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之狂潮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再次等候
不过算了算自己手中的资金,应该能够勉强熬过这最艰苦的三四个月。因此回到自己座位的时候,他已经是神色如常。
喂。在赵霞和秦姿目光的示意下,曹海燕终于忍不住问道,你那个朋友怎么走了?
荆建微微一笑:见你们个个闭月羞花,会不会有些自卑?呵呵。
讨厌!
第821章不满意的特效
美国的新年假时间很长,是把圣诞和元旦这两个假期连在一起,一般至少2周,从12月20日到1月5日左右。而且美国还有很多人把年休集中到这个时间段,尤其有出去旅游计划的人,他们一般从12月初就离开办公室,享受这超长的假期。
可是荆建就没这样的好命。别忘记,他这次来美国是为了工作,是为了完成《无限战栗3的拍摄。虽说到欧洲不务正业了一圈,但本职工作总需要完成吧?
于是在新年的第三天,荆建就领着剧组主创人员和工业光魔的代表,来到派拉蒙的剪辑室,开始了影片的粗剪。这次的粗剪工作量相当大,因为会将许多特效镜头放入影片之内。
这一段放在这里,运用蒙太奇镜头效果较好
这段等等,倒过去,再放一遍
剪了?剪了吧!哎,真舍不得
一直忙碌到晚上八点多,甚至连午饭晚饭都是三明治汉堡应付了事,最终完成了这片长五个多小时的粗剪。
喝着热咖啡,剪辑室里一片欢笑。从粗剪成果看,已经超过了原先预料的拍摄效果,尤其是工业光魔制作的那些特效,远远超过同期影片的水准。完全配得上超时代震撼性这些形容词。
然而在轻松的气氛中,助理导演帕柳金却突然发现,荆建依然微皱着眉头,反复在看影片的片段。帕柳金就有点奇怪:布兰布尔,还有什么地方不满意吗?
帕柳金的话立刻引起了所有人的注意,他们全都发觉了荆建的异常。可是在刚才粗剪的时候,甚至影片的全部拍摄过程中,基本都是由荆建一言而决?那还有什么不满意的呢?难道是自己不满意自己吗?再者说,在场所有的人基本都是电影圈老手,用他们的专业眼光可以肯定,这部电影的水准已经远超了《无限1和《无限2。
其实荆建并非对这样的纵向比较不满意,而是不满意横向比较。确实,粗剪结果是超过了同期同类电影的水准,但前方横栏着一座高不可攀的巨峰——《终结者2
作为电影特效史上里程碑的电影,荆建很明白《终结者2会带来多么震撼的效果,那简直就是碾压之势横扫全球。说实话,《无限3的特效确实一流,但与《终结者2比较,怎么看都是差上一线。
略微斟酌了一会儿,荆建暗下决心:我觉得有几段特效还需要改进。
啊?异口同声的惊呼后,工业光魔的首席技术官费兰大惑不解,布兰布尔先生,我们已经按您的要求制作出特效,而且完全达到您所要求的效果。另外,这已经是目前能达到的最高水平,您究竟还有什么地方不满意呢?
荆建并非是对目前的特效不满意,而是需要更令人震撼的特效。也就是能与《终结者2相媲美的特效。于是他就想到特效史上另一个里程碑——《黑客帝国中的子弹时间。
然而《黑客帝国出现在1999年,而现在才是1990年。数字科技的日新月异,可以说完全是两个时代。荆建的想法虽然好,但技术上却不一定能够支持。所以又考虑了几秒,荆建就准备与工业光魔的技术人员和摄影萨格教授进行一下探讨。
我的想法是这样,主情节和主要画面结构不作改动。但在这几个镜头中,我希望
这不可能。
我倒认为有实现的可能,但仅仅是可能,无法保证您所说的效果。可以这么做
倒是一种办法,可以试试。
不不,你们说的办法太冒险了。
也不是特别冒险。你听我说
让荆建惊喜的是,随着这群技术宅讨论的深入,他发现子弹时间居然还真的有实现的可能性。本来荆建抱的希望并不怎么大,也仅仅就是提个要求,没想到那群搞技术的肥宅还挺有本事,使得希望变得越来越大。
其实这并不是什么凑巧,因为任何一项技术绝不会凭空而生,总有个逐渐发展成熟的过程。而所谓子弹时间,指在电影中模拟各种变速特效的摄影技术,例如强化慢镜头或时间静止等效果。它能使观众看到一些平常不能见到的景象,主要有两个表现特征,分别为时间上的极端变化和空间上的极端变化,如子弹飞过头顶(因而得名),或者慢镜头出现的同时视角围绕场景旋转等。
因此可以这么说,子弹时间是一项泛指的摄影技术,表现形式多样化,就是前世的历史,在《黑客帝国上映前就曾有很多导演使用过,只不过研究不够透彻,电脑数字技术还不成熟而已。例如吴宇森电影中常出现的暴力美学慢镜头,那也算是子弹时间的一个变种。
而在前世的历史中,若要完成子弹时间的效果,大致有以下三种方式:
第一相机列阵,也就是传说中的摆拍。
《黑客帝国用的就是这一招。以120架数码照相机围绕着被拍摄对象,然后让这些相机的快门按照电脑预先编程好的顺序和时间间隔进行拍照,再把各个角度拍得的照片全部扫描进电脑,由电脑对相邻两张照片之间的差异进行虚拟修补,这样就能获得360度镜头下拍摄对象的连贯顺滑的动作,最后再由电脑将该连贯的动态图象与背景融合,便形成了我们在电影中看到的令人拍案叫绝的新奇镜头。
毫无疑问,这招在88年根本就行不通,又是电脑技术又是数码相机,当时连智能化的胶卷相机都没有,何来的数码相机?况且,没有配套的电脑技术建虚拟场景,电影镜头中全是其他角度的相机,穿帮也要穿得突破天际了。
因此肯定不行!
第二全cg模拟。更不用说了,电脑芯片技术都没发展到这种程度,同样是此路不通!
第822章为难的预算
而目前勉强能够实现的技术就是——高速摄影。顾名思义,就是高速拍摄运动物体然后慢放,同时移动摄像机跟踪对焦运动中的物体。而高速摄影同样有个很大的缺陷,它只实用超慢运动画面,换成静止画面的话,效果将大打折扣。难度在于高超的操作技巧和无休止的重复拍摄,直到得到满意的镜头为止。
如果要求严苛的话,这一招其实同样不适用,因为当时的器材不支持重复拍摄,胶片实在是太贵太贵了。而且有着极大极大的工作量。
就以拍摄子弹运行为例,我们可以简单核算下需要的胶片数量。普通手枪发射子弹约每秒300——400米,也就是说,子弹运行每一分米需要3000分之一秒以上时间,那么一来,起码要超过3000祯的高速摄影机才够捕捉到子弹的运行画面。一帧指一幅画,常规摄影机一秒钟拍摄24帧,3000帧的高速摄影机消耗的胶卷量相当于普通摄影机的125倍。而目前标准35胶卷400尺一盘的价格大约为120美金,能拍将近四分钟素材。如果换成高速摄像机拍摄,400尺胶卷只能拍摄2秒钟,滴答滴答两声,120美元就不见了。这还没算冲印等费用。
另外,失败率极高,要不停的n机,只要拍摄一开始,哗哗哗的钞票一流淌,绝对会给管帐的电影制片人带来心脏病的。
然而单一的手段绝对拍不出超级子弹时间效果,但这仅仅是指常规的方法。实际上,真的要实现,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还是有些土办法的。只要能够掌握原理,能达到效果的方案绝对不止一条,前提是需要一定的器材来配合。也就是好的摄影机。
而且这部影片的特效更是强强联合。有好莱坞的特效霸主工业光魔,更有出自ulca电影学院摄影系的萨格教授,可以说都是站在此时电影摄影技术最前沿的一批高手。因此他们越讨论就越热烈,研究之火在这群技术宅胸中熊熊燃烧,那个技术官费兰更是激动的浑身肥膘乱颤。恨不得立马行动,实验这最新的摄影技术。
趁热打铁,荆建又提出了设计特效的要求。同样来自《黑客帝国,激烈枪战中,枪口火光突现弹壳狂跳,相对应的是大理石柱子和镶嵌瓷砖的墙壁上出现一排又一排不规则的坑洞,碎裂的石渣残渣四面八方飞溅开来
对这些,工业光魔和剧组的道具师倒是小case,能解决子弹速度,这样的特效完全就已经是毛毛雨了。
肥宅们都是兴高采烈,反正他们是有新技术就有新欢乐。可是雪莉和制片索拉纳的脸色就变得十分难看。不说增加拍摄的大动干戈,要实现荆建所要求的新特效,那么影片需要增加多少预算?
反正没有制片厂喜欢拍摄过程中增加预算。就是后来创造奇迹的《泰坦尼克号,就因为不断的增加预算,就算后来是全球大卖,整个好莱坞都是好多年不敢再用卡梅隆当导演。
终于忍不住,在雪莉的示意下,索拉纳开口问道:先生们,我有两个问题:如果需要增加这些特效,需要多长时间?还有,需要增加多少预算?
关于影片,还是帕柳金比较熟悉。他计算了一下:估计需要增加七八分钟的拍摄,如果演员全部到位的话,也就是一周的拍摄时间。就是特效?
见帕柳金用目光询问自己,萨格教授回答道:主要是拍摄过程,需要大量的拍摄。特效的后期制作并不麻烦,基本可以在拍摄中同步完成。
见工业光魔的费兰同样点点头,在场的人知道解决了第一个问题。虽然影片安排在暑期档上映,但宣传计划早已就绪,尤其是自《无限1开始,好莱坞已经成为二月初超级碗广告的常客。总得要在超级碗之前完成主要的拍摄工作吧?
唯一的问题就是需要主要演员加拍镜头。不仅仅现在是假期,需要他们安排出档期,加拍镜头还需要支付新的报酬。
于是索拉纳点点头:档期我去安排,尽可能早的拍摄。不过报酬增加的费用可能会在150万至200万美元之间。
这样吧!把全部可能的增加预算全计算一遍。一旁的雪莉说道。其实这部影片的财务控制做的相当不错,拍摄完成后,总预算节省了140多万美元,植入广告收入更是高达255万美元。而索拉纳应该是功不可没。
所以此时的雪莉相当犹豫。一方面不希望与荆建关系弄僵,另一方面又担心过度超支。此时她心中在想:如果就超支2300万,那就勉强答应吧!
场地和布景80万应该够了。
高速摄影机应该租用3台。
我认为不够,起码6机位才能有最好效果。
关键是胶片,你们算算,应该多少盘?
我认为你算的不对。报废率应该远远超过常规,起码需要
一番争论后,索拉纳终于统计出了数据:应该在800万美元至1200万美元之间。
雪莉的眼皮一跳:这么多?接着又追问,为什么会相差400万美元?
费兰首先解释:雪莉,毕竟是新技术,要考虑必要的余量。如果运气好成功率高,钱就能够节省。但我们要考虑到可能的失败率。
萨格教授补充道:800万美元只能说保证勉强达到效果。布兰布尔的要求太高,要达到完美效果,就不得不投入必要的资金。
虽然明白这个预算的余量放的很大,但超支状况也远远超过了雪莉的心理预期。她沉吟了一会儿,为难的对荆建一笑:布兰布尔,真的需要那么高的要求吗?其实我认为,已经完成的拍摄称得上是一流,大卖完全可以预期,完全就不需要增加什么特效。就算你想要精益求精,是否就小小的改动几个?这样也不会有多少预算?
第823章钱的问题
许多问题都是一样,归结到最后,就成为了钱的问题。
站在雪莉的角度,她认为荆建是与那些技术宅一样,过分追求特效的完美。因为没有上帝视角,雪莉根本就不知道《终结者2有多么的惊艳,所以雪莉索拉纳他们都有点不以为然:都已经很不错超一流了,何必再花费大代价去精益求精呢?
要知道,本来影片的特效也就是花费了1700多万美元,如果再增加个2300万也就算了。可一下子又增加上千万美元的预算?这里面就有个值不值得的问题。
荆建其实也明白雪莉的想法。如果没有重生,换做他自己,可能也会支持雪莉,根本没必要为这10分钟都不到的炫酷特效花费千万美元。而且这千万美元的子弹时间特效真的值吗?能够收获足够的票房吗?荆建知道那肯定值,可是雪莉索拉纳他们却肯定是毫无把握。
然而想到要与《终结者2打擂台?荆建就感觉没有了退路。一方面荆建未来基本不会再执导,这部电影可以说是他的收山之作,他不想留下任何的遗憾;另一方面这是部中美合作的电影,与《终结者2比较一番,怎么说也有种中美争霸的味道,难道说,咱们中国就比你们美国差吗?
因此在斟酌几秒后,荆建说道:雪莉,这些特效一定要,可以说是影片最关键的部分。实际上,我担心卡梅隆的《终结者2丝毫不比我们逊色。我们需要为影片的票房考虑。
这样的理由很难让董事会通过。雪莉说出了自己的顾虑,而且校样的效果已经出来,可以肯定这部影片的卖座。就算你寻找到新的投资人,董事会也不会答应的。
超支了那么多,这已经超过了雪莉的权限,一定要获得派拉蒙董事会的通过。而且初剪完成的效果看,无非是卖座的多少而已。加入新的投资人,那和直接送钱都差不多,派拉蒙的董事会也绝不会答应的。
见荆建在沉思,雪莉就说出了一个折中方案:布兰布尔,能否这样?可以增加200万美元的预算,这在我的权限范围之内。我相信虽然不能完美达到你所说的效果,但特效同样能够上一个等级?
荆建摇摇头,立刻否决了这个方案。要么不做,要么就做好。比《终结者2差一些,和比《终结者2差一线,两者其实都差不多,反正都是差。
又考虑了几分钟,荆建决定索性快刀斩乱麻。无非就是钱的问题,那就用钱去解决:雪莉,你看这样行不行?我个人追加投资1200万。北美票房8000万全球票房2亿周边1亿5000万之前,我不加入到分红。如果超过的话,先按比例收回我的投资,如果还有盈利,我只要同比例50的分红?
卧靠!荆建的话惊落了一地下巴。这样的举动可以说是疯狂。什么意思呢?北美票房8000万,基本就是全球票房2亿周边1亿5000万,达到这个数据,影片已经是包赚不赔。而荆建只能够在收回成本后再加入到分红。
然而在影片的总投资中,这1200万美元仅仅是15左右的比例。真的要收回投资,那北美票房起码也要1亿5000万以上,也就是全球票房4亿周边3亿以上。到了这个时候,荆建才能真正的赚钱,而且分红的比例只有区区的15的一半,也就是78。
就不说真正的赚钱了。整个好莱坞到目前为止,全球票房超过4亿美元的影片能有几部?可能连10部都不到。因此在很大概率上,荆建就是赔钱换吆喝,影片大卖,但他个人赔钱。
布兰布尔。雪莉苦笑的摇摇头,你这这真让我很为难?如果是这个方案,派拉蒙的董事会肯定毫不犹豫的会答应。但荆建个人就太吃亏了。
雪莉,诸位。荆建露出很诚恳的笑容,首先相信我,制作这样的特效并不是为了锦上添花,而是必要条件。而且有我个人的原因。我在短时间内,不会再导演新的电影。而且在三部曲以后,《无限系列也不会拍摄续集。我想给观众留下一个最完美的印象,无论是我个人,还是《无限系列。虽然这1200万很难收回,但从长远来看,我认为是相当值得的。
荆建的意思就是现如今很流行的ip价值。只要能够保证《无限系列的这个品牌,保证荆建这个卖座导演的名声,虽然现在要投入这风险很大的1200万,但以后会赚不回来吗?
另外,荆建其实心中有数。在前世中,《终结者2 全球票房为519亿美元北美204亿美元。名列历史前四,而在其前面的前三分别是:《外星人e?t1982年上映,票房792亿美元;《星球大战1977年上映,票房775亿美元;《星球大战2:帝国反击战 1980年上映,票房538亿美元。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