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南明大丈夫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话凄凉

    当着众人的面,高义欢也不好发作,半响砸吧砸吧嘴,确实小了点,那本帅就再等两年吧。




第512章汉中易手
    在与南京的协议正式生效后,高义欢留下王得仁驻守岳州,外加武昌四县,监视左良玉,让李虎驻常德,监视长沙,赵柱子则返回荆州防备四川,洞庭水师驻岳阳,控制水道,便准备北返豫南。

    在临行前,为了防止长沙的堵胤锡少报赋税,高义欢又委任王进才为他的幕府参议,派一个司的兵马,护送他去长沙,监察湘中和湘南的税收,以确保不会被堵胤锡挪用,偷偷训练军队,或者交给南京朝廷。

    从新部署了湖广的防御,又送走王进才后,高义欢便动身返回豫南。

    此时已是三月时间,岳州等地因为战争,耕种受到了一些影响,可是一旦过了长江,便到处是一副生机盎然的景象。

    高义欢一行人骑马奔驰在汉江平原上,两侧的水田里波光粼粼,嫩绿的禾苗随风摆动,空气中弥漫着芬芳,让人心中感到喜悦。

    今岁一定要做好防旱防涝,必要的时候可以申请调动军队。高义欢勒住马缰,看了看长势喜人的禾苗,对左右说了一句。

    陈名夏拱了拱手,大帅放心,只要不发生大规模的天灾,今岁湖广必定大熟。

    高义欢微微颔首,又看见水田中带着斗笠,弯腰除去杂草,补插秧苗的百姓,遂即一拔马缰,往北疾驰。

    几日后高义欢途径襄阳,入城稍息,亲卫确忽然来报,派往汉中和陇右的周荣华回来了。

    时间到了1646年月,此时整个天下的局势,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在高义欢向南扩张,将湖广纳入势力范围内,各方势力也都有动作,天下并不太平。

    北面清军与漠北蒙古激战,自是不提,有意思的是在汉中也发生了一连串颇有戏剧性的事件。

    李自成的大顺政权崩塌后,顺军残部处于群龙无首的状态,李过高一功等人护着李自成的妻子高氏,还有大顺的许多宗室,逃到了凉州府,还控制西宁州甘州肃州兰州府巩昌府宁夏府等地。

    另一支则由刘宗敏率领,逃入汉中,控制了秦岭之南,大巴山之北的广大地区。

    高义欢有意联系这两支顺军残部,便派遣周荣华,前往汉中和雍凉,同他们打好关系。

    听说周荣华回来,高义欢立时就让人招来相见。

    不多时,风尘仆仆,有些狼狈的周荣华,就被亲兵带了过来。

    高义欢正坐在堂中喝茶,周荣华进来后,苦着脸就直接跪到地上,大帅,卑职把事情办砸了!

    高义欢微微皱眉,把茶杯放一边,坐在太师椅上,沉声道:起来吧!说说什么事儿?

    周荣华却没站起来,抬头苦着脸道:刘宗敏那厮不地道,收了东西后,突然投降了张献忠,把李将军送给大帅的马匹都给扣了。

    为了拉拢两路顺军残兵,高义欢可是下了不少功夫,粮食兵器几乎白送给他们,没想到周荣华带回来这么个消息。

    娘个劈,你的意思是老子被张献忠截胡呢?高义欢脸上有些不高兴了。

    高义欢沉默了一会儿,说,到底是个什么情况!

    刘宗敏是顺系武将之首,高义欢知道他不太可能过来,给他这个顺系出身的偏将捧场,但是被张献忠弄走,高义欢心里还是有点不快。

    周荣华抬起头来道:大帅,这件事情比较复杂!

    高义欢见他还跪着,摆了摆手,起来慢慢说吧!

    卑职谢过大帅!周荣华站起身来,想了想,大帅,这件事情比较复杂,得从头讲起!

    高义欢点点头,等他下文,他对刘宗敏怎么会投靠张献忠,也感到比较好奇。

    大帅也知道,汉中原来是由贺珍镇守,刘宗敏是在李自成被杀后,才逃入汉中的!按着大顺的官位,刘宗敏是权将军,乃是大顺武将之首,贺珍自是要听他的,但是如今大顺都没了,而贺珍兵马比刘宗敏还多,这一下就出了问题。汉中盆地虽然富饶,但是一下多了一万多人,并且陆续还有顺军残兵来投,物资自然紧张,便让刘宗敏和贺珍间产生了矛盾。

    周荣华一说,高义欢就来了兴趣,从桌子上拿了一块糕点放在嘴里。

    卑职前去的时候,刘宗敏和贺珍就有点不对付了,刘宗敏想用权将军的身份压着贺珍,可是贺珍兵马众多,是刘宗敏的三倍,便有点儿不服气,双方产生了不小的冲突。那时卑职不了解汉中情况,见的是刘宗敏,说了大帅的好意,并给了他一批粮食,刘宗敏当时也很热情,说愿意与大帅结盟,卑职便带着商队去了平凉,去联络李将军。

    高义欢听到这里,就晓得刘宗敏和贺珍之间,肯定要发生事情,不禁催促道:你继续呀!

    周荣华接着道:卑职启程去雍凉后,汉中就发生了一件大事。刘宗敏见贺珍不听他的,便准备乘着设宴邀请贺珍,然后伏兵将贺珍杀了。贺珍已经快到刘宗敏府上,路上却收到了风声,说刘宗敏调兵入城,吓得贺珍仓皇逃出汉中。刘宗敏见事情败露,便领兵直接追杀,不想兵力占据优势的贺珍居然不是刘宗敏的对手,数万人马被杀了个大败,一气之下率领残兵,投靠了吴三桂。

    高义欢不禁一阵叹息,吴三桂杀进汉中呢?

    汉中易守难攻,魏延姜维镇守汉中,挡住了魏国多次进攻,贺珍熟悉汉中情况,他投靠了吴三桂,怕刘宗敏是守不住汉中了。

    周荣华道:贺珍献了大散关,吴三桂本来是要乘机攻入汉中的,不过这时发生了一件事情。四川的张献忠垂涎汉中久矣,他听说李自成败亡,便亲率兵马出剑阁,也要收取汉中。刘宗敏见吴三桂已经占据大散关,背后又有西军来攻,再加上汉中是贺珍的地盘,贺珍虽被赶走,但刘宗敏也坐不稳,便索性投靠了张献忠!阿济格的人马去了山西,吴三桂见刘宗敏投靠了张献忠,便也不敢轻举妄动,暂时没有攻入汉中。

    说道这里,整个事情的脉络就十分清楚了,刘宗敏和贺珍两个瓜皮内斗,最后便宜了吴三桂和张献忠,高义欢有种想骂娘的冲动。

    接下来的事情不用说,刘宗敏投降了张献忠,高义欢和张献忠又有仇,可不就要扣你的东西。

    高义欢皱着眉头,那李过和高一功那边什么情况?

    周荣华道:那边条件很苦,本来李将军已经同意,帮助大帅从青海买马,换取大帅的粮食资助。现在张献忠占据汉中,大帅和李将军的联系就断了,不可能再运粮食过去。

    说完,周荣华低下头,大帅,这件事情卑职没办好,请大帅处罚。

    高义欢摆摆手,这事不怨你,刘宗敏这厮不是善茬,姓张的收了他,也够他受的。

    对于汉中一地,高义欢也是垂涎欲滴,不过他却有个顾忌,汉中夹在清军和西军之间,对他来说又有点鸡肋。现在张献忠得了汉中,直接同清军杠上,对他来说,未必不是一件好事。

    想通了这一点,高义欢也就不在心疼,挥手让周荣华去休息,等候他新的任命。

    在周荣华带来汉中的消息不久,另一个消息也传来了襄阳,清军和漠北蒙古的大战以清军的胜利而告终。

    听到这个消息,高义欢立刻便收拾行装,决定返回南阳。



第513章返回南阳
    高义欢记得老张是在1646年底1647年初的时候,在与清军的交战中,被鳌拜射杀的。

    那次是清军打上门来,这次是老张自己主动找上门去,结果会怎么样,高义欢真不知道。

    听说清军击败漠北蒙古后,高义欢对于老张截胡,占据汉中的事情,就更加不放在心上了。

    毕竟高义欢兵力不足,刚占的地盘还需要消化,就是把汉中给他,他也没兵力接收。

    现在清军解决了漠北蒙古的威胁,重新像是一座大山压下来,魏武军在失去李自成这个再前硬顶的选手后,迫切需要一个可靠的帮手,来吸引鞑子的火力。

    去岁年底,清军灭了李自成后,忽然将矛头对准高义欢,要不是多铎心急,没等关中清军一起动手,高义欢可能已经被打得崩盘了。

    虽然清军最后退了,但是清军要是再来,高义欢依然吃不消,他须要至少一年的时间,来消化成果,把投过来的顺军和左军进行整编,使之形成战斗力,才能与清军相抗。

    现在明朝这边防守尚且吃力,能不能挡住清军,还是个问题,属于被帮扶的对象,高义欢并不怎么指望明朝,只希望他们别被打得血崩就好。

    说实话,如果清军再次来攻打他,明军多半还是隔岸关火,帮不上什么忙,但是老张实力还行,人也彪的很,到是一个不错的帮手。

    明朝现在已经失去了蓬勃的朝气,是一个暮气沉沉的王朝,想的主要也是守成,怎么保住还在手里的利益,而不是开拓进取。

    张献忠则不一样,这厮现在还是干劲十足,还是想争一争天下的。

    因此西军比明军要更加具有攻击性,只要有机会,张献忠就会扩张自己的实力。

    以前张献忠窝在四川,高义欢没怎么关注他,现在他突然在汉中冒出来,高义欢仿佛又看见一个李自成,心中甚至感到有些兴奋。

    具有很强攻击性的西军,出现在汉中,对于关中的清军,便是一个威胁。

    清军的兵力,必然会被张献忠牵制一部分,这就为高义欢减轻了压力。

    对于高义欢而言,不管是看着清军和西军在汉中相争,他看着时机做一回渔翁,还是想办法和张献忠修复关系,达成联盟,共谋关中,这都是对于高义欢有益的事情。

    现在的天下的局势,北方被清军占据,南方从东到西,依次是明朝高义欢张献忠。

    南北对持的三个主要战场,分别被三大势力把持,其中明朝防御两淮,高义欢防御襄阳,张献忠防守四川。

    这三大势力一字排开,虽然相互间存在龌龊,但是各自却承担着一条战线,其实是相互依存的关系。

    假设张献忠败了,清军占据四川,那高义欢和明朝都会受到巨大的威胁,假设清军击败了明朝,占据了江南,高义欢和张献忠同样也会变得相当的被动,最后高义欢败亡,失了襄阳,对另外两方,同样是致命的打击。

    此时高义欢心中已经有了一些想法,不过清军既然击败蒙古,便随时可能南下。这使得北线压力大增,高义欢得先回到南阳,打探鞑子的动向,做好准备才行。

    高义欢收到北面的消息后,立刻便马不停蹄的返回南阳。

    毕竟抗虏才是眼下第一要务,挡不住鞑子,他所做的一切都是镜花水月,一碰就碎,鞑子一来,什么东西都归鞑子了。

    南阳城内,国公府邸前,风尘仆仆的高义欢在两个石狮子之间勒住战马,府门前值哨的士卒,见是高义欢回来,脸上一喜,急忙跑过来牵住马缰。

    高义欢翻身下马,将马鞭丢给护兵,随口问了一句,夫人还好吧!

    好着哩,夫人每天都盼着大帅回来。亲兵笑道。

    高义欢点了点头,他其实是关心赵大娟肚子里的孩子,他一出去就是三个多月,还怪想的哩。

    当下高义欢走进大门,转过大堂二堂,时便听见一阵乐声传出来,眉头不禁一挑,府里的几个丫鬟还不错嘛!三个月进步很大,声音都变了。

    高义欢暗自点头,声音虽然还是柔了些,差点英气,但是已经很不错了,已经超过了他的预期。

    高义欢边想边跨进后院,便见院子里的乐师班子正演奏着,几排丫鬟们站着合唱,领唱一人,却是陈圆圆。

    高义欢不禁微微一愣,不过目光遂即看见亭子里坐着的大娟子,于是快步走了过去。

    两名仆妇正伺候着,忽然见到全身铠甲的高义欢走过来,两个仆妇骇得惊呼一声。

    赵大娟坐在椅子上,正听着院子里唱着高大帅编的曲子,听见动静回头一瞅,眼睛顿时就亮了,有惊喜,也有关切,脸上满是柔情。

    高义欢见她要起身,忙快步上前,按住她的肩头,然后蹲下来,握住她的手,另一手便直接摸向大娟子的肚子。

    大娟子心里有许多话,却说不出口,最有只挤出一句:老爷回来了。

    高义欢点了点头,抬头看见娟子眼中的光芒,难得温柔道,嗯,回来了。不小喽!

    郎中说,端午之前就该生了。赵大娟说完,抬头看着高义欢。

    高义欢笑道:那快了。我应该在家里。

    真的?赵大娟一脸的欣喜。

    高义欢南征北战,在家的日子,真是少的很。

    高义欢拍拍她的手,嗯,南面的事情解决了,只要鞑子不来,应该会在南阳待一段时间。

    说完高义欢扶着赵大娟,便往屋里走去。

    一旁正唱着的陈圆圆,看着两人身影进了屋,唱着唱着就渐渐没了声。

    老班主学着高大帅的样子,手里的筷子,舞的正得劲,见唱的人没跟上,挥手让班子停止演奏,陪笑着问道:陈姑娘,怎么不唱呢?我们重新再来好么?

    陈圆圆皱着眉头,今天不唱了。说完就气哼哼的走了。

    老班主只能陪笑,也好,今天大家都休息吧。

    看着陈圆圆走了,站在前面的几个小丫鬟们,却有些不高心了,心里都骂着陈圆圆。

    高义欢同赵大娟进屋后,赵大娟让人去给高义欢准备热水和衣服,她和高义欢又说了会话,等仆妇来叫,高义欢才起身去梳洗。

    高义欢洗了澡,确实也劳累,再加上又不能干那种事情,洗完就自己睡去。

    他这一觉,直睡到第二天日上三竿,才悠悠醒来。

    高义欢吃过早饭,便又有人过来禀报,说有人过来拜见。



第514章去明朝化
    高义欢一走就是几个月,堆积了不少事务需要他去

    昨天他方回来,官员们晓得他疲乏,所以都没过来打扰。

    等他休息了一夜,众官便约好了一起过来,拜见高大帅。

    高义欢听了,将粥碗放下,备些茶点,让他们在花厅内等候,本帅稍后就过来。

    亲兵抱拳称是,躬身退出。

    高义欢遂即起身,丫鬟们取来蟒袍玉带黑皮靴,帮他穿戴好,最后头上戴上梁冠,便往花厅而去。

    不多时,高义欢便来到花厅,便见十多名官员坐在堂中,除了李岩鲁义方等文官外,不少将领也到了。
1...229230231232233...43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