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人间最得意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平生未知寒

    能让王偃青都出口夸赞的人物,在洛阳城里,不会太多,尤其




第四百三十八章 洛阳城的雪(二)
    洛阳城是延陵王朝的都城,是这座山河俗世里极为重要的地方之一,甚至在许多潜心修行的山上修士眼里,洛阳城也会是他们知道的为数不多的几个地方之一。

    这样重要的地方,来来往往的人,自然极多。

    即便是在大雪纷飞的如今,入城的人也不在少数。

    所以这支商队入城,并未引起半点旁人的注意,当然,重剑门的弟子很多,那个在路上一向少言寡语的青衫年轻人,悄然离开的时候,也没有太多人注意。

    洛阳城的街道上有许多的积雪,行人在这样的路况上行走,会有些困难,但这个一身青衫的年轻人牵马走在街道上,倒是没有半点问题。

    马走得很慢,是因为在雪地里,它本来便走得不快。

    当然,更为重要的一个原因是牵着它的人也走得很慢。

    牵着它的人叫李扶摇,是个太清境的剑士。

    像是他这个境界的修士,这世间有很多,但说起来数量,却又没有那么多。

    所以像是他这样的人,走得慢,自然不是因为路难行,会有很多其他原因。

    他的脑袋上堆满了雪花,他要是愿意,自然能用剑气将其隔离开来,只是不知道为什么,李扶摇什么也没有做,只是缓缓走在街道上。

    街道上没什么人,自然便不会有人觉得他的打扮过分怪异。

    但实际上他只要入城,便一定会被人知道。

    他腰间悬着不止一枚玉佩,其中一枚,便是洛阳城的刑部供奉才拥有的东西,说是玉佩,其实不如说是法器,作用不大,但当他回到洛阳城的时候,就一定会被那位延陵皇帝知道行踪,除非李扶摇把它解下,或许是用剑气将其包裹。

    可李扶摇没有想要掩盖行踪的意思,所以他便没有做什么。

    他在街道上走的这么慢,自然是在等人。

    等到有人知道他来了,那人自然便要让人来见他。

    这是很正常的事情,所以李扶摇没有半点其他情绪,只是静静等着,一边走一边等,或许也是不错的。

    在经过一条街道,转入一条小巷的时候,雪小了些。

    雪其实不小,只是这条小巷的两边有许多树,树枝很是粗壮,更是生长着茂密的叶子,挡住了不少雪花。

    地面上也没有什么积雪。

    这种树叫做迎雪,越是寒冷的天气越是长得好,是山河北方的一种树木,本来便不该生长在洛阳城,只是因为当年延陵王朝出兵平定北方的叛乱的时候,那位撰写战报的官员不知道为什么,多提了一嘴迎雪树,因此引起了当时那位延陵皇帝的兴致。

    于是在大军班师回朝的时候,便带了许多树苗。

    从未有人把迎雪树带离过北境,所以便没有人想过它在离开北境之后,会不会活着。

    毕竟这世间多有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的事情发生。

    可在人意料之外的事情发生了,虽然这些迎雪树长得缓慢,但却是活下来了,数十年之后,竟然看起来极为茂盛。

    只是当初想要看到这幅场景的那位延陵皇帝,却是没能看见。

    毕竟数十年,对于普通世俗百姓来说,还是很长的时间,哪怕是一朝君主,在面对这种情况的时候,也没有任何办法。

    时间,是良药,也是毒药。

    ……

    ……

    李扶摇没有牵马走进小巷,倒也不是因为小巷太窄的缘故。

    只是不想,就单纯的不想。

    人类的想法,有时候很莫名,有时候又显得很奇怪。

    李扶摇走过数步,小巷里有个人走了出来。

    那个人很年轻,面容却是熟悉的样子。

    李扶摇看着他,停下脚步,依稀记得数年前在甘河山的山道上,他和自己说的那些话。

    当然,在这之前,在那座酒楼里,也说过不少。

    当然再往前面去回忆,便是不好的回忆。

    李扶摇没有再回忆下去,等到那个年轻人来到他身旁的时候,他伸手拍了拍他的肩膀,动作自然算不上大。

    年轻人抬起头,只是片刻失神,然后惊喜的笑道:“李公子!”

    李扶摇回礼道:“陈大人。”

    在路上的时候,李扶摇便听到了许多关于洛阳城的事情,等到快要临近洛阳城的时候,又听到了许多更为有意思的事情。

    比如某位工部官员叫做陈炳郡的,原本应当是一位不错的官员,但不知道为什么,被人针对,几经辗转去了工部,负责一些不轻不重的小事,前些日子竟然在清扫积雪的时候,忘了南城,从而在朝堂之上,有不少大臣为了这件事争吵起来。

    虽然最后还是被人压下去了,但谁都知道,这位年轻官员要是再没有个不错的靠山,只怕仕途便到此为止了。

    李扶摇以前没有练剑的时候是讲故事的人,现如今练剑之后,对听故事却是情有独钟。

    在这个故事里,陈炳郡的形象不太好。

    但李扶摇不在意。

    他还是记得当年那个在甘河山上意气风发的年轻人。

    他很少佩服一个人,但是很明显,现如今眼前这个人,很值得他钦佩,李扶摇问道:“过得如何”

    从之前听来的故事里,陈炳郡本来便该是过得极不好的。

    李扶摇既然知道,为何要问。

    因为你的想法,从来都不是当事人的想法,他深切的知道这一点,所以他才开口相问。

    陈炳郡笑着说道:“去了工部,可以悄悄看着这些地方,看上好些年,不知道有多舒适。”

    说到这个,陈炳郡便想到了之前那座小院里的那个皇帝陛下,想着偃青先生即便是一番好意,或许今后自己就要离开工部,出现在众人的视线之中。

    而且有了这桩事,日后肯定是没有人再对他排挤,之后仕途会不会一帆风顺, 应当都与外人无关了,这本来是极好的一件事情。

     



第四百三十九章 洛阳城的雪(三)
    大雪停歇之后,是淅淅沥沥的小雨。

    李扶摇前往皇宫。

    延陵皇帝有事找他,他自然也有事要找他。

    撑着伞悬着剑,背着剑匣。

    李扶摇走在皇宫里。

    皇宫里的积雪早已经派人清扫干净,地面上就只有些水渍。

    在下雨,所以干不了。

    领着李扶摇的是一个在宫里待了许多年的老宦官,官位算不上高,在内务府,他头顶起码还有五六位比他官职高的,只是这位被派来领着李扶摇进宫,自然有过人之处。

    那位延陵皇帝,自然是看中的他多年不曾犯错。

    在深宫里,多年不犯错,很难。

    这里说的不犯错,不仅是自己不犯错,还有不被人陷害。

    所以延陵皇帝让这老宦官来做这件事的时候,并不担心什么。

    老宦官躬身走在前面,脚步不快不慢,整个人都露在雨中,很快便湿透了,李扶摇举着伞,什么也没说,只是在转角走入另外一条宫道的时候,有个小太监匆匆忙忙的跑过来,把老宦官撞了一下,小太监当即便倒地了,倒是老宦官只是身躯摇了摇。

    他伸手牵起来小太监,只是拍了拍他的脑袋,并未责罚,便让这个胆战心惊的小太监从一旁离去了。

    李扶摇看在眼里,片刻之后开口问道:“我要是没在这里,会怎么处理他”

    这是李扶摇的疑问。

    想要个答案。

    老宦官直白道:“自然是送到内廷打二十下板子,让他长长记性,知道在宫里要小心再小心,只是李先生既然在身后,便不宜如此了,以免让李先生生出不好的观感,毕竟不管怎么看,在这种细节上,李先生应当是更喜欢后者的。”

    李扶摇若有所思的点点头,又问道:“那你之后要处理他‘

    老宦官摇摇头,“既然都放过这小家伙了,以后要惩戒得下次了。”

    这简单几句话,便已经说透了皇宫里的处事。

    李扶摇笑了笑,皇宫里从来都是最复杂的地方。

    当然,这说的是山下。

    他继续往前走去,又和老宦官说了很多闲话,这些闲话没有涉及什么宫闱,大多是在说洛阳城的一年四季各处美景而已。

    这些东西能谈,所以老宦官也没有压力。

    直到御书房前。

    雨小了很多。

    来到御书房外,李扶摇摸出一粒丹药交给老宦官,这一路走来,他自然能看出老宦官的腿有旧疾,这粒丹药是闪山上修士们用来治疗伤势的,并不是说一定能治疗腿,可是对于山下百姓而言,这便是灵丹妙药,吃上那么一颗,不管是哪里有病,都能治好。

    李扶摇是个剑士,除去用剑之外,最多会一些不算太高深的秘法,要让他炼丹,几乎是不可能的。

    他手上的丹药要不是顾缘便是叶笙歌的,这两位,一位是学宫的读书种子,一位是沉斜山的道种,不知道有多少好东西,身上的丹药,也一定会比普通修士来得好。

    老宦官接过丹药之后,虽然不确定是什么,但等闻到药香之后,哪里还能不知道这就是传说中的仙丹。

    要不是现在在御书房外,老宦官只怕就要跪下去给李扶摇磕头了。

    他压低声音,弓着身子,用这辈子都没有用过的诚恳语调说道:“多谢李先生,李先生的大恩大德,没齿难忘!”

    李扶摇没有说话,只是把伞收了,然后推开了御书房的门。

    世俗里的君王,不管能够号令多少人,对于有地位的山上修士来说,其实也就那样。

    也就是延陵梁溪这两位帝王稍微有些厉害,一般的修士并不放在眼里。

    不过李扶摇本来也没有做出什么无礼的举动。

    推门而入。

    延陵皇帝早已经坐好。

    他温了一壶酒,就坐在



第四百四十一章 那些离我们很远的星光
    过了年,洛阳城便再没有看到过几场雪,很快天气便好了起来,等到数十日之后,春日的第一缕阳光便穿过云层,落入人间。

    李扶摇坐在窗旁,看着阳光照在李小雪养着的两只小乌龟的龟甲上,听着远处传来的那些鸟叫声,闻着不知道从何处飘来的花香,想着要不了多久,这春日风光便要过去,在凡人看来,需要等上一整年才能再看到春了,而对于李扶摇而言,要不了多久,这些鸟叫声便要变成烦人的夏蝉,再要不了多久便是秋风,秋风过后便是冬雪,然后又是春日。

    循环往复,一年又一年。

    普通百姓也好,山上修士也好,在时间里,也总是那么脆弱。

    圣人们有千载岁月,可要是迈不过最后的那一道门槛,还不是会在未来的某一日,成为一抨黄土。

    在这个上面,倒是异常公平。

    只要身处人间,便都要面临衰老和死亡。

    只是时间快慢不同罢了。

    很公平。

    窗外有人走过,脚步很轻,应当是不愿意打扰到他,李扶摇闭着眼睛,知道应当是自己的那位娘亲,年关之前,李父曾经询问过李扶摇什么时候娶媳妇,然后在除夕的那天晚上,喝了许多酒之后,李父又说了许多,说是他攒了不少银钱,随便在洛阳城里找个小门小户,彩礼钱都是够的。

    即便是要找个大户人家,他也一定会支持的。

    李扶摇的身份他隐隐约约知道是刑部的供奉,既然是供奉,总该是有俸禄的,李扶摇是山上修士对于这些黄白之物可以不在意,但李父却是想着,怎么都要攒起来。

    李扶摇不想谈这个,加上当晚在饭桌上看到了李母期盼的眼神,便更是有些畏惧在和这两个人交谈什么,于是在熬过年关之后,李扶摇开始闭关。

    修士闭关是一件十分正常的事情,三教修士们为了破境,往往都会选择闭关,至于时间有长有短,也是取决于很多原因。

    有些人闭关百年都不见得能破开一个境界,而有的人可能三五年便能够破开一个境界。

    这些都不能一概而论。

    李扶摇的闭关时间其实不长,除了最开始的二十日之外,其余时间说是闭关,但实际上是养神而已。

    当然,也顺便养剑。

    如果说闭关的初衷是为了不受李父李母的催婚,那现在这数十日里,他过着一个人安静的日子,则是让他能够沉下心来想很多。

    不仅仅是想那个姑娘而已。

    他的剑,剑士的未来,以及一系列发生的事情和快要发生的事情。

    都需要好好想想。

    练剑已经十年,便已经来到太清境,修士九境,已经走了一半多。

    不管怎么看,其实在百年之间,走到沧海境,从之前的进度来看,不算是特别难的一件事。

    可沧海毕竟是人间修士能够走到的最远境界,说是不难,便当真不难

1...191192193194195...52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