
各种手段都用了出来,同时他也在不断给项百川施压。
原本铁桶一块的奉国出现了混乱,原本安然自若的项百川也感觉到了压力!
他的儿子们都开始闹了起来,并且越演越烈……
项百川对温漳的恨意日益加重,在他看来,这完全是温漳造成的。
因此,他萌生了杀意。
当然他不敢光明正大,温漳现在是朝廷的钦差,他不能给王康对他动手的借口。
但还是有很多办法的。
这是在奉国,是他的地盘。
可似乎并不顺利。
王康给温漳安排的人手可不是白给的,他们的主要任务就是保护温漳。
项百川甚至都派出了死士,但却都没有结果。
就这样,闹的越来越凶。
而项百川也得到确切消息,朝廷的大军出发了。
此次直接出动二十万大军。
温漳也给他下了最后通牒,若不执行,大军就要来了。
其实这完全是扯谎。
是温漳在借势。
但项百川却不知情,他也不敢赌。
在各方面的压力之下,项百川终于松口了……
奉国也启动了推恩令。
他的儿子们都得到了封地爵位,整个奉国也被瓜分。
相应的很多地域资源,也失去了控制,落在了项百川的儿子们手里……
风向标终于倒了。
人们认识到了温漳的狠辣,他对自己的老东家都不留情面,更何况是其他人?
他被人们喷化,被誉为是朝廷鹰犬,王康的一条狗,可他依旧我行我素。
项百川这一松口,造成了明显的连锁反应。
其他还在坚持着的诸侯王们也纷纷放弃,推恩令开始大范围的推广,同时朝廷派出的相国也开始到来。
诸侯国彻底瓦解,受朝廷的控制。
而温漳也筹到了大量的粮食,原来他早已经跟那些支庶子弟们暗中商议好了,他帮助他们获得封地,作为回报,他们将主动捐献粮食。
这时,卫吴巴三国的变故才大规模的传开,人们这才知道他们又被这位新君给戏耍了……
帝国败家子 第一千六百七十章 诸侯跌倒,王康吃饱…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帝国败家子最新章节!
颁布推恩令,借势威慑,紧接着又派人到各诸侯国任职相国,掌控政务,直接架空诸侯王。
他们本已失去不少权势,更是所剩无几……
一波接着一波,简直让人眼花缭乱,应接不暇。
推恩令实行之后,朝廷在东楚设郡,设立郡府,将那些封分下来的侯国涵盖其中,将受郡府直接管辖。
王康也正式宣布,因东楚情况特殊,允许实行郡国并行制。
也就是说既有郡国,也有诸侯国。
而这也不过是安抚人心的说法罢了,真正的情况是只有郡而没有国……
高明,难以形容的高明。
所用一切,皆是阳谋让人都没有反驳的余地,到了现在那些诸侯王们就算是有反心,也没有反的实力了,只能接受朝廷统辖。
只需一旨命令,谁敢不从?
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困扰多年的诸侯国问题,就这样轻易的解决了。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还有一个人起了巨大作用,他就是曾经奉王身边的名士温漳。
作为钦差,他全程参与了督促了推恩令的执行。
最让痛恨的是,他对这些诸侯国进行了极大的剥削。
他无所不用其极,威逼,利诱,甚至是采用诈贪等卑鄙手段,从这些诸侯国中卷走了大量的粮食,钱物。
诸侯王几大储备粮仓都被他掏空。
也因此他背负无尽骂名,也让人恨之入骨!
在东楚任职钦差其间,他经历刺杀多大五十余次,受威胁恐吓八十余次,数次在生死间徘徊,可他依旧无所畏惧!
剥削,成了他的代名词!
在受尽千夫所指的情况下,大批量的粮食运往寿春,同时还有很多钱物尽归国库。
诸侯跌倒,皇帝吃饱。
这是近日孩童们都知道的一句话。
总之,诸侯国已经成为了过去时。
新朝成立才多长时间,就真正的完成了国家的大一统。
这种权术手段无法形容。
这也被誉为是新君登基以来到现在最大的政绩,超越前朝所有君王……
同时这位新君也是仁慈的,一切尘埃落定之后,前朝楚皇项临天嫡长子项瑜被封为安王。
前朝楚皇所有后代子嗣,甚至包括嫔妃女眷,终于结束了漫长的囚禁,都被释放!
虽然只是一县之地,但也是一个生息之地。
安王。
这个封号,明显含有特殊的寓意,安定踏实的活着吧,不要再想着复辟,或者其他什么心思。
这显示了新君的仁慈,也显示了他的自信!
他根本就不怕。
也不需要怕。
王康始终相信四个字,民心所向。
而现在,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城民百姓已经接受了这个事实,并且逐渐的转换过来。
他们开始拥立爱戴。
新律在全国推行,东楚也畅通无阻。
这个律法直接解决阶级固化问题,一切事宜,依律而行。
曾经地位低下的普通百姓都获得了人权。
冬天即将到来。
粮食短缺,难民丛生,是最大的问题。
而朝廷开始拨粮赈灾。
这时人们才知道,原来陛下剥削那些诸侯王并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所有的城民百姓……
尽管依旧很艰难,但朝廷却实实在在的在想办法解决。
对比之前,这才是最大的难得。
在以前那种制度下,谁又真正管过他们的死活?
一时间,王康的威望达到了顶点。
越来越多的人对新朝有了归属感,并以秦人自居,新朝已经开始进入正轨,也迎来了第一个冬天……
雪花飘扬,给寿春这座厚重的城池增添了几分活泼之感。
皇宫也在雪花的衬托下,显得美轮美奂。
清晨,太监尖锐的声音从奉天殿门口传出。
“宣驻东楚钦差大臣温漳进殿!”
所有朝臣目光下意识的看向殿门口,这个名字,是近日来被议论最多的。
不多时,温漳走了进来。
走了一个多月,他身材显得更加消瘦了一些,并且透露出一众阴沉之感。
显然经过这场历练,他改变了很多。
若非王康派出跟随的护卫保卫得当,他能否安然回来都不一定。
在这个过程中,他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功绩,完美得完成王康交待的任务。
但他也背负了巨大的恶名。
被称为是恶吏!
恶吏,是比酷吏还让人讨厌的一种。
他毕竟曾是奉王的谋士,但翻脸不认人,对老东家毫不留情。
这种人,朝臣们也敬而远之,而不想跟其共处打交道。
不过他必然会得到陛下的看重,因为他已经表露的忠诚……
“微臣温漳,拜见陛下。”
面对周边投来的数道不善目光,温漳没有丝毫异动,不卑不抗的行礼。
“好!”
王康开口道:“温漳能安然回来,实属不易,这趟差事办的不错。”
他声音中满含赞赏之意。
确实王康很满意,这表明他并没有看错人。
推恩令相关事宜倒是其次,主要是带回来的粮食钱物超出了他的预期,虽说依旧有很大的缺口,但已经大减燃眉之急。
而今已经下发至地方,能救很多人。
“都是陛下法令通明,臣只不过是尽微薄之力。”
“好。”
王康开口道:“拟旨,即日起任温漳为中书令,执掌中书省。”
“温漳,你万不敢松懈,为我大秦尽职尽责。”
“是。”
都知道温漳会得到提拔,但也没想到会一步登天。
中书省掌管机要,发布政令,是全国政治中枢。
关键是中书令本是郭祖德,作为旧臣,在新朝建立过程中,他做出了巨大贡献,很多朝臣可都是他举荐的,难道是要被贬了吗?
“郭祖德,任为门下省侍中。”
紧接着,王康又宣布了一条政令。
门下省也是中枢政务机构,并负责审查诏令,签署章奏,有封驳之权。
看似平级,但相比较而言,还是中书令职权更大一些。
“原侍中黄若丰任为中侍郎,作为郭祖德的辅官。”
接连更改多项任命。
借此机会重新调配,其实就一个原则,把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位置上。
郭祖德是很不错,虽是旧臣,但对新朝忠心耿耿,但他思想还是有很大的束缚,不适合中书省。
这也是新朝成立后第一次重大的官员变动,很多人以为结束,其实才真正开始……
帝国败家子 第一千六百七十一章 全新的王朝!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帝国败家子最新章节!
其实在新朝成立之前,王康对于新朝的治理就已经有了大概的构想。
他要建一个全新的王朝,跟这个世界上任何国家都不一样。
在这方面他是有经验的。
曾经的新奉城,南沙湾都是从无到有。
这是成功的经验,只不过现在要放在整个国家。
在王康看来这是一样的。
把国家当做一个大的新奉城,进行全方位的改革。
首先是思想上的改革,王康推行新律就有这方面的作用。
其次便是实践。
他已经有了自己的国家,家族中的一切重心都要转移过来,那包括有各种庞大的产业,这些也能带动经济发展。
近日,已经有些资产转移了过来,还有王康最需要的人才也到了!
教育,工业,经济等方面都是王康要力抓的问题。
其中教育是关键。
楚国的教育太差了,曾都掌握在贵族阶层。
十个人中,有九个是文盲。
国家想要发展最需要的就是人才。
为了解决这方面的问题,王康要在朝廷六部的基础上,再新设府衙,专门负责各种事项!
表弟苏哲,曾就在新奉城负责文化教育办学等事项。
王康便让他过来,任仪制司主官管理学务事宜。
还有其他很多人都有新职,分入朝廷六部之中。
这是一次大规模的官吏任用,也改变了朝堂格局。
新朝初设时,旧朝官员占据多数,这种局面已经要被改变了。
很多家族中的老人都进来担任要职。
他成了皇帝,传回家族老家,很多家族中人都起了心思。
但王康并非全都理会,还是以个人能力为主提拔任用。
越是至亲的人用起来越要慎重,一不小心可能就会有娇纵权臣,在这方面,王康是严厉打击。
因此,监察制度的完善是必要的。
在他看来,所有的事都是人事,只要人用对了,那就没有问题。
这个早朝进行的时间很长,基本上都是王康在宣布官员任用,并且进行一系列的安排,使得朝廷体系更加完善。
这也是为了他的离京做准备。
王康准备近期就会去一趟齐国,主要是为了把高殷扶上皇位,他现在已经有了紧迫感,生怕被天问钻了空子。
只要这些主要国家都在他的掌握中,那天问就翻不起什么风浪。
现在离京,实在不是个好时候,可也没有办法。
但他必须要做好妥善的安排。
而且在这之前有一件一直都未定下的事情,也要确定了,那就是立太子!
王平已经随着大军去了边境,依稀记得他走时的场景,其母亲林语嫣不舍的情形。
这一走就不是一两年能回来的。
军中不比其他,有严明的纪律,哪怕是他的儿子也不能大搞特殊化,不然怎么服众?
这也意味着,他放弃了皇位,王康便没了选择,只能立王安为太子。
王康已经传令,将他召回,不日就能回到寿春……
随着他的安排,朝廷进入正轨,各项事宜已经开展。
冬天到了,目前的重心依旧是救济难民。
王康下令各地必须主抓,包括建立临时安置处,施粥救民等措施。
可真正在处理时,才发现难民太多了,救济面临很大的压力。
好在之前搭建的大棚有了进展,合适耕种的粮食还没有找到,还在试验当中,所以只能种一些时令蔬菜……
这只能慢慢来。
王康已经是尽力了,熬过这个冬天,相信就会好很多。
苏哲上任,也开展了学务。
因为基础太差,一切都要从头来。
首要做的就是办学。
新律倡导有教无类,不设门槛,也是为了增强人们自主学习意识。
以朝廷的名义开设学堂。
有很多老师都是从新奉城带来的,他们都接受过新式教育,能够最快的上手。
同时,对于一些已经年长,教授难度很大的,还设立了专业的学堂,教授一技之长……
而这些都有一个前提,是要宣传,让更多的人知道朝廷的政令。
王康将富阳小报的班底拉了过来,专门成立了一个负责宣传的衙司,并且还开办了大秦官报!
曾经富阳小报的小编,笔名为笔下生花的林舟,成了第一任主官。
其实这也是加强统治的一种手段,控制舆论,掌握人心。
目前是在寿春进行,等慢慢发展起来,就可扩展至地方,王康相信这些都能够实现……
只不过在初期,这些都是要砸钱。
尤其是开设学堂,相应的设施,教员等都需要花钱。
很多人都不理解,王康为什么要投入如此之多来做这些事情。
现在财政压力紧张,这件事情完全可以等舒缓开了再进行。
可王康却依旧如此。
在他看来,这才是事关国家发展的基石。
毕竟,科教兴国。
这是不变的真理。
王康就是在向这方面发展。
连日来,朝廷官员以及城民百姓都有一个感受,那就是变化。
每天都有新的政令,都有新的变化。
在朝廷的全力支持下,第一所学堂已经建立,并且开课。
这曾经是一个贵族的大宅,经过修缮启用,可同时容纳三百名学生上课。
开学当天,万人空巷,王康还亲自去题了词。
这注定是载入史册的一天,因为这意味着贵族垄断式的教育彻底被打破。
新学堂,三百名学生中从七八岁的孩童,到中青年皆有,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大部分都来自于普通家庭,甚至是穷苦家庭!
而且这还是属于义务教育范畴,支出都由朝廷承担!
这显然是一大创举!
而这也不过是一个缩影,近日来各种政令层出不穷,每一条都事关国家大事,每一条都是新的改变。
新朝如同是一个庞大的机器在快速运转,散发着活力,也给人们带来了无尽的希望……
很多人都觉得难以置信,这位陛下是怎么会有这么多的想法?
人们都相信,在他的带领下,大秦将会成为最强盛的王朝!
各项进展都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王安已经回到寿春,在这个时候立太子的事情,也要提上日程了……
帝国败家子 第一千六百七十二章 立太子!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帝国败家子最新章节!
跟着项泰在地方上待了两个月王安明显有了变化,相较之前更多了些沉稳的气质。
这也是王康的目的,就是为了让他历练。
新朝成立,地方上要重新划分省郡,涉及到民生安置,官府设置,人员配给等诸多事宜,一切事务都需要从头做起。
他跟着哪怕不学习,只是耳濡目染,也能得到锻炼。
不过现在看起来,收获不小。
王安从小锦衣玉食,受万千宠爱,没吃过一点苦,也难接触到最底层百姓的生活状态,此番历练意义重大……
“这次外出又什么感触?”
王康笑着问道。
“苦!”
王安低沉道:“不是我苦,而是那些百姓,若不是亲眼所见,真还未想过会有生活那么艰难的人,相比较起来,我真的是太幸运了……”
“你能有如此感悟,也不枉出去这一趟,知百姓苦,才能更好为百姓着想,以后也能做一个好皇帝。”
“父亲?”
王安抬起头,目中诧异。
他如何能听不懂这话的意思,这是要立他为太子了!
“是的,父亲已经决定立你为太子了。”
王康笑问道:“你愿意吗?”
“应该是大哥吧,怎么是我?”
“你大哥的性子你也了解,他痴迷武道,喜军旅,爱征战,你应该已经知道,他已经去了边境……”
“可是嫡长子继承啊!”
王安开口道:“太子之位本来就应该是大哥的,我不会跟大哥争抢的。”
他在说这话的时候,直视着王康,表明是发自内心。
这一点王康也很欣赏。
兄弟二人虽是完全不同的性格,但很好护补,感情也很好,他可不想看到兄弟相争。
“咱们家不讲究这个,你大哥已经放弃了,而且他的性格也不适合做皇帝。”
王康开口道:“他已经说了,你做皇帝治理朝政,他为你保卫边疆。”
“这……”
“你的性格跟为父相似,喜动不喜静,但为夫知道你很聪明,你什么都明白,看似纨绔,但心如细丝,我们家族往上数三单都是单传,你爷爷已经年纪大了,但还在赵秦两国奔波,到了父亲这一代,也不过只有两个儿子,大秦建立,总是需要后继者,这重担只能落在你的身上了。”
王康这番话也是推心置腹。
他需要跟自己的儿子好好沟通,因为他知道,王安就不见得愿意做这个皇帝。
“我明白。”
王安沉声应道。
“当然这需要一个过渡阶段,治理国家并非简单的事情,你还需要经过漫长的学习和积累。”
王康开口道:“父亲近日就会立你为太子,因为父亲必须要离开大秦,要去一趟齐国。”
“去齐国?”
王安惊声道:“现在这个时候您要离开?”
“对,我必须要走这一趟,所以立了你为太子,我会对外宣布,为了锻炼太子,由你总揽朝政,稳定朝局!”
“不行,这不行,我做不了。”
王安忙着摇头。
他有自知之明,还是太稚嫩了,如何能够总揽朝政,掌控这么大的国家。
“当然不是真的让你总揽,只是需要你至台前,有个名义。”
王康开口道:“我已经安排好了,真正总揽者,另有其人。”
“是谁?内阁的大臣吗?”
中书,门下,尚书三省,现在也习惯性的被人们称为内阁。
“是你三娘。”
“三娘?”
王康所说的三娘,其实就是张纤纤。
张纤纤在这方面的才能,王康从来没有怀疑过,她的谋略眼界水平相当之高,最重要的是她的思想不落俗,也是最能跟上王康节奏的。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