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大明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路人家
第429章 坑爹的升官(下)
朝廷六部,各有职能,而在作为正副手的尚书和侍郎以下,则还有个负责部内不同政事的机构,此时统称为司。
比如吏部,就有文选清吏司、验封司、稽勋司和考功司四个权力极大的下属机构。至于兵部,也是一般,计有兵部司、职方司、驾部司和库部司四个下属机构。另外,其他四部也各有不同的司,而这些司的正副长官,便是郎中和员外郎了。
作为朝廷里地位极其重要的六部下属的重要机构,在常人看来能在其中担任郎中或是员外郎自然是肥得不能再肥的肥差,但事实却显然并非如此。
正确来说,应该是绝大多数的各部郎中员外郎都是肥差。比如文选司掌管着天下五品以下文官的升迁任免,其权力大得吓人,无数想做官的人,都得和这里的官员搞好关系,所以借机弄出些灰色收入自然是简单不过了。
至于兵部这儿,也有一处肥差,那就是库部司。该司是负责为天下驻军输送各种后勤保障的,无数的钱粮金银都得从他们的手下经过。只要有心,对该司的官员来说,要弄些钱出来也不是什么难题,而且职责也不是太重。
可与之相比,同在兵部之下的职方司可就大不一样了。不但职责重,而且几乎没有任何从外头获取好处的机会,只能苦巴巴地靠着朝廷的那点俸禄过日子。
因为这职方司的职责乃是根据军事态势作出判断,拟定军事计划,进行军事统筹。简单点说,就跟后世的总参谋部似的。
虽然听起来似乎权力也不小,可是却是个专业背黑锅的衙门。只要前方战事出了什么差错,而职方司之前又曾介入过,那罪过就小不了。可是到了立功时,他们又是最容易被人忽视的存在。
这样既没油水,又要时常背黑锅的衙门和官职,可算是朝廷六部这么多机构里最最苦逼的存在了。就如适才王振几句话就把一名职方司员外郎给免去了官职,而一干朝廷重臣也没一个站出来反对的,就可看出这是一件多么理所当然的事情。
而现在,王振居然要把陆缜推上兵部职方司员外郎的位置,这哪是封赏他之前立下的功劳,分明是把他一把推进了陷阱之中哪。
于谦的整个眉头都深深地皱了起来。作为兵部侍郎,他如何会不明白职方司员外郎是多么坑爹的一个位置。无论是出于和陆缜之间的交情,还是为了帮一个无辜而有功的朝廷后进,他都不能不袖手旁观。所以在沉吟了一阵后,他就走出了臣班:“陛下,臣以为王公公这一提议有些不妥。”
“哦这却是为何”朱祁镇正想答应下来呢,一见于谦突然站出来反对,不觉一愣,便随口问道。
“那陆缜毕竟年轻而且资历尚浅,若是这么调入兵部,恐怕会有人不服哪。何况,他自任官以来一直都当的是知县知州等地方亲民官,贸然将之调进六部,也恐其难以胜任。”于谦的反应倒是很快,立刻就给出了一些还算说得过去的理由。
“这个……”天子也不觉有些犹豫,确实于谦这番话说得在理,让他不能不重新考量一番了。
可就在这时,又一名官员站了出来:“于侍郎此言差矣。那陆缜虽然年轻,但他在边关屡次为我大明立下功劳乃是天下人有目共睹的,很显然,他在军事一道上有着相当的能力。如此人才,若只是将他当成寻常官员,那就太浪费了。而将他收入兵部,在职方司里任职,则正好能让他人尽其才,发挥自己的才识。
“陛下,臣当日可是听那陆缜自称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这职方司不就是身负这样的重责的,让其入兵部职方司任一员外郎是再适合没有了。而且,员外郎职在五品,正好可以让他这个知州小升一级,以酬其所立之功勋。”
这番话说下来,有理有据,更要紧的是,还把陆缜自己之前所说的话给拿了过来,就更让人难以反驳了。就是于谦,此刻也只能在心里暗叹一声,不再多言。
而在看到于谦的如此表现后,朱祁镇便已迅速有了决定:“你们所言甚是,就照王先生的意思,升陆缜为兵部职方司员外郎,另赐白银千两,绸缎百匹,以彰其功!”
天子既然已下了旨意,群臣只得齐声领命,也意味着王振的算计已经成功。这让王公公的眼中不觉露出了一丝得意之色来,只要陆缜留在京城,入了职方司,那自己就有的是手段来对付这个可恶的家伙。
他这次的手段确实高明,但是,身为开大明朝权阉之先河的一代权监,咱们的王公公其实是挺悲催的存在。若是相似的事情摆在后来那几位大太监的手上,无论是刘瑾还是魏忠贤,哪怕是一闪即过的汪直,他们要想对付像陆缜这样的六品知州,也不过是举手之劳,压根不用做这许多的事情,一句话,就有的是人将陆缜置于死地
第430章 初到任(上)
这一回,大明朝廷再次展现出了它极有办事效率的一面,只不过两日工夫,吏部、兵部等相关衙门就把关于陆缜从蔚州知州调任兵部员外郎的一切程序都走了一遍,本就身在京城的他即刻就可上任。
不过对此,知道内情的朝臣却是半点都不羡慕咱们的主角。因为谁都知道这背后一定是王振在推波助澜,为防夜长梦多再出什么变故,才会尽快将这一切落实。而更多的人知道,这个兵部职方司的员外郎的位置可很不好坐,再联想到不久前陆缜在朝会上的表现,大家都认定他接下来的日子也一定不会好过。
好在之前已从胡濙那儿得了准信,从而有了心理准备,所以当吏部相关人等把这一调令送到他手上时,陆缜倒是显得非常镇定,没有任何的惶恐或失态之举。这让跟随而来想看他笑话的某些人感到一阵失落。
而对陆缜来说,这倒也未必全是坏事,至少随着自己“升官”,这场大捷算是完全被朝廷所承认了,所以大同那里的边关将士自然也就能得到应有的封赏了。
事实也正如他所想的那般,之后几日,朝廷就把一切都落定下来。大同边军自总兵胡遂以下都有功劳,并且很快朝廷就会拨付出一大笔的银帛以及酒肉送往北方犒赏三军。至于那些武官们的升官什么的,自然更是免不了了。
当这一切都落实之后,在京城逗留了二十来天的王冰等将士也就到了离开的时候了。
这天是二月二十七,春风渐浓,路旁的柳枝上也已绽出了点点新绿,真正的春天也已降临到了京城这一北方城市。
还未真正赴任的陆缜自然是要送这些同来却无法同回的边关将士一程的。他陪了这一队人马行出近五六里路后,方才止步,随后冲王冰以及其他人等躬身施下一礼:“各位还请一路走好。今后蔚州也好,大同也罢,都要仰仗你们了。”
“这是我等分内之事,自当尽心而为。”王冰忙代表众人答应了一句,同时大家也都抱拳还礼:“这段时日里,也多得陆大人指点帮助,我等谢过了。”
“好说……”陆缜犹豫了一下,最终还是没把让他们在一年后万事小心的话给说出口,而是迅速转到了另一个话题:“我那留在蔚州的家眷,还望你们到时能代为照顾一二,能让她们安然来京。”这显然是最叫陆缜有些措手不及的地方了,本以为自己很快就会回转蔚州,结果却是得留在京城了,所以楚云容她们几女自然也得从那儿来京了。
不过仔细想来,这说不定也是一件好事。要是陆缜没能赶在这一年里离开蔚州或是大同边地,那一年后那场关系到大明国运的大败势必也会将他和家人给卷进去,到那时候,覆巢之下焉有完卵,自己和几女的处境可就危险了。
王冰等人当即就满口应承了下来:“陆大人但请放心,只要我等在大同,就一定能安全地将两位夫人送来京城。”
“如此就多谢了。还有,请王将军给胡总兵他们带一句话,还望大们能信守去年给我的承诺。”陆缜略作犹豫后,还是隐晦地说了这么一句。
王冰有些不解地看了陆缜一眼,不知道他这话指的是什么,但见他既然不想细说,也就没有追问,很快就点头答应了下来。
其实陆缜所指的,便是当初自己从胡遂和苗广泰那里得来的,让他的人以粮食换盐引一事。本来,有他本人在大同一带照应着,自然一切都不是问题。可谁能料到,陆仁嘉和楚相玉都还没把粮食运去呢,自己却已离开了大同,所以之后事就只能靠着当地两位大人的诚信了。
当然,陆缜对此倒也不是太过担心,毕竟这种交易才刚刚出现,到底能从中获得多少好处谁也算不出来,所以还不会出现太多的纷争。所以陆仁嘉他们只要能在短期内送粮食入大同,就一定能有所收获。
在又是一番互道珍重后,陆缜终于目送这一千多名边军策马离开。
而随着他们离去,之前关在五军营中的那一干锦衣卫也终于重获自由。经此一事,陆缜算是彻底和锦衣卫站在了对立面,不过已是朝中五品员外郎的他倒也不是太把这事放在心上。
现在他唯一要挂心的,只有如何在职方司员外郎的位置上坐得稳当些了……
送走了王冰等边军将士,陆缜并没有即刻上任,而是先在京城里寻了一处两进的宅院租住了下来。
前几年他任京城大兴县县令时,自然是没有这方面需要的,因为县衙后宅本就是为县令所设。可现在当了兵部员外郎,虽然这品级是提了上来,可明显待遇是远不如当初了。
这不光体现在权力方面——县令即便只有六七品,可在整个县衙里可是他说了算的,而员外郎在兵部衙门只能算是中层官员,不但部里没什么大权,就是
第431章 初到任(下)
照常人看来,陆缜今日来兵部到任,无论从亲疏关系,还是从地位高低来说,都应该先拜见侍郎于谦才对。可他却有另一层的想法,相比起于谦来,这位顶头上司郎中纪彬虽然在权力上比不得于谦,可终究是自己今后要更多打交道之人,此时摆正位置,给予他更多的尊重,总是个不错的选择。
所以一到衙门,他就直接来到了纪郎中的公房门前,报名参见。
只片刻后,那房门就被人轻轻开启,入眼的,是一名两鬓灰白,神色间颇为愁苦的中年男子。不过在看到陆缜之后,这位还是很快就露出了一丝笑容来:“原来是陆大人来了,快请进来说话。”说着,还让开了身子,将门前的陆缜请了进来。
陆缜忙又抱了下拳,叫了声纪大人,而后才跟着进入房中。入眼的,便是挂在一整面墙上的巨大地图,而在正对着房门的桌案上,则堆着一些文书,显然对方之前正在埋首案牍忙碌着呢。
陆缜的目光更多在那地图上停留了好一阵,发现那是大明北边的山川地理草图,上面标记了九边重镇的方位和各自的兵力,一看就知道这是兵部的机密文件了。
其实若是用后世之人的眼光来看这份边地地理图,只会觉着其简陋不堪,没有等高线之类的专业画法不说,一些细节也是相当模糊的。但对如今的大明朝来说,这张地图的价值却是极高,若是被外敌所得,恐怕北边布防就将要有大规模的替换了,这可不是一两年的时间就能完成的。
只看到纪郎中房中竟有这么一张重要的地图,就可看出兵部职方司其实在朝廷里的作用还是相当重的。怪不得当日自己表现得有些失望时,胡濙会有那一番劝解开导之言了。
略收摄了一下心神后,陆缜方才在纪彬落座后也跟着坐到了下首边的一张椅子里,然后表明了自己的来意:“今日是下关初入兵部职方司,所以特来拜候郎中大人,以后公务上有什么事情,还望大人吩咐。”
“呵呵,陆大人客气了,这职方司不比你以前所在的那些衙门,平日里倒也没有那么的忙碌。我们更多的,只是对兵书,以及过往的战事进行研讨而已。”纪彬却不敢托大,忙笑着回了一句。
一顿之后,他又继续道:“不过在听说朝廷的这一任命后,本官还是相当高兴的。陆大人你之前在边关立下的种种功劳,本官在京城也早有耳闻了,今日得以与你一见,算得上是得偿夙愿了。”
陆缜闻言,又赶紧谦逊地说了几句,这才算是把这种场面话都给应付了过去。随后,他又试探着和对方说了下接下来要办的差事,结果这位纪郎中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只让他先了解一下兵部里的相关规矩,并对最近刚发生的西南叛乱加以熟悉,就算是把事情给交代完了。
见他实在说不出个什么来,陆缜这才起身告辞。而在告辞前,他还刻意地提了一句:“既然大人忙着,那下官就不打搅了。我还得去拜见一下于侍郎,看他那里能有什么吩咐。”
纪彬闻言眼中闪过一丝讶色,但也没有说什么,只是欣然一笑,这才把陆缜送出门去。直到他走远,并关上房门后,纪郎中才嘴角一勾,轻轻地道了一句:“这个年轻人倒是个真懂得进退的,只希望他能有个好结果吧……”
在对方的感叹中,陆缜已熟门熟路地来到了相对比较清静的于谦所在的公房跟前,并冲里面正襟危坐看着文书的于侍郎行礼参见。
听到这动静,于谦才把手中文书一放,笑着一招手:“我就觉着你该来了,进来说话吧。”说着,又对站在门外的两名书吏吩咐道:“你们先退下吧,把门带上。”
陆缜和两名书吏都明显愣了下,后者有些羡慕地看了陆缜一眼,他一个五品员外郎能让于谦如此郑重地单独会见已是极高的尊荣了;而前者,则有些搞不明白为何对方会有此安排。
但既然于谦都这么吩咐了,陆缜也不好反对,便赶紧进了屋子,等两个书吏出去把门关上后,才坐到了一旁的椅子上。只是这一回,他的模样看起来可比之前见纪彬时要郑重得多了:“不知于大人有何训示。”
于谦笑了一下:“你我之间就不必如此见外了。今日我所以单独和你见这一面,不过是出于一些私心罢了。”
私心听到这位后世的大英雄居然用到这个词,让陆缜不禁一愣。不过他也不急着出口,因为对方一定会作进一步解答的。
果然,于谦接着道:“我知道,这次把你调入兵部,担任职方司员外郎是有些委屈你了。这官可不好做,难得立功不说,还容易因为一些变故而背上罪责,你的前任就是因此而丢的官。所以这次,与其是说让你升官,还不如说是把你放到了火上烤哪。”
陆缜这才明白对方的心思,忙摆手道:“大人的意思下官明白
第432章 难题
正所谓在其位则谋其事,既然已是兵部的员外郎,陆缜便想着要为如今大明的军事出把力的。
不过他毕竟只是个普通人,既不会兵法,对操练兵马也知之甚少,那就只能从别的地方入手了。而在纪郎中墙上所看到的那张地图,却给了他一个不错的想法。
正如之前所说,此时的地图都是相当简陋,上头不过是涂鸦般地画着些山水城池和道路什么的,在标上一些名称了事。别说拿出来给寻常百姓看了,就是对该地图上的一切都有所熟悉的将士,要想通过地图来进行战术布置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
所以陆缜就动起了改进兵部军事地图的主意。好歹他也是文科出身,也曾看过不少后世先进的地理图,对等高线什么的也都是掌握在心,觉着大有可为。
只是心里虽然想得不错,可真要将之实施时,却遇到了问题。其一便是他对大同周围的地形认识其实并不足够,倘若只是蔚州周围的山川地理倒也罢了,可这大同周围可足有数百里范围呢,他压根就不了解。其二就是在画下一些等高线后,他才猛地意识到,这在后世看着很先进科学的作法摆在如今不过是屠龙之技。
因为如今这天下间,能从那疏密相间的曲线间看出地势高低的人,也就他陆缜一人而已。所以若他真想用此来帮助大明军队,还得先教会他们看等高线的原理等等后世的地理知识,这可不是如今军中九成以上连字都不认识的将士们能够做到的。
当明白这一点后,再看着才刚起步的地图,陆缜便有些颓丧了:“眼高手低,说的就是我了吧。这种事情可远比之前造出那热气球来要困难得多,我就不该花这样的心思。”
确实,在此事上他是有些想当然了,虽然后世的军事地图确实要比此时的先进百倍,但以现在大明边军的情况,其实这种简陋地图的作用却也不差,至少北边的蒙人是不可能有这么详细的地图的,这也为大明边军的调动什么的起到了一定的帮助作用。
这一场无用功下来,不但一无所获,反而时间却是过去了不少。此时已是三月中旬,他在兵部也差不多有半月时间了。
这半个月的时间里,朝中变化倒不是太大,王振的势力还在不断地增长,一些妨碍他,或是不肯归顺的重要官员,也被他已种种借口一一拔除,朝中忠直之士自然是一片哀鸿。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