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战国之军师崛起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晨风天堂

    侍女上茶之后,白晖问道:不知道赵王尊上与相国,来找我白晖有何要事?

    赵王看了一眼田不礼,田不礼一抱拳后说道:来和大河君商议一件事。

    何事?

    田不礼说道:我赵国想从秦国购买农具若干。

    农具?

    眼下的农具不是铁制,就是铜包木。而赵国肯定不会要铜包木,或是原始的农具。要的肯定是新农具。

    白晖问:这个若干是多少?

    很多。田不礼依然没有说出数字来。

    白晖想了想之后喊了一声:来人,传文萝过来。

    文萝入内之后,白晖问道:文萝,赵国打算买一些农具,我秦国的农具可有库存?

    文萝明白,白晖这么问的意思是什么。当下回答:主上,容门下去查问,想来是有些库存的。

    好。

    文萝要查的不是库存,而是有没有暗线收到田不礼秘密送来的报告。

    这样的事情,田不礼肯定会事先有消息送过来。

    文萝派人查阅资料,结果却是没有。

    当文萝准备离开的时候,有人入内,送上一份秘件。

    秘件正是田不礼暗中派人在中午的时候才送出的,内容就是赵国严重缺少农具,自己身为赵相却不得不为此事奔波,而赵王提及从秦国购买,自己实在是推托不得,所以恳求主上可以多少帮自己一些。




第四三四节 田不礼的求助
    第四三四节 田不礼的求助

    文萝看过情报后心中思考,这是田不礼头一次开口求助,若是不帮的话难免寒了人心。

    可帮的话,这事也不好办。

    农具不同于别的东西,属于次等战略物资。

    铁皮盐这些是一等战略物资,而农具关系到粮食的产量,而且眼下秦国的农具都是由铁制造而成,大量的铁器卖给赵国,这对于秦国来说是一个很大的麻烦,赵国是秦国一定要消灭的敌人。

    卖农具给赵国,这个属于资敌。

    这样的事情文萝肯定是无法作主的,所以只能最终交给白晖来决定。

    洛邑,白府。

    白晖在洛邑有自己的宅子,若是临时住几天,白晖会选择住在宰府,若是时间偏长的话,白晖会选择住在自己的宅子。

    白晖府的会客厅之中,白晖正在和赵王章以及赵国的相国田不礼品着茶,聊着一些不咸不谈的话题。

    文萝入内向赵王施礼之后来到白晖近前,在白晖耳边低语几句。

    白晖微微点头表示明白了文萝的意思。

    这事在白晖看来也确实有些难办,白晖在闲聊的这会思考的如何拒绝,或者说用少量的农具满足了赵王,毕竟赵国还没有从魏国完全撤军,赵魏的割地盟约还没有完成。

    最简单的说法就是,白晖现在不能得罪赵王。

    此时,又多了一个理由。

    田不礼头一次求到了自己,自己确实不能不管不问,这会寒了田不礼的心。

    白晖开口说道:赵王尊上,仓库里确实是有一批农具,但农具不是普通的商品,我这里先应下此事,但最终能交易的数量需要我王应允,请赵王尊上体谅。

    这话说的让赵王还算满意。

    赵王也能够理解,白晖有权力答应,至于是不是当真与秦王商议不重要,白晖也确实要考虑一下,这个交易的数量。

    白晖又对文萝说道:文萝,你立即正式写一份文书上报王上,明天中午我去向王上汇报。

    诺。文萝应声退下。

    赵王也站了起来:那么寡人就静候佳音。

    赵王尊上请!

    白晖将赵王与赵相田不礼送到府门外,然后没有回书房而是走到了花园之中。

    白晖的内心有些纠结,这笔生意是白晖不想和赵国作的。

    秦国的农具可以说许多地方都领先于这个时代,犁已经不是原先从楚国得到时的那种简单机械,仅这两年时间就改进了十多次,锄头等手工农具,在外形设计与质量上,也都相当的出色。

    特别是可以挂在腰上的甩镰,更是割牧草类的高效工具。

    话说洛邑秦宫,文萝带着文书前来向秦王汇报,正好崔壹葉也在这里,崔壹葉伤势已经完全好了,正在向秦王汇报有着于韩魏新村镇建设的计划书。

    文萝入内,将刚写好的文书呈上。

    秦王看过之后问文萝:这事怕还有隐情?

    回王上的话,田不礼求助,倒是多少也要答应一些。

    崔壹葉也看了那文书,这时坐直了身体:王上,臣可否插一言。

    讲!

    崔壹葉说道:请容臣先写一份请罪的文书,作为门下妄议主上,此事为臣之过错,或是王上请大河君至此,臣才可言。

    准。秦王对文萝吩咐道:你去将大河君请到这里来。

    没多大功夫,白晖就到了秦宫。

    崔壹葉先向白晖施大礼:主上,门下有些话不吐不快,原本打算向王上汇报了韩魏两地新村镇建议的事宜之后再当面劝谏主上,但因为这份文书,门下想劝谏,但想来主上也有自己的想法,所以打算请王上作个公正。

    白晖听懂了,崔壹葉一定是发现自己在某些而已与施政上有差错。

    既然没有背后说,光明正大的提出来,崔壹葉没错。

    白晖说道:人无完人,我自然也不敢说我作事没有出过错,尽管提。

    崔壹葉起身施了一礼之后,从怀中取出一本书册。

    纸制的记事本,这种东西眼下只有白晖身边的人,还有咸阳宫之中有用,因为造纸的技术还需要改进,真正的好纸产量极少,成本也很高,所以并没有真正开始普及。

    崔壹葉翻开小本后说道:先说这第一条,从楚宫回来在宜阳伊川大库里作了一些查验,既然王上与主上去了麻镇,那么就先从麻镇说起。

    麻镇?秦王有些意外。

    王上,这麻镇去年产麻布宽幅机织麻布总数为三百三十一万尺,共中残次品一成,这些残次品一半赏赐给了麻镇工匠,另一半赏赐给了蜀地河工。市面上销售的数量为一百万尺,这包括了咸阳所销的。

    崔壹葉说的机织麻布,是粗布,不是那种纯手工的轻薄如蝉翼的夏布。

    也就是说,主上在宜阳仓囤积了不低于一百八十万尺的机织麻布,接下来再说小机精织多层锻织麻布,这是新品种,除了给咸阳宫一万尺之外,全部都在宜阳仓。还有手织精绢夏布

    崔壹葉开始报数字。

    麻镇,仅这一镇,布药酒三项的数量在宜阳仓的就很惊人了。

    但,秦王不认为这有什么不对,因为之前有过诏令,白晖负责支出巴蜀梁(汉中)上庸雁门关等数处的建设费用,这几地除基础税收上交咸阳大仓之后,其余的皆可存于宜阳仓,这个没错。

    崔壹葉说完数据之后,话锋一转。

    王上,这才仅是麻镇一地的。宜阳仓只囤不用,而且还在不断的扩建仓库,臣以为不合适。正好说到农具了,臣先报农具的数量。

    崔壹葉开始翻他的小本,一页一页的往后翻,看着上面密密麻麻的数字,秦王突然很想把小本抢过来自己看看,白晖到底囤积了多少。

    终于,崔壹葉翻到。

    王上,宜阳仓现有新式犁头五万八千只,锄头铁铲高达三十万只。这还不算锹镐等物。臣这里还有一个数据,仅说巴郡,使用旧式铁犁的占整个巴郡七成,使用新式铁犁不足半成,还有两成没有犁用,有半成不需要用犁。

    网址:

    :



第四三五节 论理
    白晖倒是听懂崔壹葉的意思了,这家伙是想说,自己光存东西不用,这个习惯实在不好。

    秦王却没听出来,开口问道:这有什么不合适吗?

    臣以为,可以与赵国交易。

    这个跳跃有点大,刚才还说囤积,这会又说交易。

    崔壹葉说道:将旧的换成新的,然后把旧的卖给赵国,就以新犁而论,比旧犁提高了至少五成效率,那么为何不更换呢?

    白晖一直在听,这会才开口说道:换,农户们才用了一两年的犁,会有几个愿花钱更换?

    朝中可以补贴,只须被一半差价,与赵国的交易之中可以挣回这笔差价。想来主上是在担心,大量的农具等同于资助赵国的粮食产量,可是观我秦国,粮食的产量并不是由农具所决定的。

    崔壹葉的话在理,这样作秦国无论是朝,还是民,都没有人吃亏。

    但是,白晖却不认同:为什么要补贴农户呢?为什么麻镇只有半成人用新农具。靠朝堂推动的新技术变革,永远没有民间自发的变革更有效。若新犁真的好,自然会有人放弃旧犁买新犁。

    秦王有点晕,倒感觉白晖说的也有道理。

    白晖又说道:旧犁为什么补差价换新犁,这个差价从那个账目中来出。农户们想换,自然就会换。至于旧犁,相信真的有这么多人换了,也会滋生收购旧犁的人以及行业。

    还有,运输的成本。这一来一回,折损过大。

    秦王认可以白晖的话:这旧犁依咸阳宫中记录,保养的好可以用五年,保养的不好三年就要换新,还有土地不同,犁头的磨损也不同。犁的事情,崔卿你想的可能不够。

    崔壹葉又说道:那么,门下不解,为何大量囤积麻布。

    壹葉,我实话告诉你,有必要的话,我宁可烧掉也不会让过量的麻布流入市面上。虽然这么说有些无理,也有一些不仁,但市面上麻布的数量超过一个标准麻布的价格必然会有走低。

    崔壹葉急了,跳了起来:主上,难道麻布价格走低,不是造福万民的好事?

    不是。

    门下不解!

    换个人,白晖根本连解释都不会,理解也要去按命令作,不理解也要去作,但对崔壹葉白晖还是解释了:知道我为什么一直请王上尽最大可能提高人口吗?

    崔壹葉说道:人为国之本,有更多的人口,秦国就有更强的国力。

    那也是十五年后的事情,没有长大成人的孩童,谈不上国力变强。可就眼下来说,更多的人口就需要更多的粮食。秦国这几年投入巨大的人财力物力人力,就是为了提高粮食产量。

    但若是粮食多到吃不完呢?

    白晖提出这个问题,让秦王也在思考着。

    崔壹葉说道:粮食吃不完,便是丰衣足食。

    笑话。白晖的语气变了:若是粮食的价格下降五成,种棉花就比种粮食收益多六倍,付出的辛苦只增加了一倍,种棉花买粮食,还有谁愿意种粮食。一句话:粮贱伤农,布贱伤农,器贱伤匠。

    大秦这个时候,还不是自由市场经济的时候,因为朝堂并没有经济调节能力。

    白晖不愿意说,更不愿意看到大地主,大豪商将秦国辛苦发展的收益卷走。

    秦国的经济,根本就是金本位,也不是铜本位,而是粮本位与布本位。

    秦王听懂了,亲自走到崔壹葉面前:崔卿,你在齐地作过一段时间的首领,你心中有民,这是寡人所欣慰的。你一定会是一位好官,但你不是统霸之臣。粮价布价,代表着秦钱的稳定价值。

    臣崔壹葉虽然还没有完全明白,但也懂得白晖所作的是国家大计。

    秦王轻轻的在崔壹葉肩膀上拍了几下:崔卿,韩钱从原本的二十三钱一斗粟,到眼下的三十一钱一斗粟,这很可怕。

    臣,知错。

    你没错,你心系秦国万民。白晖想的是一统天下。很快,韩魏的钱币便如废旧铜片一样,会失去价值。秦钱在未来的数年内,会成为天下最稳定的钱币,一但秦钱压倒了楚赵的钱币,大秦一统天下的就更容易些。

    秦王拿出了白晖曾经给他讲解的理论给崔壹葉上了一课。

    秦王又安抚了崔壹葉几句后说道:就这个赵国采购农具之事,寡人认为还是要卖给他们的,但如何卖,卖多少却是需要好好想一想。

    崔壹葉立即就抢着说道:请我王恕罪,臣有话说。

    秦王点点头,示意崔壹葉讲。

    崔壹葉说道:我秦人还有这么多农户用的是三年前,两年前的旧氏农具,新农具更好用,若是新的给赵国,臣心里不舒服。

    崔壹葉也没错,在他想来,有好事应该先秦民,后外民。

    可在战略上讲,却不能这样。

    所以崔壹葉只是抱怨了一句之后,便不再言语。

    白晖笑着说道:你一定还想说,有这么多人穿的还是破旧的麻布衣,有这么多人没办法餐餐吃粮,依然要用麸子充肌,这又如何?

    白晖的话让崔壹葉感觉很残忍。

    可白晖却有自己的道理,后世他见过贫困村,然后有这么多人去扶贫,结果就让那些村子天天等着有人来送粮食,有人来送钱,不种田,也不想着如何挣钱,只是等着被施舍。

    授之与鱼不如授之与渔,壹葉,你还算不上一个好官,只是空有那么大的爱心,爱民没错。过度的爱民如同慈母多败儿的道理一样。

    崔壹葉脸上一会红,一会白。

    倒是秦王给了他一个台阶下,秦王说道:跑题了,这会应该议的是,给赵国卖多少农具,卖多少钱币合适。还有,这事要有附加条件才是正常的。
1...203204205206207...30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