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激荡年华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皇家雇佣猫
“因为我自己很小,所以我一直告诫自己我走的路还没人家走的桥多,认识很浅薄,少下结论,不封闭自己,多去看看,有些东西不去看是真不知道,而我也认为我们上大学的孩子最缺的其实不是零花钱。”
“不足的恰恰是对这个世界的认识,学校外面,羡州外面、甚至中国外面,到底是什么样,我觉得这很对于一个20岁左右的孩子形成一个开放的世界观是重要的。世界那么大,应该去看看。”
温晓光看大家都还点头,于是接着往下说:“当然既然出门,为了安全还是不能让学生独自出去,所以老师们、家长们都得辛苦一程。”
说的是辛苦,好的老师都开始兴奋了。
其实这也不单是为了安全,老师们见的多了,会反哺下一年的学生们,这样一届一届可以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
我们得承认,最优秀、最具有智慧的人才其实不在师范学院里,老师的水平会限制学生的提高,
所谓言传身教,即使专业上没有问题,但你在长时间与学生接触的过程中,一言一行都在学生眼里。
名师出高徒,还是有道理的。
有些老师,除了课本上的东西,根本讲不出来什么,从现代工业社会的分工来讲,他是完成了自己的工作,但在我们文化里对于老师这个定义中,距离一个好老师还是有距离的。
对于万校长来说最关心的还是安全,但他也不好说不同意,只能他发声说,“你的这份心意很好,我们这方面的经验也需要积累。”
温晓光心领神会,“当然,这个肯定是万校长决定,费用由我来负责就好。”
老路眼睛一斜,心里想着,这个鬼精鬼精的小子,现在这察言观色的本事也是厉害了不少。
一开始人肯定少,多了容易出问题,以后也不会多,所以要说钱,真的没多少钱。
你就照人均5万出去,又能有多少。
但温晓光真的觉得比单纯给钱好多了,不论是高中还是大学,奖学金对贫困生以外的学生意义真不大,又不是缺吃少喝的年代,多一万块钱能有多大影响好多干脆买了iphone给美国人民做贡献去了。
随着旅游的氛围和意义在国内兴起,好多人认识到旅游的钱花了虽然没买到啥,但不能说完全无意义。
所以温晓光的这个行为也在微博获得了广泛的赞赏,尤其人们批评应试教育,认为孩子们除了做题啥也不懂。
此外,虽说经济条件改善,但真要说敞开来出去花钱,普通家庭是舍不得这个钱的,要么就去太湖边上逛一圈,美则美矣,但孩子们从小到大,不知道去了多少遍。
当然选谁就比较引人关注了,
好多躺在床上做梦都想出去的人,表示已经羡慕嫉妒到发疯欧洲、美洲,这些地方来回机票就特喵的叫人滴血啊
第336章 成名的代价
万校长逮住了温晓光就不能轻易放他走,老路更是把8班的学生都安排上,当然人没有来齐,大约三十多位。
温晓光出了会议室之后,一帮人跟着走,好在校长都让无关人员离开,各自返回工作岗位。
于是校长、几位领导和路老师还有几位8班的老师,一起走进了原来的高二8班,现在的高三8班。
许多人其实并不知道如何去面对温晓光,正常来说都是同学,可是这同学旁边站着校长和一些领导。
这怎么打招呼呢
温晓光也很难受,校长他是不用巴结,可也不能跟人家说:你们几个,先走开一下。
这不是搞事情嘛。
除非是校长心思细腻到这个程度,自己意识到自己对于这个重聚的画面是违和的,然后主动给出空间。
但是他要能有这个心思,他就不会是校长,而是教育局官员了。他现在满脑子就是要把温晓光配好,然后喜滋滋的跟在他身旁,笑的像朵花儿一样。
不管怎样,温晓光见到了熟悉的人们,戴唯毅、裴小白、方之介当时天天关注他考了多少分的好孩子周敏。
当然,你要以为他们好好坐在位置上那就多虑了,刚刚离开高中的孩子再回来,绝不可能坐在自己的位置上,实际上他们是成群的站在一起,
主要是在电风扇的下面。
温晓光一出现便有骚动,戴唯毅眼睛小,但视力好,马上发现了他,“温晓光”
这家伙叫了一声,发现还有其他老师,声音又缩小不少。
“你终于回来了”
“是,你考哪儿去了”温晓光问道。
戴唯毅成绩不好,他佯装不高兴,“干什么第一句话就问这个”
哈哈哈
温晓光真是服了他,还有不少其他的同学,但是高三的孩子做不到舌灿莲花,有些和他平时也不熟,大多互相照个面,另外也觉得和温晓光这样的人产生了一些距离感。
路永华过来说:“晓光,晚上有谢师宴,到时候再聊吧,现在咱们先跟万校长走,”
戴唯毅就在旁边,问:“你要去干嘛”
“你跟我一起去看了就知道了。”温晓光见到老熟人,干脆就把他拉着。
随后路永华宣布:“晚上的六点,不要忘记了,自己注意安全。”
学校的走廊里,一帮人穿过,戴唯毅有些受宠若惊,竟然单把自己给带着了,
“你到底去干嘛”
温晓光说:“领导组织了一些学生代表,要我出席,我也很愿意和大家分享,你不是闲着也没事吗”
“谁闲着没事了我班长。”
“当官上瘾了,你到底考哪个学校”
戴唯毅说:“不是很好,二本院校。别说我了,你也太厉害了吧,我还记得第一次在电视上见到你,真的吓一跳,你怎么能办出那么大的公司”
“我本来就厉害。”
“这气人的功夫倒是没变。”
温晓光忍俊不禁,现在倒是少有人会这么怼他了,不过他并不觉得生气,反倒会有真实的感觉。
高中没那么大,不久后,就走到一个礼堂中心,欢迎校友温晓光的横幅也挂在这边。
他从后场进,推开门发现里面已经坐满了,其中有不少是老师,但地方小,估摸着也就两三百人。
温晓光尽量少的在公开场合胡乱说话,年纪小,还一堆要表达的东西,这本身就让人觉得奇怪。
今天在这样的情况下,他还是拒绝了万校长的演讲要求,交流可以,交流是相互的。
所以和他一起到上面的还有三位同学,两位老师。
他相当于回家,唠唠嗑,甚至可以说一点的烦恼,但传销一般的讲话还是少有点好。
这两位老师正是他的班主任,路永华,还有英文老师陈静。
三位学生中,一位高三的,是今年的第一高分,考取北大的一个戴眼镜小姑娘。
她不是8班的,8班是普通班,还记得吗
另外都是高二和高一的好学生。
路永华老练,上来就开始,“晓光,虽然大家都从各个渠道对你有了了解,但是难免会有人不知道,你简单自我介绍一下,其他几位,我们一一按顺序来。”
老路牛批。
温晓光点头,随后他就举着话筒,按套路来,但基本上讲的也就是那些,多的是第一视角的部分,“外界通常认为我了公司一下子就富了起来,但这个过程是很艰难的,并非像媒体上描述的那么轻易”
这是老套路,随后自我介绍一直到陈静结束。
路永华一点儿也不生涩,他上来就最关心的东西开始说:“当初在任他的班主任的时候,我知道这孩子聪明,但后来发生的事的确出乎我的意料。尤其到今年5月份你应该还是没有说清楚,到底你是怎样做到的”
温晓光回答:“我是一个运气爆棚的人,我的事例具有很大的偶然性,比如优客的成功其实是赶上了去年到今年的垂直电商的崛起,这个不是我能把控的,所以我不建议去仿照我的经历尤其是像我这么大的孩子,我卖掉,现在很多假新闻,借着温晓光三个字证明读书无用论,那都不要信,我读过几个,通篇歪理。”
路永华道:“说起这个,其实你客观上给我、陈老师还有其他一些老师增加了工作难度,他们觉得可以学你。”
“世上只有一个温晓光,不要学我,也千万不要去看成功者的案例,包括我,”温晓光真心实意的说,“我是接触了才知道,每一个成功的背后都有你不知道的因素在。”
“这应该是你的主观愿望。”陈静说:“客观上,出名之后很难让人不去学你,光是出名本身就是很多人的愿望。”
温晓光说:“当时选择曝光其实是不得已的事情,我个人不喜欢出名,可能大家不信,尤其是像你们这样可能做着明星梦的高中生,老师们也不一定信,但我的的确确是不想出名的。”
他无意间和高三的孩子对视上,这种话显然让人家信不起来,那姑娘问道:“为什么你不想出名”
温晓光说:“出了名以后,离你很远的人会把你想象的很完美,认为温晓光好像是个完美的人,但实际上,路老师、陈老师,他们眼中的我可能就是个成绩稍好一些的学生而已。”
他做出手势,“所以远看都会很美,近看都很一般,而出名之后无数的人开始远看你,的确它会带来很多赞美,而这些赞美是不以事实为依据的。”
“坦白讲,”温晓光拍了一下旁边的路老师,“我温晓光压根就不是什么圣人,你们也都知道温晓光不是个圣人,路老师和各位都不是圣人,没有人是圣人,但大家会把想象的温晓光落在我身上,加上媒体的宣传,认为这是一个没有缺点的人。”
“所有的公众人物都面对这个压力,基本上我认为普通人的道德上限就是公众人物的道德上限,所以同学们,出名没什么好处,学习始终是重要的”
路永华在一旁点点头,这一年变化很大,一年前,他无法想象当时班里问温晓光会讲出这样的话。
到底是在外面闯过了,成功过,还是不一样的。
第337章 环境决定人
温晓光看着下面的孩子,眼神中不乏有崇拜的神色,于是他便知道,刚刚自己说的话并没有用。
当然崇拜的不是他这个人,而是他们想象出来的,那个高二就可以参加高考、出去一年就能挣到大钱的人。
实际上,他高二就可以参加高考,因为他都学过。
他们在追逐的是一个不可能的东西,但因为某种原因温晓光真实的展现给了他们。
这个时候耳畔响起来陈老师的声音,“那么你如何面对成名后的压力”
“真实做人。”他开口说道。
“比如呢”
温晓光立即说:“比如我坐在这里作为少年们的追逐目标其实不是很开心,我不应该作为偶像或是目标,我们不应该教导孩子成为我这样的人,首先几率很小,其次意义不大,我认为人要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那便足够。而且我和大家一样,都在努力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你们觉得很难,其实我和你们一样难。”
“我的难处在于,我拿着这么多钱要怎么花才能让它具有本来的价值呢当然我会有自己的物质享受,但我告诉大家,财富带来的物质的快乐,很快就会消逝,你买一双新鞋子,能爱它几天所以我很担心自己用不好这些钱,甚至于被钱控制,那样的话,你们会对温晓光说什么呢
这个家伙除了有点钱,简直一无是处”
说到此处,其实颇为动容。
场下的老师们带头鼓起了掌,最后是学生。电视上不是没见过富豪,但温晓光这样的,确实少有。
路永华还是照顾他且为他着想的,也比较机智,他早早接过话来,转话题聊了些大学、专业这些趣事,算是激励孩子们,增加他们对于未来的憧憬。
事后,温晓光的这段话果然引起了很多人的讨论。
意见永远都是不统一的。
有人说他装,发财以后天天喊自己不开心,那你发财干嘛
有人认为四中的教育很成功,这个是不忘社会责任感的人。
于官媒来说,温晓光的话是符合核心价值观的,他说我们应该教导孩子们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这句话获得了主流的点赞。
这是温晓光两个月以后的首次公开露面。
他回到了自己的学校,设立了独具一格的旅行奖学金,在此基础上,他又捐助了学校500万的资金。
算上够意思了。
老路春风满面,这之后他肯定升官儿,就算是为了以后再从温晓光这边获得捐助,羡州市的教育局也会大小给他弄个副校长之类的。
其实温晓光不会主动去说。
但人情社会就是这样,都是人精,给谁当不是当卖你个面子。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就是这么来的,那些忽然牛起来的人,其实不用打什么招呼,你就会发现他身边那些人,像是被好运照顾了一般。
谢师宴上,路老师的夫人都来了,姓许,平常都见不到的人,和老公一样,是个老师,教小学的。
她有意无意的提了一嘴自己的儿子不像温晓光那么争气。
温晓光这才知道老路还有个儿子,他也一直不讲。
谢师宴后,同学们骑着小电驴去唱,温晓光则跟班主任走,他们都喝酒,不能开车,车是路太太开的。
路太太问:“晓光,你都没找个司机”
在车里,温晓光虽有些微醺,但还是清醒的,他说道:“事情多,还没来得及。”
“我不是不乐意给你开车,实在是你这个车我开起来可紧张。”
温晓光笑了笑,“没关系,有保险的,都是四个轮子,一样开。”
其实这是辆奥迪,不是新买的600,虽说50多万对普通人来说是贵,但也不至于这样说。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