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盛世大明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路人家

    “也只能如此想了。”朱祁钰




第642章 扬帆出海
    大明景泰二年四月初四,黄道吉日,诸事皆宜。威海。

    风自海上吹来,带着扑鼻的咸腥味,吹得海水也涌起了层层的波涛,不断拍击在海岸之上,发出阵阵的哗啦声。同时,海水也带动着停驻其上的几艘大型海船也在上下起伏不定。

    这些海船都是新近才从船坞里拖到海中的新造船只,站在宽阔的甲板上,甚至还能闻到木头的清香和桐油那有些刺鼻的味道呢。不过此时站在甲板之上的那一干船员却没有去体会个中气味,他们的心思都摆在了岸边。

    在海岸边,朝着辽阔大海的地方,摆开了一张硕大的香案,上头摆放着燃烧得正旺的巨大蜡烛,鼎状香炉里,则插着大把的线香,袅袅的香烟正直往上走。再前面一些,则摆着牛养猪三牲贡品,以及其他一些食物水果,正是最丰盛的祭祀用品了。

    香案前,此时正肃然站了数百名衣着华贵之人,他们正是如今山东一省中的官宦权贵以及大商人的代表,站在他们最前边的,赫然正是山东巡抚陆缜。

    此时的他,穿着一身只有朝会时才会穿上的朝服,头上戴着梁冠,神情显得很是庄重,随着身边人计时之人高喊一声时辰到,他才迈步上前,把手里的三柱清香也插进了香炉之中,拱手弯腰三拜之后,又从袖子里取出了一卷帛书,展开便高声地朗读起来:“伏惟景泰二年,岁在仲春……”

    这是一份由山东诸多儒生学究共同商量修改后才写就的,足有万余字的敬海祭文。因为今日,就是时隔近百年后,大明官方第一次正式派出船队出海贸易的时候。

    自古以来,人们就对大海充满了敬畏之意。这次要派出这么一支船队出海,自然是要好好祭祀一番,希求得到大海的保佑。所以今日这场祭礼那是相当的隆重,所有人都以最饱满的情绪来应对如此大事。

    唯一的例外,或许只有此刻正高声照本宣科的陆缜了。虽然他的口中没有半点停顿的意思,不断将祭文宣读出来,可他的心思却在想着别的——

    自他从京城回到山东已过去了三个多月时间。在这三个多月的时间里,开海之事变得极为顺利,港口完全修建成功,海船也一艘艘地可以下水,就连地方上的那些富户,在看到了那些高大威武的海船,以及陆缜从京城带来的诸多物品时,也对此番出海贸易增添了几分信心。于是,更多的商人和大户拿出了货物充实到海船之上,让三艘大船装了个满满当当,也让此次出海之行多了几分胜算。

    而随着时间推移,临近出海,陆缜也移驾威海,把自己的行辕也暂时定在了这小小的县城属地。正是因为他的这一举动,让官府的开海之举更加的深入人心,即便那些依然对此有所不屑的守旧之人,这时候也不敢再多说什么了。

    一切都在朝着好的方向发展,直到今日,不但自己属下的一众官员悉数到场,就连那些之前明显站在开海对立面的山东士绅阶层的代表,也都不辞辛劳地赶到了威海这个小地方,参与到这场出海的盛大典礼中来。

    这种成就感,让陆缜的心下也是一阵兴奋,让他的腰板挺得更直,宣读祭文的声音也更加的洪亮起来。在海风的吹送下,他的声音远远地扩散出去,直送入那无边的海洋。

    无论如何,今日将是改变整个大明历史的关键一天,当这些满载着大明特产的商船沿着郑和当初开辟的航道去往周边国家时,大明,甚至是整个华夏民族都将翻开崭新的一页。此后几百年,中华民族将不会如历史中那般闭塞落后,我们也将成为开拓眼界,航海大业的引领者。

    心潮澎湃下,陆缜宣读祭文的声调变得更加的抑扬顿挫,直到最后尚飨二字出口,他才缓缓地吐出了一口气来。然后,重新把这裱装过的帛书轻拿着凑到了一旁的烛火边上,将之引燃,放进了一旁的火盆之中。

    向大海宣读祭文只是个形式,将之焚烧,才能让大海上的诸多神灵知道我山东官民的一片心意。

    随着火舌不断吞噬那份辛苦写就的祭文,陆缜等人便纷纷下拜,朝着茫茫的海洋行起了大礼。而后,在他们身后,以及海船甲板上的一众百姓与船员兵卒也跟着跪了下来,虔诚地祭拜海神龙王,希望这一次的出行能得到他们的庇佑。

    等陆缜率众起身,他才回过身来,对以杨震为首的那一批即将乘船出海的官员们

    训话道:“百年之前,太宗皇帝派三宝太监率我大明船队数下西洋,由此开创了万国来朝的极盛之局。今日,我等后人将效仿先贤,再次出海,为我大明开拓商路。还望诸君此番出海能和衷共济,克服困难,再创辉煌!”说着手一挥,便有人把早准备好的美酒给端了上来。

    那百多名文武官员忙口中称是,接过酒杯,与跟前的陆缜虚碰一下后,便一齐把杯中酒给喝了个干净。

    “好,今日之



第643章 邸报
    随着杨震率船队出海远去,陆缜这个山东巡抚也算是彻底闲了下来。

    再没有了前面几个月里事无巨细都要过目了解,并做出正确决定的压力,让他终于可以放松下来,不用再整日里都劳心于案牍之间。

    其实作为一省巡抚,陆缜手上依然掌握着山东全境的军政大权,若他真想插手,则有的是事情需要他来决断。可是他显然没有这方面的意思,虽然人回了济南,高尽忠他们也时时会把相关公事报到他的跟前,但只要大差不差,陆缜都不会擅自更改他们的意思,只让他们一切照旧便可。

    他所以有此作法,自然也是有自己考虑的。

    事实上,在陆缜看来,已施行了百来年的,如今大明地方政刑军三司分立的制度就很是不错,实在没有必要再多出个凌驾于三者之上,统筹一切的高官。

    毕竟人的精力是有限,一省之地各项事务实在太多,若全由巡抚一人说了算,只会让其在许多事上做出错误的判断。既然如此,还不如让有能力的下属各自分担,自己只拿个主要方向。他可不是事必躬亲的诸葛武侯,之前开海因为关系重大,才不得不全力以赴,但现在时过境迁,就不必再紧攥着权柄不放了。

    另外,这巡抚一职本来就非常设官职,若总是把大小事务都拿捏在自己手里,下面官员也会生出惰性,这对将来的山东也没有任何的好处。

    督抚高官的设置,一开始只是为了应急,比如某省出了乱事,为了尽快平息乱象,才会把全省大权都集于一人之手。这也正是大明中后期为何会不断冒出巡抚总督,甚至生出手握数省军政大权的督师一职来的原因所在。可如今的景泰年间显然不用太过揽权的一省封疆。

    同时,他这么做也是为了向高尽忠等人卖好,毕竟将来持续开海可能还有用到他们的地方,只有给予他们足够的尊重,才能让这些山东官员今后继续支持开海之策,并将此推而广之。

    陆缜很清楚巡抚一职一旦真个总揽大权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到那时候,无论是布政司还是提刑司都会彻底沦为其附庸,最后几乎没有了什么存在感。任何一个官员都不希望自己成为无足轻重之人,放权也是为了收他们的心。

    在忙碌了一段时日后,终于得以清闲下来其实也是一件很舒坦的事情。陆缜终于可以放松心态到处走走看看,领略这齐鲁大地上的诸般美景风貌,甚至还抽空去泰山登顶,领略了一下一览众山小的心境体验。唯一美中不足的,是他身边没有楚云容等妻儿的陪伴,只能用家书来叙说自己的思念之情了。

    而在这么逍遥了一个多月后,陆缜又感到了一些空虚。这便是为人矛盾的一面了,之前忙碌时,总会想着何时能空闲下来。可真空下来一段日子后,他又会觉着有些虚度光阴的感觉。毕竟他还不到三十,远未到想要养老的阶段呢。

    可之前他已经把态度明确下去,此时自然不好出尔反尔地再从高尽忠他们手里拿回一部分职权来,所以只能按捺下心情。

    幸好,他也不是全然无事可做,至少每过十来天,京城方面都会将一份邸报送到衙门里来,让他可以通过看这些上头的内容来了解如今朝廷内外的诸多大事。

    这邸报虽然有个报字,和后世的报纸可大不一样,这是一种由专人抄写,发与地方三司一级官员,让他们好把握朝廷政策的一种文书形式。若真要类比的话,就相当于后世中央的红头文件,可不是寻常小民所能接触的,跟人民日报还是有极大差别的。

    其实不光是寻常百姓,就是低上一级的知府知县,也只有在上司衙门允许的情况下,才能得以一窥个中内容。而这对他们来说,可是极其要紧的升官途径了。

    在几乎没有外患,且一成不变的中原地区如何才能得到上头的赏识,从而受到提拔除了善于逢迎拍马,或是走了狗屎运外,就只有揣摩上头的心意了。而在这个没有网络电话等联络工具的时代,想要了解上司的想法,就只能从邸报里去寻找蛛丝马迹。

    所以,对府县一级的地方官员来说,这邸报的价值可太大的。

    陆缜虽已是巡抚,却也不敢小瞧了这邸报的作用,每次有人将之送来时,他都会一字不落地仔细翻看,从中领会朝廷近段时日里的动向。而与以往相比,今日他看得就更仔细了些,拿着这份文书,竟是久久都没有放下的意思。

    能让陆缜如此失态,自然是因为这上头登了一则让他在意的消息——就在五月初三这天,被蒙人掳走将近两年时间的太上皇朱祁镇终于返回了北京。

    该来的还是来了,这个让大明险些陷入万劫不复深渊的罪魁祸首,还是回到了北京城。而他的出现,一定会让本来已渐渐



第644章 结怨
    这份公文上的内容其实很简单,一句话概括就是,山西军中有一名犯了死罪的军官出逃,因有人看他是窜入到了太行山中,且此人又是山东人,所以猜测其应该已经逃回故地,故而他们要求山东官府帮着搜找拿下此人犯。

    其实临近两地之间官府互相知会,寻求帮助和拿人平日里也有不少。可是这份公文却有些不同,因为这上面的措辞实在有些倨傲无礼,给人一种上司下令让下属去办的感觉;而且即便抛开这一点不谈,照道理这样的公文应该是送去提刑司的,可是现在却落到了高尽忠这个布政使的手里,又很不合规矩了。

    这么看来,对方分明就是随意给山东地方发了一份命令,着实有些太过盛气凌人了。而当陆缜的目光落到最后的落款上时,便也明白个中原因了,因为上面赫然打着镇朔大将军字样的印鉴。

    是石亨!这就怪不得了。陆缜把文书一放,轻轻地哼了一声。

    一年多前的那场动荡,最后因此飞黄腾达的可不光只有他陆缜一人。当日率军作战,斩杀无数蒙人的石亨也因此获得了重赏,不但战后被封为侯爵,而且在去年更得了这镇朔大将军印,率军镇守山西大同,成为了大明边地地位最高,权势最大的将领。

    对石亨此人,陆缜是很有些成见与戒心的。这不光是因为其后来所做的那些事情,更因为当初见面时此人留给他的深刻印象——这是个得志便猖狂的小人。另外,他取代了一向与陆缜关系不错的胡遂的位置,也让他感到有些不是滋味,自然对其的观感更加的差了。

    现在,这家伙居然不照程序,直接就越境下令山东官府让他们帮着自己拿人,这等行径已经不能用飞扬跋扈来形容了。别说是陆缜,就算是高尽忠这样脾气还算好的稳重之人,看着也对其颇为不满,不然也不会把这文书送到陆缜面前来了。

    “依着高藩台的意思,此事咱们该怎么应对才好”不过陆缜很快又压下了不快,看着面前的高尽忠道。他看明白了,对方是想回绝石亨的无礼要求,可又怕得罪了这位锋头正健的军中将领,所以便拉自己出头。

    见陆缜似笑非笑地看着自己,明显是明白了自己的意图,高尽忠的老脸便是一红:“下官以为此事本该交由周大人来决断,可是如今山东好不容易才能平静一段日子,要是因为这点小事便惊扰了百姓便不好了。所以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高藩台所言确实老成,本官也深以为然。”陆缜点头表示认可。

    “只是这么一来,却不好跟山西军方交代了。这位石大将军最近可是深得陛下信重的,下官……”高尽忠有些为难地补了一句。既然陆缜佯作什么都不知道,他只能把实话给说出来了。

    陆缜嘴角一翘,小样,别跟我面前玩心眼。但随后还是说道:“山西是山西,山东是山东,何况他只是管着军事的将领,有何权力指挥我山东的官员为其做事你就去信一封,说是我陆缜说的,如今山东需要与民休息,难以从命。我们最多会让人在其家乡留意一下,若找到了人,自会知会他们。”

    听陆缜肯把责任揽到自己身上,高尽忠便松了一口气:“下官明白,下官这就让人给他回信。”有陆缜在前头顶着,再加上他在天子面前的地位,石亨自然就不再算是什么威胁了。

    见他欢喜而去,陆缜又是一笑。随即,心里又是一动,再次拿起这份文书看了一遍。却也没什么问题,只是他心里,却依然有个疙瘩,似乎哪里有什么不对。不过想着这反正是山西的事情,与自己这个山东巡抚没任何相干,便没继续深究了……

    山西,大同。石亨如今的大帅府中,十多名娇美婀娜的舞姬正伴随着丝竹乐曲翩然起舞,直看得堂内五六名将领都忘了喝酒吃菜,甚至有几个更连自己嘴角有口水流下都懵然不知。

    高坐主位,正夹了筷菜慢慢咀嚼的石亨见此不禁现出了一丝笑容来。在等了一会儿后,才举起了手中杯道:“来,各位将军,且满饮此杯。”

    听到他的招呼,那几名有些被勾了魂的将领才从痴呆中回过神来,赶紧端起酒杯,与大将军虚碰了一下,便咕嘟嘟把一整杯烈酒都给灌进了嘴里。

    “怎么样,本将军从京城搜罗来的这批舞姬可还入得了各位的法眼么”石亨带着笑容,斜眼问道。

    忙有人说道:“侯爷说的什么话,此等美人儿可比咱们大同这小地方的女人要美得多了。无论是姿色身段,还是这舞技都是让我等大开眼界哪。”

    “是啊是啊,今日能在侯爷这里一饱眼福,我等真是三生有幸了。”其他人一面附和着,一面继续拿眼往前仔细瞧着,生怕错过了此美景。

    “哈哈……瞧你们这点出息。”石亨仰面而笑,又一摇头,随即把手一拍,止住了正自舞动的这一干女子,让她们退了下去。

    这一作法,让众将为之一愣,随后又都恋恋不舍地追着这些美人儿的身影,直到她们出门,再看不到。见他们这番样子,石亨又是一阵大笑,这才道:“你们就不要如此了,这些女人立马就是



第645章 狼狈
    虽然心下恼火,但石亨并没有失去理智,早在这封回绝自己的文书里看到了那个让他有些忌惮的名字——陆缜。

    以石侯爷如今简在帝心的地位,若是一般地方官员敢和他对着干,恐怕他早就要一封弹劾送去京城,让天子为自己做主了。可是对上陆缜,他便知道这么做是完全没有作用的。

    哪怕是身在边关的武将,他也知道天子对陆缜是有多么的重视与信任。之前他对付孔家,惹来无数御史言官的弹劾,不照样稳如泰山么所以说,就算自己拿此事大做文章,怕也伤不了对方的皮毛,反而只会丢了自家的颜面。

    不过他石亨也不是忍气吞声之人,既然走官场不能把陆缜怎样,那就只好用些非常手段了。

    此时已是二更之后,但他一声招呼,那位薛长庆还是急匆匆地赶了过来,看着甚是乖巧听话。不过看到这位手下,石亨脸上却无半点好脸色:“你可知道,就因为你之前的疏忽,导致本侯竟在山东碰了一鼻子的灰!”

    “侯爷是说……山东那边竟不肯帮着咱们拿人”薛长庆一脸的难以置信。

    “怎么,你对本侯的说法有什么怀疑么”

    “不……不敢。”看到自家上司那阴沉的面容,他忙不迭地说道:“这些家伙的胆子也太大了,就不怕侯爷您追究他们么”

    “他们既然敢做这些,自然是有底气的。要不是你手下养了一群饭桶,连个人都看不住,又岂会出这等事情!”石亨再次不满地提了一句,直让眼前之人一阵不安,低下了头去。

    “但此人一定要尽快找到,不然后患无穷。你说说吧,该怎么办才好”石亨看了他一眼,又问道。

    薛长庆沉吟了一阵后,才试探着道:“其实属下以为他未必就敢返回山东老家,说不定还藏在茫茫的太行山里呢。不如……派人搜山,找出他的下落”
1...194195196197198...28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