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唐大农枭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爱吃鱼的胖子
虽然看上去,务工的他们的收入,会比种田更高一些,但是久而久之,丧失了耕种和捕鱼,航海技能的他们,却会变的更加依赖各个用工单位,不老老实实做事,他们就将面临没饭吃的问题,等到一两代人以后,他们也就没有了闹自立的能力。
“很好,等憨子他们回来了,我想让你们走一趟大食,在马六甲海峡顺道帮我把墨家子老巢经营的那一块地拿下来,这里在未来可能会成为我们一个非常重要的补给点,民众可以交给李唐朝廷派官治理,但是我们要在此设置军事基
第三百八十六章 好吃的宵夜
于秋这段鼓励生育,普及教育的话,是说给李世民听的,同时,也是说给冯盎听的。
如果李唐朝廷都有这样的需求的话,那么,岭南就更加有这样的需求了。
如果给冯盎千八百的有学之士,他何至于有那么多好的项目要推进,却苦于找不到人手去组织。
所以,冯盎的酒,又敬到于秋这里来了,教育的事情且先不提,冯家的人已经被他用到极致了,实在是使不上力,只能从外部引进,但这鼓励生育发展人口的方面,倒是要向于秋多讨教讨教。
于是,这场酒宴的话题,就围绕灵鹫宫关于优生优育方面的学问开始展开了,在于秋一通讲事实,摆数据的言论之后,他们所得倒是不少,简而言之就是,关注学习夏国这方面后续推出的政策,积极快速的跟进。
一顿晚宴在边吃边聊的过程中,进行了一个多时辰,但众人却没有散去的意思,然而,这个时候,码头上却是想起了汽笛的声音。
“咦,好像是憨子他们回来了,咱们快去看看。”听见了好像是运二号货轮特有的汽笛声的于秋,向大家吆喝了一句,便率先往冯府的门外走了出去,其余众人闻言,则也是快步跟上。
他们这行人只有于秋才真正知道,憨子他们这趟南美洲之行意味着什么。
隔着老远,于秋就看到了黑瘦了一圈的憨子向自己挥手呼喊,只是两个月不见而已,正处于发育期的他,就好像又长高了一点,声音也变粗了不少。
抱着几本册子的大头,则是微微笑着,快步跟在憨子后面向于秋这边走了过来。
“秋哥儿,我们回来了,咦,父亲大人也在。”憨子难掩兴奋的跑了过来之后,又看到了继父苏定方,立即收敛了一些,拱手向他行礼。
“怎么晒的这么黑,这大半夜的,我就看到一口牙了。”苏定方有些宠溺的摸了摸憨子的脑袋和耳朵道。
“嗨,那边太阳毒的很,秋哥儿让我们找的东西,也不是随处都有,我们可是在那边寻摸了近一个月,抓了好多当地人帮忙,才找到了一部分东西。”憨子给苏定方解释道。
“你们在南美洲大陆待了一个月那岂不是说,你们单程所用的时间,才半个月左右”于秋听了憨子的讲述之后,有些好奇的道。
以夏王号和运二号两艘货轮平均每小时二十几公里的航速,一天二十四个小时的跑,也不过是六百多公里,而以广州湾到南美洲大陆至少一万公里的距离,除非他们一点弯路也没有走,一次恶劣天气情况都没有碰到,才有可能这么快。
“准确的来说,去的时候用了十五天,每天差不多七百公里的航程。回来的时候,用了十八天,因为我们船上装满了东西,航速变慢了不少。”大头将自己手中的册子递给于秋道。
于秋闻言,很是满意的点了点头,接过大头手中的航海日志看了起来,庆幸道,“你们居然无惊无险的穿越了一万多公里海域,真是运气好。”
“呵呵,秋哥儿你都给这片海起名太平洋了,它能不太平吗我们这一路过去,都没有见过超过七尺的浪。”憨子笑着接话道。
闻言,于秋也只能感叹,这个时代生态环境好,海上极端恶劣天气少,简直是太幸福了。
几人正聊着,稍晚了一些从夏王号上下来的张世安却是上了运二号货轮,押了好多肤色黑黄,服饰看上去像是一块裹身布一样的人过来了,于秋知道,这些应该是生活在南美洲的玛雅人。
大致看了一下航海日志,却还没有看清大头罗列出来的物品清单的于秋,此时便合了册子,先看看来人的身份。
“夏王殿下,这个人叫约翰,呃,按照他们的发音,应该是:约翰。是南美洲那边一个沿海大城的城主了,想要对我们不利,被我们用炮击败了他的军队,轰开了城门,船上的一大部分物资,都是从他的城池里面搜捡出来的。其中,土豆和红薯就各有一千多石,金银铜各种器皿也有不少,”张世安将那个名字发音很想汉语发音约翰两个字的玛雅人拉过来,按压着下拜道。
“土豆和红薯两样作物都有了,那你们此行的任务,就算是完成了一大半,至于各种器皿,除了挑好的留下来研究之外,其它的都分给兄弟们吧!对了,这一路来,你们有教他们学习汉语么”于秋点了点头,伸手示意张世安松开那个叫约翰的家伙道。
他一早就考虑到了自己这一行人去南美洲,语言和文字会有不通的问题,便在船上准备了很多图册单词,如果那些人能对照的上,加上一些肢体语言的话,差不多能做一些简单的沟通了。
“教了,不过,成效不大,这家伙到现在也就会做一些吃饭,上厕所,睡觉的肢体动作,简单的几个词语都说的很蹩脚,而且,很容易忘记。”张世安有些无奈的道。
于秋看了看那个叫约翰的家伙的年纪,差不多五十上下,便摇了摇头道,“挑几个年轻的出来教吧!
对了,有找到他们那边的文字么可以让他根据一些单词,对文字,我们翻译过来,了解他们那边的一些情况。
至于语言沟通审问,我估计有用的东西也不多,他们那边可能是城邦制的,一般人很少离开所属的城邦附近两个以上的城邦区域,都是一些井底之蛙。”
“有,带了很多书回来,都在船上。”张世安点头答道。
“嗯,让人卸船吧!”于秋满意的点了点头,开始翻看大头列出来的清单。
果然是红薯土豆比较多,番茄,玉米和向日葵这些夏国已经有了的东西,他们都没有带回来,让他比较惊喜的是,有辣椒和花生,而且都有上百石种子之多。
而橡胶树种子,则足足弄了三百多石,这要是都种上,恐怕得有几百万棵。
剑麻种子,亦是达到了两百石左右。
至于其它的,则是以蔬菜瓜果居多,还有好多,比如菠萝,可可,笋瓜等。
当然,除了农作物之外,
第三百八十七章 种植事业
次日,睡到了正午的于秋,是被想要吃土豆焖牛肉的狗儿和小虎喊醒的,因为昨晚他们睡的晚,没有吃上。
亲自下厨给他们炒了几个菜,一起吃过饭后,于秋又来到了冯盎的府邸。
或许是人老了瞌睡少的原因,昨晚上闹腾到后半夜的冯盎,一大早就起床招呼人将那些船上卸下来的作物种子分送到了田地里去了。
在他看来,于秋要在广州这里种植这样高产又美味的作物,是岭南人八辈子修来的福气,亦是他本人的荣幸。
不管怎么样,这种高产的作物在岭南开始种植,然后推广到整个中原,甚至是欧亚大陆,都会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
他的名字,也会因此名垂青史,毕竟,这是解决所有人吃饭问题的大。
而名垂青史,这可是老来的冯盎,最大的愿望。
得知运一号要先运送一批岭南出产的货物去京和洛阳长安之后,李世民早早就候在了冯盎的府邸等于秋了。
这边头,红薯,土豆,他专门让人挑了个大好看的装了一百石,花生和其它瓜果,也让人各装了好几箩筐,说是要献给李渊尝尝鲜。
而于秋在得知他要派房玄龄亲自回长安给李渊送这些东西之后,便知道了他心里的小九九。
引进这些海外高产作物的功劳,他想要分润一些,而仅仅是这一些,就足够他的民望压倒性的超过李建成了。
带回来的种子足有上千石,只需要种植一轮就可以全国推广,这一点东西算不得什么,于秋没有跟他纠结这个问题,只是觉得,他这么搞下去,真有可能会把李建成逼急了,做出一些不可理喻的事情来。
所以,于秋提醒了李世民一下,并且,顺道跟他说了,夏国银行在长安的分行下半年开业了之后,会专门派一些人,携带一定的武器,在金库驻守,保障安全。
这个问题,是之前就有协议的,于秋之所以特意拿出来当条件跟李世民说清楚,是因为,他要在派驻的人手数量,和携带武器的级数上加点码,确保无论长安有什么变动,夏国的核心利益,都能够得到保障。
李世民没有多想,就代表朝廷同意了。
因为,其实他反对也没有什么用,夏国的武器装备,已经超脱了常规,根本就不是凡人能够抗拒的。
房玄龄带着东西上船走了,于秋能够想象到他带着这些东西回长安,会掀起多大的风波,给这个世界带来多大的改变。
当然,于秋也让运一号货轮带着比房玄龄带走的各种作物的种子多两倍的种子,并且附带了科学的种植方法的说明书去夏国。
相信有那边的跟着于秋学习了一年多的种田好手,能按照于秋的要求种植出这些作物,今年下半年,他差不地就能吃上自种的这些作物,明年,整个夏国百姓,就都可以敞开吃这些食物了。
不过,眼前他最重要的,还是做好这些物种的第一次播种工作,南美洲那边大多是亚热带气候,与岭南相差的倒是不大,应该不会出现什么水土不服的情况。
而有中级种植技术在,种植这种后世非常常见的作物,对于于秋来说,不要太简单。
主要需要注意的,还是剑麻等这些挑地的新作物。
在有数百个懂得农耕操作的亲卫作为组织,冯盎又给他派出了足够多的人手打下手的情况下,只用了几天时间,于秋就将各种作物,都播种了下去,其中像对工业有巨大作用的剑麻,直接种植了十多万亩
当然,最多,也是最重要的橡胶树,于秋选择了去崖州大面积种植一部分,等完成了任务,再去天气更热,更适合树木生长的交州种植一部分。
五月份是橡胶树的最佳种植期,不过目前来说,想要这些树为夏国提供橡胶是不可能的,至少需要十年左右,这些橡胶树种子才能长成,源源不断的出产橡胶,为夏国的工业提供动力。
这几年,于秋只能靠系统出品的那些良种成树,或者靠货运船,直接去南美洲的橡胶林取少量的橡胶,对一些产品进行少量的生产。
端午节的时候,夏国那边应该在冯智戴的主持下,举行了盛大的划龙舟比赛,于秋这边,在叮嘱了冯盎和其属下的人如何打理田地,以及岭南的一些后续开发问题之后,便在冯智的陪同下,带着两千冯氏部落的好手,乘坐运二号货轮去了崖州。
这边头虽然冯盎已经按照朝廷的规划,设了州县治理,但实际情况,却是很糟糕,因为岛上的獠人部落,开化程度比岭南那边的各个部落还低,不能指望他们帮什么忙,只能给他们送些物资,让他们别捣乱。
当然,自从飞艇不时的在他们头上飞过了之后,情况就好的多了,他们看向于秋这些人的眼神,都充满了敬畏,并且,愿意听从于秋的吩咐做事情了。
和种桂花树一样,用药水泡一下树种,撒在泥土里,只要这些树种发了芽,于秋的系统任务就算完成了。
虽然最近这种雨季天气,每天都有一阵暴雨,但是连续好几天的时间,于秋和那些亲卫们,都在为撒下了橡胶果的胶园地浇水,因为,橡胶树需要足够的水份,但是又怕痨,有泥土检测仪在,于秋倒是不用担心它的种植地选错。
等幼苗逐渐发起来之后,他才会让人慢慢清理出一些土地,完成定植一部分长势比较好的树苗的定植,最终种不种的活,其实不大要紧,他更加想要的,是系统出品的
第三百八十九章 金氏父女的套路
握手礼是于秋搞出来的,并且,很快被所有夏国的同盟国接受了。
然而,于秋没有想过,自己也有被这个礼节坑的时候,因为金德曼和他握手之后,顺势就挽住了他的胳膊,脸上,还露出了无比幸福的笑容。
而在这一刻,所有前来金城这边迎接于秋的新罗国百姓们,都爆发出了一阵热列的欢呼,好像看到了本国的新王登基一般,而且,还是一位受大家热爱的新王登基。
系统界面里,来自于这些新罗百姓们贡献的忠诚分突然爆高,一下子就猛增了三十多万。
好吧!看在积分的份上,于秋也就不怪金德曼趁机卡自己的油了。
很快,于秋就和金德曼父女一起,登上了一两王室专用的马车,一身白色功夫衫的于秋站在车辕上与新罗国的百姓们挥了挥手之后,马车开始缓缓的行驶,往王宫方向而去。
数万百姓们,也跟着马车往城门里涌入,因为,于秋的亲卫团此前将表演的舞台,直接搭在了城内王宫前的空地上,一干的表演和慰问活动,将会在城内举行。
车子是洺州造的滚珠轴承钢板减震马车,没有车壁,四角的梁柱撑着一个华丽的顶棚,先上车的金白净背对着车夫的方向,坐了在皮质沙发中央的位置,一点也没有挪动的意思,于秋就只好和金德曼一起,坐在了他的对面。
“我新罗国地小民贫,如有招呼不周之处,还请夏王见谅。”金白净很是满意的看了一眼入坐了之后,仍然抱着于秋的胳膊不松手的金德曼一眼,向于秋客套道。
“哪里,哪里,百姓们的热情,我已经感受到了,稍后,我也会向他们聊表一番自己的心意,你们不要嫌我礼轻就行。”于秋笑了笑,以同样客气的态度,回了金白净一句道。
一旁的金德曼这时却是指了指街道两边的民居建筑道,“夏王你觉得我新罗国风物如何啊!”
于秋两边的民居看了看,笑着赞道,“新罗国的民居虽然比我们夏国修的矮小一些,但胜在紧凑密集,这金城之内,只怕居住了不下三万户居民吧!平时集市上人流一定十分密集热闹。”
如果说李唐此时的一些州县城池都修的小,那么,百济和新罗两国的城池就更小了,即便是像金城这样的王城,也不过是洺京一个区的一半大小,比李唐一个普通州治所都略小一些。
而以这样狭小的地盘,居住三万多户居民,说的好听是密集热闹,说的不好听,就是狭窄拥挤。
没办法,新罗国是真穷,冬季来临的时候,天气又冷,平时修建房屋的时候,用料是能省则省,全家人挤在一个狭小的空间内,也更好取暖。
“终是比不得夏国之繁华。”金德曼知道于秋是客气的夸奖,脸色却是有些悻悻道。
“呵呵,这只是暂时的而已,若是贵我两国携手同心,共同发展,几年之后,这金城的繁华,也未必会输夏国多少。”于秋为自己接下来几天,可能要跟他们父女说的关于联合执政联盟的话题做了一下铺垫道。
“你们夏国,真的愿意与我们新罗国携手同心,共同发展”金德曼一双美目盯着于秋的侧脸道。
其实,她是想把夏国和新罗国几个字去掉,问于秋愿不愿意与自己携手同心的。
不知道她心里正发花痴的于秋点了点头道,“这是当然,前番倭国之征,我们就将所得的一成多的上好土地分给了你们耕种。
此次来新罗国,我又准备在这里投资做一些产业,带动你们当地的就业,增加你们的产出和税收。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