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全知全能者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李仲道
    以许广陵自己简单的判断,过去那几年在图书馆里看的那么多书,都不如此际一天之中汲取消化的知识多。

    当然了,这么比较其实是很不公平的。彼时,虽然自小就有点小聪明,但他终究也只是一个普通人,而此时,如果说章老陈老两人就已经算是超凡的话,那他早已经超越了超凡不知道多少。

    如果再玩诗词接龙什么的小游戏,就算两位老人联手,他也能把他们给打哭。

    更何况,这些天,还本来就是他的知识思维等方面的集中爆发期。

    许多以往想不通的东西,现在势如破竹。

    许多以往看不透的东西,现在豁然开朗。

    许多以往解析不彻底的东西,现在注意力随便一倾移过去,就如利刀裁纸一般,想怎么裁就怎么裁。

    就以医这一方面来说,仅仅只是几天的时间,许广陵就感觉不论在针上,还是在药上,他所站的高度,就比之前高了不止一个台阶。

    夸张点形容,都有一种从lv1直升到lv10的感觉。

    这种感觉美妙吗?

    相当美妙!

    而且,获得这种极大跨越式提升的,不止是医。

    粗泛点说,只要是许广陵以前涉猎过的东西,不论涉猎得深还是浅,此际,俱都有着全方位的提升。不过,总体的情况是,以前涉猎得越深的,现在的收获才越大。

    医是这样,武是这样,音乐也是这样。

    然后许广陵一方面庆幸以前有所积累,另一方面不免又些许遗憾于以前的积累还不够,远远不够。

    如果他的积累像是章老和陈老那样丰厚就好了!

    也不知道现在这种莫名其妙而又不可思议的状态是临时还是长久。如果以后一直都能有这样的状态,那就好了。

    尽管这不是内,不是大宗师之路,甚至都不止是外,而夹杂着大量的属于杂的方面,但许广陵依然是全身心地沉浸其中。

    无它,感觉实在是太好了。

    所以他往往一躺一坐一站,就至少都是大半天的时间。

    但这终究还是属于休憩期,是他大宗师之路的短暂休歇,所以每天许广陵最多也只是沉浸大半天而已,然后就是心无所用,意无所注,带着大猫四处乱逛。

    纯粹地乱逛瞎逛闲逛。

    没有任何既定。

    没有任何目的。

    主旨只有一个,那就是怎么随意怎么来。

    如此这般,一天又一天,也不知过去了多久,直到许广陵发现脑海里纷纷泛起的知识重又开始沉淀,意识在大多数时候又渐渐恢复清静安定的状态,然后他就知道,这个休憩期,可以结束了。

    是到再次扬帆启航的时候了!

    归元,息机,根本窍法,归元已经成为过去,变为身后的一道坐标,而脚再抬起,其落足的地方,便该是息机了。

    习练之前是思索。

    其实早在最初刚接触根本窍法信息的时候,许广陵便有过全面的思索,不论是关于归元,关于息机,还是关于根本窍。

    但认真地说,那时他思索最多的,却一是归元二是根本窍。

    思索归元多,是因为他在那之前便一直在归元的路上行走,而且归元又是这个新法诀的第一步,起点。

    思索根本窍多,却是因为新奇。

    关于大窍中窍小窍以及根本窍,推敲这几者的区别与联系,以及它们整体的对于人体的作用,这是许广陵不可扼止的探求,近乎本能。

    而关于中间的息机么,却同样因为两头不靠的原因,被他给轻忽了。

    也只是轻忽。

    并没有彻底地忽略。

    而这些日子一路走过来,零零碎碎地,零敲碎打地,许广陵还是有着不少的认识和积累的。

    也不知该哭该笑,或者说哭笑不得吧,此际,许广陵才发现,他以前看过的那些佛藏道藏,那许多原本以为无用的东西,这时居然为他的理解提供了相当的帮助。

    佛藏中,有止观法门。

    这其实是佛门禅定的入门法,当然,说它是入门也行,说它是从入门一直延伸,无限地延伸下去,也是可以的。

    简单来说,刚入门,你可以修止观,入了门,你还是可以修止观,你的境界不错了,较好了,很高深了,还是可以修止观。

    而关于止观的入门法中,就有一个方法叫做数息听息。

    直白点说,就是安静地坐着,然后数自己的呼吸,就像晚上睡觉数羊那样,一只羊两只羊三只羊

    待数得不乱,比如说能从一直接数到一百,数到一千,数到一万了,就可以放弃数息,转向听息,细听自己的呼吸,听着听着,在听中,你的呼吸由乱慢慢不乱,由粗慢慢细,直到无限地细微下去。

    然后自然而然地,就进入禅定的状态了。

    当初,出于好奇,许广陵是试过的。

    但是,失败了。

    ==

    感谢壹夜夏秋的推荐票支持。

    感谢jb705040的月票捧场。




第475章 鱼龙之变
    其实也不能说失败,只能说,浅尝辄止,没见有什么效果,也就放开了。

    毕竟,之所以尝试,也只是稍微有那么一丢丢的好奇而已。

    而站在今天的高度回首往事,许广陵自然知道,那个时候,他就算不是浅尝辄止,也不会有什么效果。再怎么努力,也都是无用。哪怕是一点点的获得,都不可能有!

    因为禅定的根本,就在于一个定。

    而这要求身心两方面的配合。

    身就不说了,很简单,却也很复杂,需要按部就班地一步步水到渠成,这里面绝没有一蹴而就的好事,所谓的顿悟之类,放到这里,纯粹就是歪门邪道。

    用禅宗那首极其有名的偈子来说,要做到身定,惟一的方法,就是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这是身。

    心么,要稍微复杂一点。

    因为身就摆在那里,明明白白的。

    心却不一样。

    关于这一点,禅宗里同样有一段公案,或者说故事。

    说是当初禅宗二祖神光拜见初祖达摩,想要求法,结果却被直接训斥了一顿。神光为表决心,甚至砍下了自己的一条手臂。

    达摩不知道是怜其苦,还是感其诚,又或干脆是被这狠人给吓到了,便对他道:你想求什么?

    神光说:我心未宁,乞师与安。

    达摩就道:把你的心拿来,我给你安。

    心怎么拿?

    没法拿。

    但从最后的结果来看,神光还是得遂所愿了,达摩传授了他安心的法门。

    安心难么?

    难,也不难。

    随便举个例子,比如说一个年轻人,作为一个家庭的儿子,他的父母三天两头地吵架,有时甚至大打出手,闹得家庭不宁。而他只能眼睁睁看着,一点办法没有。

    试问这个年轻人,如果想要修止观,能么?

    答案是,不能。

    他如何能够安心地坐在那里!

    再举个例子,这个年轻人自己也结婚,成为另一个孩子的父母了。但是其谋生乏术,家庭生计紧张。

    每天去公司,受到上司苛责却不敢轻易辞职,因为一年龄大了二没有过硬本领,辞职了短时间很难找到下家更不用说好下家。

    白天在公司百般受气,回到家又经常受另一半的看不起和嘲讽冷待,儿子又经常向其抱怨,抱怨别的小朋友都是家里父母好车接送

    试问这个已经不再年轻的人,如果想要修止观,能么?

    答案依然是不能。

    他如何能安心!

    在这样的心境下,再怎么坐,也都是枯坐苦坐,不是磨炼而是煎熬。哪怕坐上一百年,也不可能入门。

    一如当初的许广陵。

    他的心如何能安?

    所以这个东西,除了资质,除了际遇,还讲究一个缘法。

    你与此道无缘。

    就这么简单。

    回首往事,许广陵发现那几年在图书馆里醉生梦死般地看书,还是有用处的。

    就比如佛藏和道藏的部分,虽然那时的时候只是随意翻翻,一本书往往看的不到十分之一,省略过去的却多达十分之九,但就那一小部分的内容,却依然开阔了他不少的眼界。

    这方面的知识以前自然是没有用。

    完全地没有用。

    但现在踏上这条路之后,情况自然是不一样了。所以待这次回返,有了空暇或者说有了读书计划的时候,不论道藏还是佛藏,他都会重新好好读一遍的。

    相信在其中,能有不少的收获。

    退一步讲,就算无法对他的大宗师之路有直接的帮助,但间接的启发,却是必定会有的。

    当然了,许广陵也做好了沙里淘金的准备。

    从此时脑海里记得的些许内容看,两家典藏中,鱼目混珠的内容,甚至是子虚乌有胡编乱造的东西,还是很多的。好在今日的他,也有了相当的高度,来辨识那些东西。

    或许也可以说,现在,才是适宜看那些东西的时候。

    早了看,没好处。

    就如章老最初的时候,不要他看那些古今医书一样,甚至包括《内经!

    从止观开始,许广陵的思绪一路延伸,中间绕了很多,最终,还是回到了目的路线上,也就是息机,而到了这个时候,对于如何去做,许广陵心中已经基本有数。

    但他却还是有点犹疑。

    因为不确定那般做了,结果会是什么。

    这就是没有明师高师指点的坏处了,也正如他看过的道藏中有一句话说的,饶君聪慧过颜闵,不遇真师莫强猜。

    因为毫厘之差,谬以千里。一个又一个的毫厘之差叠加下去,谬的又何止是千里万里。而师者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随时指正,随时校正方向。

    也因为关键的地方一旦猜错了,后果可能很严重。

    许广陵有传而无师。

    当然,老师他是有的,而且还两个。但他今日所站的高度早已远远超越了两位老人,他所面对的问题,也远不是两位老人所能解惑的。

    不论是印证还是经验,两位老人都无法抵达他今日所要跨越的关隘。

    而青华宝篆,怎么说呢,它很高冷,它很傲娇,它所传递给许广陵的信息,从层次上来说是越来越高了,但从内容上来说,却是越来越简了。

    归元息机根本窍法,如何归元?如何息机?如何打通根本窍?

    这些,自然都是,唔

    没有的。

    走过了归元,在实际上达成了归元圆满之后,许广陵才知道什么叫归元。而在接下来的息机上,也大抵类似,许广陵现在有了策略,需要去验证。

    和之前的归元惟一有点不一样的地方是,归元那段路上,平平坦坦,无碍无险。

    而息机,却不是一段路。

    它是一道关,或者说一道闸,也可以说是一道门。

    鲤鱼跳龙门的那个门。

    跳过了,自然是鱼化为龙,然后飞龙在天。

    跳不过会怎样?

    不好说。

    可能是重新休整,积蓄力量,调整方法手段,再跳一次。也可能是,嗯,直接化为灰灰,没有第二次跳的机会了。

    这么说是不是太残酷残忍了?

    真不是。

    那是鲤鱼化龙!

    应该庆幸,应该感恩,应该敬畏,天地之间,存在这样的一条法则,让生命能够获得非常规的跨越。

    此时此际,许广陵却是突然想起了《圣经中的一段话。

    嗯,彼时那几年,他是什么书都看的,老子庄子看了,华严经楞严经看了,圣经看了,如果图书馆里有可兰经什么的话,他一样会感兴趣地去看,可惜当时没有。

    你们要进窄门。

    因为引到灭亡,那门是宽的,路是大的,进去的人也多。引到永生,那门是窄的,路是小的,找着的人也少。

    圣经中的那段话,如是说道。

    ==

    感谢青铜剑的推荐票支持。

    感谢寂灭峰的月票捧场。




第476章 息机
1...244245246247248...61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