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大明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路人家
似乎这座城池的一切都显得十分平定,甚至连想象中的某些人欺行霸市的做法,也不曾在眼前出现。
这一切的一切,让陆缜都有些不敢相信了。因为在他想来,既然胡濙苦心孤诣地将自己调来此地,一定是因为有所发现,才需要自己插手对付王家。可只从今日初来后的表象来看,这座蔚州比别处可要太平得多了,自己到此似乎是做不了任何事情了。
当然,这只是开始,陆缜也并不急于真正做出判断。既然一时间里看不出什么问题来,那就先去州衙,等接手了衙门里的具体事务后,一些隐藏在平静水面下的事情便会被揭开了。
陆缜甚至在心里已有所准备,说不定自己到了衙门后,会如之前初到大兴县上任般,遭到来自下属官员的集体抵制与架空呢。
这几乎已是如今大明各地官府里普遍存在的一大弊端了。除非是身份极高,或名头极响的官员,否则初任地方官就一定会受到早已盘踞在此多年的下属佐贰官们的刁难。
甚至在拿出自己的文书和官印,命清格勒交上去时,陆缜都准备着和那些素未谋面的下属们好好地过上两招。
可结果,却大大地出乎了他的意料。东西才送进去没一会儿,几名官员就已笑意盈盈地迎了出来,只从他们那真诚的笑容就可看出这不是虚套了:“下官蔚州同知田焘见过知州大人!”
随着为首的一名四十来岁的官员抱拳弯腰行下礼来,其他一干官员也都恭恭敬敬地,就在衙门口拜见了陆缜这个新上司。
他们一个个都显得颇为客气而低调,就仿佛陆缜是他们多少年的老上
第369章 第一道难题
在经历了数年的官场争斗后,陆缜对人心的贪婪与自私已经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他并不惮以最大的恶意去猜度某些人的心思,像田焘这样看似恭敬配合的下属,某种程度上才是最最凶险的存在。
因为陆缜很清楚,对这些年岁不小,升迁几已无望的底层官员们来说,最重要的是什么。并不是什么忠君爱国,也不是为治下百姓谋福祉,而是在自己从这个位置上下来之前,尽量多地谋取好处。
而想要谋利,则必须要手中有权,如果头上有个正印官看着他们,恐怕这些人就得想尽办法夺去其权力,将之架空了。这也正是绝大多数州县衙门里周而复始不断上演的争斗故事,他自己也曾遇到过几次。
而这一回,这蔚州衙门内官员的反应如此不同寻常,就只能说明一件事情,他们一定另有图谋。不是陆缜心思阴暗,而是实在无法相信一个衙门这么多官员会全部都高尚得一心为官府和百姓,而不在乎自己的得失。个例或许会有,但一个团体,则是几乎不可能如此的。
怀着这种心思,陆缜接下来两日可算是极其仔细与小心了,不但明里暗里找那些下属官员说话,想从他们口中套出些什么来,同时也仔细翻看起那些待定的公文,以防一个不小心就陷入某一麻烦中去。毕竟,这里可是王振的老家,说不定这些官员早就得了王公公的示意,在前面挖了坑等着埋自己了。
可几番试探下来,却几乎没有任何的收获。无论田焘还是徐文弢,或是其他什么人,在面对陆缜时,总是一副恭敬的模样,对于他的一些疑惑,也做到了尽量的解释,看着一个个都极老实,似乎真没有要与他为敌,或是坑害他的意思。
至于那些公文什么的,以陆缜这几年在官场里处理各种事务的经验和眼光来看,也不存在任何陷阱与问题。整个蔚州就跟他来时所看到的那样,显得格外的平静安详,不见半点丑陋之处。
可越是如此,陆缜心里越觉着不安。因为这实在太反常了些,而且自己的前任可是被朝廷言官给弹劾罢官的,要是蔚州在其治下真是如此太平祥和,人家也拿不出什么证据来哪。只可惜,他无法从京城都察院那边拿到相关的弹章,不然倒是能从此处入手找到问题所在了。
就这样,小心翼翼地过了十来日,就在陆缜都对其中之事有些无奈的时候,问题终于显露了出来。而这一问题,还是由田焘送上来的。
这天午后,陆缜正看着公文呢,田焘便已带了一脸的纠结来到了公房门前:“下官见过大人。”
“哦,是田同知啊,有什么进来说话吧。”陆缜闻言放下了手头的东西,抬首笑了一下道。这位自他到任后就极其配合恭敬的下首,陆缜表面上也是颇为信任与客气的。
得到陆缜允许后,田焘方才步入房中,小心地坐在了下首处的一张椅子上,先是寒暄了两句,这才入了正题:“其实下官前来,是有一件难办之事,希望大人能帮着解惑。”
“却是何事”陆缜看了对方一眼后问道。心里隐隐生出了些感觉来,显然对方这是要开始发力了。
“其实大人你之前在广灵为官,对我们大同府各州县的情况也该是有所了解的吧”虽然是一个问题,但田焘并没有等着陆缜给答案的意思,而自己作答道:“山西土地本就不甚肥沃,道路又多崎岖,还有外患在侧,故而一年下来的税收就总是有所短缺。”
陆缜闻言稍稍皱了下眉头,但还是确认地一点头:“确是如此,本官几年前在广灵知县任上时,也曾为税收,尤其是粮税一事头疼不已。”
他这话倒不是假的,此时的大同可还不是几百年后靠着煤炭混得风生水起的资源大城,再加上有蒙人虎视在旁,确实可算是大明几个贫穷的省份了。而且,如今在还没有施行一条鞭法的情况下,大明的税收还很是繁杂,不单要交银子布匹什么的,粮食更是必不可少的交税之物。
要说起来,这交税粮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尤其是对本就土地贫瘠如山西这样的地方来说,其实很大一部分是靠着从其他省份买来再交给朝廷的。而这么一来,粮食的价格可就高了,即便如湖广等产粮之地没有坐地起价,可添上往来的路费,就要远远超过原来的粮食价格。这对本就贫穷的山西各州府县来说,就更是一笔重担了。
正因如此,地方上就格外倚重那些手里握着大量不用交税土地的大户们,这也是那些所谓的士绅们能在许多时候可以与官府平起平坐的关键所在。
而当陆缜把话题引到这上头时,田焘的眉头就锁了起来:“这正是下官今日来见大人的关键所在了。我蔚州如今是个什么局面,想必大人也早已掌握了。或许还有一些其他的大户人家手有余粮,但真要说起来,王家才掌握了大部分的粮食……”其实有句话他还没
第370章 意料外的顺利(上)
“知州大人他怎么说”田焘回到自己的公房,等在其中的徐文弢和郝光两人便赶紧出声询问道,面上还颇有些急切的模样。
别看田焘在陆缜面前表现得颇为镇定,其实现在他们这些州衙官员的处境可着实不妙,不光是今年,前两年里,他们就短了大同府不少粮食,所以此番递送而来的公文措辞可是相当严重的,直言若今年再不能如数上交税粮,那么到时府衙便会派人前来查个明白了。
自家的事情自家知,蔚州为什么会出现这等情况,可不光是因为土地贫瘠,地处边境的缘故,真要追查起来,他们这些地方官员一个都脱不了干系。因为他们一个个都把手伸向了这些税粮。
要说起来,这些蔚州官员也确实挺惨,本来大明官员的俸禄就挺低的,所以要想活得舒坦些就得想些办法,拿到些上不得台面的收入,比如收受贿赂,比如和当地的某些商家合作一起做点生意。可是这蔚州的情况就是这么特殊,地方穷不说,而且能拿得出钱来的多是王家的人,或是和王家关系密切之人,对上这些人,就算给他们多几个胆子,也不敢跟人伸手哪。
所以最终,就只能从公帑里拿好处了。前任知州就是因为这一作法被人发觉,才被弹劾,最终丢了官的。而他们这些当下属的,虽然暂时保住了位置,却也是问题多多,至少眼前这关就有些难过了。
当然,要是真逼得没了办法,他们还是可以自己出钱先垫上去外头买粮的,可这么一来,以前冒险辛苦弄来的钱就都打水漂了,他们实在不甘心哪。最终,只得把希望寄托到陆缜这个新来的知州大人身上。
只要他应承下了此事,那么无论如何他们都能松口气了。能和王家把事情谈妥了当然是好事,而一旦要是事情谈不拢,既然他出了面了,这责任自然是由陆缜来承担最大的那部分了。这便是他们这些地方小官的如意算盘,也是他们这段日子一直对陆缜恭恭敬敬的原因所在,必须让陆缜觉着自己能掌控整个衙门,才能哄着让他去把责任给担起来。
而今日田焘出面求助,则是这一策略中最关键的环节,所以没等他回来,这几位沉不住气的同僚就已等在他房中了。
几双眼睛都巴巴地望着自己,让已得到准信的田同知不觉有些好笑,在慢悠悠坐到自己座位上,又喝了口茶水后,方才点头道:“陆知州他已经答应明日去王家了。”
“呼……”徐郝两人闻言都不觉舒出了一口长气,眼中也露出了笑意来:“如此自然是最好不过了。有他出面,我们就可安心了。”
“不过,这位陆大人和王家之间的关系,你我也是知道的,此事多半怕是成不了哪。所以到最后,问题依然会存在。”田焘却没有他们那么乐观。身为下属,他们自然要对陆缜这个上司多作了解了,关于他和王振之间的矛盾又不是什么秘密,自然是一查就知。
“即便如此,毕竟有知州在前头顶着,我们这些当下属的总能少些责任。”徐文弢呵呵笑道,一副天塌下来有个高的顶着的模样。
那郝光则道:“而且咱们这位陆知州在朝中也是有靠山的,想必这点罪责还动不了他,所以对我们来说就更安全了。”
“哼,我就是担心这点。”田焘不满地看了自己这两个同僚一眼:“这次事后,陆大人一定会瞧出些端倪来,到时候,恐怕就有我们受的了。你们觉着他会吃下这一闷亏么”
这话一说,其他两人也为之色变,沉默了一阵后道:“这可如何是好”人家官职比自己高,在朝中又有靠山,若真铁了心要对付自己怕不是什么难事哪,这恐怕要比粮税问题更叫人头痛了。
“早知道就不动这心思了……”郝光颇有些后悔地道。
“如今再提这个已经晚了。好在,咱们还有机会弥补,比如在对上王家时,态度都强硬着些,只要让陆大人他觉着我们还可一用,或许此事还能弥补一番。”田焘这才道出了自己的看法来。
“这法子真能行王家可不好对付哪。”徐文弢有些不确信地问道。
“只有试试了。反正王家一贯都不卖咱们州衙的面子,只要这回他们不肯帮忙,咱们就可以发难了。到时陆大人想要和他们斗上一斗,就总得用上我们。”
“那就……这么一试吧。”已经没有其他法子可想的两人只得点头应承了下来。
不过有些事情,当你做好了某一准备时,说不定它会朝着另一个迥然不同的方向发展过去,叫人措手不及。
既然答应了田焘,虽然隐隐觉着事情有些古怪,陆缜还是依着之前所说,次日一早带了田焘,以及林烈他们来到了王家拜访。
&nb
第371章 意料外的顺利(下)
当陆缜和田焘两人在那名叫王海的管家陪同下走到王宅第二进院落门口时,一幕让田同知难以置信的场面出现在了他们面前,只见一名身着锦袍,模样颇为清瘦儒雅的男子居然带了几个年轻人迎了上来,不但拱手作揖行着礼,口中更是连连称罪:“不知陆知州突然驾临,在下有失远迎,还望恕罪。”
“这……这当真是王家我不是在做梦吧”田焘满面诧异地看着眼前的一切,他已一眼就认出了那男子的身份,正是如今王家宅子里当家作主之人,也是王振的本家兄弟王抒,至于其身后那几个年轻人,也都是这蔚州城里名头不小的纨绔公子。
田焘可是记得很清楚的,自己前一次随原来的沈知州来王家时,对方根本是副爱搭不理的模样,别说像今日般出来相迎了,就是见了面,这王抒也是踞位高坐,没说几句,就把他们给打发了出来。至于田同知单独来王家求助时,更是连王家老爷的面都见不到。
而这,无论原来的沈知州还是田焘,还不敢有任何的意见,因为他们很清楚,虽然人王抒无官无职,但其权力却是通了天的,就是大同知府来了,也难叫其好生相待。
可今日,人家居然就亲自迎了出来,这姿态也摆得太低了些吧要不是早打听清楚陆缜和王振的关系,田焘都要以为这位陆知州是王振的心腹之人了呢。
就是陆缜,面对如此礼遇,也稍微愣了下神,随后方才笑着上前,拱手回了一礼:“王老爷言重了,得你出迎,实在让本官有些受宠若惊哪。”
这声王老爷叫的倒也不算拍马屁,因为王抒如今是有举人功名在身的。而以大明的律令,也只有取得了举人以上功名,或是当了官的人才能被人称作老爷,若是寻常百姓敢作如此称呼,那便是僭越的罪过了。虽然这种事情是洪武朝定下的规矩,经过这百来年的变迁后民间早把称呼乱叫了,但官员在这方面还是需要注意着些,不然被人拿住把柄,也是一项罪名。
当然,以王抒的学识能力,这举人自然不可能是凭真本事考出来的,真论才学,他甚至还不如考中过秀才的兄长王振。但或许正因为有此遗憾,所以王公公在自己得势之后,就帮家里的几个男丁都弄到了举人的功名,所以不单王抒是举人,跟在他身后的几名王家子侄也都是举人,说一句王家乃满门举人也不为过了。
当然,王振的能量到此也就为止了,他还没厉害到能把自己亲人捧上进士的位置。若是他真一味要这么做,恐怕就要被天下读书人所反对了。不过有这些举人身份也就够了,这也正是王家拥有蔚州七成的田地,却压根不用缴税的原因所在,因为朝廷有规定,举人名下的田地是可以免除粮税的。
带着异样的心思,陆缜和田焘随着王家众人一起来到了二进院落的一侧客堂之上。虽然王家那些奴仆动作颇为迅速,但陆缜还是从桌案上的一些遗留看出之前这里是有客人的。想不到王家对自己居然是如此看重,不但亲迎,还先行打发了前一拨客人离开。
不过这一发现陆缜并没有点破,只是和王抒在那儿说着一些寒暄的闲话。在这期间,王抒还颇为抱歉地来了句:“之前大人你抵达我蔚州时,在下正好外出有事,以至于无法及时相迎。之后又因杂事缠身,本来是打算这两日就前去州衙拜会的,不想大人今日却突然来了,实在叫在下惶恐哪。”
“王老爷客气了,本官不过区区六品知州,如何能入你们王家法眼呢”陆缜笑着点了一下对方,就不要再说这种没什么意义的话了。
果然听出其话中之意的王抒便是一笑,也就不再提此了。倒是坐在下手边的那几名王家子弟,脸色微微一沉,显然是对陆缜这番话颇有些不满了,但当着自家长辈面前,他们却也不敢放肆,只能忍了。
王抒也看到了他们的表情,便赶紧岔开了话题,问道:“不知今日陆大人驾临有何吩咐”
“吩咐不敢当,本官是来向你王家求助的。”本来还打算绕些圈子的陆缜在见到对方是这番态度后便改变了主意,开门见山地道:“今年我蔚州田地歉收,而大同府那边又催得急,所以本官想先从贵家这里或买或借些粮食应急。不知王老爷肯否相助哪”
他这话一提,最紧张的还要算田焘,他忍不住就把目光盯向了王抒,等着对方表态。若是以先前的经验来看,只要他这时叫出家中管事来,便能成事了,否则,即便再客气,事情也很难办。
而这一回,王抒也轻轻皱了下眉头:“不瞒大人说,其实今年我王家名下的那些田地所产也不是很足。”听他这么说来,田焘的心便是一沉,看来事情还是不成哪,即便有陆缜在前头顶着,他们的压力也自不小。
可没想到,在一顿之后,王抒又道:“不过既然是陆大人你求到我家里来了,即便再难,我们王家也要出手相帮。这样吧,多了也拿不出来,我们可以先凑给衙门五百石粮食,不知可还够数么”
&
第372章 生财之道
虽然不知道王家为何会有如此友善的态度,但有一个事实是明显可见的,那就是州衙缺粮上交的问题已迎刃而解。只过了两天,王家便陆续给衙门送来了一车车的粮食,很快就把几座空荡的仓库给装满了。
看到这些不断入库的粮食,州衙中不少官吏都有种松了口气的感觉,毕竟之前最难办的事情总算是得到了解决。同时,他们对陆缜这个新任知州的看法也发生改变,对其已生出了比之前更多的敬畏之心来。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