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唐大农枭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爱吃鱼的胖子
数百个国家,至少有成百上千种的文字和语言,还有数不清的风俗喜好,朝廷现在连中原周边地区的那些少数民族都管理不好,更加别说管理这么多肤色,人种不一样的外国人商了。
这需要洺山书院的学子成长起来以后,才能勉强做到。直接让朝廷上手,无异于让你来开这艘船一样,你根本无从下手。”
听于秋这么一说,李世民顿时沉默了,这确实是一些他难以解决的问题,越是跟于秋接触的多,他就越是感觉自己知识的匮乏。
比如这航海方面,于秋就会想办法在船上准备罐头,青菜,茶叶,他知道,人长时间吃不到这些东西,会生病。
而李世民就完全不知道,像李唐跑船的人,在遇到了这样的问题的时候,却没有想到过将其解决。而是将航程,航时,控制在人能承受的极限范围以内。
不过,通过于秋刚才说的东西,他也似乎也有了些领悟。
那就是模仿夏国与北方几个邻邦国家交流合作的办法,将李唐境内的这些少数民族的力量团结起来,把商贸沟通起来。
不说这几十万人的市场,能给李唐带来多少经济增长,但至少他们与朝廷沟通交流的多了,开始发展的越来越好了,就不会跳出来搞事情,拖朝廷的后腿了。
他这一发呆,就是一刻多钟,尉迟恭终于是将那条大石斑的力气给耗没了,缓缓的将它拉进了网兜里,提到了甲板上来,而于秋烤制的第一条鱼,已经散发出了香喷喷的味道。
一个铁架大方桌被赵河从船舱里搬了出来,上面有好几个不锈钢的餐盘,于秋直接用烤铲将大黄鱼烧焦的鱼鳞和鱼皮剥落,将那些烤熟的白花花的鱼肉装进餐盘里,撒一些姜丝葱花,淋了一些酱油,这道菜就算是做好了。
二十多斤的鱼,看上去很大,但是,烤熟的鱼肉也就十几斤,海鱼大多没有刺,大快朵颐起来很爽,加上后续过来的房玄龄和杜如晦,几人一口接一口的吃,居然在半个时辰里,把两条二三十斤的大鱼全部吃完了,这可是至少三十斤鱼肉。
“到了岭南之后,冯公恐怕不好招待我们了。”吃饱了的于秋用纸巾抹了抹嘴巴道。
“为什么这么说”李世民有些不解的看向于秋道。
于秋笑了笑道,“下一餐你再吃这些东西的时候就知道了。”
纯吃海鲜吃饱肚子的那种感觉,于秋在后世体验
第三百七十九章 孺子可教
其实,和于秋在一起,李世民大多数时候都是感觉自己的智商是欠佳的,因为,他总是会做一些让自己无法拒绝的事情,最后,你还不得不承认他是对的。
两天后,当李世民在泉州港看到数十个满脸络腮胡子的大食人之后,就再也不敢质疑于秋说的话了。
大食人,居然派了人到泉州来传教了,而且,是通过海路乘船而来,来的人身份还不低,是穆罕默德的四大亲传弟子中的三弟子和四弟子,被当地人尊称为三贤和四贤,而且他的大弟子伯克尔在广州就上了岸,二弟子伊本刚去了扬州,与他们这一行人错开了。
这证明什么
在于秋去年说夏国可以用船将大量的货物快速运抵大食之后,他们就立即就开始探索起了海路,而且,已经具备从海上来到大唐的能力了。
想到李唐的万里海疆可能遭受到来自外国人的侵略和进攻,李世民顿时感觉头皮发麻。
而且,也不得不承认,朝廷原先将所有精力都集中在关中的策略,有些狭隘了,甚至,是一个失败的策略。
外面的世界很宽广,你不图强,人家就强起来了。
历史上的大食帝国,能在下一个世纪成为世界第一强国,不是没有道理的,现在的他们,就已经非常的富有开拓精神了。
让李世民更加意外的是,三贤和四贤,居然听说过于秋的大名,从提前几天出发来到泉州的夏王号上的亲卫们口中得知于秋今天要来之后,他们是刻意的来迎接,求见于秋的。
“尊敬的夏王殿下,我是穆罕默德第三弟子,你可以叫我阿凡,这是我的师弟阿里,想到不能在这里见到你。”两个为首的大食人中,一个看上去年长一些的,用非常蹩脚的汉语向于秋道。
“这其实没有什么好意外的,因为,我们夏国的货船在未来会经常往来于李唐的海港与大食之间,如果有空的话,我甚至可能去你们麦地那,拜会你们的老师。”于秋笑了笑道。
看了看停靠在海港里的夏王号与送于秋过来的,比夏王号还大了一倍多的运二号货轮,再看看自己耗时了三四个月,才勉强航行过来的木制帆船,阿里的心情十分复杂。
“相信老师知道这个消息,一定会欣喜若狂的。”阿里强挤出了一丝笑容道。
被完全无视了的李世民,并没有心情听他们之间没有营养的客套,正准备跟泉州刺史欧阳戡说话,却被于秋拉住了袖子道,“这位便是李唐的秦王殿下,你们既然来李唐的治下传教,其实应该先征求一下他的同意的,你看,他对你们一无所知,这就很尴尬了。”
“夏王殿下说的是,是我们冒昧了,等我们在这边属熟悉了情况之后,一定会去长安,拜见唐国的皇帝陛下,征求他的同意的。”被于秋说的有些发愣的阿凡反应过来了之后,又和阿里和诸多教徒一起,以大食人的礼节,向李世民行起了礼。
有些懵逼的李世民不解的看向了于秋,于秋咬着牙齿小声在他的耳边道,“数百年前,天竺国有一个叫达摩的佛教徒来到了中土,便有了中土之地近乎可以与朝廷官衙数量相比较的佛寺,你难道不觉得,宗教对于一个国家的影响很大么”
闻言,李世民眼神一愣,顿时知道了这几个大食人来到中土的意义有多么巨大,如果他们在中土弄出了另一个和佛教一样庞大,对百姓影响那么深的宗教,是好是坏可就很难说了,毕竟,李世民现在对大食人所谓的教,是完全不了解的。
而当他看到欧阳戡把自己的姿态摆的比这两个大食人还低的时候,李世民心中顿时就有了很大的警惕感。
在与阿凡和阿里两个人客套了几句之后,他很快的就将欧阳戡拉到了一边说话,因为,于秋已经按照套路,上舞台演讲,收割积分去了。
“欧阳刺史,你为何会对这两个大食人如此尊敬,让他们站在迎接队伍的最前面”李世民与欧阳戡并不算熟悉,只是用不解的眼神,向他询问道。
欧阳戡拱手答道,“秦王殿下,这并非是我的意愿,而是泉州百姓的意愿,确切的来说,是泉州之地那些尚未完全开化的山越人的意愿。
这些大食人来到我们泉州,不过两月时间,可仅仅是两个月的时间,他们就发展了很多相信他们教义的信徒,让更多在山林里生活的山越人从山林里走了出来,甚至,要帮他们在泉州城内修建圣庙。
他们这些人并没有反对官府,或者制造暴乱的行为,为了地方安稳计,臣下只得顺从民意,给予他们足够的礼遇和尊重。”
“这样的么”欧阳戡说的轻巧,但是在李世民听来,却是压力山大。
两个月,就让一州之地的百姓信仰他们,两年,二十年的时间,会是什么样的结果
于秋的提醒,非常的有道理,作为一个国家的管理者,自己今后可不能这么大意了。
很快,李世民就从欧阳戡这里,将这些大食人到了泉州之后的事情,问了个清楚明白,而于秋,也完成了一轮对泉州百姓的糖衣炮弹攻击,收割了过万积分。
“关于大食人传教的事情,你有什么好的办法应对”李世民在于秋从舞台上下来了之后,第一时间向他问道。
“应对的办法我不是已经在做了么”于
第三百八十章 李唐有夏国
当于秋掌握了足够自保的武力,和足够自己逍遥快活十辈子也花不完的财富之后,他曾经有过短暂的迷茫,不过,很快,他又给自己确立了一个方向,他不能让自己打造出来的繁荣美好在历史长河中昙花一现,他想要将这种美好传延下去。
于是,他在录制那段忽悠人的视频的时候,说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句话,而现在,在看到了于秋做的所有事情之后,李世民终于对这句话有了一些理解。
他是要让所有人类都过上好日子,甚至包括大食的那些大胡子,因为,连续几天时间,他都在与那些人谈天说地,甚至共同出游,而当李世民问于秋,那位穆罕默德到底是何许人也的时候,于秋给他的回答让他很惊讶,活着的圣人。
原来,胡人中,也是有圣人存在的。
于秋还说,在未来的一百年以内,如果夏国不出手的话,这位穆罕默德教育出来的弟子,会相继击败波斯,拜占庭,和李唐三大帝国,成为欧亚大陆的最强帝国。
而且,于秋还刻意指出了,他所说的大唐,是灭了高句丽,突厥和西域诸国,人口比现在多好几倍的大唐。
这不禁让李世民又是一阵头皮发麻,甚至,看向阿凡和阿里的眼神中,都有了些许的敌意,不过,于秋却是笑着让他大可不必如此。
因为,现在已经没有人能从世界上将夏国抹去了,李唐有夏国,就肯定会立于不败之地,而想要保持现在与夏国的这种融洽关系,李唐未来的政治走向,就必须充分的考虑夏国的利益。
武夷山的茶很好喝,当那些山越人得知于秋愿意用等重的铜钱和布料,跟他们交换茶叶的时候,顿时欣喜若狂,十分认真的听于秋讲起了茶树的种植,采摘的方法。
因为,之后夏国会在这边开设很多个大型的制茶厂,收购当地百姓们采摘的茶叶,用来炒制成易储藏,方便运输的茶叶或者茶砖对外售卖。
当然,茶叶还仅仅是其中一项,各种花瓣香料,热带水果,这里几乎都有,像比较适合长期储存运输到外地售卖的蜜柚,这里就有很多,去年入冬之后采摘下来的,到了今年正月吃,仍然不失香味和水份。
这种冬季可以食用的新鲜水果,在运河结冰之前要是运送一些到洺京或者长安洛阳去售卖,一定十分受人喜爱。
要说阿凡和阿里为什么会留在泉州呢
正是因为这里有足够多的茶树,作为百万级人口的游牧民族,他们对茶叶的需求量非常大。
然而,他们并不懂得制茶技术,而且,将这东西运送去大食,需要消耗他们巨大的成本,现在,于秋能够帮助他们解决这些问题,以后他们只需要在沿海建设港口,就能在本土坐等收货,不仅价格更便宜,收货周期也从一年一次,变成了常年都有。
很快,他们就与于秋达成了采购协议,并且约定了交易地点。
而且,对于其他大食人需要采购的东西,只要是高科技产品,于秋几乎全部都没有拒绝,包括粮食。
在今年下半年,夏国的船,会开始将他们采购的货物,直接运送到他们指定的交易点,完成第一次交易,今后,大食人将会在那个交易点,按照于秋的要求修建码头,并划出一部分土地,给于秋修建燃料补给点,保障长期往来通货。
而于秋在这几天时间里,跟阿凡和阿里谈的,就是这些,因为,他们在大食的身份地位,远远高于那些走货的商人,有权力和能力促成这些事情。
“你不是说,大食人在未来百年以内会变的很强大么,为什么你还这样满足他们的需求,让他们更加快速的变强。”李世民在于秋闲下来了之后,找机会向他询问道。
“大食再强,也需要先用几十年的时间击败波斯帝国和拜占庭帝国,而现在他们,因为跟我们展开海上贸易而变强了,你猜,西域其它各国会怎么样”于秋笑了笑看向李世民道。
“也会争相与我们展开海上贸易。”李世民反应过来道。
“对头,当不与我们贸易,他们就会相对变弱的时候,他们就不得不与我们贸易,这样,贸易的主动权,逐渐的就掌握在了我们的手中。
而我们用茶树上每年都会长出来的茶叶制茶,用桑树上每年都会长出来的桑叶养蚕制作的丝绸。用羊身上每年都会长出来的羊毛织出的羊毛布,以及田地里各种可再生的农作物产品,去换取他们手中那些金银铜铁等等不可再生的资源,长此以往,你觉得会是一种什么情况”于秋循序渐进的提问道。
“他们手中的金银铜铁会逐步流入到我们手中,而我们,似乎并没有什么损失。”李世民眼睛一亮道。
于秋笑着点了点头道,“是的,我们用来赚取他们这些东西的,是劳动力,而劳动力,是过期作废的东西。
而等到那些一些不可再生资源掌握在我们的手中的时候,我们的装备会越发的精良,生产能力会越发的强大,他们却因为没有这些东西,在很多方面受到限制,后续会是什么场景,你可以想象一下。”
听到这里,李世民整个眼睛都发亮了。
“这个海上贸易,做得,做得啊!只是,一旦海上贸易做大了,南方沿海诸多州县会受益,北方的一些原先与西域贸易的州县,恐怕就受影响了。”李世民才刚刚
第三百八十一章 潜水的领悟
于秋在后世,曾经出国旅游过好几回,每次的花费都不少,但却并没有真的看到什么好景色。
这回到了琉球,尤其是从天空上看到琉球诸岛的时候,他忍不住就掏出了相机,不断的让机组成员降低飞行高度,因为,下面海岛的景色真的是很美。
此时正值春上,各个小海岛上的绿树红花开的娇艳无比,一些由于退潮而露出水面的彩色珊瑚,在太阳光的照射下,尤其漂亮。
岛礁四周的浅滩之中,海水清澈见底,就算在百米高的飞艇上面,也能用望远镜看到海里游动的大海龟或者一些鱼群。
而照相机,望远镜,甚至是舱房里一直在播放音乐的功放音响等设备,都是欧阳戡和蔡宿等人无法理解的东西,他只感觉,自己跟着夏王于秋做了一回仙人,这次的经历,回去了以后,足够他在岛上吹很多年了。
“这些照片如果洗出来,一定会让很多北方的人想要过来这里游玩的。”于秋一点也不心疼胶卷的拍了上百张,拍的李世民都有些心疼了才停手道。
此时,才刚刚二月初,关中和洺京的雪可能才刚刚化完,可是,琉球本岛这里,至少已经有二十度的温度了,白天的时候,穿一件衣服足以,而这里最冷的时候,也有十几度,温暖如春,冬季的时候是个很好的避寒的去处。
“可是,琉球岛远在海外,与中原往来交通多久不便,即便是有心来,也不来不了吧!”李世民接了于秋一句话道。
此时,他已经在上空看到了琉球本岛的模样了,房屋稀稀疏疏,以茅草泥沙糊起来的矮窝棚为主,即便是建筑规模最大的王宫,也还没有中原随便一个富豪的一套三进宅院大。
码头空地上聚集的人口,也不过万余,而且,穿着的衣衫,就是比泉州的山越各部百姓,也多有不如,心想,难怪蔡宿听说朝廷要将琉球划为州县治理,会表现出一副欣喜的模样,他们这些岛民,实在是太穷了,想要一个强大的后背作为依靠。
而这样的地方,想要那些北方人过来游玩,只怕不行,因为,想要人来,光有美景还不行,得能够招待别人的吃住,像洺京和长安洛阳一样,酒楼客栈,到处都是,美食好货样样都有才行。
“等夏国交通集团的海上游船开通了之后,这些就都不是问题了,现在只需要根据他们的条件,做一些基础设施建设就好。”于秋说着,脑海中,已经有了一些想法。
琉球岛这边的彩色贝壳极多,如果用水泥镶嵌彩色贝壳修建一些房屋做酒店度假村,一定非常有特色,至于那些沙滩,浅海,则可以做很多水上项目,比洺水县的游乐场的规模要大,环境要好的多,水上玩耍的项目,也会多的多。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