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全知全能者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李仲道

    从容颜上看,师尊依然年轻。

    但在内里,无疑地,师尊肯定是比两百年前衰老了。

    还能有多少时间?

    徐亦山紧紧地握住了拳头。

    如果没有机会,那就一切都是天命,运道如此,无须多说。

    而现在,明显是有着机会,有着运道,徐亦山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允许自己有任何错过。

    但凡有任何错过,对已经有了某个认识及想法的他来说,都不是错过机会、糟蹋运道,也不是自枉自戕,而是……

    弑师!

    “师尊,千万千万,等着我!”

    “我需要时间!”

    第六套之后是第七套,第七套之后是第八套。

    徐亦山从捉襟见肘,到寸步维艰,然后再从寸步维艰,到山穷水尽。

    几乎是呕心沥血地强行完成了惨不忍睹的第八套,徐亦山再没有能力开启第九套的研制,更没有勇气开启第九套。

    更不用说完成目标的第十套了。

    而在经过一夜的休整和沉默之后,徐亦山把这八套法门,呈给了这边的师尊。

    也是圣尊。

    (iishu)是,,,,!




第269章 分手脱相赠
    【】(iishu),

    看着呈送的八套法门,许广陵笑了笑。

    徐亦山没能凑出他所要求的十套,并不出乎许广陵的预料,相反,这八套都算是多的。

    许广陵本以为徐亦山最多只能搞出个五六七套的。

    特别是七。

    理论而言,不应该超过七。

    七,稍微了解一点的就知道,这是一个很神奇的数目。

    前世,华夏古代诗词,一句最多就七个字。

    以诗来说,最多就是七绝七律之类,绝没有什么八绝。

    而作为“长短句”的词里,但凡有一句超过七个字的,其实内里都是一句断为两句的句式,如九个字,应断为二七、三六,如十一个字,应断为四七、五六等等。

    到大街上捉一个小学生,问他圆周率是多少。

    有熊孩子可能不知道,但一些提前受到老师或家长荼毒的好孩子就会答,三点一四一五九二六。

    小数点后面是几位?

    七位。

    一个星期,又或者一个礼拜,都是七天。

    较早时候的中国固定电话,是七个号码。

    在道家神秘学里,九是一个数的极,但是九之下的八、七,也都分别有着特殊且神秘的意义。

    类似的例子其实还有很多,比如七音律什么的。

    前世华夏还有八卦,并且八卦可以继续拓展为六十四卦,但八卦其实是四象的叠加,四象又只是阴阳的演变,而关于阴阳转化,在易经里其实是以爻变的方式进行。

    而一个卦里几个爻变?

    答曰,六个。

    总之,不超过七。

    为什么是七?

    不知道。

    前世很早时候,许广陵刚入师不久,就曾在客厅闲话中和两位老人聊过这个话题。

    一个大医师,一个大博士,两位老人的共同认识是,七,很可能是大脑记忆存储的一个节点,又或者说一个区块。

    你记一二三四五六七这七个数字。

    行。

    你的大脑会把这七个数字放在一个小记忆区块里。

    但如果你记一二三四五六七八,就没办法这么做了,会出现数据溢出,所以大脑的记忆形式会是,这个区块放一到七,然后再另外拿出一个区块放八,而如果有资源闲置情况,那就会这边放一到三或一到四,那边放四到八或五到八。

    总之,不管怎么分配,八个数字,会被放在两个不同的记忆区块。

    所以一周是七天。

    四天五天六天行不行?

    行!

    没问题!

    是七天还是六天五天,这不过就是一个约定俗成的习惯的问题。

    但如果一周是八天,行不行?

    不行!

    这就不是习俗的问题了。

    是天地之间某种更深刻的道的问题。

    如果一周是八天,你的大脑就无法以直观直接且丝毫无碍的方式对这八天作详细的定位或者规划之类等等什么的,而必然会出现某种障碍。

    简称,数据过载。

    所以就算关联记忆之类,也应该把最小的记忆节点定为“七”,然后以七的方式进行叠加循环就好了,而不应该超过七。

    但凡超过七,你就算一时记得清晰,长久之后,也必定会出现某种数据杂糅。

    就如学英语。

    一天学五十个生词。

    没问题,你的记忆很好,一天五十个词轻轻松松,一百天过去,你很快就学了五千个词,然后很快地达到了四六八级的水平。

    但除非你天天用,一直都在调用和强化,否则,随着时间过去,那些词仍然会在你的大脑里,先是杂糅,后是混乱,再然后是湮化。

    就算你记忆再好,也没有用。

    除非你真的过目不忘。

    而如果你用7x的方式进行记忆,就没问题了,它会以这样一个形式,一直固定固化在你的脑海里。

    数据记忆是这样。

    在较高的层面上,理论归纳也是这样。

    一件事物,作不同侧重、侧面的归纳或分析,也最多只能是七个,而不能超过。

    但凡有超过,必是认识不深。

    然后出现了归纳或分析的重合、杂糅、不到位。

    所以许广陵让徐亦山研创功法,所谓的十套只是一个幌子或者说障眼法,以其自身实践而分化出来的理论,最多也不可能超过七套!

    如果超过,那就说明徐亦山对修行的认识还不到位,天阶以下的基础,就还需要重新夯实。

    许广陵检视着这八套。

    这八套里,一二三套,都是完善且清晰的。

    到了第四套,就出现了重合,第五套,出现了杂糅,到了第六套,出现了不符合徐亦山层次的拼凑,而到了第七第八套,明显看出,研创功法的主人已经是有点“神智不清”了。

    所以对于徐亦山的天阶以下基础,也可以作这样一个简单粗暴评断:

    中等!

    不能说拙劣,还是不错的。

    也不能说优秀,离优秀还差了一个总的提纲挈领方面的认识。

    而一旦这个认识补充到位,从这八套功法特别是后面五套功法所体现的内容涵盖来看,徐亦山立马就能打通所有关节,势如破竹地真正完成天阶以下的理论构建。

    嗯,八十分以上水平的那种。

    现在么,勉勉强强五六十分,放宽点,可以及格,苛刻点,五十到五十九分。

    很不错了!

    像是甘从式,如果让他也来考这个试,许广陵最多能给他个二十分!

    安南郡其他的那些地阶之流,但以聚星楼那日所见,普普遍遍大抵也都是二三十分之类的样子。

    所以,在这郡城,徐亦山确实是一枝独秀。

    当然,他再怎么秀,也秀不过小秀儿。

    就连许广陵,也不知道小秀儿以后究竟能达到什么高度。

    毕竟,四五岁的天阶,实在是太骇人了。

    而且这个天阶,还是用非常非常接近自然接近造化的方式达到的,从某种意义上,几乎可以认为这是一个“天生天阶”,也就是一生下来就是天阶的那种。

    她的修行,她的道,这个时候,才真正开始。

    天阶只是起步!

    你来说,这吓人不?

    许广陵不知道这是不是天地之间独一例,但就算遍及所谓的所有“大千世界”,这样的例子,肯定也是不多的。

    小秀儿的天赋,是条件之一。

    许广陵的认识高度和手段,是条件之二。

    光有这条件之二还没用,还需要条件之三,那就是舍下很多很多的“不灭真性”,关于这一点么,呵呵。

    这一世,许广陵也只能造就小秀儿这么一个人。

    而就这么一次,就已经是让他几乎倾尽所用了。

    也所以,徐亦山许同辉之流,这些家伙,除了点拨以及些许的造化资源外,让他们自生自长就可以了。

    呈上功法后,徐亦山并没有立即得到师尊的回复,而是过了两天后,师弟许同辉拿出了青云之路的第二回。

    (iishu)是,,,,!



第270章 平生一片心
    【】(iishu),

    紫华阁药师堂四海门澜水宗等也在不久之后几乎同时拿到了青云之路的第二回。

    四海门门主古怀民拿着薄薄的册子,手是颤抖的,心也是颤抖的,就连目光,都有点游移不定。而得知消息第一时间赶来的门中其他高层,几乎是同样的反应。

    不是定力不足,而是他们对这青云之路实在抱有太大的期待。

    当初,第一回是那样。

    而这第二回,其中又会记述或者说披露了一些什么东西呢?

    其实,对于他们来说,某种意义上,这话本并不叫“青云之路”,而应该叫“禁忌之门”,因为里面很多的东西,对他们来说都是禁忌,是正常情况下绝无可能接触到的东西!

    凝气散已经问世。

    他们见证了。

    他们也将继续见证着关于凝气散的不久及未来。

    换句话说,整个安南郡,都已经因为青云之路的第一回而发生了极大的变化,而且这变化还注定将深远且巨大地持续影响着安南郡的未来。

    那么今天。

    这青云之路的第二回,又将带来什么呢?

    强行按捺住心中如火山熔岩一般的躁动,古怀民左右看了看,几个老伙计都围在他身侧以及身后。

    然后,带着微不可见的颤抖,他轻轻地翻开了小册的封页。

    而青云之路第二回的内容,就这样跃入眼中。

    “先生,人可以活几万年吗?”从茫然及震惊中回过神来,冷青云懵懵懂懂地问道。

    “几万年,很短很短的。”先生呵呵一笑,然后用手指着两人的脚下,“青云,我们脚下的这大地,这泥土,你知道它有多少年么?”

    冷青云不知道。

    “几十万年?”

    在先生面前,冷青云放下了平常在学堂时所有的伪装,没有冷淡更没有冷漠,像一个正常孩子在父母面前般,依赖着,天真着,也憨傻着。

    他就这样傻傻地问道。

    先生哈哈一笑,然后伸手摸了摸他的小脑袋。

    “青云啊,这地,这天,比我们所能想象的要更加久远,久远得多。地天固久远,大道不计年。”

    “这地,这天,它们比几十万年长,比几百万年长,比几千万年长,比几亿年长。”先生的目光这一刻转为悠远,转瞬又转为寻常,他看着冷青云微笑道:“所以,孩子,区区几万年,在这天地面前,实微不足道。”

    冷青云讷讷无语。

    他愣愣着,一会看看先生,一会看看脚下的大地,一会儿又看看身前的那棵透明的大树。

    “好了,不要想这些了,这些对你还远。”先生拍了拍冷青云的小肩膀,然后对他道:“怀上上心,执下下行。青云,知道这句话什么意思吗?”

    冷青云想了想,然后道:“志当存高远,天地之间,不做第二人想。行当寄当下,一步一步,不使一步落空。”

    “先生,是这样的吗?”

    先生愣了愣。

    “青云,以前有人对你说过类似的话?”

    “就是先生你之前说的啊!”冷青云道,“先生你说,天行健,修者当自强不息,地势宽,修者以厚德载物。我寻思着,是一样的道理。”

    “先生,我理解的对吗?”

    先生好一会儿都没有说话。
1...522523524525526...61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