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之狂潮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再次等候
前世中,阿兰希勒将在南安普顿迅速成长,并且在92年以360万英镑的身价转会到布莱克本队,创造了当年转会费之最。随后他不仅连续两赛季获得英超(此时英超已经成立)最佳射手,而且曾经获得英超冠军和英格兰足球先生。随后在96年,阿兰希勒以1500万英镑的身价从布莱克本队转会至纽卡斯尔联队,这一费用打破了当时世界转会费记录,希勒成为了当时世界足坛身价第一人。
由于英国媒体业发达,也就是说——会吹,所以英国球员的身价一直有些虚高。可无论如何,再怎么虚高,阿兰希勒都曾经获得过世界足坛身价第一人,也是荆建印象深刻的唯二英格兰球星。当然,另一位是小贝贝克汉姆,今年仅仅15岁,还在曼联的青训营,这就不怎么可能了。
而达沃苏克,这主要是情怀,源自于荆建记忆中对那支超强的南斯拉夫队的怀念。之所以最后会选择达沃苏克,除了未来他在克罗地亚队表现出色以外,主要原因是他的名字够短。咳咳,这个理由真的没错,就是名字够短。你说像斯托伊科维奇这样的名字,荆建这样的二把刀球迷又怎么记得住啊?又不是凑字数水文,写网络竞技小说的可能就比较喜欢。
至于齐达内,那就不用介绍原因了吧?未来他的名声几乎是如雷贯耳,虽然现在的他是最默默无闻的一个。
这条新闻如同光速般,立刻就传遍全球,世界各大媒体竞相报道。标题很骇人听闻——他想买下整个英格兰队!
在欧洲大陆,其热度同样一度超过了正在举行的世界杯。英格兰队驻地外挤满了记者,全都想了解球员们对此事的看法。而球员们严格遵守着噤口令,就算偶尔说几句也是毫无营养的万金油话,只有坏小子加斯科因忍不住大放厥词:见鬼,钱多了不起吗?我可没兴趣为那个中国佬踢球。
加斯科因并不知道,他的那几句话立刻使得自己上了朴茨茅次的黑名单。当然,这时候的加斯科因正被万人追捧,他本人可能并不在乎,可是英格兰队的其他球员情商就高多了,就算现在不想去朴茨茅次俱乐部,那也没必要得罪啊?风水轮流转,谁知道什么时候与那个大金主打交道呀?
而那三位球员同样获得媒体的追捧。阿兰希勒就不说了,他就在英国,近水楼台先得月,被记者们搞的焦头烂额。
达沃苏克同样被追到南斯拉夫(还没分裂前)的西方记者弄的一头雾水。不过听说是英甲球队看中自己,并且球队老板还是闻名遐迩的冤大头,给的周薪一直高出平均水平一大截,还很年轻的他已经压抑不住内心的喜悦。就是此时东欧球员的转会更加不自由,达沃苏克还是比较谨慎:我当然想到更广阔的天地去追求荣誉,但我也尊重俱乐部的安排
反而是达沃苏克的俱乐部——萨格勒布迪那摩俱乐部,他们就直截了当多了:苏克是我们俱乐部下赛季的重要球员,80万英镑根本就不能体现出他的价值。我们觉得是不可接受的。而且他还那么的年轻,完全应该有更加美好的前景
话里的意思很明确:不是我不想卖,你给的钱太少了啊?真相只有一个,加钱加钱加钱!
事实上,这样一份名单暴露在媒体面前,绝对是很严重的泄密,起码上了名单的那些球员,对方俱乐部就会漫天要价。好不容易遇上一个冤大头,不斩白不斩!
齐达内那边同样如此。他所在的戛纳俱乐部本身就是法国的小球队,一直以来,都是以培养年轻球员并且高价卖出维持俱乐部的经营活动。遇上这样的好机会,又怎么会不狮子大开口呢?
实在荒唐,30万英镑就想带走我们未来的中场核心?虽然我们俱乐部没有朴茨茅次有钱,但我们想要得到应有的尊重。没有200万英镑,想都不要想!
反而齐达内依然处在狂喜后的迷糊中:能够与那么多的球星偶像排入一份名单?我简直不敢相信,直到现在,我都以为这是一场美梦。我很感谢朴茨茅次俱乐部对我的信任,也很感谢布兰布尔主席,同样感谢(以下省略500字)。当然,当然,我当然想去,我有做替补的心理准备,我并不怕竞争,更希望向那些球星学习
第693章虚张声势
甚至在大洋彼岸,对足球不怎么关心的美国,这条新闻同样上了许多媒体的头条,而柯林的说法比较具有代表性,他在脱口秀节目中说道:感谢布兰布尔又为我们带来了新的娱乐,这就像某位nba的老板突发奇想要买下梦之队的所有球员。雷因斯多夫先生,你逊爆了!你要学学那个中国小子!
由于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放开限制,美国男篮首次囊括了当时nba各位置上的顶尖篮球员,包括迈克尔?乔丹魔术师埃尔文?约翰逊查尔斯?巴克利等成员,因此被冠以梦之队称号,也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梦一队。而此时组建梦之队的新闻正在全球炒的火热,所有人都在期待这些全明星球员在奥运会上的靓丽表现。
至于可怜的雷因斯多夫先生,他算是躺着也中枪,谁让他是公牛队的老板呢?
我突然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其实布兰布尔就拿出一份名单,到目前为止都没有花哪怕是一个便士。而全世界的媒体居然都信了?居然变得热闹无比?这不得不让我回忆起布兰布尔的黑历史,他肯定是在炒作
不得不承认,最了解你的人肯定是你的敌人,柯林真的一点儿都没说错。其实从这份名单就可以看出,荆建很简单的把英格兰队大名单从头到尾排列了一遍,如果忽视那三位编外人员的话,这样的转会名单有多么的随便。买球员也没这么买的,起码也要优先场上比较薄弱的位置吧?所以肯定就是追求轰动效应。
然而谁会管什么轰动效应?我们要的就是这样的轰动。媒体需要,发行量就不用愁了;球迷需要,无论是爱死这份名单的朴茨茅次球迷,还是骂死这份名单的其他球迷;甚至连吃瓜群众都需要,我们喜欢的就是这份热闹。
而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荆建的这一举动,同样把华尔街逼到了墙角
在索罗斯的那篇文章刊登以后,不出所料,蓝星网和德尔塔动力接连下跌,遭遇了蜂拥而出的卖盘。德尔塔动力在短短几天就下跌了234,蓝星网稍好一些,下跌了162。可是相比较近期高科技股的强劲走势,蓝星网的实际下跌幅度甚至超过了德尔塔动力。
很显然,这是华尔街对荆建的股票联手做空,看你到底是救还是不救?如果不救的话,那就配合着索罗斯的那篇文章,向外散布恐慌气氛,然后让你的资金像雪崩般断裂,最后以超低的白菜价获得整个产业。如果救的话,那就更好,荆建总得拿出真金白银吧?那么就通过反复洗盘,好一点的结果,荆建元气大伤,被华尔街卷走一大票的资金;如果糟糕的话,那就稀里哗啦了,甚至还不如不救。就算有再多的资金,华尔街也能保证你全部填进这个无底洞。
当然,对荆建的挣扎,华尔街早有准备。如果轻飘飘来个澄清公告,那就实在太天真了,比舆论,荆建比得过华尔街吗?如果比资金,那就更加愚蠢,而且华尔街早已经釜底抽薪,断绝了各大银行对荆建的融资。想来想去,荆建似乎只有一条出路,同意风险投资对标准集团,甚至冰山网络的融资,以低价出让相当一部分的股份,暂时度过眼前这个难关。
然而谁也没想到,荆建的应对简直是天马行空,根本就不在资本市场正面应对,居然跑到英国,大手笔去购买整支英格兰国家队?在投资者眼里,这是缺资金的表现吗?根本不屑对外界辩解,花一两亿的美元就为了玩?
其实华尔街的那些大亨绝不会是蠢货,他们心知肚明,荆建这么做,无非就是虚张声势。而荆建同样也不认为那些大亨是蠢货,他就是公开的阳谋,我就是虚张声势又怎么滴?让人吐血的是,对如此简单的虚张声势,居然一点儿办法都没有。
在资本市场中,向来讲究的是信心。而金融资本家与其说是操纵资本,还不如说是操纵普通投资者的信心,换个解释,他们可以数学不好,可是个顶个全都是心理学大拿。
荆建的做法正是躲开了正面交锋,直指问题的核心——重振市场信心!消息传出后,蓝星网和德尔塔动力不仅止住了下跌的颓势,而且都小幅反弹了3左右。
另外,华尔街并不是铁板一块,让他们团结一心落井下石,这可以有,但让所有人齐心协力的惨烈厮杀?就问一句,你没吃错药吧?市场的机会多了去了,这里难度高太麻烦,那就换个轻松点的地方,何必一棵树上吊死呢?
因此这场风波来得快,去的也似乎相当快。随后那几天,那些不利的舆论变得偃旗息鼓,那两家上市公司的股价也开始稳健上升,做空的期盘大量减少,反正已经小有收获,那就见好就收吧。甚至洛杉矶的一家地方银行终于放开限制,给标准集团发放了新的1000万美元的贷款。
情况似乎越来越好转,在与华尔街短暂的交锋以后,双方都没有决死一战的决心,于是都选择了向后退让。然而就在这时,荆建突然接到冰山网络和蓝星网ceo吉姆的电话:布兰布尔,这几天股市表现很诡异,有几家基金似乎在大举收购。而且我获得消息,之前我们出让的那部分股份,持有的那些大股东似乎在暗中联络,他们好像准备提前召开股东大会。
荆建微微皱眉,都是些似乎好像,根本就没有什么准确的消息。可是吉姆的提醒又不得不引起重视,于是荆建就问道:先不管其他,首先确定那几家基金背后是什么人?就算有人有恶意行为,起码我们要知道对手是谁吧?
我知道该怎么做了。吉姆立刻答应道,布兰布尔,我还是想提醒一句,我们在蓝星网的占股比例太低。如果其他大股东真的联手的话,未来我们将相当被动。
第694章还人情
现如今,蓝星网的市值一直在3亿至35亿之间。去年的盈利2563万美元,但其中一项是网购版块整体以2500万美元卖给标准集团,以后蓝星网就专做广告推广业务,算是偶然所得,因此实际盈利也就是几十万美元。这成绩算很不错了,有多少高科技公司盈利是遥遥无期,一直在持续不断的烧钱呢?
而蓝星网的股权结构是这样的,荆建或者以私人账户,或者以注册在开曼群岛的基金会,白莲花和水井等私有化公司持股,反正简单来说,都是荆建私人直接持股,所占比例是205。通过冰山网络间接持股比例为236,吉姆等员工股,包括内部奖励给肯特杰顿田鹏飞郭家兄妹等持股83,关联企业微软5,平田家六公子5,其余的就是社会公众股。
如果从这股权结构看,荆建直接间接控制的股权能很轻松的掌管住绝对控股权,然而很遗憾,也许有人忽视了一点很重要的东西,事实上,荆建的控股权并没有那么稳固。
也许有人还记得,当时为了蓝星网顺利借壳上市,躲开政治因素带来的非议,荆建曾经大幅度的让步,不仅让出了近20的股权给华尔街,并且承诺其个人拥有股份部分,在三年内放弃公司的管理权和经营权。也就是说,他私人直接持股的那205,在三年之内只有分红权,并不享受投票权。
当然,作为交换条件,美国证监会默许冰山网络的一切股东权利。就不说这拗口的专业术语了,简单说,就是允许荆建通过冰山网络间接的控制蓝星网,并且同意冰山网络的ceo吉姆兼任蓝星网的ceo。从形式来看,其实是某种换汤不换药,荆建照样能通过吉姆间接控制住蓝星网的经营。
然而这里面就有个隐患。原先荆建直接间接控制了441的股份,加上基本不会反水的员工股和平田康拥有的股票,再去除基本保持中立的微软,其他公众股至多控制住367的股份,根本对荆建是毫无威胁。然而失去了那205以后,有投票权的一下子就跌落到236,如果在股东大会上被对手简单多数一下,就很有可能失去蓝星网的控制权。起码在这三年禁止期内,是不可能夺回来的。
维罗索目送着女秘书扭着腰胯关上门,笑骂了一句:奔放的女人啊!应该多学学东方姑娘的含蓄!说完后,他就开始拨打荆建的电话号码。
结束在台湾的工作以后,维罗索被荆建安排在华尔街打理自己的私人证券账户。这次即将到来的海湾战争,虽然荆建的资金主力基本在平田财团和天使基金会,但在华尔街证券账户里依然留了2000多万美元。这么少的资金,既不显眼,又需要一个操作狂野的操盘手,因此维罗索倒是正合适。
然而今天维罗索是有另外的事向荆建汇报:老板,我已经托朋友查过了,确实有人在背后暗中操作。他们几家已经拥有蓝星网15左右的股份,可能很快就会提出收购要约。
知道是哪几家吗?荆建微微皱眉。
基本都来自东方,东南亚香港台湾的几个华人财团。领头的是王安电脑
谁?荆建大吃一惊。这王安电脑自身难保连年亏损,而且公司的创始人王安老先生刚在今年三月故世,怎么说,也应该稳一稳吧?怎么突然会对自己的蓝星网发起恶意收购呢?
老板,就是王安电脑,现在收购的主力就是王安家族拥有的基金会,听说未来准备接管蓝星网的就是那个王烈先生。对,就是他。
荆建感觉相当滑稽,甚至没发觉维罗索那轻蔑的语气,就算是在美国,王烈照样是败家子的典型。无论如何,不能轻视任何对手,于是荆建立刻吩咐道:维罗索,这件事由你来负责。你去打听收购的具体情报,让史密斯和他的律师事务所打听王安电脑的所有财务数据。贝里知道吗?就是那个洛杉矶的私人侦探?让他去打听王氏家族的私人情况,尤其是王烈。你们之间加强联络,有最新消息及时汇报给我。
明白,老板!
而在此时,王安家族所在的庄园门口,王烈正搀扶着一位华人老者上车。在临上车的那一刻,那位老者带着和蔼的笑容,轻轻的拍了拍王烈的手:阿烈,放大胆去做,我们这些叔伯都会撑你。以前的事就让他过去吧,谁年轻的时候不跌几跤呢?我看好你,同样看好你的眼光。如果钱还不够,我这里还能匀出1000万美元。
谢谢,谢谢陈伯。王烈喜形于色,虽然他面对着那些无名小卒喜欢耍些少爷脾气,但遇到那些有身份地位的长辈却相当有礼貌。这位来自大马陈氏家族的陈伯,正是这次支持王烈收购蓝星网的代表之一。
小车缓缓的驶出庄园,车里有位年轻人带着疑惑询问那位陈伯:二伯,安叔都不敢把自己的公司交给阿烈,王安电脑那么好的局面,都被阿烈弄的一塌糊涂。就算咱们帮忙,帮他收购那家蓝星网,万一他还是胡搞,咱们的钱不就血本无归了吗?
陈伯微微一笑:我们中国人讲究的是情义,阿安尸骨未寒,又怎么能翻脸不认呢?再说,阿烈是我从小看他长大的,做人做事没什么大问题的。就是阿安身体不好,心急让他接班,拔苗助长才惹的祸。现在又磨砺了几年,我们这些做叔伯的应该给个机会。
能白手起家创建一家500强公司,王安的为人处事当然属于一流。而在华人圈,王安生前一直有仗义疏财的好名声,许多人都曾经获得过他的帮助,因此这次王烈求上门,许多像陈伯这样的就还人情了。
另外,在陈伯这些人的眼中,王烈一直就是个循规蹈矩的老实孩子,出于长辈对晚辈的关心,他们也不可能撒手不管。
第695章诉讼
对自家的这位晚辈,陈伯还是很有耐心:阿诚,你说说,蓝星网的那位布兰布尔怎么样?说错没关系,就把他和阿烈比一比吧?
和阿烈比?那位阿诚相当意外,阿烈出身名门,从小就是名校高材生。虽说之前有过挫折,但为人勤恳踏实,总比那个夸夸其谈的花花公子好吧?
与欧美的舆论不同,荆建在华人圈的评价并不怎么高,主要是看不惯荆建的高调作风,而且荆建与那些华人家族接触的并不多,又是草莽中崛起,碍于门第观念,多少就有点看轻。
陈伯微微一笑:还是有能力的。能搞出这样的局面,他很会抓机会。这就是华人圈的普遍看法,认为荆建的成功就是运气好。而且他们相对比较封闭,并不知道从微软收购案起,荆建的许多案例已经上了美国商学院的教材。
阿诚突然有了疑问:二伯,高科技股就那么赚钱?从蓝星网的财务报表看,他们的主营收入刚达到收支平衡,就占有一个高科技的名号,居然就有3亿多美元的市值?那个标准集团更夸张,每年的亏损额都起码有上亿美元,就这样,还有那么多人追捧?这到底是什么原因?
陈伯笑着摇摇头:我和你爸几个也曾经讨论过,同样看不懂这里面的原因,也许我们老了。呵呵,不过做生意,赚钱是根本,这样的炒作概念长久不了。但我们不妨试试水,如果这次阿烈收购成功,他的想法就比较好,把蓝星网结合王安电脑的销售,带来目标客户群,这才是有根之木,不是无源之水。万一收购没有成功,那位布兰布尔真的棋高一招,那我们就算投资嘛?他能无中生有炒成3亿,说不准以后就能炒成10亿8亿,我们总不会亏本吧?哈哈哈!
这些华人家族的投资向来比较保守,这时候还很抗拒对高科技的投资,反而比较习惯实业投资。因此在他们眼中,蓝星网这么一个网站很虚,根本看不出什么价值,反而以后如果成为了王安电脑的网上销售部门,那才踏实许多。
而送走了陈伯他们,王烈兴奋的捏拳挥舞了几下,似乎已经感觉到胜利在望。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