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争锋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误道者
相觉一直在留意张衍与两人的言语,只是象名忽然以神意传言,他转了转念,莫名想到了什么,不禁微微色变,
微明等人无疑也是想到了什么,都是心中一沉,所幸很快又听到张衍以言语道明不妥,这才放松下来。
张衍与盈空象名言语了几句后,便道:两位手中造化宝莲,可否借我一观?
盈空象名二人不觉有些疑惑,不过他们并无犹疑,造化宝莲这东西除了本身御主之外,谁人也取拿不走,心中在思忖着张衍如此做的用意,手中却已是将宝莲送了出去。
张衍任由宝莲到了面前,便自上各取一股气机,随后一挥袖,便就将此物还了回去,并道:稍候还需两位与诸位道友一同使力,务必不要让那两位同道过早归来。
他并没有解释取拿宝莲气机的缘由,盈空,象名二人将宝莲收回来之后,也很知趣,没有多问,都是一个稽首,道:当如道友所愿。言毕,两人就告辞退去了。
张衍看向虚寂缺裂之处,盈空方才有言,说阻碍后面这两位大德归来,或许反而会使其等被造化之灵吞夺,这可能虽有,但是太大。
因为两位大德何等伟力,就算造化之灵正身,想要完整收去,也不会没有半点动静,大德更是不会没有抵抗,
若真是见得,他会设法放开一条门路,让二人可以沉入诸有之内。
而且吞夺举动还要炼化道法,这不是简单之举,肯定会耽搁造化之灵归来,要是他为造化之灵,他肯定是以回到诸有为第一要务,而不是去做这等事。
象名与盈空二人来至那方世域之前,再与众人见礼之后,就一同施力阻碍那缺裂之中渗透下来的伟力。
相觉这时起神意言道:象名道友,恕我冒昧,不知方才两位与玄元道友说了些什么?
象名哈哈一笑,道:道友何必明知故问,我原本向玄元道友提出建言,观看一下各位根本定名,这样就能分辨出谁是造化之灵借托之身了,奈何玄元道友不曾同意。
相觉倒没想到,这一位会主动坦承此事,道:道友此举,注定是做不成的,非但我等不会同意,玄元道友也不会同意。
象名笑一声,打一个稽首,道:还望道友莫要将此事透露出去,免得在下成那众矢之的。
相觉道:道友多虑了,我能看出,诸位道友亦能看出,只要这等事没有什么实质动作,没有人会放在心上。
象名言道:其实到了此间,在下发现,眼下还有一个办法,或许不用诸位道友示以本名,也能辨别那造化之灵。
相觉略觉诧异,见他不像是说大话,也是问道:那要请教,道友有何办法?
象名看向被诸人伟力镇压住的那名紫衣道人,道:其人当就是造化之灵伟力一部分身,现在其人毫无反抗之力,我费些力气,或能看到那造化之灵正身之定名,哪怕无法见得,此后也能分辨出来谁人之与近似,便能找出那位借托之人了。
相觉深深看了他一眼,道:涉及到造化之灵之事,道友还是慎重为妙,不过我有一问,道友既然有此能为,为何不去与玄元道友说及?
象名道:因为玄元道友有私心。
私心?
象名似笑非笑道:对啊,玄元道友若是找出了造化之灵借托之身,那么他又有何名义占据本来该是属于诸位的造化之地呢?
相觉看了看他,道:象名道友,你想得太多了。
象名一笑,道:或许如此,不过道友,你可曾想过,若万一玄元道友才是真正造化之灵,我等又当如何自处?
相觉道:虽我不喜玄元道友做法,可我也不觉得他是造化之灵借托之身,不然这诸有早便无法保住了,你我恐无闲心在此说话了。
象名摇头道:无人是无有嫌疑的,就算其人果真如道友所想,我等也不该把所有寄托在其一人身上,
相觉再是看他一眼,这回没有再说什么,而是直接从神意之中退了出去。
象名却是未走,片刻之后,盈空出现在此,问道:如何?
象名沉吟片刻,道:此人言语很是谨慎,暂时仍是看不出来什么,或许需再做几次试探。
盈空道:造化之灵借托之身,最厉害之处,就是连修士自身都难以分辨,我等要找其出来,不能只把目光放在此人身上,连我等自身都要反复审视。
象名道:可惜了,我能辨人之名,却无法辨自我之名,而外人无我道法,便我将本名现与其观,也无人可以分辨真伪。
盈空这时忽然问道:道友方才说,能辨那紫衣道人之名?可有把握么?
象名语含深意道:我是如此认为,可眼下之事,非我认为便就可以。
盈空想了想,点头道:从长计议吧。
张衍与盈空象名二人分别之后,重又回了布须天中,只是坐定下来未有多久,他心有所感,便转入神意之中,只见那残破的道人身影又一次浮现出来。
他淡然看着,之前其能凝聚出身形,全靠神意支撑,不过这一次倒是主动冒了出来,这应该是虚寂缺裂,导致有其人伟力渡来,这才被引动出来,
那道人身影仍是一片模糊模样,他打一个稽首,道:道友有礼了。
张衍还得一礼,道:道友此回现身,想来有事,不知有何指教?
那道人言道:只想提醒道友一句,虽然那些同道看去无有什么问题,可谁都不能深信。
张衍淡笑一下,道:我本也不信谁人,连道友亦是如此。
那道人道:对,连我亦不能信,道友在与造化之灵正身对上之前,无人可以信任。
张衍见他再无什么可说的,一挥袖,就将其形影震散了。
他沉思了一下,关于这位来历他是有所猜测的,只是之前几次劫力被突破之时,他曾刻意找寻过,却并没有感到与其人相似的伟力,不过这也有可能是其人伟力足够高深,所以难以察觉到。
至于那造化之灵借托之身,他没有深挖心思,除非真用象名的办法,否则是没法分辨的,且随着诸大德逐渐归来,其人所能造成的威胁已是有限,就算当真暴露出来,他也有办法压服。
收摄心思之后,他将两缕方才拿来的造化宝莲气机与之前所得置于一处,于心中推算演化,追寻此中道法。
由于先前积累之故,他很快就理顺其中变化,对力道之法的领会大大加深了一步。
大德各是执掌一门道法,唯有他是气力同参,一旦功成,就是执有两门道法。
若用在斗战之中,不是简简单单多了一个手段,而完全是另一个层次了。
他怀疑造化之灵正身能与所有大德对抗,恐怕也是因为其所掌握的道法并非单一,若其夺取到大德道法,那无疑将越来越是厉害。
所以他依靠两种道法压过同辈是容易,可是还不足以对抗造化之灵,唯有掌握更多道法。
可是对于其他大德的道法,他是无能为力的,莫说他得不来,就算拿到手中,也无法执掌,反而是一种累赘。
现在能找到的,就是造化性灵背后的道法,造化性灵越是靠向他,则道法越是完全。
这里就需依靠演教传法了,可惜的是,他可以指点大方向,却不可直接插手此事,只能靠演教自身发展。不过现在多了盈空象名二人,此辈定也会立造道法,这样能参与争斗的对手倒是更多了,倒是有利于他观望此道。
他认为要尽可能将这缺失之道寻到更多,因为此法无疑不曾被造化之灵正身所掌握,其人若要寻求圆满,吞夺大德不是唯一,这道法同样也是其需要的。既然对手需用,那他便不能令其如愿。一旦他执掌到手,只要他自身仍是存在,那就不会被外人轻易夺去。
第二百五十章 神气磨砺真意生
张衍在筹谋如何执掌更多道法之时,却是收得盈空象名二人传意,二人皆言,可以通过观摩紫衣道人,见得造化之灵本名的方式辨别谁人是其借托之身,为防万一,届时还可由他来做见证。
他没有经过多少考虑就否定了此议。
这事并不好做,象名之道,由于执掌道法不同,外人无法确定他所言是真是假,就算他也是一样,再是造化之灵本就有侵染大德之能,其人便是无有问题,此事之上若一不小心,反而还可能把自己陷进去。
现在的局面,需要尽量消弭一切变数,所以不合这般做。
不过他也知道,这两人也应该猜到了这等结果,明知如此还这般做应该就是为了向他证明自身并无私心,望他不要特意针对其等。
他本也没有这等打算,之前他已是推算过了,此次本该一同归来的两位大德现在虽被阻在劫力之内,可也挡不了多久。
这两位一旦归来,那么剩余劫力很有可能再也缠不住造化之灵了,这个时候他需得尽可能完善自身道法,而不是去节外生枝。
山海界,南罗百洲,一片毫无生机的荒漠之中,底下千百丈所在,却有一座修葺严谨,结构森严,规模广大的宫殿群。
当年这里不见生灵踪迹,洪佑在此传法之后,才渐渐有了生机。
由于多数弟子只是凡人,修行之人又不可能去过问俗世,其等也需人照拂,饮水食用,因此这里除了修士,更多的便是奴仆。
现下这里共有两百余名弟子,负责伺候的奴仆侍从已有万数之多。
对于洪佑这等修为之人来说,哪怕亿万徒众亦可分神教授,但无此必要,唯有真正资质上乘的弟子方可在他所传法门之上有所建树。
如此等到此辈成长起来,他才能借此看到自己所立法门之上的诸多变化,若能找出此中缺失,便能使得这法门更为完满。
此刻洪佑正在接待冉秀书,后者也是洪佑立下这传法之地后的第一位外来访客。
自从上回一同周游诸派之后,冉秀书便觉得洪佑很合自己脾气,随便你说什么其人都不会不耐烦,你想什么与他切磋一番,其也是无不应从。
最重要的是,这还是一个极好的对手,尤其是现在洪佑法力已然回至巅峰,那更是让他满意了。
似这等好对手哪里去找?他决定门中谁也不告诉。
这时两人恰好说到元玉之事,冉秀书道:此回元玉之争,已然有了归属,最后是被演教取去了。
洪佑沉声道:不奇怪,那两界通路就是演教把持,而玄镜天中演教势力不小,其夺取元玉的可能最大。
冉秀书好奇道:道友此次为何不去争夺元玉?
洪佑道:道友不是亦未去?
冉秀书摇头道:那不同,少清已是有一枚元玉了,而我自认修为尚需磨砺,又何必去费这个心思。
少清派掌门岳轩霄现在正修持之中,在没有结果之前,他们是不会去争抢第二枚元玉的。不过他们这些上境修士虽未前往,但弟子却是派去历练了一番的,
洪佑道:道友说得不错,近来我回思当日在元蜃门前所遭败局,虽不敢说看清了什么,但却是略略有所收获,愈发觉得自身打磨仍是不够,这般就是得了元玉,又有何用?十有**也是不可能迈入上境的。
他这时已是明白过来,这其实就是先天功法缺陷的缘故。
大派功法,你便是一开始弄不明白,可路就在那里,你只要照着走就是了。
而他则不同,元阳派功法自有限碍所在,是他自己披荆斩棘,另行开辟出来的,并且行道之中,还不知方向何在,除非是如沈崇那等人物,否则当真无可与大派上层人物比较。
好在三重境后,他有无数时间可以浸淫打磨功法,现在他已是庆幸自己没有耽搁在追逐元玉之事上。
他这时言道:我欲待这些弟子稍有成就,便带其等去往山海界各派造访,而贵派剑法高明,届时还望贵派门下弟子能不吝赐教。
冉秀书笑一声,道:道友之言,甚合吾心,自是求之不得!
布须天外一处造化之地内,某座界天之中,一幢庐舍倏忽间自天穹之中冒了出来。
庐舍内部,宽敞广大,姜峥正盘膝坐于蒲团之上,他听得庐舍檐下金铃晃动,就从定中醒来,看去外间,心下忖道:却不知这回又是到了何处。
他自得了这庐舍后,就在诸天万界之内游逛,不过很少造访同道,多数时候都是游历山川,坐看沧海桑田,世事变化,偶尔若是见得资质出众之人,他也会入得凡世点拨一下,留下一脉传法。
他觉得凡世远比许多修道人的刻板沉闷来得精彩许多,在不同人世的体验之中,他心境也是逐渐圆融,没有去刻意修持,但功行增长反而比闭门苦修所获更多。
这非是说游历比苦修更好,而是此等修行方式更是适合他,实际多数修道人往往只会因循守旧,许多时候便错失了诸多机缘。
他以往也是如此,实则他心中崇慕逍遥,以往为还因果,一直系于蓬远派之上,后来此缘一了,顺心而行,反而神意畅达,自身气机更为融洽。
他往下方看去,见这里是一颗地星所在,汪洋山陆半分,洲屿星罗散布,自天穹望来,海蓝气白,赤土玄岩,可谓色彩斑斓,分明是一处孕育生灵之地,不过此间灵机微弱,且只聚集在某些特殊地界。
看到这里,他不禁点了点头,意念一动,便有一道分身投到地陆之上,在此游历起来,不过他没有刻意以法力去感应整个地星的生灵,那样便少了许多乐趣。
数载之内,他穿山越洋,走了不少地界,发现这里亦有生人,不过多数尚未开化,大部分都是身披兽皮,持拿木矛石斧之辈,
本来以为此世都是这般模样,直到有一日他走到一处高原之上,方才发现并非如此。
此间有一大国,口有千万,耕种良田,放牧牛马,能冶金筑城,营造水利,远不同其他地界那些茹毛饮血的同类。
再是一看,发现国都正中供奉着一处法坛,居然有不少修道人在此修持,观看片刻,便就知其来历了。
演教么?
对于演教,他以往在游历之中,也着实遇到过好几回,只是此前并没有正经接触过。
他想到此教似是与自家老师有些牵连,心转之间,就已是来到了法坛之上,旁处守坛弟子却是对他到来毫无所觉。
此间坛主却是察觉到了什么,吃惊之下,忙是自里出来,问道:不知哪位上真在此?
姜峥打一个稽首,道:贫道姜峥,自山海界游历到此,见有同道在此立有法坛,故来造访。
那坛主露出惊讶之色,忙再是一揖,道:原来是山海界的上真,在下糜谷,忝为此间分坛坛主。
姜峥与他说道几句,约略了解了一些这里情况后,便又问道:我观贵教,每到一地,都要设立法坛,并传播道法,贵教为何要如此做呢?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