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之狂潮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再次等候
哈,你就这觉悟?荆建开了一句玩笑,突然就觉得有什么对方不对劲。仔细一想,这人民币的汇率实际比新台币高啊?基本上要达到1:4了,如果真的1:1的兑换,到时候这个败家娘们不得要哭死?
幸好荆建情商不低,张了张嘴,决定还是别计较了。女人嘛,这样的小错误没必要去计较。于是他笑着岔开话题:你真以为这是对东德的老百姓好?他们哭的日子还在后头呢。当然,西德老百姓是五十步笑百步,用他们的钱,肥了资本家的口袋。好了,不多说了,反正你别看那些表面现象,许多事里面都是有奥妙的。
呃?赵霞傻傻的看着荆建,感觉怎么也想不明白,这还不好?里面肯定有你奸商的那一套!
嘿嘿。
那你快说呀?小娃,老公,相公!你就说嘛!此时的赵霞,好奇的就像只小花猫。
第756章骚操作
长夜漫漫,反正也没事,荆建就简单的给赵霞普及了一下。
其实两德的统一过程,在人类历史上都是绝无仅有的。没有流血没有发生任何暴力事件。甚至东德政府根本不通过宪法,议会也索性解散,就是以民意来推动的统一。就全部让西德决定,用西德的法律西德的货币甚至西德的官员,反正一股脑儿的全部都交给了西德决定。
然而这里有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如此一项重要的政治决议,那你东德国家和人民的民意该如何表述呢?又以什么样的方法来保证执行呢?抱歉,什么都没有!只能说,当时东德从上到下全都昏了头。
事实上,由于在冷战中两德处在敌对的第一线,一方面,对于统一,两德当然都很高兴;但另一方面,对于东德的举手投降,西德就像是战胜国对战败国那样,把东德的国家财产当成了战利品,开始了随意处置。
反正具体的也不多说了。篇幅很长,有兴趣可以去看那些专业论文。然而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这个1:1,可以想象一下,原东德的工厂生产的商品一下子涨价了三四倍,那还卖给鬼去啊?这样的亏本根本就无法承受。
其实原先的东德,无论在经济工业,还是科技上,都是在社会主义阵营中首屈一指的。甚至有些商品还能够出口到欧美各国,有着很强的竞争力。然而被这么1:1,起码一下子就抽调了脊梁了吧?
好吧!就算抽调脊梁,凭借着东德的底蕴,应该还有不少工厂能够挺过去。毕竟这样的汇率亏本是暂时的,等到半年一年一过,还是能度过这样的混乱期。
可是西德会让他们安然无恙吗?毒计一个接着一个,而此时的操盘手就换成了国有财产托管局。东德在合并之后,国有经济体制需要改革,因此组建了国有财产托管局(以后简称托管局)。这个局的使命,就是将东德的国有财产变成私有财产。而西德的资本家恰好借着这个机构,将东德几十年积累的财富一夜之间洗劫一空。
对于这些托管局的西德人来说,东德的企业并不是一个国家同胞们的血汗积累——而是一场意识形态战争之后,获胜者所取得的战利品。
因此托管局就先让西德的某家商业银行收购东德银行,也就是东德的中央银行。与改革前的中国一样,那时候的东德只有一家银行,包括角落里的储蓄所,整个国家的银行全部都是一个政府机构。
然后就开始了骚操作。从收购的资产表上来说,这几亿马克算是一笔比较公平的交易。然而把这笔交易放到整个东德的政策层面来说,那就实在坑爹。由于银行内有几百亿的在册贷款,而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这并非是传统意义上的商业贷款,而是国企在上缴利税后,国家通过银行这样的金融机构,划拨的一种经营性的流动资产。
因此在出售东德银行的时候,这些贷款是不会计算在内的。然而到现在,这些政策拨款却忽然变成了正常的商业贷款。原本根本不需要偿还,或者应该由东德政府工业系统财政偿还的债务,就变成了东德企业的负债。而资不抵债的结果会怎么样呢?法庭会告诉你——破产拍卖!
与此类似,还有东德的市政建设和公共支出,同样有这样的政策性贷款,所以很不幸,东德已经没有了,那就由全体东德人民还吧!
如此一来,西德的资本家就能以白菜价获得东德几乎的国有资产。另一方面,消灭了所有东德的工厂后,又能够完全占领这块空白市场。
解散前的托管局果然不负众望,东德估值超过六千亿马克的国有资产,在经过托管局的托管之后。到1995年,走完了四年的私有化道路,结果却是东德人民反而负债三千五百亿马克和上百万的失业人群?西德的那些老百姓也别忙着高兴,东德肯定还不起这笔巨额债务,那就再来个统一税吧?而这笔统一税一直收到了现在,据估计,已经高达两万亿欧元?
顺便说一句,托管局肆无忌惮到何种程度?当时的德国总理科尔,冒天下之大不韪,要求德国国会通过对托管局的总赦免令:不用为他们的一切作为,犯下的一切错误,一切玩忽职守付任何法律责任和代价。
并且以后的德国财政部长也曾经这样评价这份赦免令:赦免托管局人员的过失是必要的,不然我们根本无法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让一群优秀的专业人员在这个高风险的职位上完成他们的工作。
不用再说下去了,这几乎在明着在说:我们就是在以权谋私,帮助资本家侵吞国家财产!
荆建说的是口沫乱飞,赵霞却是越听越迷糊。好笑之余,荆建刮了刮她的俏鼻:堂客,是不是没听明白,就是觉得你老公很厉害的样子?
臭美!赵霞笑啐道,就你们这些人花花肠子多。就是东德那些老百姓的血汗都没了,那也太可惜了。
不可惜啊?荆建笑道,资本家拿了工厂以后,他们又不会要,会把机器设备都卖了。咱管德国人会怎么去想,现在世界各国都在德国和东欧淘破烂呢。他们不要的东西,对咱们中国来说,就是绝对的好东西。
啊?那那国家知道吗?你?
放心吧。荆建关上灯,我都能想到,国家会不知道吗?我怀疑,现在淘破烂的人已经挤满了德国的宾馆呢。这话确实没错。当时中国就从包括东德在内的苏联东欧地区淘到了不少的宝,而且还聘请了不少的专家,算是国内的一次大飞跃。就算没有荆建提醒,那些外交人员也已经早就把消息传回到国内。
哦,原来你是为了这个去汉堡呀?
不说这个了,睡觉睡觉。
咦,你睡觉就怎么那么不老实呀?
呵呵,老实的那叫休息,咱们这个才叫做睡觉。
呸!嘻嘻
第757章来度假
十月的汉堡,已经是秋意盎然。而在汉堡国际机场,有位戴墨镜二十出头的高个华人青年,他一身休闲西装,脸上带着些隔夜长出的胡茬,手插在裤兜里慵懒的走出。而他身后跟随着位一板一眼拎着包的南亚人。而那位华人青年懒洋洋的吩咐:阿德伦,放轻松点,就当我们是来度假的。
阿德伦依然一丝不苟的观察着左右。荆建笑笑,也就随他去了。说实话,当在飞机上得知,阿德伦依然带着他那把从不离身的狗腿刀,荆建都吃了一惊。这要换做911以后,他们俩人还有可能登上飞机?
就在荆建心中琢磨,是不是自己该找机会买架私人飞机?就听到有人在喊:老板!老板!
荆建顺着声音望过去,就见伊里采夫正不住的向自己挥手。而在他的身边,还有六七位黑西装墨镜的彪形大汉:老板,这位是弗雷德克先生,您这次在欧洲的保安主管。
很荣幸为您服务,布兰布尔先生。那位弗雷德克很有礼貌的与荆建握了握手。
随着荆建越来越出名,他已经不可能在国外白龙鱼服,反而在国内,倒是能够逍遥些。坐上了保安公司提供的一辆豪华防弹车,三辆同款防弹车驶离机场,刚上去市区的高速公路,荆建坐的那辆车就移位置到车队最后
后排的座位很宽敞,共坐着四个人。除了荆建他们仨人以外,还有一位伊里采夫的朋友,来自苏联的朋友。
升上了与驾驶室的隔音挡板,伊里采夫为荆建介绍:老板,这位是我部队中的好友雅辛中校。
与那位身穿便服,有点拘谨的半秃苏联中校握了握手:幸会,要不要喝一杯?
果然,当喝着车内冰箱里高档红酒的时候,这位雅辛中校放松了许多。其实荆建知道他的来意,就是为了处理苏军撤军时候的大量剩余物资。
在两德统一之前,西德为了换取苏联不干涉两德统一,曾经大出血付出了极大代价:
不提那些政治上答应的条件,光在经济方面,首先就是西德同意减免苏联所欠西方外债中的欠西德的数百亿美元外债(几乎占苏联所欠西方外债的46);其次西德同意支付从东德撤回国的30万苏军的搬迁费用和回国后的营地及家属安置建设费用几十亿美元。还有一些零零碎碎的就不多介绍了,比方说,答应为苏联免费制造三颗通讯卫星等。反正就是那种兄弟我不差钱,盼着你这个瘟神早点送走的态度。
此外,24国集团共向东欧国家承诺提供485亿美元的经济援助,包括无偿援助出口贷款其他贷款和债务重组等,其中无偿援助为181亿美元。当然,后来真正到帐的并没有多少。
而且在东欧各国剧变以后,苏联军队完全从波兰民主德国捷克斯洛伐克和匈牙利等国家撤出的问题,在1990年年初成为苏联与这些原盟国关系中的首要和迫切问题。1990年1月上中旬,捷克斯洛伐克和匈牙利政府相继要求苏军从这两个国家撤出,同时,波兰国内也开始出现要求苏军撤走的群众示威游行。1月中旬,瓦文萨会见苏联驻波兰大使,提出苏军应该在1990年撤出波兰
与财大气粗的西德不同,那些东欧国家都是穷逼一枚,搬迁费和安置费就不用想了,所有的钱都需要苏联自己来承担。然而出于政治上的考虑,苏联政府最终同样答应了。
然而在冷战期间,整个华约据说有7万辆以上的坦克。光原苏联就有5万左右的坦克,起码5万辆以上的装甲车。而苏联的战略和武器装备就是围绕着这个装甲海展开的。
别听那些西方的武器专家吹牛,什么武装直升机啦,先进的坦克啦,面对装甲海,只有区区数量的北约装甲部队根本就不顶用。玩过游戏的都知道,大魔法师照样会被骷髅海给堆死呢。再者说,苏联的装甲部队落后的也有限,根本就没什么代差。
其实北约的战略专家同样知道这点。在常规部队方面,北约是放弃治疗的。他们的战术只有一个——蘑菇云。你华约的装甲海敢出动,我就玩废土版本!
好吧!言归正传。
当时苏联在东欧前线布置了大量的装甲部队以及配合作战的空军和辅助部队,现在居然要撤回国内了?不提其他,如此高昂的搬迁费该如何支出?要知道,机械化部队可不仅仅是那些武器,还要有海量的物资作为后勤支援。当年是不顾一切的往前线运,现在难道都拉回去吗?而且营房等固定资产又怎么办?难道就白白的废弃了吗?
于是苏联方面就算了一笔账,其实有许多物资留在当地白送,都要比拉回国合算。而且苏联在前几年也曾经50万大裁军,早就是人少装备多,拉回国也照样没人用啊?于是他们就想把那些装备物资,以友好价格留给东欧的那些国家。
没想到,最后收到的答复让苏联吐血,东欧那些国家清一色的不要,甚至白送都不要,一定要苏联全部拉回国。当时东欧那些国家也有自己的顾虑,他们不愿意武装自己,尤其是统一后的德国,要打消外界对自己的顾虑。而这一下,顿时就让苏联方面抓了瞎。
此时的苏联,还不像解体后那样混乱,流失到军火黑市上的武器就差原子弹了。因此在前世的历史上,最终他们还是把那些装备物资无奈的拉回国内,并且大部分都销毁。有些还沉海作为人工岛礁,为海洋生态环境发挥自己的余热。
可能有人会问,为什么会这样呢?就算当成废铁卖,总比这样白白扔掉好吧?其实这里是有原因的。毕竟还是有国际法的,苏联也不是什么地下军火商,有人给钱就能卖。对于坦克飞机大炮等重型武器,只能出口到主权国家,而且还需要考虑可能带来的政治因素。
第758章军火
平心而论,在苏联解体前的那几年,苏联红军过的可真够惨的。
大裁军削减军费什么的也就算了,国家经济困难,大伙儿一起克服。从阿富汗和东欧撤军同样就不计较了,那是苏共领导人该去操心的事,咱这些做小卒的就服从命令吧。可怎么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突然就把咱们红军当成替罪羔羊了呢?这到底发生了什么鬼?
报纸上那种集体抹黑卓娅等苏联英雄的文章就不提了,简直太多了,可以说是数不胜数(就像现在某些大v集体抹黑中国的英雄人物一样)。就说以下几件具有代表性的事吧。
87年红场事件,西德飞行爱好者鲁斯特让整个苏联成为了笑话。这里不否认苏联空军和防空军该有的责任,但事后开始扩大化处理,使得许多无辜者受到牵连。从最后的结果来说,苏联军队居然变成了唯一的背锅侠?
还有从阿富汗撤军,居然进行反向宣传?战场征战回国,惊闻自己居然变成了非正义战争的帮凶?好吧,苏联的阿富汗战争确实是侵略者,但你自己国内绝不能打自己脸呀?退一万步说,就算你苏联有自我批评精神,得了自虐倾向,那也不能让军队成为背锅侠啊?
反正这种种事件,让苏联军队的士气越来越低落,信念也变得越来越迷茫。
而且这样的社会舆论有着极大的杀伤力,导致苏联军队的形象和待遇都是一落千丈。首当其冲的就是那些归国部队的安置,总结成三个字——不给钱!
这一下就要了亲命,在前世的真实历史上,甚至那些归国士兵没有营房住,只能凑合住马厩?实在令人感叹,沙俄时期的灰色牲口待遇难道又回来了吗?
无奈之下,只能自力更生,苏联军队开始自己找创收。而后来苏联解体后,大批军火和军用物资的监守自盗,其实在这时期就已经埋下恶果。
当然,前文已经介绍过,这时候还不会乱来,起码在表面上还是老老实实做生意。因此就在荆建背后的支持下,伊里采夫就与自己在苏联有能量的几位好朋友合资,承包了拆卸东欧军事基地的工程。
反正这些都带不走,甚至东欧的那几个白眼狼都不要,那就索性都拆毁,还能换一些小钱钱。而那些拆下的废铜烂铁,还有那些乱七八糟运回国都不合算,又没地方扔的东西,全都低价处理给了这个合资公司。当然,其中该有的花头都懂的。
然而既然是有能量的朋友,那还会甘于赚这样的民工钱吗?因此今天这位雅辛中校就是与荆建这位财神爷见面,想要寻找有什么新的财路。
布兰布尔先生,不知您有什么需要?只要我们能够做的,什么都没问题。
看起来人穷志短,苏联军队已经开始放弃节操。可是荆建又怎么会愿意沾手那些麻烦事呢?于是就打了一个哈哈:那些废铁什么的,都给我吧,会给你们一个合适的价格。突然想到弗索亚那边,荆建就加了一句:那些还能利用的,就直接运到弗索亚黑兰市。其他的都运到中国。你们能安排船吗?运输费我可以支付,全部用美元。
由于黑兰市临近的是大西洋,从欧洲运输反而能方便许多。
这当然没问题。雅辛中校露出笑容,这起码也能赚几十万美元,已经是不虚此行。可就在这时,他突然想到:布兰布尔先生,您刚才提到了弗索亚?那里可是混乱之地,那您有没有兴趣买些防身的武器?
哦?荆建没想到雅辛胆子会那么大,居然向自己推销军火。不过他知道,弗索亚这样的非洲国家,军火市场相当的复杂。
有些是苏联军事援助,有些是欧美买苏制武器援助,倒真的是苏制武器一统天下。说实话,除了南非和北非的几个国家,那些先进的武器,那些非洲穷国买不起也用不起,甚至都不会用。
因此荆建就心中一动,如果能从苏联军火库中买到那些先进的武器给国家?通过某些专门的白手套公司运回国内?应该?
呵呵。荆建就准备婉拒。当面询问就实在太傻了。可以汇报给国家有关部门,让他们派专人联系洽谈。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