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闲臣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笑笑生1314
东暖阁御案前常摆着三把椅子。
左首边固定摆着一把,通常是李彩凤坐的。若逢陈妍是来,那这把椅子就让给她。李彩凤外加一把绣椅。
另外两把椅子都在右首,一把是冯保坐,一把是为水墨恒准备的。水墨恒来,因为是皇上的老师,冯保主动居次座。
朱翊钧将平常水墨恒坐的那把椅子搬了过来,坐定后,又弱弱地喊了一声:“娘。”
李彩凤拉着他的手,凝望了片许,突兀地问:“钧儿,平常娘对你的管束是不是太严”
朱翊钧一愣,然后使劲儿摇头。
“你说实话。”
“真的没有。娘不是说过吗我是皇帝,当然不能像普通孩子那样玩耍。孩儿的心愿,也是做一位千古明君。”
“好!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昨儿娘罚你跪,你心里可曾怨过娘亲”
朱翊钧又使劲儿摇头:“孩儿知道,娘亲是为我好。”
“宫里宫外都在议论,如今万历中兴,国家呈现一派欣欣向荣的好气象,钧儿也是这么认为的吗”
朱翊钧想了想,谨慎地回答:“较之孩儿登基那时,国家的确进步繁荣了不少,可孩儿觉得天下还并不昌平,百姓的日子依然过得很苦,孩儿尚不能安枕无忧。”
“钧儿能时刻保持警惕之心,娘为你感到高兴。可你是否清楚,这些成就的取得,你最应该感谢谁”
“当然是娘亲啊!”朱翊钧脱口而出,“这些年,都是娘亲在帮助孩儿秉持国政。”
“除了我,还有谁”李彩凤又问。
&n
第五百八十四章、立誓
李彩凤瞬间变换脸色,让朱翊钧愣了愣,更加觉得娘亲怪怪的,言行举止与往常大不一样。
“来,说呀。”李彩凤嘴上温和地催,心中实则非常着急。
“娘,说什么”
“就是立誓啊!”
“哦,”朱翊钧点点头,然后离座,举起右手,作立誓状,一本正经地道,“孩儿此生定当孝敬娘亲和母后,善待忠于我大明王朝的臣子,否则叫我天诛地灭,做不成皇帝。”
李彩凤当即纠正道:“钧儿孝敬我和你母后,这个不用说,我相信你能做到,主要是善待忠于我大明的臣子,而且要点名说清楚,不能这样含糊。来,钧儿,再说一遍。”
“是,娘。”朱翊钧只得重新再来,“孩儿今日在娘亲面前立下重誓,定要善待忠于我朝的臣子,尤其是大伴、先生、张先生,若有半分违拗之心,叫我天诛地灭,做不成皇帝。”
言辞铿锵有力!
这回态度认真至极!
李彩凤舒了口气,但一颗心还没落定,所以并没有立即让朱翊钧回坐,而是盯着他:“钧儿,今天的话你要记住。”
“娘,我记着哩。其实不用立誓,孩儿也知道要对他们好。他们个个都衷心为我,我又怎会恩将仇报,对他们不好呢若真这样,岂不让天下人笑我是个昏君”朱翊钧振振有词道。
“好,钧儿能这么想,娘就放心了。来,把手放下,坐。”李彩凤一激动,眼眶居然噙满泪花。
朱翊钧重新落座,唯唯诺诺地望着娘亲,弱弱地问:“娘,是不是孩儿这次在夺情风波上的表现,令娘亲感到不满意尤其是没有完全遵从先生之意”
李彩凤摇了摇头:“夺情一事已经过去,就不要再提了。况且你的所做作为,只是遵循我的心意。”
“那娘为何突然让孩儿立誓呢”朱翊钧虽然立了誓,可心中的疑惑并没有减去半分。
李彩凤解释道:“让你立誓,是要你记住:人要懂得报恩,不可忘恩负义。你高兴的时候,一定要尽量让你身边的人也高兴。千万别像观刑那日,如此严肃的事情,你怎么能一边看一边笑呢而且还惹得冯公公泪流满面”
这个理由显然不是很充分。
好在朱翊钧也没打算继续刨根问底,乖乖地坐在旁边不再吭声。
冯保一直在外头候着。
只是李彩凤刻意交代,不能让任何人进去打扰。所以猜想她娘儿俩要说什么私话,唯有躲远。
如此一来,也不知道东暖阁里发生了什么,听不到李彩凤和朱翊钧说话的声音,冯保心里感觉不踏实。
可也不敢凑近去偷听。
对李彩凤,他可不敢有半分僭越之心。直到听见李彩凤站在门口两声呼唤,才小跑进东暖阁。
“冯公公,坐。”李彩凤抬眼示意。
“谢太后!谢万岁爷!”冯保在对面一把椅子坐下。
“我与姐姐、水少保商议过,决定将大农庄建在通州方向的通惠河沿岸,至于具体的位置和面积大小,钧儿你下旨给内阁,让他们尽快勘测定夺。姐姐的身子一向不好,难得有这么一个美好的愿望,咱们尽最大的努力为她实现。”
“明白,孩儿马上知会内阁。”
“冯公公,你有什么意见或想法”
“太后英明!”冯保毕恭毕敬地答道,“只是动工兴建的资金,奴才听万岁爷说,太后决定一半要从国库中调拨,此情恐怕……”
“这个冯公公无需担心。我原本是这么想的,可被他否了,他也觉得不妥。所以,兴建的资金,一半由我和钧儿出,另一半由他自己出。”李彩凤回道。
 
第五百八十五章、大明第一首辅
水墨恒从慈庆宫回来,心里美滋滋的。答应将来孩子认作陈妍是为干娘,这步棋总算彻底解决了陈妍是的问题。
也几乎解决了自己心中所有的忧虑:不用担心陈妍是寂寞,不用担心陈妍是纠缠,不用担心朱翊钧将来会变脸……
总之,百利而无一弊!
……
夺情风波之后,遭遇廷杖的吴中行、艾穆等被逐出京师,流徙边疆蛮荒之地。加上朱翊钧采取“杀无赦”的严厉措施,京城的局势很快趋于平静。
张居正照例来内阁当值。
在京官员心中无论有多少想法,也都不敢妄自议论守制一事。
这件事就这么过去了。
朱翊钧关于选址兴建大农庄的旨意,很快传到内阁,内阁第一时间知会工部。因为是两位太后牵的头,又催得急,所以工部接到通知的当天,便成立一个专门小组负责。
一刻都没敢耽搁。
由于没出京城,只是通惠河沿岸,所以仅用了三天时间,便将位置选好。
不过,朱翊钧这份旨意并没有提及水墨恒,只说大农庄是为了给陈太后养身子用。因此,京城的官员暂时都不知道这个主意是出自水墨恒。
但冯保知道。
冯保知道也就意味着张居正知道。
只是,水墨恒想要离开京城的想法被彻底掩盖掉了。正如李彩凤所想,此情提都不能提。也就是说,这个想法只有两位太后和水墨恒府上的人知道,就连朱翊钧和冯保都不知道。
可张居正觉得这事儿来得很突然。
一来,也确实突然,之前水墨恒没有向外界透露任何相关方面的信息,也没有向张居正提及;
二来,也许张居正当了几年首辅,早已习惯了大事小事都要经过他手,所以本能地感觉蹊跷;
再者,明明是水墨恒要兴建的大农庄,为何圣旨上不说呢对李太后、对水墨恒的行为动机表示怀疑。
觉得有必要与水墨恒谈谈。
所以,在勘测结果送达皇上手中之前,张居正将水墨恒请到内阁值房。尽管在夺情事上张居正以完胜告终,可精神上毕竟受到了很大冲击,人显得憔悴了很多。
精神气儿看起来也大不如从前。
水墨恒坐定。
张居正开门见山地问:“怎么突然想要过田园生活呢”
“还是冲着那个字:闲。”
“陈太后一向低调,为什么要拉上她”
“陈太后高兴啊。”水墨恒笑了笑,“朝廷上下,谁个不知陈太后身子一向不好圣旨上不也说得很清楚吗兴建大农庄是为了给陈太后养病。”
“这么说,你一走,朝廷的事就不管了”其实,这才是张居正关心的问题。
“能不管尽量不管吧。之前其实也没怎么管。”水墨恒回道,“我想先把家管好,做一名好丈夫好父亲。”
“以后朝廷有何大事,还能请你出马吗”张居正又问。
“先生还是尽可能地别找我。”水墨恒解释,“到时候陈太后跟着我住进大农庄,李太后明确说了,将陈太后的身子养好,是我接下来的第一等大事,所以我必须长期待在陈太后的身边。”
张居正深深叹了口气:“你也知道,我一向喜欢循吏,而你在我心目中,就是我朝第一循吏,却突然说不理朝政,心里总有一种失落落的感觉。”
“但我还是会密切关注朝廷一切动向。”水墨恒谨
第五百八十六章、初步确定
大明第一首辅——
对这个评价,虽然张居正感到有丝丝惶恐,可既然出自水墨恒之口,他也表示能够勉强接受。
因为在他的心目中,水墨恒的眼光向来很准。
其实,当初将刘台调回京师的决定,张居正是抱着检验之心,或者说“不服气”的思想在隐隐作怪。
因为一直觉得水墨恒很妖孽,而且号称有未卜先知的能力,但随着张居正地位的上升和权力的日益集中,加上一系列的改革成就又都有目共睹,所以他自我感觉越来越好。
正因为这样,张居正心中有时会莫名其妙地升起一股“不服”之气。想着水墨恒小两轮多,凭什么一旦与自己理念冲突时,总是他占据上风
在没有当上首辅之前,对水墨恒精准的把握能力十分佩服。比如:成功笼络住隆庆帝的心,将孟冲成功挖走当厨子,又赢得两位太后的青睐,等等一些列的事。
当上首辅之后,前两年还谨慎小心,但凡遇有大事,总要与水墨恒提前协商沟通,包括京察、实物折俸、清查税关、捉拿邵方等,这每一件事对水墨恒都刮目相看。
“难道真的不如这个妖孽少年”张居正经常偷偷地问自己。为此,当他首辅的位置坐稳之后,选择性地试探了几次。
第一次是王大臣事件,那次他还不敢单独去试,而是与冯保里应外合,但以失败告终,水墨恒代表着民心和官意;
第二次是左掖门事件,尽管那次他的愿望达成,可若没有水墨恒的指点和帮助,朱衡不会走得那么坦然,风平浪静;
后来才是刘台。
那是张居正第一次将水墨恒的话置之脑后,一是确实事先答应了自己的父亲,二来也想着提拨自己得意的门生难道有错三者就想检验一下自己的眼光到底和水墨恒差在哪儿。
结果,很悲催。
可谓一塌糊涂。
可以说,从那以后,张居正很少与水墨恒唱反调。而夺情一事上关于惩罚与不惩罚的问题,他认为不算唱反调。因为与水墨恒的基本思想一致,而且现在也不知道这个决定到底谁对谁错。
所以经过几次试验后,张居正对水墨恒的眼光尤为佩服,之前的丝丝质疑现在已经几近化为乌有。
这也是为什么水墨恒提出选择田园生活不理朝政时,张居正突然感到一阵茫然的缘故。
但,单就这一点,他的感触显然不如李彩凤深,也就没有追问水墨恒为什么要作出这样的选择。
他只是感觉水墨恒的决定有些突然,没想到是为了逃避什么这一层。毕竟水墨恒对他说的,相较于李彩凤少得多。
既然水墨恒给出了理由,张居正便不再纠结。这一点,他不像李彩凤想了又想,非要问个明明白白。
男人与女人的处事方式还是不尽相同。
尽管水墨恒给的理由也没多高明,但对“大明第一首辅”这个评价,张居正无话可说,想着对,你是少保,说走就走;我是首辅,当然不能退却。
内心不禁有几分狂喜劲儿,可面上还得谦虚:“过奖,看来我这个首辅,不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也对不起你的评价啊。”
水墨恒一怔,本想这是一句安慰鼓励的话,不料张居正竟这么理解,岂不是加重他的压力当即回道:“我说的是心底话,也自认为这个评价中肯,但先生不要将此当作一座大山,扣在自己头上
第五百八十七章、预算
第二天,水墨恒便在工部两名主事的陪伴下去了一趟通州,就大农庄兴建的位置进行了一番实地考察。
其实也就走个形式,就像当初天寿山勘陵一样。既是李彩凤吩咐下来的项目,工部相关人员肯定尽职尽责,几天前,实地勘测时就已经按照旨意,将位置选好了。
水墨恒表示很满意。
说实在也没啥可看的,反正要重新规划,到时候估计得翻个遍,只要附近有水源就好。
附近有没有居民,水墨恒倒认为不是那么重要,修一条大路,能通进这里就行。
这一带属于山岭地貌,也不存在沙尘暴的问题。
至于泥石流、山崩等隐患,两名主事分析过,不会发生。因为这里地质岩层结构紧凑,硬度大,不易风化。且北方天气本就干燥,几乎没有持续降大雨的自然现象。
泥石流、山崩多见于南方。
这样,实地考察仅仅花了一天时间,而大部分时间几乎坐在轿子里头一来一回的路上。真正考察,半个时辰都没用了。
回来后,第一时间向张居正汇报。
张居正当即票拟,然后直接派人送到冯保手中,冯保转呈给朱翊钧,朱翊钧交给他母亲过目后批朱。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