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随身带个侏罗纪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木鱼和尚

    看着两个人拉着手在路上小心翼翼地走着,燕飞嘿嘿一笑,冲后边的燕超道:你要不睡觉的话,晚上回去我给你抓兔子吃,行不行?

    现在的小孩子哪里还像以前,一块糖就能收买呀!

    燕超拿着糖根本没吃的样子,正眯着眼睛还要睡觉,听到燕飞的话立刻就来了精神:真的吗?

    我什么时候骗过你?燕飞反问。

    哥哥你真好,我把糖让给你吃小家伙说着,就掏出了那个糖块,剥掉糖纸之后毫不犹豫地就朝燕飞的嘴里塞。

    你吃吧!燕飞歪歪脑袋躲了过去。

    我都不想吃了,兜里还有呢!燕超嘻嘻笑着,一定要让他吃。

    燕飞也不客气,张嘴咬着糖,边吃边说:你搂住我脖子别掉下去,我给掏个牛肉干吃吃!快点,别让咱妈看见了。

    燕超被人背的经验丰富的很,两只胳膊一搂就挂在他身上,还从他肩膀后边把脑袋使劲往前伸,张着嘴呜呜啦啦地小声说:快点

    开牛肉干厂的老板的弟弟会缺牛肉干吗?肯定不会。

    不过林秀梅不让他多吃,小家伙饭量小,牛肉又不易消化,怕他当零食吃吃多了生病。平时严防死守的,也就现在过年才放松了点。

    那边老夫老妻拉上了手,林秀梅也不横眉冷对了,反而不时小声关切地提醒:慢点,那有个水坑,鞋里进水了没有?跨过来,那地方肯定是个坑

    燕文海默不作声地听着媳妇的提示,一声不吭地按着媳妇说的,不时跳过一个小水坑。

    燕飞背上的小家伙有了牛肉干,立刻就开始抖擞起来,刚才都不愿意看的景致也成了美景,不时指着在雪地上觅食的麻雀群喊着让燕飞看。

    一家四口就这么走着,很快就走进了村子。

    实际上燕飞对这个姑婆还能有点印象,但是对那个姑爷就挺陌生了。据说这个姑爷在那个年代,家里人都没了。特别是老爹,大冬天的跳进了村子外边菜园里浇地的水井里,跳进去前还把棉袄和秋裤都脱下来,叠得整整齐齐地用个土块压着放在井口。

    所以这一出去,足足好多年没回来。

    家里的房子也就是姑婆偶尔回来收拾下,还是又老又破的小瓦房,墙壁是土墙,有些地方都裂开了很大的口子。看起来还是最近修补的,上面明显还是没彻底干。

    虽说好久不见,亲热倒是都亲热的。这个姑婆家原本有两个孩子,这也是当初他们能狠心背井离乡出走的原因,为了孩子,父母别说背井离乡了,再难的事也不怕。

    不过那两个燕飞应该叫表舅表姨的都没回来,就老两口回来看看。想来这个燕飞应该叫姑爷的老头,前些年是心里一直没过去那个坎儿,现在老了大概是想叶落归根。

    屋里面也不是只这老两口,还有不少远的近的亲戚都在这里帮忙老两口出去后,在外边居然混的还不错,现在两个孩子据说都是端铁饭碗的。因为以前这个姑婆回来过,花钱也大方,所以现在这些不常见的亲戚,维持的都还不错。

    这里离三岔河乡就远了点,燕飞看没自己认识的人,就老老实实地坐在角落里,当起了乖宝宝。

    倒是老头没话说的时候,喜欢找着燕飞哥俩问一些话,都是些家常话。聊了一会儿,就开始给这哥俩塞压岁钱。一人五十块钱,这种大手笔在现在已经算是很大的了。

    燕飞推让了几下,老头一定要塞,就只能接下了。说起来这是他今年挣的最大一笔压岁钱了,其他的都是十块钱的。

    说起来压岁钱,燕老板这个身份就没什么用了。在农村里给压岁钱是按辈分,你再能干,只要没结婚,长辈都会给压岁钱这也是后来某些大龄剩男剩女们的悲哀,不管在外边是当白领还是当老板,就因为回家是一个人,哪怕都是奔三的人甚至已经过了三十,照样有老头老太太们给塞压岁钱。

    燕飞和这个姑爷聊了几句,就没什么话好说了这个姑爷明显也是不太擅长聊天的,俩个人聊着聊着就把‘天’给聊死了。

    干脆拉着燕超出去玩去,然后指着外边院子里的几棵树,给燕超讲这些都是什么树。

    家里做饭的东西都是新添置的,锅还是老式的灶台。中午的饭都是乡邻们过来帮忙的,吃饭的也有几个陪客。

    吃过饭燕飞知趣地继续拉着燕超出来,满村子到处溜达,看着时间该走了,这才晃悠回去。

    结果刚进院子,就听到那个刚吃过一顿饭算熟悉的姑爷正在大声嚷嚷:那些就是胡搞的,练那个能让人吃饱饭吗?什么神通都是假的,不老老实实勤劳致富,弄这些歪门邪道,我还不能说了?

    接着是姑婆的声音:你嚷嚷什么,这些年你都犟着不回来,一回来你就折腾,就不能安安稳稳过完年再说。

    屋里面还有几个人,也是在指责老头,热闹的很。

    燕飞本来都不想进去的,可听着屋里人越说越上火,燕超又一脸不安,他就拉着燕超悄悄进去,站旁边听了一会儿。

    因为这是第一次来,周围的人都不熟悉,燕飞的父母倒是都没发表什么意见,都是在劝着。看到孩子们进来,屋里人的声音小了点,不过很快又吵吵了起来。

    刚才还一团和气的人,吵着吵着都是红了脸。等燕飞听明白,顿时就觉得这简直是没事找事干。

    原来争吵的原因,是村里有人练一种特别神奇的气功。

    这气功神奇到据说那创始人就差改名叫盘古,开天辟地了。

    确实是无稽之谈,偏偏这村里的人信的特别认真,还有人回家去拿出来了教材,拿着录音带,带着录音机要证实自己这气功的真实性。

    燕飞这个姑爷也是有点偏激,坚持认为这就是骗人的东西。又不是多富裕的村子,平常肉都不舍得多吃,还买这些乌七八糟的教材和录音带,甚至有些没录音机的还要买录音机。

    开始争辩的还是这气功能包治百病,后来就开始争辩这个气功的创始人是不是骗子。

    也就是他这个姑爷非得要说人家是骗子,这些刚才还一团和气的亲戚,才开始和他吵起来的。偏偏这个姑爷口才也不怎么样,被人说的气得不行,就会说一句骗子。

    这事真叫个没处说理去。

    前些年气功热的时候,也是人人都练。不过那时候都是城里人练的多些,乡里人手头也没钱,也就是瞎胡闹一下而已。

    现在村子是刚有了点钱,可那算什么,离小康生活还差十万八千里呢!

    结果这教材一堆堆的,录音带一盒盒的,简直是拿钱不当钱。燕飞的姑爷也就是觉得村里人挣钱不容易,好不容易有点钱这么花出去,简直就是扔水里一样,纯属浪费。

    但是他口才不行,说话方式也不对。村里这些人都舍得花钱买这个气功的教材磁带,这可都不便宜的。想想要不是真的信的很,怎么可能这么乱花钱?

    这老头还认真的很,居然还拿着那教材,开始翻着给这些人讲,这点肯定是假的,这点是不可能的,这点绝对是胡说八道

    落叶归根的人,这些年都没回来。现在好不容易回来,他肯定是觉得自己这是在为村里人着想。可他也不想想,人家家里肉都不吃,宁愿买这些东西,那能是他一两句劝得了的吗?

    燕飞随手翻开一本教材,还没翻就被燕爸一巴掌把书夺走:你看这干什么?你

    他也是不知道怎么说了,想说这是骗人的,又怕给别人听见,思来想去来了一句:你又没病看这个干什么?

    结果立刻就过来了大妈,燕飞记得这个应该也是叫什么姨的,结果教材就开始给他们介绍:你们看看,这可是李大师呕心沥血创造出来,为了咱们老百姓好,才把这神功传出来的。要搁以前,这都是人家的不传之秘




第五百二十二章 卖教材
    一个明显破败的小院里,院子里的几棵枣树和一棵梨树早就掉光了叶子,上面还隐隐有未融化的雪,给这单调的景色加了一抹白。

    下方的院子中只有堂屋正门出来的地方,有一条碎砖块铺就的小路,其他的地方都是泥泞。格外低矮的土墙小瓦房,在村子里显得格外不起眼。

    可现在就在这个小院,一声声争执声,把本来安静的院子变成闹哄哄的。

    天下间最难以捉摸的,莫过于人心。

    本来是多年不见的亲戚,虽然论起来可能不是特别近的亲戚,可说起来毕竟是亲戚。实际上别说是亲戚,乡里乡亲的,只要不是有过节的人家,大多都不会因为小事红脸。

    不是有句话叫远亲不如近邻嘛!

    屋子里的燕飞原本还正感慨人心莫测,没想到转眼之间自己就引火烧身,先是一个大妈,再来一个大叔,接着还过来了两个年轻人,一个劲儿地给他们一家人讲述,他们学习的这种气功究竟是有多神奇。

    神吗?

    再神能会七十二变吗?

    如果说别人遇到这种情况,可能还还得想一想,但是燕飞不用想,就知道这是扯淡。

    原因很简单,如果有这么牛的人,真没必要糊弄这些穷光蛋们,家里那点从鸡屁股里抠出来的二毛钱。

    眼看自家的那个初次见面的姑爷被人说的面红耳赤,还在坚持劝说让大家别再乱花钱;再看自己的父母都被几个人围住,这俩人来这村里的次数也不多,那些亲戚都不熟,有些话都不好说,都是一脸的尴尬。

    燕飞真是无奈的很,干脆推开人群,上前拉住自己的姑婆说道:我看姑爷这一闹,你们这年也别想清静了,要不你们俩跟我们一起回去,到我那里住也行,去我外公舅舅那里住几天也行,反正你们不是还要走的吗?

    老太太劝那倔老头子劝了半天,自己反倒劝了一肚子火。听到燕飞这么说,摸了摸一直被他抱着的燕超的小脑袋,挺干脆地点点头:都是好孩子,你们和你爸妈先走吧!我收拾收拾东西,这死老头子不走,我自己走!

    燕飞笑笑:行,你赶紧去收拾东西吧!

    劝走了老太太,他才去对那几个正给自己父母讲的涂抹飞溅的人道:几位长辈都先喝点茶,时间不早了,我们也该回去了,等下次有空你们再介绍吧!

    再把弟弟放下来牵着他,端了茶壶给那大冷天额头都气得直冒汗的姑爷倒水:你老人家喝点水,坐着歇歇,我们准备回去了!路上不好走,我们也该早点回去了。

    燕超这个小家伙跟着哥哥胆子就大的很,要是别的小孩看到这一屋子吵吵闹闹,估计早就该害怕,甚至吓哭出来。

    可这家伙不是,瞪着乌溜溜地大眼珠,看看这个看看那个。看到哥哥开始倒水,就开始急吼吼地去拿茶杯。

    人们都讲个尊老爱幼,现在燕飞和燕超两人出来,虽然燕飞看起来已经像是成年人,不过有刚才一起吃饭的,都知道他才上高一。

    这还不算,关键是小家伙也在。

    他们刚才争执的正热闹的时候,大家都无视了两个小辈,现在人家站出来给大家倒茶,谁好意思推开这杯茶?好歹人家还是客人呢?

    再说看到小家伙冒冒失失地去拿茶杯,既不好意思让这么小的小孩子干这些活,又有些担心小孩子失手打坏了东西,或者伤到了自己。

    所以都是主动起来,该把茶杯递过来的就递过来点,或者给燕超说上两句话,称赞一下孩子懂事儿。

    农村人都这样,虽然穷是穷了点,可是规矩也不少。客人带来的小孩子,那肯定是要照顾着点的咱穷是不穷,不能让别人说咱没礼貌,何况这来的还是城里的小孩儿。

    大部分农村小孩都经历过这个,来了个亲戚家的孩子,明明不讲理的很,抢自己玩具不说,还弄坏自家的东西。好吃的好玩的都得让着这孩子,偏偏还不能有意见。哪怕是都知道这客人家的孩子不讲理,但是一旦发生冲突,自家家长连缘由都不问,反正看到孩子们发生冲突,二话不说上去就先给自家孩子两巴掌

    更可气的是,有时候这客人家的孩子闯了祸,自己吓得直哭,偏偏还得遭了殃的人家赶紧拿出来好吃好玩的哄着这孩子。

    要说可恨,除了邻居家的孩子,就数这客人家的孩子最可恨啊!

    邻居家的孩子考试好,听话,会干活,懂事儿这是家长天天挂嘴上的,简直称得上是所有孩子的第一大‘仇敌’。

    但是客人家的孩子,那就完全没道理可讲之所以是第二,是因为毕竟是客人家的,不经常来。

    要是经常来住的那些,那就无所谓了。比如一般这年头放假的时候,孩子们要去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家住,因为经常住的,大部分开明的老辈人,都能把所有孩子放一起管教,尽量做到一视同仁,不偏不倚。

    这就是为什么这么多人吵吵闹闹大半天,别人劝都劝不住,可就是两个孩子出来倒杯水,大家都暂时偃旗息鼓当然,本来就是争辩升级的争吵,也没发展到真正老死不相往来的地步。

    趁着这机会,燕飞的姑婆又出来一趟喊道:老头子,进来收拾收拾你东西来。

    把老头又是拽又是推的推进里屋,老太太又笑着老嫂子老弟大侄子的喊了一圈:真是对不住了,这老头就是这么个臭脾气,以前我刚过来那会儿,老嫂子你可是亲眼见的,把我气得躲你家里不出来。说起来那时候也不知道丢人,我都不好意思提

    这一说,顿时又让人想起来了那些往事。被她喊老嫂子的这个讪讪道:我这也是癔症了,从小就知道他是老犟劲,和他说个啥。大妹子你说收拾东西是咋回事儿?

    老太太笑着道:孩子们都过来看过我了,我也不能老在家里不出门。这不是回来一趟,我是上林那边住几天去,这孩子他姥爷都说了好几次,因为路不好走一直没出去,正好今天孩子们来了,我就跟着过去住几天去。

    大家都明白她这话的意思,有些人顿时觉得不好意思起来。

    特别是几个年龄大点的,脸都有些红了。当初都是一起长大的,这怎么刚才就因为这个事儿,闹得就这么不愉快呢?

    被叫老嫂子的那个老太太一听就赶紧过来,拉着燕飞姑婆的手,连连挽留个不停,还说刚才那是一时糊涂等等。

    不过老太太也坚决的很:真是早说好的,就是去几天,过两天就回来。这天也不好,路不好走,要是不跟着孩子们一起过去,等想走的时候还得让人送了。

    人就是这么奇怪,刚才说的气上头的时候,那是越说火气越大。现在一停下来,一想刚才的争吵,再想想以前多年的情分,顿时就觉得不好意思起来,都是站起来劝着说不让走。

    这就是燕飞小学时候,学校里发生的一件事儿一样,两个男生不知道怎么搞的打起来,打的一个鼻子冒血,一个脑袋多了个大包。

    这俩小混蛋是放学时候打的架,打完之后准备回去,看看觉得不对,两个人刚才在地上滚来滚去的,一身泥土不说,有个家伙爱流鼻血,还弄的两人衣服上都是。

    就这模样,那还不是给人一看就知道是打架了。

    要知道,不管是老师还是家长,只要是遇到孩子们打架,那都是各打五十大板。老师还好,也就是批评教育,反正不疼不痒的。但是家长,那就得看当时心情怎么样,和正在干什么了正常看到孩子们在学校打成这样回来,如果正在扫地就拎扫帚揍,正做饭就顺手抄起擀面杖,总之一阵打是跑不了的。
1...415416417418419...80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