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侯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大司空
赵匡胤忽然停下筷子,一本正经的说:确实该多享受一下好日子。
这话没头没尾的,李中易心里却明白,赵老二这是暗示他,要过一段低调的时日,以便顺利的度过柴荣的观察期。
李中易暗暗点头,赵老二他能够说这话,就确实没见外,拿李中易当自家人看待。
无咎兄,你这逍遥津令,隶属于开封府管辖。我呢,在开封府里的人面,也算是比较熟。昨儿个,我一得了消息,马上就使人去问过了,慕容延钊说到这里,烦恼的抓了抓脑袋,重重的叹了口气,接着说,自从王朴高升枢密副使之后,现任知开封府事的是昝居润,这个昝某是博州高唐人,不仅为官清廉,而且精通细务。
赵匡胤也叹了口气,说:此人饱读诗书,一向瞧不起咱们这些军汉,很难说得上话,套得起交情啊。(未完待续索,!
第110章 千里做官
(今天至少三更,2更已经完成,第三更大约晚上十点左右更新,请兄弟们留意。更新的计划也公布如下:早上八点左右,第一更;晚上六点左右第二更;如果月票给力,晚上十点左右,加一更。如果月票非常给力,凌晨零点后,再加一更。)
——————————————————————————————————————
李中易这还没有上任呢,兄弟们就帮着打听到顶头上司的底细和来头。
不管古今,要想脑袋上的乌纱帽戴得稳当,必须了解同僚们的背景和人脉。
李中易心里非常清楚,红楼梦里,小沙弥衙役对贾雨村所说的《护官符,对于官场中人来说,绝非戏言。
有些背景深厚的超级大权贵,你永远都得罪不起,否则,就等着倒血霉吧。
李中易虽然是被孟昶出卖的,可是,他这么快就出仕后周,这贰臣的污名,恐怕再也难以洗脱。
呵呵,清官有清官的好,贪官有贪官的妙处,端看怎么去和他相处了。李中易摸着下巴,露出轻松的笑意,示意兄弟们不要担心,他自有办法。
嘿嘿,好几年的厅局级领导干部的历练,李中易可不是白混的。如果不是该死的车祸,李中易早已是享受副部级政治和医疗待遇的正厅级院长。
无咎兄,这贪官还有妙处?赵匡义放下手里的芝麻胡饼。十分好奇的瞪着李中易。
李中易微微一笑,说:说句心里话,我最担心的是。上司是个不通时务的道学先生。这种人,即使是清官,也无大用。
鉴于李中易的谬论太过惊世骇俗,赵家兄弟和慕容延钊,全都停下了筷子,竖起耳朵,想听他的下文。
这种清官。以道德模范自居,凡事都讲所谓的春秋大义,虽然不收钱。却也不办事,因为他根本就不懂怎么去办实事。这种人往往只知墨守成规,甚至刚愎自用,不听人劝说。这就非常容易好心办坏事。
李中易见面前的三个人都目瞪口呆。不由又是一笑,继续解释说:比如说,我现在想在职权范围内,办一件正经事情,如果上司是贪官,我就可以晓之以利,只须谈妥分成的比例,就可让那贪官朝廷和草民一起得利。
唉哟喂。某家还是头一次听闻此等高论。乍一听,大道理不通。不过。仔细一想,还真有一大批庸官,和你说的一模一样。慕容延钊连连摇头叹气,十分佩服李中易的过人观察力。
赵匡胤摸了把頦下短须,凝神细想之后,缓缓的说:先生所言,实乃真知灼见,一语洞穿选官用官之弊。
李中易暗暗点头,不愧是未来的宋太祖,他小小的点拨了一下,赵老二就明白了其中的奥妙。
千里做官,一为做更大的官,一为钱财。李中易小小的卖了个关子,等众人聚精会神的望着他时,这才缓缓的说,朝廷养官,为的是治民。地方官手里的权力太大,屁股随便坐歪一点,金银就得塞满自家的屋子,更有可能威胁到朝廷的安危。可是,如果地方官手头的权力太小了,遇见大灾或是贼人谋反,就只能束手无策,一翻两瞪眼。
先生说得对极了。赵匡胤轻轻的拍了拍桌子,催促李中易赶紧说下去。
见赵老二已经入了瓮,李中易微微一笑,说:太平时期和危急关头的局面大不相同,朝廷完全可以定下明确的标准,规定清楚哪些重大的事项,地方官可以统帅本地的官军剿贼,或是开仓放粮。
无咎兄说的一点没错。想我大周疆域辽阔,东西长达数千里,地方官的权力太小,平日里倒也罢了。若有反贼做乱,那就很容易误了大事。
赵匡义的分析,的确让李中易有一种惊艳之感,这小子啥时候成长得如此迅速?
先生,只是这个度很难把握啊?赵匡胤非常老道的又说到了点子上。
李中易索性站起身子,侃侃而谈:这就需要监督了。朝廷派人当地方官之副,遇有大事,必须召集众官,当众签押确认相应的状况,则可解决事权不一的问题。
妙,妙得很,先生果然胸藏百万韬略!赵匡胤下意识的叫好,却让李中易看破了内情。
如果不是平时十分注意了解这些东西,至今还是个武将的赵老二,怎么可能有闲心去研究吏治呢?
一顿早饭,吃了一个多时辰,李中易也真正坐实了先生的身份。就连一直喊无咎兄的赵匡义,也在赵匡胤的冷眼逼迫下,改口叫了先生。
实际上,李中易刚才当了一阵子老师,等于是提前给赵老二打了预防针。万一,赵老二夺位成功,真正成了宋太祖,可不能偏听,赵普那家伙的文官过度集权的建议。
强干弱枝的政策,固然加强了朝廷的权力,却也使地方上基本无力抵御外敌的入侵。
吃罢早饭,李中易发觉赵家兄弟和慕容延钊都没有要走的意思,他略微一想,也就明白了。
除了赵匡义是个闲人之外,剩下的两个可都是统兵大将,如果不事先请假的话,耽误了军务,那是要掉脑袋的。
有瓶儿这个得力的管家娘子在,李中易非常放心,他平日里只是拿钱回家,却很少过问内宅的事宜。
临出门的时候,赵匡胤把李中易拉到一旁,小声提醒说:先生,千万不要再和蜀国有任何瓜葛,陛下最忌惮的是,内外勾连。
李中易心头猛的一凛,赵老二提醒得非常及时。他当即点头说:元朗,你就放心吧,我既已是周臣。断无暗中联络蜀臣之理。
赵匡胤明着说是内外勾连,实际上是暗示李中易,柴荣的疑心病很重,不可能就这么轻而易举的放过他,必然在暗中会布置。
那元朗你李中易意识到,不能给赵匡胤添麻烦,就关切的问他。
赵匡胤眯起两眼。微微一笑,说:三郎和化龙兄被你捉了的事,我已经私下里禀报给了陛下。陛下非但没有责罚,反而夸我无私。
原来如此!李中易瞬间明白过来,赵匡胤之所以能一直深得柴荣的信任,敢情。他做到了待君以诚!
当皇帝的。最担心的,不就是官僚们联起手来,忽悠他么?
早年当过米贩子的柴荣,不过是柴皇后的内侄罢了,和郭威没有任何血缘关系。
结果,郭威选择接班人的时候,直接越过了嫡亲的外甥李重进,反而扶持着柴荣顺利的登上了皇位。
这样的柴荣。有可能是简单的人物?
别的且不提,昨天李中易觐见的时候。面对柴荣的巨大心理压力,可比陪在孟昶那个昏货身边,有着天壤之别。
多谢元朗提点。李中易一本正经的拱手作揖,诚恳的感谢赵匡胤。
赵匡胤把眼一瞪,没好气地说:我可是从来都把你当作自家人看待的啊,可别和我来这些虚头巴脑的玩意,没意思!
李中易陪着笑脸,说:元朗莫怪,我读书无成,倒学到了一股子酸气。
哈哈,先生你这都算是酸气的话,朝中的那些老道学先生,岂不成了酸瓜菜?慕容延钊笑得很粗鲁,李中易也不禁哑然失笑,军汉嘛,不能要求过多。
墨容延钊对开封府比较熟悉,就由他当向导,领着几个人在街面上闲逛。
离开李家,没走出去几步,就见一个皂役服色的年轻人,凑到慕容延钊的跟前,笑嘻嘻的拱手说:二哥,小的听说您,最近又买了不少美貌的小娘子?
哈哈,你小子,耳目太灵通了。前几日的事,你这么快就知道了。慕容延钊抬手拍了拍那人的肩膀,笑问道,小乙哥,五哥他们都还好吧?
嘿嘿,哥几个都好着呢。三哥最近榨干了一个富员外,还得了那员外的小妾,每日拥美高卧,误了好几次当值,让上官打了屁股,发落去了左军巡院,每天只能苦哈哈的巡街。这小乙哥毫不避讳有外人在场,公然说出自家兄弟的丑事,确实让李中易开了眼。
呵呵,先生,他叫张小乙,目前在府衙的吴推官手下当差,是这东京城里有名的包打听。慕容延钊着重的介绍,引起了李中易的高度重视。
堂堂禁军的大将,居然对一个小小的差役,如此的看重,由此可见,这个张小乙必有过人之处。
小乙哥最近也发了不少的财吧?李中易摸了摸下巴,故意打趣张小乙。
张小乙眉心一挑,说:不瞒这位哥哥,倒也没发什么财,只是得了一处两进的小宅子。
这还不叫发财?在这开封城内,随着承平日久,商贸往来日益频繁,百姓安居乐业,房价只可能步步高升。
后世的魔都帝都,以及穗深两城,因为土地资源有限,那个房价只可能涨,却绝无暴跌的可能性。
李中易乐了,竖起大拇指,笑眯眯的说:小乙哥好本事。
也没啥大不了的。员外们当‘库户’,利用父钱赚‘赊贷’的子钱,咱们这些苦差役,帮着员外们花用一些昧心钱,也算是劫富济贫了吧?张小乙大咧咧讲明了生财之道,令李中易着实大开了一番眼界,感叹不已:好胆量!
(注:库户就是放高利贷的有钱人,赊贷就是高利贷,父钱是本金,子钱就是利息,后不赘述。)
不过,李中易却发现,这张小乙一直在和慕容延钊暗中对眼色。他心想,这就对了嘛,有慕容延钊使眼色,张小乙才敢口无遮拦。
嗯,李中易心里很清楚,慕容延钊倒确实没把他当作是外人。至于赵老二,伪装得太好了,李中易一时也看不清楚,他的真面目。(未完待续索,!
第111章 下馆子(3更送上,求月票)
小乙哥,逍遥津那边你熟不熟?慕容延钊这么一问,引起了李中易的高度重视,他知道,慕容延钊这是在替他打听内情。
那地方鱼龙混杂,闲人太多,往来汴河的商人大多不在那里卸货。张小乙不愧是包打听,一口道出逍遥津的惨淡现状。
李中易却见怪不怪,并没有太多的惊讶,他早料到,柴荣绝不可能这么轻易的放过他。
不过,李中易的灵魂来自于商业贸易异常发达的全球化时代。就算他仅仅是个名医,可是圈子里的好朋友,不是经商就是做官,耳濡目染之下,多多少少也了解一些现代商业贸易的运作模式。
如果,李中易仅仅是个布衣草民,那倒确实有些难度。不过嘛,他现在可是逍遥津令,就算是品级再小,也还是逍遥津这个码头的主官。
逍遥津背后的那一片街坊归谁管?慕容延钊显得很随意的问张小乙。
张小乙咧嘴一笑,说:那是三不管的地界,府衙和开封祥符两县,都可以管,却都嫌麻烦,不太爱管。
呀,这可就有些麻烦了啊。慕容延钊皱紧了眉头,替李中易担上了心。
李中易一听是三不管的地界,不由微微一笑,说:不麻烦的话,怎么可能显出我的真本事呢?
以李中易的官场经验,管理同一件事的部门越多,就越麻烦。越管不好。
不管是,五龙治水也好,十虎管药也罢。涉及到的部门越多,真空地带也越大,留给李中易操作的空间,就不会小。
李中易最担心的就是,只有一个顶头上司,并且给他画死了圈圈,半步也不许逾越。
慕容延钊又找张小乙问了许多有关逍遥津的情况。李中易就站在一旁,听得很仔细,也很认真。
等张小乙走后。慕容延钊把手一摊,叹息着说:娘的,情况太复杂了,小小的一个逍遥津。仅帮伙(帮会)就有好几拨。难办啊。
赵匡胤发觉,李中易完全是一副淡然的模样,就笑着说:化龙兄,区区小事怎么可能难得倒先生这种高才呢?
]赵匡义忽然插话说:二哥,咱们家倒还有点闲钱,我回去就和阿娘说说,倒时候,拿一些钱出来。替先生撑撑场面。
廷宜,等我实地看了逍遥津的情况。再说吧?李中易只是从侧面了解到了逍遥津的情况,一向谨慎的他,自然不可能满嘴巴跑火车,胡诌一气。
赵匡义,字廷宜,这个字还是他的亲娘,杜夫人亲自取的。由此可见,这个赵老三,在杜夫人心目中的地位,确实非同寻常。
在酒肆里吃午饭的时候,慕容延钊抱怨说:这叫什么饭菜,比先生那里差得太远。
李中易微微一笑,不管那个朝代,吃货都多如牛毛,对于肚腹之欲,有着莫名其妙的追求。
赵匡胤为了招待好李中易,点了满满一大桌子的所谓下酒的好菜,包括:果子(点心)炙肉胡饼汤饼面片儿汤以及煮得很烂的菜羹等等。
李中易看着名为花红果的一种水果,怎么看都觉得是苹果,只是这花红果的个头明显偏小,只比枣子大上那么几圈罢了。
至于,摆在桌上的所谓百味羹啊,新法鹌子羹呐,三脆羹呀,李中易只看一眼就没了胃口。
倒是挽着篮子的闲汉(客串的服务员),送来的应季水果拼盘之类的东西,倒让李中易觉得眼前一亮。
广芥瓜儿咸萝卜条杏片酸李子梅子姜莴苣笋以及鹌鹑馉饳(馄饨的一种),李中易倒是看着还有些顺眼,拿起筷子每样都尝了一点,最后,他决定,还是只吃盐拌莴苣笋和鹌鹑馉饳算了,别的东西实在是太难吃了呀。
至于,黄中带黑的酒,李中易只喝了半盏,就觉得难以下咽。
和粮食年年大丰收的后蜀不同,后周由于粮食产量严重不足,屡屡需要外购,所以有着极为严格的榷酒制度,也就是酒类由官府专卖。
在这开封城内,除了顶级权贵开的酒肆之外,一般的民间酒肆,只可能提供浑浊的黄酒,而绝不可能有十分浪费粮食的精酿白酒出现。
唉,原本可以去最好的聚德轩。只是,我最近和张永德闹得有点撕破脸皮的感觉,我不好意思再带先生你去。赵匡胤细心的发觉,李中易很少动筷子,显然吃得不香,就赶紧做了解释。
李中易微微一笑,说:元朗兄,我一路行来,发现这开封的酒肆非常之多,可惜的是,竟无一家上档次的酒肆,实在是遗憾呐。
是啊,是啊,喝了先生家里的玉液香后,再喝这些鸟酒,简直难以下咽啊。慕容延钊嚷嚷过后,忽然突发奇想,元朗,你不是和榷酒的那帮子人很熟么,不如帮着先生搞个‘酒户’吧?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