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大道问鼎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杜醒

    苍生医道。

    姜忍冬不但主修医道,还选了其中最为艰难的苍生医道!

    姜氏虽为医术世家,但并不代表着后辈个个必须学医。姜忍冬武修术修两方皆资质极高,又天生圣心,无论她选择二者任一,今后的修行都是通天坦途。然而她竟统统放弃,选择了最难登顶的苍生医道。

    连卓知秋都心下憾然;也敬佩——她最是无愧天生圣心。

    感慨之后,卓知秋移开了视线。

    秦悦风已经内定是术数系的人;而姜忍冬也显然将去医药系。这一届最被看重的三人已有两个流失,仅剩下的陆启明总会进入他们御守系吧

    不过……

    卓知秋抬头看向陆启明所在的那片光幕,沉吟不语。

    二试进行到此时,速度最快的秦悦风赫然已过完了书画卷全部的二十一式,陆启明却仍盘膝静坐,未动丝毫。若说陆启明的悟性真比齐名的秦悦风差距这么远,卓知秋是如何也不会信的。

    那么,他究竟准备做什么

    ……

    时间早已成了次要的东西;陆启明仍在推演。

    以书画卷、天地景为楔,以身所历、心所感为基,他要推演出一式完整的刀诀。

    在剑道上他曾行至高处;而今生转修刀道,他则重新作为初学者。于是陆启明把刀诀的境界严格限定在了大周天以下,并以现世修行体系为主,只在极少困滞之处用了前世方法圆满其气韵。

    务求稳妥无误。

    曾翻阅过的万千刀法此刻一一流转于陆启明心中,抽丝剥茧,精华尽取。

    刀剑相异则参照,相通之处又自然融汇其中。陆启明脑海中显映出无数幻影,同步演化着这一式刀诀。纷杂化为统一,虚浮转为凝实。

    某一时刻,陆启明心中蓦然闪过《巨然山水篇》中的一句话——

    “近视无功,远观则山河巍巍然具显,不备形妙而神韵集。”

    微一笑,他起身出刀。

    看遍了山水,便化山水。

    (本章完)




第四十八章 观我自在通明意
    即使是影像,对于人之精神气的变化,亦能显现些许端倪。

    在陆启明睁开眼睛的前一刻,卓知秋心有所感,抬手一指——陆启明所在的光幕瞬间放大前移,直接将其余多数小片光幕遮住。

    李沧波原本正专注地盯着下方某处,谁知他正看的人倏一下被挡了个彻底,正要发作却恰看到陆启明抬臂起刀的那刹;李沧波眼神顿凝,闭口不再言。

    见卓院长如此动作,御守殿中其他人亦安静下来;然而在他们着视线于陆启明刃尖上时,却觉其轨迹十分潦草,竟似小儿胡划毫无章法,不类整体。

    他们只看了片刻,就不由得心生躁意——这种刀法东西拼凑,气息恐怕都流转不畅,可偏偏人们从光幕上可见陆启明神态一派悠然平和,更让他们百思不得解。

    这样的反差极度令人生郁;当即便有一个女声冷冷道:“他到底在做甚么!大试是给他来胡闹的吗”

    房梁上李沧波依旧目不转睛地望着陆启明的刀,听了这话便笑:“宁女侠,你这次可是走眼了。”刚刚说话的女老师叫宁新,是他在武院少有的几个交情还不错的。

    宁新皱眉,把目光从刀尖移向了李沧波。她正准备反驳,却忽然意识到了什么,一怔再一惊,脸上显出不敢置信的神色来。

    宁新也是听说过陆启明的,早已清楚他与寻常年轻人不一样;再加上卓院长又郑重其事地将光幕放大细观,不必想就知道他发觉了其中的精妙之处。这种情形下,宁新本不应该莽撞出言驳斥,可她居然真就这样不假思索地做了!

    想到这里,宁新再不敢大意。她念头一动,小周天巅峰的势瞬间护绕周身;然后才继续看刀。

    御守殿内更静。

    此处的老师们绝非庸人,只是在这种情景中未作警惕。现在慎重再看,很快就辩出了刀诀深意。

    陆启明这一式刀诀,竟然真正做到了从意境的高度上斩乱气机!仅凭这一点,就不知有多少人心心念念却求之而不得。

    这代表了什么

    ——普适。

    无论对方是谁,无论对面有多少人,无论对手如何应对——统统可斩——甚至在陆启明连内力都未用的情况下,光幕之后的人们也会被他的刀诀牵引!若是谢云渡在此,便可看出陆启明于此处取了桃山六曲中第二式的一缕神韵。

    然而到了这里,仍不是全部;这一式的关键之处在于“此消彼长”。

    扰乱对手的同时

    (本章未完,请翻页),陆启明自身气机却愈发圆润通明,恰如他凭虚泼墨了幅山水。

    一笔一点睛,一刀一写意。

    直到光幕中陆启明收刀入鞘,再次到桌案处拿起新一卷《青麓笔谈》,御守殿的人们仍久久未曾回神。

    卓知秋眼中是毫不掩饰的激赏;而当他环视殿中诸人神情时,脸色却猛一沉,开口提点道:“你们现在立刻回想一遍书画卷中的《巨然山水篇》,再想他刚刚的刀法。”

    李沧波则摇头笑道:“是你要求的太高。”他眯眼望向光幕——陆启明坐在柏木椅子上翻了一页书,平静自然如身处自家书房。

    李沧波无声舒出一口气,微带感慨地继续接道:“这一式已经是小周天巅峰境界的圆满武诀,你要求他们一眼就看个通透,未免强人所难了。”

    “圆满武诀!”御守殿内惊呼骤起。

    圆满就意味着极度完善,并且未来仍有进步余地。勿说是陆启明;即使是大周天的修行者,也不敢夸下海口说自己一定能创出这等境界的圆满武诀——更何况陆启明用的时间这样短

    再有,刚刚那一式确实惊艳四座,但若称之为“圆满武诀”,似乎还有些谈不上吧

    见大多数人仍面带疑惑,卓知秋脸色更黑,说话都带上了些恨铁不成钢的冷气:“《笔谈》你们都看过,其中有一句‘近视无功,远观则山河巍巍然具显’,对应陆启明刚刚的刀诀,还不明白么”

    “你们注目在他的刀尖上时,只觉得散乱潦草——这已经能乱人心境了。但这只是一半。”

    “如果在远处看整体呢”说着,卓知秋一拂袖,光幕上影像顿时疾速倒放,重新回到陆启明刚出刀的那一刻。

    人们屏息凝视。

    卓知秋看他们逐渐面露惊容,缓声继续道:“你们现在也都看到了,与那句对画作的描述性质相同——远观反而能见雄浑气象,以刀诀演化出了山水!这才是陆启明这一诀真正的聚势!”

    御守殿内,静得只剩下人们的呼吸声。

    正因清楚“圆满武诀”的含义,人们才更难相信这刀诀竟出自一个十七岁的少年;但事实由不得他们不信——每种武诀从它们的创造者手中用出时,都有一种浑然天成的特殊气质;旁人往往相去甚远,不容造伪。

    不知过了多久,终于有声音低低响起:“请问……这位师弟的,该怎么算成绩”开口相问的是一个着淡青色学子服的青年;他刚好负责陆启明所在位置的成绩记录,实在

    (本章未完,请翻页)不得不问。

    而这简单的一问,还偏偏真就把御守系的老师们给问住了!

    这二试的规则分明是总结书卷中提及的武诀;可陆启明这一刀,明摆了是无视武院的题目,自己开天辟地新创了一式!至于《青麓笔谈》的作用,真真是连灵感都谈不上。

    这种情况,若严格按规则算,那陆启明妥妥是没有分的。然而亲眼见过他那一式“圆满武诀”后,就算是把以苛刻闻名的文藏系俞教授拉过来,也绝对无法昧着心判零分。

    分是不能不给了;那么,给多少

    李沧波扫视了那一圈纠结万状的脸,不屑地哼了一声,拍大腿道:“这还用想当然算给他一百!”

    众人无言以对,提醒他道:“大试满分是一百;这第二场总分才三十!”

    李沧波不假思索道:“不是可以加分么”

    众人:“……”虽然可以,但加这么多真的行

    李沧波挥手把陆启明所在的光幕大小还原过去,再次盯回了他之前关注的那人,嘴上继续道:“别告诉我你们不清楚‘圆满武诀’的价值。他要是愿意提交给武院,像这样的——只要够三式,代表的贡献就足够让一个讲师升任博士!”

    此话一出,殿内气氛莫名尴尬起来,忽然就没一个老师好意思开口评价了。

    卓知秋轻咳一声,一锤定音道:“不用争了,考虑到陆启明藐视规则这一点——就计五十吧。”

    ……

    壁上石窟。

    陆启明现在手中的这一卷“故事”,记录了诸多笔者周游神域的逸闻轶事。陆启明看的兴致盎然,时而会心一笑——有不少熟悉的地名,譬如龙宫所在的南海;又譬如野凉城。

    他看着边想到,此卷精彩之处须熟悉那些名词的典故,才能意味。这些故事个个遣词练达,幽默有趣;可惜今日的大部分年轻人,却注定是难以体会其间妙处了。

    故事卷很快看完;陆启明却并未急于演武,而是拿起新的一卷继续翻读——或者说,陆启明连演武的心都没有。

    事实上,就连方才那一刀诀,也是因为那时机恰好让陆启明得了心、成了意,便顺势凝神感悟,水到渠成自然演化而出。

    故事卷虽读来甚悦人心,但陆启明自觉心中积存的意蕴尚不足,也就没准备苛求自己。但凡不是圆满武诀,对他便没有价值。所以陆启明悠闲翻着书,权当午后休息。

    第三卷,名“药议”。

    (本章完)



第四十九章 自求多福
    “四逆汤篇二段,药材排列顺序有误,甘果应作君药……”

    看完陆启明的提笔首行,卓知秋哑然失笑。

    他原本还正费解,这小子方才还嫌题目简单不按规矩来,怎么一翻开卷医书就愿意好好答题了未免‘厚此薄彼’得太过!哪知,待卓知秋腹诽半天再看——陆启明依然不是在答题,居然干脆是挑毛病来了!

    大试第二场十分重要,所以不只在御守主殿,在其他三系的主殿中一样可以同时见得实况。

    刚刚陆启明那一式刀诀,绝妙是没得说。但是被人家直接无视了规则这一点,也同样让另三系的人看得清清楚楚——这叫卓知秋这位御守院长心里很有几分没面子。

    结果比了才知,原来陆启明对御守系已经非常友善;现在医药系那帮矜贵的老家伙肯定更没呛。想到这里,卓知秋面上不动声色,心中却老怀大畅,恨不得再给陆启明加上十分。

    而卓知秋再看几行后又不禁皱眉。《青麓笔谈》可是从道院传下来的,仅看笔迹就知道作者修为境界极高;那种层次的人,可能在这么基础的东西上出错就算真的有不妥,也不该是这样一个少年能察觉的吧

    但若是陆启明轻狂;以医药系那些人的较真性子——那可真是捅着马蜂窝喽!

    卓知秋毕竟对医道了解不深,又有那式刀诀金玉在先,所以不便立时评判。他见陆启明洋洋洒洒写个没完,忍不住摇头而笑,暂且不看他那处,而是将目光转向了李沧波。

    李沧波从陆启明出刀之前就盯着下处不显眼的某个光幕瞧,到现在也不放开;联想到秦解语的那一卦——莫非是寻着徒弟了

    卓知秋顺着他的视线望过去,看到是一个眉眼锋锐的黑衣少年,背一柄暗红重剑。那少年反手握住剑柄,却始终一动没动;真不知李沧波看了这么久是在看个什么。

    卓知秋扫了一眼下面那行字——

    “顾之扬,武师五阶。”

    如果在往年,这样的修为倒

    (本章未完,请翻页)还优秀;但搁在恰逢时运的这一届,武师五阶可就平平了。这样一位竟能在数千学生中被李沧波发现,不可不说是缘分。

    卓知秋笑问:“老李,这是瞧上了”

    “再看看。”李沧波没有立刻点头。他修为已至大周天高阶,在武院却仍是讲师,都是因为常年专注于剑道的缘故;想必日后仍不会变。像他这样的人,弟子定然极少、且选择极慎重。

    三字说完,李沧波嘴角忽勾起一丝弧度,微笑补充道:“倒是个实心眼儿的孩子。”

    卓知秋看了顾之扬站的位置和石室内书卷桌椅的摆放,不由莞尔。之前秦悦风是没看完就开始演武,姜忍冬则是只看卷名,到了这个顾之扬就更有意思了——他竟只盯着封面那“青麓笔谈”四字猛瞧,而书卷却连碰过也不曾。卓知秋轻笑一声,“说说”

    李沧波点头道:“字如其人。写《青麓笔谈》的前辈是剑修,又是亲笔,其中的剑意就被那孩子感觉到了。”

    他顿了一顿,神情似是很想笑,又有些认真,道:“他是察觉到其中剑意精奥非常,看了几看没有明白,便想到自己连最先看到的四个字都没能吃透,妄论卷中内容所以就只盯着书题看,等他想透彻了才会翻书。”

    若是石室中顾之扬能听到李沧波这一番话,定会震惊于居然有人会将他心中所想理会得如此之准。

    卓知秋失笑:“这是出自奥义境大修的东西,他这可要想到什么时候”

    李沧波但笑不语。他没有说的是——在他第一眼看到《青麓笔谈》时,与此时顾之扬的反应,一模一样。

    卓知秋虽然并非剑修,但眼力不差;他再仔细观察少顷,挑眉道:“不过他这方向确实准了。难得。”

    李沧波点头,接着眼神一凝——顾之扬动了!

    起,刺,截,收;只是基础剑诀。

    而看到这一幕的李沧波非但没有失望,反而眼睛愈亮。

    同样的招式,在不同人手中使出往往相别云泥;顾之扬始终

    (本章未完,请翻页)循环往复使用最基础的剑式,却圆转流畅如艺术,气息生发且绵长。他虽然只是自己比划感悟,但每招每式自然简练有力,一看便知是久经实战之人。

    更难得的是,他自己原本的剑意——坚忍;锋锐;唯战;而在那等强者剑意的引导下,顾之扬依旧不移本心,只不断作自我磨砺、精进。
1...9596979899...35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