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双庶子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漫客1
邓峰深深躬身,沉声道:“卑职告退。”
说完,他也转身离开。
长公主殿下心里觉得有些压抑。
从几个月前,皇兄把她唤进宫里,说要把钟小小接进宫里封为公主开始,她就敏锐的感觉到了有些不太对劲,虽然这件事她没有办法通知李信,但是几个月时间,一直被她压在心底,没有忘却。
如今,自己的丈夫凯旋回京的,却让人传话回来说让家里人不要出门,让她心里更觉得有些不太对劲。
想到这里,长公主回头蹲了下来,伸手拉着钟小小的小手,微笑道:“小小,你这几天就在家里待着,不管是谁让你出去,你都不要出去,明白了么”
小小向来都是很守规矩的人,闻言乖乖点头。
“知道了,阿嫂。”
长公主这才站了起来,面色肃然,回头对身后的侍女说道:“翠儿,给我更衣。”
翠儿低头道:“是。”
…………
临近中午的时候,长公主殿下才姗姗进了皇宫,在几个太监的接引下,顺利来到了未央宫候旨。
值得一提的是,如今宫里的中心,已经完全从承德朝的长乐宫,转移到了未央宫里,曾经的长乐宫,再也没有了承德朝时候的繁华。
到了巳时快午时的时候,一个太监走到长公主殿下面前,磕头道:“殿下,陛下在偏殿等您,请您进去呢。”
长公主从座椅上站了起来,看了这个太监一眼,然后缓缓说道:“带路。”
不多时,他们就到了未央宫的偏殿,这里也是太康天子吃饭的地方。
此时,天子正坐在一张桌子旁边,桌子上摆满了饭食。
九公主走进了偏殿之后,对着天子行了个万福。
“见过陛下。”
天子本来正在出神,闻言猛然一惊,这才抬头看向自己的妹子,笑了笑:“怎么一段日子不见,生分了这么多,连个皇兄也不叫了”
“快过来坐。”
长公主并没有坐过去,而是笑着说道:“以前是臣妹不懂规矩,前些日子母后叮嘱臣妹了,让臣妹称呼陛下来着。”
说着,她看了一眼天子面前的桌子,轻声道:“臣妹不敢与皇兄同桌。”
天子,一般都是自己一桌的,要吃“独食”。
太康天子满不在乎的招了招手。
“什么规矩不规矩的,你是朕一母同胞的亲妹子,什么时候都是一家人,叫你过来坐你便过来坐。”
长公主无奈之下,只能在天子右侧坐了下来,然后低头看了看桌子上的饭食,微笑道:“听说皇兄登基之后越发节俭,一顿只吃四个菜,怎么今天胃口这么好了”
天子哈哈一笑。
“一来是国事顺利,西南已经平定,朕心里开心,二来是小九你要来,朕特意吩咐了御厨,让他们多弄了几个菜。”
“都是你以前喜欢吃的。”
说着,天子指了指桌子上的一盘肉串,笑着说道:“御厨里还有几个是朕从魏王府带出来的,朕让他们给你烤了些肉串。”
长公主心里一暖,低头道:“多谢皇兄。”
天子微笑道:“你呀,没嫁人之前可没有这么客气,在朕的魏王府里想吃什么便吃什么,看上什么便拿什么,像个小霸王一般。”
九公主面色赧然,有些不太好意思。
“那会儿臣妹年幼,不懂事嘛……”
兄妹两个人叙了一会儿旧,天子这才言归正传,笑着说道:“这么急叫你过来,其实是想给你一个惊喜来着。”
说着话,他从袖子里取出一本公文,递到九公主面前。
“这是朕今天早上才收到的公文,知道你想某个人了,一收到便让人唤你进宫来了。”
九公主心里明白,这份公文里,是李信即将回京的消息。
她并没有打开,含笑说道:“是长安要回来的消息么”
天子讶然道:“你是如何知道的”
九公主掩嘴微笑道:“说来也巧了,臣妹也是早上收到了长安的报信,说是再过几天他就要回来了。”
如果太康天子很关注李信那边的话,那么李信派人回来的事情根本瞒不住他,因此九公主干脆实话实说,并没有在这件事情上做隐瞒。
天子把公文丢在一边,微笑道:“看来长安还是惦念你的,给你和朝廷同时送了消息。”
“他才不惦念我呢。”
九公主轻哼了一声,开口道:“刚成婚没多久,便出去征战去了,一去就是一两年时间,他但凡有一点在意我的念头,也不会去西南去。”
“为国征战嘛,难免的。”
天子看了九公主一眼,笑呵呵的说道:“这样,等他回京城来,朕给你做主,让他永远陪在你身边,如何”
第608章 你怕不怕?
因未知原因,今天搜狗突然无法搜索到本站,请各位书友牢记本站域名找到回家的路!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无双庶子 ”查找最新章节!
谁也不是傻子。
太康天子虽然说的很委婉,但是长公主还是可以听得出来,天子这句话另一层意思,就是让李信再也不能离开京城了。
最起码不能离开京城带兵了。
这本来是长公主很想看到的事情,但是被天子这么一说,就变了味道。
她不想李信因为这种可笑的原因,被永远束缚在京城里。
这位长公主殿下放下手里的碗筷,对着天子笑了笑:“长安他要是能永远留在京城,那自然是好的,不过男儿志在四方,朝廷如果有事情需要用到他,皇兄也不必顾及臣妹。”
“皇兄一个人支撑偌大的朝堂也不容易,这几年精神明显不如前几年了,如果长安能帮到皇兄,臣妹心里也是欢喜的。”
天子微笑道:“他自然是要帮朕的,跑也跑不脱,不过帮朕也用不着离开京城,如今西南已定,北边有种家和叶家在,也算安定,以后长安就可以安安心心的留在京城,帮着朕处理国事了。”
“他虽然是个武官,但是心眼比三省的几个宰辅还要多,天下太平了,放在军中就可惜了,有他在京城里,朕很多事情都可以交给他去做。”
天子的言下之意,就是要让李信去接触文臣的事情。
这个时代,有些像李信那个世界的大唐,文官武官并没有宋明那么泾渭分明,比如李慎这种边军大将,可以回到京城里做正儿八经的兵部尚书,而不是只遥遥的挂一个兵部尚书衔。
这个想法,长公主还是可以接受的,毕竟现在天下大安了,在京城里安安心心的做文臣,总比在外面领兵打仗要好一些,不过因为上次的事情,她对天子心存了一点戒心,所以也没有应下来。
只是笑着对太康天子说道:“皇兄,这些都是你与长安的事,臣妹是个懒散的人,可懒得过问这些。”
话说到这里,长公主殿下几乎没有任何破绽露出来,已经尽量做到了不影响李信的碰到选择。
天子看了一眼自己这个妹子,脸上带着微笑,但是心里还是微微叹了口气。
女大不由人。
自己这个胞妹,现在已经完全是李家人,跟天家不是一条心了。
想到这里,他心里多少有些复杂。
这个是他嫡亲的妹子,因为一母所生,从小天子就对她格外宠溺,几乎是捧在手心里对待,当初她牵走了魏王府那匹他最心爱的乌云马送给李信,天子都没有多说什么。
她才认识李信多长时间啊……
想到这里,天子在心里叹了口气,但是脸上还是挂着微笑,开口道:“罢了,这些都等长安回京以后再说。”
“这一次他立了天大的功劳,等他回来之后,朕得好好奖赏他才成。”
说到这里,天子看了一眼长公主,微笑道:“等他回来,小九你也加把劲,尽早给朕生个外甥出来,等朕的外甥出世了,朕立刻给他封一个伯爵。”
一般奖赏,要么是直接加封大臣本人,要么是恩荫大臣的子嗣,天子既然要加封李信的儿子,言下之意就是不会给李信特别重的赏赐。
最起码,李信的这个靖安侯爵,不会变成公爵了。
其实这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毕竟现在整个大晋,也就只有陈国公叶晟这么一个异姓国公,而且叶晟还是有灭国之功的,现如今的李信,比起叶晟来说还差了一些的。
九公主对于这些倒是不太在意,毕竟她从小出生在皇室,对于爵位之类的东西不是太敏感,闻言只是笑了笑,没有多说什么。
兄妹俩吃了一会饭之后,天子就懒洋洋的站了起来,对九公主微笑道:“好了小九,朕这里还有事情要忙,你先去后宫跟母后请个安,她老人家可是说了,你有些日子没进宫看她了。”
九公主起身,行礼道:“臣妹遵旨。”
………………
太康三年六月中,天气炽热,空气因为燥热,都已经有了一些隐隐的扭曲。
京城西面的官道上,一行十几辆马车的庞大车队因为太热,放弃了继续赶路,而是停在一个凉茶铺子下面喝茶。
不过这一行人太多,足有接近七百个人,凉茶铺子的摊主忙前忙后,也没能给他们一人送上一碗茶水。
不过禁军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水袋,他们各自找了几个荫凉地方歇着,不住抹汗。
羽林卫的人也热的不轻,各自找地方歇息,萧正和几个内卫的人坐在凉茶摊子上,大口大口的喝着凉茶。
大胖子姬喾与他的几个姬妾,也在凉茶铺子下面坐着。
整个车队,只有平南侯李慎的那个马车里没有动静,夫妻两个人在马车里闷着,没有出来。
靖安侯爷也受不了这个天气,坐在马车前面歇息,小家伙赵放坐在李信身边,卖力的给李信扇扇子。
李信用袖子擦了擦汗,转头看了一眼赵放,笑着说道:“热不热”
这种天气,对于寻常人家的孩子来说,未必不可以接受,但是赵放是赵郡李氏家里的嫡孙,从小到大,家里过夏天都是有冰的,而且赵郡李氏在北边,夏天也不会有京城这边这么炽热。
小家伙额头上都是汗水,摇着头说道:“不热。”
靖安侯爷拍了拍他的脑袋,微笑道:“给自己扇一扇吧,别没到京城,热死在了京城外面,真要热死了,咱们之间的缘分就大了。”
他是冻死的,如果赵放要是热死了,他们还真就缘分大了。
小家伙自然听不懂李信话里的意思,他给自己扇了几扇子,长长的出了一口气。
“老师,还有多久到京城啊”
李信伸手指了指东边,开口道:“看见了没”
小家伙站了起来,并没有看到什么,于是又爬的高了一些,爬到了马车顶上,极目望去。
在东边,有一座大城,傲然矗立。
这座大城的城墙,是当年大晋武皇帝一统天下之后,重新修砌了一遍,最高的地方足有五六丈高,最矮的地方也有三四丈高。
不说别的,最起码在当下,这座京城就是名副其实的天下第一雄城。
小家伙在马车顶上看,李信坐在下面,笑着说道:“瞧见了没。”
“瞧见了。”
赵放喃喃自语:“好大一座城池……”
赵放出生的时候,北周已经亡国了,他没有去过北周的国都,即便去过,此时的北周国都,也没有大晋国都来的大气。
靖安侯爷也站了起来,悠悠的看了不远处的京城一眼。
“天底下八成的阴谋诡计,都在这座大城里面了。”
他抬头看了赵放一眼,呵呵一笑。
“看路程,今天晚上咱们应该就可以到京城了。”
“你怕不怕”
第609章 我回来了
因未知原因,今天搜狗突然无法搜索到本站,请各位书友牢记本站域名找到回家的路!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无双庶子 ”查找最新章节!
小赵放今年才九岁,再如何神童,也无法完全理解李信这句话里的意思,不过李信却实在是有感而发的。
这座城,是天下龙首,全天下大半的事情,都可以由这座城的意志来决定,也正因为如此,全天下大半的心眼,大半的龌龊都在这座城里了。
而那位魏王殿下,已经坐在那个高高的龙椅上两年多了,李信离京一年半,他不知道自己那个曾经的伙伴,在这座城里,在那个位置上变成了什么模样。
赵放毕竟是世家出身的子弟,站在马车的车顶上看了一会儿之后,就觉得自己的举动有些失礼,于是便从小心翼翼的爬了下来,依旧坐在李信边上。
“老师,我明天开始跟你一起站拳桩好不好”
李信本来正在想事情,闻言转头看了一下这个孩子,笑着说道:“怎么,不嫌弃这个”
数百年前,天下尚武的时候,这些世族子弟大多人人习武,但是几百年来,经学盛行,这些读书传家的世族子弟就渐渐扔下了兵器,专攻学问,到了前几十年,这些北周世族没有一个瞧得起将门,瞧得起武夫的,也是叶国公在三十多年前,才一举打醒了他们。
这个出身赵郡李氏的小童子,本来也没有学武的想法,但是现在不知道为什么,突然开口提出来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