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之召唤武将系统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汉景
曲罢。
好半响刘德与四位臣工才从婉转动听的琵琶声中清醒过来,刘德拍手赞叹道:“好曲,好曲,婉转动听而又磅礴大气,真是一首好曲!不过本公从未听过此曲,莫不是杨姑娘亲自创作的”
“正是民女为汉公所作,此曲名曰《汉公破阵曲》。”
杨玉环轻声说道。
“汉公破阵曲...”
刘德没有说话,但显然对这个名字喜欢极了。
简雍这时山前道:“主公,杨姑娘所作《汉公破阵曲》真是令人回味无穷,何不将此曲推行三州,教以三军,以为国乐!”
“善!就依简太守所!”
“民女多谢殿下!”
刘德看着低头跪谢的杨玉环,玲珑的身段就此一览无余,刘德用特技查看杨玉环与其父杨相的属性:
人物:杨相性别:男
年龄:3652
伤病:健康
势力:刘德
身份:世家官职:无
爵位:无
声望:6695
功绩:29560
忠诚:85
统率:62
武力:44
智力:72
政治:73
魅力:72
适性:步兵b骑兵b弓兵b兵器
c水军c宝物:无
特技:无
--------------------------
人物:杨玉环
性别:女
年龄:1647
伤病:健康
势力:刘德
身份:世家官职:无
爵位:无
声望:8950
功绩:2000(献曲之功)
忠诚:90统率:8
武力:7智力:55
政治:42
魅力:100
适性:步兵c骑兵c弓兵c兵器
c水军c宝物:无
特技:音舞施展音乐与舞蹈时,具有非凡的感染力(三级辅助技能)
------------------------
宴会结束后,杨玉环被送到了汉公府中。
......
下午的时候,刘德再次召集陈朔、荀彧、徐庶、简雍还有高林、高熲、百里奚、糜竺、徐光启等大臣,还有章天朗、白起、关羽、燕南等将,此次商议的便是关于改革官制一事。
而刘德召集的这几位就基本上算是自己中枢的班底(徐庶在仪式举行后,就会前往燕州担任州牧,高林则担任北州别驾,不过想必用不了几年二人就会调回中央,担任要职),还有军方为首的这几员大将。
大殿中众臣皆坐在座位上等候刘德的到来,因为刘德未来,所以气氛稍微轻松一些。
“不知主公想要如何改革官制”高熲低声对高林道,“弟以为大周的官制军制施行二百余年并未出现任何纰漏,贸然改动是否不妥”
高林摇头道:“想必主公自有主张,不过官制一事事关重大,如有差错,对整个汉国将是致命的打击,所以,但凡官制有所问题,吾等也要拼着得罪
第二卷 第四百七十一章 荀彧荐人(二合一)
荀彧看着帛书上的官制,思考着一个问题,谁可为刑部尚书。
刑部、大理寺还有都察院这三司能够互相牵制,对比三公九卿制能够有效减少司法掌管的独断专横,甚至冤假错案。
但谁担任着刑部尚书就成了一个问题,刑部尚书为人必须强硬,而且颇识法律,执法严格,方能成事。
主公的想法是挺好的,但是人手不足啊!
尤其是担任要职的重臣!
刘德其实也在思考这个问题,首辅一职就是陈朔的,但陈朔身体老迈,担任一州别驾都已经力不从心,一国首辅(丞相)显然更会吃力,刘德之所以任命陈朔为首辅,一是陈朔资历足够,没人敢说闲话,二来也是对陈朔辅佐自己祖父在辅佐自己的嘉奖。
当然,任命陈朔为首辅之后,就必须为陈朔选择继承人了。
这个人,也只能是荀彧。
吏部俗称天官,掌握的是汉国中下级官吏的任免权,甚至吏部尚书如果强横一些的话,内阁次辅的命令都可以顶回去,所以吏部尚书的人选必须慎重一些!
刘德准备任命荀彧为次辅兼任吏部尚书,荀彧忠心耿耿,而自己正值壮年,也不怕荀彧权重尾大不掉,等到以后人才充盈,在重新任命吏部尚书即可。
而户部方面,糜竺一直掌管着燕州钱粮,虽然能力比起其他人来说要弱上一些,但是术业有专攻,糜竺担任户部尚书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工部尚书则有徐光启担任,虽然一下子将徐光启升为高位,但徐光启有屯田之功,又担任汉公府主簿很长一段时间,将府中上下各事打理的井井有条,而且徐光启善于发明,担任工部尚书最为合适。
而在礼部方面刘德陷入了难题,自己麾下并没有合适的人选,高颎倒是比较合适,但礼部位置清贵,高颎能力过人,只担任一个礼部尚书实在是大材小用,更何况自己将礼部最重要的科举考试还有全国学校事务剥夺从礼部剥夺了,礼部除了清贵也就不剩下什么了。
所以礼部尚书先等一等,和群臣商议一番,看看有没有合适的人选。
而高颎精明能干、知兵事,所以刘德决定将高颎任命为兵部尚书,兵部尚书只能由文官来担任,如果兵部尚书都是由武官担任,武将又掌兵又管后勤,这是刘德绝对不允许发生的事情。
而兵部尚书对于各大军主将掌管军队也没有插手的权利,尤其是兵部没有对军官任免的权利,这也让兵部的权利大幅度缩水。
这也是刘德故意为之,文武并立,决不能形成以文制武或是以武制文,君主必须要大权独揽,而且刘德还设立了尚书台,这也是内外制衡,消减内阁首辅的权利。
虽然朱元璋同志废除了丞相之职,但实际上有明一朝,有不少首辅大臣的权利比丞相还要大,比如:张居正。
刑部尚书也需要一名酷吏,但刘德华夏并没有一个合适的人选,所以刑部尚书的人选暂且搁置。
国子监掌教育,相当于现在的教育部,在刘德看来,自己的底子太薄,如果想要有所作为,甚至为以后统一全国做准备,对教育的管理是重中之重。
刘德准备任命百里奚为国子监祭酒。
调戏志才前来北平担任翰林院的翰林祭酒,翰林院也就相当于大汉的北大清华,只有考上科举才能进入翰林院,相当于培养储备干部。经过一两年的培养,再外放或者在京为官。
讲武堂乃是最高军事学府,相当于中央军校,虽然只有一个大体框架,但既然提出来,刘德就准备将它做好,刘德准备自己亲自担任祭酒,以表示对讲武堂的重视,当然具体管理是交给副手,也就是讲武堂丞、主簿。
刘德决定任命章天朗为讲武堂丞,担任自己的副手。
章天朗的资历摆在那里,能力也颇为不俗,而且章天朗行军打仗,较为稳扎稳打,这种风格比较适合教育子弟,而如同霍去病这种疾如风的大将,规规矩矩的打仗对于他来说反而是种束缚,谁叫霍去病是天才呢!
尚书台掌内外章疏敷奏封驳之事。,尚书令的设立一方面是减轻君主的压力,另一方面刘德也怕后代无能被外朝架空,所以便设立尚书令,制衡外朝。
在原时空荀彧曾担任尚书令数十年,处理军国事务,可见尚书令权柄之重,刘德决定任命简雍为尚书令之职。
好吧,简雍的性格还有能力可能都不太足够,但谁叫他是刘德最为信任之人,而且现在也没有太好的人选,就让简雍先担任尚书令吧!
太医院掌全国医院,并在全国范围内招募医师,建立医院,安道全为太医院院使,华佗为院判(副使)。
詹事府、宗人府不算太着急,刘德现在并不着急立世子,而宗人府等到刘德与自己家族中人接触在行设立。
郎中令(上章光禄勋改为郎中令),汉武帝时期改名光禄勋,郎中令的职责便是掌管宫殿警卫。
主要是招收将领子嗣、烈士子嗣,还有从民间选拔良家子弟,以作为护卫,轮流当值,充当守卫门户,而刘德设立郎中令也有拉拢培养将领的意思,或者说就近掌握一支兵马。
除了武官,还有文职郎官,主要职责便是备顾问及差遣,随侍左右。
因为郎官跟随君主左右,所以稍显尊贵。
但郎中令该由谁来担任呢
刘德随后想了想,暂定燕南。
太仆寺掌皇帝的舆马和全国马政,也是权责颇重的职务,刘德手中也没有太好的人选只能待定。
都察院设置左右都御史,刘德将崔佑召回北平,担任左都御史一职,右都御史暂缺。
在任命程昱为大理寺卿,掌管大理寺。
刘德看向群臣,询问道:“大汉官制依此执行,诸位可认为有不妥之处”
“主公英明神武!臣等无异议!”
众臣讨论许久,也只提出来一些小异议,刘德一一解答,随后众臣才深深拜服。
刘德这才对众臣继续道:“大善,那接下来咱们继续讨论军制改革!”
“我决定设立五军都督府为全国最高军事机关,设大都督为都督府之首,掌握全队,本公亲领大都督一职,下设前后左右中五都督为辅,全国设立十六卫巩固边防,枕戈以待,厉兵秣马,随时做好战争的准备。”
刘德朗声道:“十六卫分别是左右卫、左右金吾卫、左右骁卫、左右威卫、左右武卫、左右千牛卫、左右羽林卫、左右虎贲卫,此乃野战军,归五军都督府统领。全国各县设县兵,各郡设郡兵,归兵部与地方政府双重管辖。”
“军队设五人为一伍,设伍长;二伍为一什,设什长;十什为一伯,设伯长(100人);五伯为一曲,设都尉(500人);二曲为一部,设校尉(1000人);二部为一营,设偏将军(2000人);五营为一军,设杂号将军(10000人);三军为一卫,设大将军(30000人),共计征募四十八万兵马,全国分成五大战区,分别有五大都督统领。根据战事各军各营会有增减,以大都督府令为主。”
“左军都督下辖左右骁卫,左威卫,镇守东禹、乐阳,代城。防备北胡、林胡、沿海匪盗。”
“右军都督下辖左右武卫、右威卫,镇守长歌、北原、西
第四百七十二章 府中诸事(二合一)
荀彧继续说道:“主公,对于礼部尚书,臣有三个人选。”
“哪三个”
荀彧也不卖关子,对刘德道:“其一便是原长歌太守杨相,此人有献城之功,女儿也进府侍奉主公,对于周礼也是颇为熟知,担任礼部尚书这样的清贵的高位,想必是非常合适的。”
刘德点点头,示意荀彧继续说。
荀彧再道:“这二位便是北平世家苏家的家主苏尚卿,苏尚卿曾在朝廷中任职,后担任蓟州别驾,随后因母亲去世而挂印离职守孝三年,不管是资历还是能力,皆可担任礼部尚书,而且苏家在北平保卫战中一直保持中立,倒也算识时务。”
“最后一人是谁”
“不瞒主公,这最后一人乃是原北州牧田明正...”
“田明正我记得将田明正一族全部都迁到了北平,田家在献出大半家财后,我便将田明正释放出来,不知他们田家现在在北平怎么样了”
“启禀主公,北平田家与田明正一族祖上乃是同一支,在北平田家的支援下,田明正在北平城外买下了一处庄园,还有百亩田地,城中也收购了一些营生...”
刘德调笑道:“这也算是如鱼得水的一种吧!”
荀彧也笑道:“主公所甚是!”
刘德随后对荀彧道:“杨相此人在三人当中忠心倒是可以保证,能力也是有的,但为人迂腐懦弱,吾有些不喜。”
“我到没有想到你会提议田明正来担任这礼部尚书一职,田明正被白起一击即溃,而白起将军又屠其精锐万人,田明正恐怕深恨之,以此,你认为田明正还可为礼部尚书否”
荀彧道:“田明正心系乡里,有怨恨在所难免,不过,臣料想,如果主公征召田明正为官,田明正必然会欣然前往。”
“何解”
“他要为自己宗族考虑,田明正为州牧时,田家乃是北原第一家族,但如今在北平却还要仰仗同族的鼻息,这恐怕是田明正所不愿的,而田明正曾与主公为敌,其后代为官恐怕也不是那么容易,除非将宗族往南迁移,不然,宗族三代如若无人为官、为爵,在庞大的世家也会落寞,更何况田家已经损失了大半的资产。”
“而主公如果任命田明正为官,更能体现主公的仁德与宽广的胸怀。”
荀彧为刘德一一分析道。
刘德思考了一番,认为荀彧所甚至,然后又问:“那苏尚卿,在宴会上曾见过几面,但我对他并不了解,荀卿认为此人如何”
荀彧道:“是个孝子,仅此而已。”
孝不也是礼吗
刘德心中已有答案。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