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大丈夫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话凄凉
高义欢立下的规矩,只对已经通过测试的成熟武器有用,并不是完全粗暴的一刀切。
工坊的几人,见高将军没吃早饭,大清早就跑过来,便知道他对火炮的重视。
一行人紧张的陪在高义欢身后,陈汇廷摇指着前方,介绍道,将军,就在前面。卑职和匠人吸取了上次的经验,重新画图制模,这次造了六门。
高义欢随着他们来到铸炮坊外的一块空地前,远处几个工匠,外加一队士卒,正在等候。
六个又长又粗,黝黑黝黑的巨物,就在士卒前面排开,不过距离太远,高义欢看不真切。
等他过去时,便见六门重炮,架设在四轮的炮车上,一字排开。
幸亏是从关中弄来的工匠,有铸炮的经验,高义欢才可以一开始就造千斤以上的红夷大炮,不用从小炮慢慢摸索,节省了宝贵的时间。
高义欢走上来,摸了摸这几个巨物,发现六门炮的规制一模一样,都是长一丈,大概三米,口径在一百毫米以上。
高义欢仔细看了看,比较满意,随即一拍炮身,对几名士卒道:来,你们几个打一炮,让本将看看威力如何。
军令一下,十多个士卒蜂拥上前,三人一组,进行装填弹药。
其实火炮发射药定量,在明朝早就有了,戚继光就已经提过。
另外明朝当年雇佣葡萄牙人时,也学走了不少东西。
高义欢见六名士卒各拿出一个一模一样的药包,分别放入六门火炮的炮口,然后推入炮膛,不禁有些惊讶,这药包显然事先已经定量。
高义欢的几门炮,都是打炮的时候现装,他便以为明朝的火炮都那么打,以为自己又能提出很有建设性的意件,不想关中来的工匠,居然已经知道定量装填了。
这时几名士卒又取出同样的弹丸推进炮膛,然后用尖刺刺破事先推入的药包,再插上引线,便一切准备就绪。
为首的一员哨总向高义欢请示,高义欢挥了挥手,是好是坏,得打一炮,放吧!
说完,高义欢就领着众人后退五十步,那哨总领命之后,拿起一面小旗往下一挥,口中大喊一声,放!
六门火炮便依次点火,引线立时就咻咻的闪烁着火焰,腾起硝烟,火星嗖嗖的往火门里钻。
几名工匠纷纷将耳朵捂了起来,高义欢不以为意,只见火炮猛地一退,便轰的发出一声巨响。
高义欢只感觉耳膜生疼,地面颤抖,便见前面依次腾起六团白烟,各门炮架一退,铁弹便呼啸着冲出炮口,砸向远处的一截砖墙。
墙上立时尘土飞扬,被铁弹砸的凹陷,砖石碎裂,无数碎石飞溅,像下雨了一样。
只是一瞬间,六枚铁弹砸在两里外的试炮墙上,如同重锤一样,砸出了六处凹陷。
高义欢看了看眼前的情景,心头狂跳,不禁一声喝彩,好!
真是拆迁的神器,有这种大炮,什么城墙轰不塌呢?
一旁的陈汇廷和王老汉,见高义欢的反应,不禁纷纷都松了口气。
高义欢扭头过来,陈器监,你们这次做的很好。铸炮的工匠呢?本将要计一功,给予奖赏。
陈汇廷忙回过头来,叫来几名走路一瘸一拐的工匠。
高义欢一看,就想起只前自己下的命令。
他觉得这些人在孙传庭那里造过红夷炮,而且明朝仿造红夷炮已经多年,便认为技术已经比较成熟。
这些人能给孙传庭造好,不给他造好,所以一怒之下便让人打了军棍。
这些匠人其实冤枉的很,孙传庭那边造炮时,工匠已经磨合,而他们刚来这边,等于重头再来,没全炸已经很不错了,没想最后居然还吃了军棍。
这让匠人们认为高义欢比孙传庭还要严苛一些,纷纷有些紧张的上前。
高义欢见了,自是不会因为他们这次造好了,就为上次打他们道歉。
他板着脸道:本将赏罚分明,你们这次立了工,每人赏银三十两,待遇再提高一级,每月多发一两工钱。
孙传庭手里没钱,只罚不赏,众人听了高义欢的话,立时大喜起来,一棍一两银子,这棍子划得来。
我等谢过将军,谢过将军~
高义欢满意的点了点头,又对陈汇廷道:陈器监,火炮的事情,你做得不错,我在交代你一个任务,你帮本将办下来,本将有重赏。
陈汇廷还有大把的事情没做完,闻语只能勉为其难,请将军吩咐!
高义欢笑道,你听过毕懋康这么个人,还有他著作的没有?
第175章自身火铳
毕懋康是南直隶,徽州府歙县人,万历二十六年进士,做过大官,因为遭宦官魏忠贤排挤,遂被削籍。
崇祯初年,阉党倒台后,他被起用为南京通政使,升兵部右侍郎,不久又自请归乡。
辞别时,崇祯命制武刚车神飞炮等。械成后,编辑进献崇祯。
高义欢知道明末懂火器的人并不多,只有徐光启毕懋康,还有一个懂得科学的宋应星三人。
现在徐光启已经过世多年,宋应星在江西做官,毕懋康则已经七十多岁,居于南直老家。
这三个人,高义欢一个都得不到,他想要研发新式的器械,便只好靠自己了。
陈汇廷有些意外的点了点头,没想到高义欢居然是个行家,怪不得对军器上心,要求也十分严厉。
陈汇廷忙拱手道,知道啊,毕侍郎的卑职在关中看过一次。
高义欢听了不禁一喜,看向陈汇廷的眼睛顿时发亮,陈器监还看过?
将军没有看过吗?陈汇廷有些疑惑,军器图说是比较机密的书籍,一般没见过的人,多半不会知道这本书。
高义欢记得有这么本书,也托老爷子找过,不过这种书籍,本就是毕懋康献给崇祯,图中军器算得上是机密,就算印刷,数目也不会多,并且不会流传出来,所以高祖荣并没有找到这本书。
陈器监看过就好。书还在吗?高义欢心中一喜,有些激动的搓手道:拿来给本将看看,看完还你!
陈汇廷却摇了摇头,将军说笑了。是机要之物,我也是在孙督师带来工坊时,同工匠一起看过一次,哪里会有这种书。
高义欢听了有点失望,不过遂即退而求其次道:那你可知道燧发枪,哦,也叫自生火铳!
陈汇廷心里更加奇怪,他点了点头,孙督师让我们看的就是这个自生铳,不过我们还没造出来,孙督师就已经出关了。
高义欢微微一愣,没想到居然有这么巧的事情,不过转念一想,自生铳相比鸟铳的好处,只要是带兵的人,都能比较出来,便也就不奇怪了。
陈器监看过就好!高义欢心中欢喜,遂即问道:如果本将让你造,你能不能造出来。
陈汇廷心里一颤,一脸为难,不愿意接着么个差事,将军,这个自生铳比鸟铳要复杂许多,要求很多,并且造出来,发火率很低,还不及鸟铳好用~
高义欢对他这套很熟悉,上次说一堆东西,最后就是为了告诉他一个月只能造一杆铳。
这个陈汇廷能力还是有的,上次高义欢给他说了细化分工流水作业的办法,他改进之后,鸟铳的制作便快了不少。
他能把事情做好,就是遇见困难不敢上,不想办法解决,必须施加压力,才动一下。
现在说这么多,无非就是不想造,怕困难,怕造不好找他麻烦。
当然,造自生铳肯定是要比鸟铳麻烦,否则明军早就造了出来,也不会到明朝灭亡,也没大规模装备。
陈器监,再多的困难,也要造!高义欢挥手打断他,不容质疑道:你不要担心我找你麻烦,这个自生铳,你要银子我给你银子,你要人我给你人,你要不记成败的制造和改进,把它造出来。
高义欢见他神情郁闷,接着道:你放心,今年我不催你,你造再多废铳,我都不管,但明年我要看到成果。如果这事成了,我记你一件大功,不成我就打你板子。
高义欢说完,感觉自己有点像独裁者,甚至有点的感觉了。
陈汇廷跟本没得办法,只能拱手领命,卑职尽力而为。
高义欢瞪了他一眼,板着脸道:陈器监,你说话怎么没点底气?
陈汇廷只能又说了一遍,高义欢才满意的拍了拍他的肩膀,然后去火器作坊内看了一遍,才骑马回城吃饭。
到了府衙内,赵大娟已经帮高义欢做好了早饭,高义欢端起来刚吃两口,便有亲兵来报,西安有熟人过来。
高义欢让人将来人带到客堂稍后,便收拾一下,大不走了过去。
他刚进客堂,里面周荣华就站了起来:高兄弟,我又来了。
高义欢笑道:周哥这次来,是私事还是公事啊?
公私两不误,不可以么?周荣华道。
两人相识大笑,高义欢伸手道:周哥,坐下说。
两人落座,高义欢现在钱粮充足,对于倒卖物资,并不是很看重,他更在乎公事,于是笑问道:周哥,先说公事吧!
好,那就先说正事!周荣华点了点头,张献忠在湖广称王,是高兄弟报给李节度,李节度再报到西安的吧?
高义欢点了点头,确实如此。张献忠称王,便有争天下之心,我既然探知,自然上报。
周荣华听了从怀里掏出一份赦书,递给高义欢,今上得知张献忠称王之后大发雷霆,本来要调兵南征,不过牛丞相怕影响到东征的计划,劝说皇帝不要动怒,皇帝才打消了南征湖广的计划。
高义欢接过赦书,心道牛金星这次又帮了他一个忙,看来他逢年过节送的礼物,还是很有成效。
这时周荣华接着说道:眼下朝廷以东进为主,暂时不会考虑湖广,不过张献忠不能小觑,也不能不防,所以兄弟我过来,给高兄弟传个令,朝廷希望你能守好豫南,不要让张献忠接近河南。
高义欢在上书中,自请征讨张献忠,不过大顺朝廷显然不认为他有这个能力,所以只让他防守河南。
不过这没有关系,李自成不知道他的实力,也是一件好事,而他只要拿到西安的军令,目的就已经达到~~~~~~
第176章关中变化
南阳的王体中也是一个历史留名的人物,而这个人的结局,可以说比较可悲。
645年,李自成被杀后,大顺军内部混乱,王体中乘机杀了顺军大将白旺,率领部众投降了阿济格,做了满清的副总兵。
之后他与金声桓一起率领大军南征,号称满州大兵二十万旦夕将至,投降方可避免屠城,吓走了明朝江西巡抚,兵不血刃占据南昌。
此后,他连续征战,打破抚州等地,为满清收取了江西北部地区。
这时满清剃发令传来,金声桓率先剃发,王体中却又犹豫起来,坚决不剃头。
于是金声桓和王体中手下部将王得仁一商量,便把王体中给弄死了。
王体中先是杀不降清的主将白旺投清,结果又因为不肯剃发,被金声桓和王得仁弄死。
这个结局着实可悲,让人有点唏嘘,也有些无语。
而更无语的是,弄死王体中的金声桓和王得仁,不久之后又剪了辫子举义旗抗清,两位老哥苦守南昌八个月,最后城破被清军所杀。
看这三位老哥做的事情,真是让人恨又恨不起来,只能感到无语。
此时这三位老哥,金声桓已经被高义欢收了,王体中和王得仁则在南阳。
这次高义欢要打襄阳,自身只有五千兵马,自然是很难吓住左良玉。
根据高义欢得到的情报,左良玉逃回襄阳之后,依然拥众二十万,即便是乌合之众,但人数优势摆在那里,确实也很麻烦。
如果左良玉仅守城池,那高义欢就只能望城兴叹。
高义欢取得襄阳的唯一办法,就是狐假虎威,扯起李自成的大旗,谎称李自成要南征,扮作李自成的前锋,打一两个胜仗,吓走左良玉。
而既然是李自成的前锋,那人马就不能太寒碜,五千人气势便有些不足。
李自成打仗动不动就好几十万人,也不管能不能打,先用那漫山遍野的架势,把对手吓得胆寒。
高义欢至少也得有万把人,不然怎么好意思说是李自成的前锋?
不过高义欢总计只有九千余人,得留四千人守家,所以他必须要调动南阳的兵马随行。
正常情况下,王体中未必听他的,但是有了李自成的手书,那情况就不一样了。
高义欢有些高兴的将赦书收下,一旁的周荣华一脸堆笑道:高兄弟,说完公事,咱们聊一聊私事吧。
前不久,周荣华来过汝宁,给他通报李自成称帝的消息,以及送来大顺朝廷给他的封赏。
两人还达成一个用工匠换物资的交易,周荣华前前后后,给高义欢送来的三百多名工匠。
正是因为有这个交易,高义欢城外的作坊,才能在短时间内便造出铳炮。
不过工匠也是重要的战略资源,周荣华也不可能将关中的工匠都给他送来。
李自成初入关中,忙着称帝,没时间顾及工匠,但随着大顺朝廷,逐渐将关中的事务理顺,官制慢慢健全,新开张的六政府,便也慢慢注意到了工匠。
闯贼在李自成称帝后,开始初步的政权化,新兴的大顺朝也要造兵器衣甲,修建宫殿楼阁,便也注意到了工匠。
这样一来,周荣华没有工匠送来,两人之间的交易,便又慢慢中断。
高义欢听了周荣华的话,便知道他要说什么,不禁有些为难道:周哥,上次我已经把情况说过,我现在怕是拿不出多少东西与你交换了。
高义欢马上就要去夺襄阳,他料想赶走左良玉并不难。
以左良玉的尿性,一旦以为李自成南下,肯定拔腿就跑,但左良玉跑了之后,襄阳怎么办,却是个大问题。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