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重生美国之富甲天下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鲇鱼头

    如果给卡斯帕·林赛足够的机会,那么说不定未来卡斯帕·林赛有机会创造出一个林赛定律也说不定,因为事实正想着卡斯帕·林赛最不愿意看到的情况发展。

    不得不说,脱离了法国人的统治,海地的状况确实是每况愈下,这一点在军事方面表现的更加明显,透过单筒望远镜,卡斯帕·林赛发现海地号发射的炮弹落在距离哈珀号至少300码的海面上。

    要知道海地号和哈珀号的距离不过一英里,也就是大概1760码,距离如此之近,弹着点的偏差却又如此之大,这看上去根本不像警告射击,而像是一种另类的示弱,像是海地号再向哈珀号证明:我很弱,快来打我。

    哈珀号的反应也很快,即使是海面风浪很大,卡斯帕·林赛也能清楚的看到,在海地号开炮的一瞬间,哈珀号船舱里很快跑出来几十名水手,然后安装在哈珀号船头的两门75毫米海军型速射炮就以最快的速度脱去炮衣调转炮口,直指海地号方向。

    上帝,他们不会开炮吧——水手长一声惊呼。

    应该不会,这是战争行为,应该不会这么轻率。轮机长喃喃自语,更像是安慰自己。

    准备迎接炮击——大副彼得·托尼声嘶力竭的提醒,紧紧抓住驾驶室舷窗边的扶手。

    狭窄的驾驶室里顿时乱成一团,军官们惊慌四措,自顾自发布根本不着边际的命令,水手长大声呼喝着要继续攻击,轮机长则建议暂避锋芒,而作为船长的卡斯帕·林赛脑海中嗡嗡作响,只有一个念头越来越清晰:战争,终于又要来了——

    为什么说又?

    这个念头在卡斯帕·林赛脑海中刚刚闪过,距离越来越近的哈珀号上突然腾起两股黑烟。

    哈珀号开炮了!

    三秒后,海地号后方距离不到50码的海面上突然腾起两团橘红色的火焰,然后爆炸声才轰然而至,即使隔了这么远,卡斯帕·林赛也仿佛感受到了火焰的烈度和冲击波的强度。

    这只是哈珀号的第一轮轰击,却已经形成跨射,双方水手的素质差距非常明显。

    上帝,他们使用的是高爆弹!彼得·托尼的声音里透着绝望。

    好吧,真可怜,作为堂堂一个国家的海军力量,海地号上的火炮使用的还是实心弹,这根本无法和哈珀号上的使用的高爆弹相提并论,考虑到哈珀号只是一家商业企业,这个事实真让人难以接受。

    反击,我们要反击——卡斯帕·林赛也感受到了绝望,下意识的使用了反击这个词,这分明是已经把自己放在弱势地位。

    天,这里可是海地的领海!

    速射炮对比旧式火炮最大的改进就在于发射速度,正常来说,速射炮每分钟可以发射57发炮弹,而旧式火炮每分钟只能发射一发左右,这还只是理论数据,而且只适用于小口径火炮,实际上如果在实战中,双方的差距只会更大。

    战争中,一点点微笑的差距都会被无限度放大,成为决定天枰走向的砝码,更不用说差距大到让人绝望。

    虽然海地号想要反击,但海地号还没有完成射击准备,哈珀号又成功进行了两轮炮击,其中第二轮炮击中,又一发炮弹成功击毁海地号船舷上巨大的明轮,这导致海地号失去动力,有变成活靶子的危险。

    升起风帆,我们不能失去动力,向‘圣马可号’发信号,我们要返航——卡斯帕·林赛以最快的速度下达命令,力求抱住这艘海地海军的旗舰。

    该死的,‘圣马可号’已经跑了——彼得·托尼的声音让卡斯帕·林赛惊恐万分。

    面对实力强大的对手,你不能要求所有人都有钢铁般的意志,更何况一直处于动乱中的海地,这样的国家根本无法让人生出为止献身的念头,逃跑就成了唯一选择。

    话说回来,当海地号中弹的时候,卡斯帕·林赛脑海中唯一的念头也是逃跑,所谓的中弹只是一个借口而已。

    遗憾的是,哈珀号没有给海地号逃走的机会,螺旋桨推进的优势在这一刻显露无疑,哈珀号正在以惊人的速度飞快接近海地号,当距离近到足够让卡斯帕·林赛看清楚哈珀号驾驶室里那位满脸络腮胡子的船长时,哈珀号上的火炮再次开火。

    距离如此之近,卡斯帕·林赛只看到哈珀号炮手放肆的笑容以及刺眼的中指,然后一切就被剧烈的爆炸吞没。

    按说,对于木质轮船来说,燃烧弹似乎是更好更经济的选择,但哈珀号上似乎根本没有装备燃烧弹,即使是距离近到几乎可以引起误伤,暴躁的哈珀号依旧选择了高爆弹。

    剧烈的爆炸将本已陈旧不堪的海地号从中折断,紧接着海地号的残骸以惊人惊讶的速度沉入海底,海地号上的水手们甚至来不及解开被固定在船舷上的救生船,一时间海面上到处是零星的木板和爱好的水手,仿佛世界末日。

    哈珀号并没有为落水水手提供救助的意思,一脸冷酷的鲁宾逊指着惊慌四措逃走的圣马可号要赶尽杀绝,哈珀号拉响汽笛,就像是吹响了冲锋号,飞快的向圣马可号接近。

    好吧,在一望无际的大海上,圣马可号根本没有逃走的可能,所以圣马可号的自私行为就像是面对死神时绝望的挣扎,没有丝毫用处,对于海军来说,圣马可号的行为近似侮辱,只可惜他们领悟这一切太晚。

    两天后,纽约总督岛,李牧终于收到相关战报。

    海地政府对于巴哈马公司的攻击行为非常愤慨,要求巴哈马公司撤出海地角,并赔偿相关损失,而且还要交出相关责任人,否则海地政府绝不罢休。骏马集团法务部主管梅尔维尔·福勒向李牧汇报。

    绝不罢休?那么我们的皮埃尔总统又能做些什么?李牧很好奇,不知道海地政府能做到哪一步。

    大概会把巴哈马公司告到日内瓦国际法庭,或许寻求国际帮助,不过这些方面能获得的支持都极为有限。骏马集团高级顾问尤利西斯·格兰特根本不认为海地政府有绝不罢休的实力。

    国际法庭!

    好吧,李牧原本还以为,海地至少会找个类似国联一样的组织主持公道,哪知道才是国际法庭而已,那就算了,李牧没有站上被告席的爱好。

    相对于二十一世纪,十九世纪的世界仍然是个蛮荒世界,虽然二十一世纪的联合国也只是个摆设,仍然是拳头大了有理,但并不像十九世纪表现的这么**裸,国联要到1914年才会出现,甚至国联的前身各国议会联盟也要到1889年才会出现,目前这个阶段要解决国际纷争,除了真刀真枪干一架,大概就只有《日内瓦公约及《海牙公约中的精神可供借鉴。

    注意,仅仅只是精神而已,《日内瓦公约和《海牙公约对于国家之间的战争并没有丝毫约束力,只对某些战争行为有诸如建议性的条款。

    看,仅仅只是建议而已,采纳或者是不采纳权利并不在《日内瓦公约和《海牙公约。

    至于海地方面可能寻求的国际帮助,这更有点可笑,巴哈马是英联邦的一部分,海地在独立过程中,通过对法裔的屠杀又彻底得罪了法国人,法国人不派军队和巴哈马公司组成联军就算比较宽容了。

    同时得罪了英国人和法国人,要说海地总统也是心大。

    哦,里姆先生,约翰·马歇尔·哈伦先生希望能得到一个和您见面的机会,他现在就在炮台公园的码头上。梅尔维尔·福勒笑容满面,如果海地政府真要告巴哈马公司,那肯定会提高梅尔维尔·福勒在骏马集团中的地位。

    约翰·马歇尔·哈伦,肯塔基人,担任过军人和律师,前任肯塔基州总检察长,据说有可能被海斯任命为最高法院**官,是梅尔维尔·福勒的同行。

    虽然站在炮台公园码头就能看到总督岛,但想要见到李牧并不容易,不管是炮台公园码头还是总督岛码头,都由春田公司提供强大的安保,警卫们甚至配备的重武器,没有获得允许,任何船只都不得接近总督岛500码水域,否则就可能被视为非法入侵,警卫可以直接采取任何措施。

    即使是登上总督岛,在抵达核心区域之前,也要经过无数警卫审视的目光,而且只能沿固定的路线前进,否则也随时有可能被警卫盘查,所以想要见到李牧,先提出申请然后安静等待是唯一方案。

    约翰·哈伦,什么事?李牧很确定,之前没有和约翰··哈伦打过交道。

    梅尔维尔·福勒看了眼手中的战报,眼神有点闪烁。

    哈,里姆,我要去克林顿城堡找詹姆斯去打球,再见——尤利西斯·格兰特马上告辞,给李牧留出足够**的空间。

    哈,总统先生,你是骏马集团的高级顾问,不用回避的。李牧隐约能感觉到,约翰··哈伦是为了什么而来,把尤利西斯·格兰特留下,可以更好地对付律师的那张利嘴。

    很快,在梅尔维尔的陪同下,约翰来到李牧的办公室。

    检察长先生,很高兴见到你,或许我很快就要称你为**官先生,首先我要恭喜你。李牧还是很客气,面对一名未来的**官,李牧要表现出自己成熟的那一面。

    里姆先生,很荣幸见到你。约翰不托大,开场白中规中矩。

    即使是**官,在面对一位有着广泛影响力的富豪时,也要表现出应有的尊重,至于二十一世纪影视作品中常见的正直律师斥责成功商人那一幕,只是艺术的美好加工,实际上根本不存在。

    说说吧,是好消息还是坏消息?李牧好整以暇,梅尔维尔化身侍女为约翰端来咖啡。

    李牧的书房里有太多秘密,除了最近亲近的人以及骏马集团高管,没有人能够进入,家里的仆人虽然多,但一直以来,都是初雪负责打扫李牧的书房,初雪怀孕之后,这个工作就交给了格洛莉娅。

    当然是好消息,骏马集团遵纪守法,是有责任感的良好公民,从来不是法律部门的目标,我这次是带着某人的诚意而来,希望您能给我一个机会,也给某人一个机会。这个姿态够低,也代表着所求甚大。

    或许是处于某方面的顾虑,约翰并没有指名道姓,但这并不妨碍李牧理解,没错,约翰就是代表海地政府来找李牧谈判的,或者说——

    约翰是来求和的。

    说说看——李牧八风不动,等约翰开出条件。




671 不忘初心
    虽然表面上看上去,巴哈马公司和骏马集团并没有从属关系,但只要综合人事资金公司架构等多方面考虑,并不难分析出李牧和巴哈马公司的关系,毕竟就全世界来说,也就骏马集团敢这么玩跨界,而很明显的一个事实,如果背后没有大公司支持,想成立一个类似巴哈马公司这样具有浓厚军事背景的企业并不容易,就算是美国政府也不容易办到。

    这不是夸大事实,事实上就是企业具有比政府更大的自由度,在资金调配人员配置方面,企业和政府相比具有明显优势,比如巴哈马公司,麦克·张只需要对李牧自己负责,哪怕巴哈马公司的经营状况不能令人满意,但只要李牧认为愿景可期,那么麦克·张就安然无忧,政府则不一样,比如海斯,虽然贵为美国总统,但却要向国会负责,只要国会认为海斯的工作不合格,哪怕海斯说的天花乱坠,海斯也无法逃脱下台的命运。

    这是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个最坏的时代,资本具有近乎无敌的魅力,即使是国家,在绝对的资本优势面前也要退避三舍,比如现在的海地政府,哪怕明知道巴哈马公司是无事生非,但依然要百般设法委托约翰来向李牧屈辱求和。

    或许这对于皮埃尔总统来说确实是屈辱,但问题的关键在于,李牧还不一定接受呢——

    首先关于海盗,皮埃尔总统可以代表海地政府保证,绝对没有海盗逃入海地,海地政府可以配合巴哈马公司进行任何形式的调查,但首先要停止巴哈马公司对海地的战争行为——作为一名律师,约翰·哈伦还是很有节操的,完全站在海地政府的立场上说话。

    李牧对此不置可否,继续等待约翰的条件,关于海盗,这原本就是无中生有的无赖行为,其实不仅仅是李牧知道没有海盗逃入海地,海地政府也知道,这就是个开战的借口,事实到底是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巴哈马公司已经占据海地角,正在积极准备向内陆进攻,这让海地政府不得不重视。

    哦,巴哈马公司在占据海地角之后,已经将这个城市的名称再次改回法兰西角,这一举动明显讨好了法国人和英国人,英国人认为这是文明的再次回归,是让加勒比海地区重回平静的前兆,法国人则大唱赞歌,并在国内掀起了一股反对政府的热潮。

    海地的法裔遭到海地黑人屠杀,已经成为法国人心中永远的痛,每一个法国人都希望国家能够为法裔报仇雪恨,但法国政府这方面的表现却让法国人失望,连法国政府都无法办到的事,现在却让一家商业公司办到了,这让法国人心中累积的怒火终于有了释放的渠道。

    法国人和英国人的反应如此剧烈,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要知道海地以前可是法国的殖民地,海地黑人对法裔的屠杀,也是英法两国的殖民者后代第一次遭到屠杀对待,这让英国人和法国人发自内心的感到恐惧,如果全世界的殖民地都这样对待殖民者后裔,那对于法国人和英国人来说就是世界末日。

    看看英国和法国本土的大小吧,如果失去了殖民地,这两个国家什么都不是。

    ——对于此前战争中巴哈马公司遭到的损失,海地政府可以酌情赔偿,但赔偿的数目要由第三方组成的观察团来确定,关于观察团的组成,我们还要商量——约翰·哈伦终于说到关键部分,但还是玩了个花招,这让李牧感到不耐。

    看来我们的皮埃尔总统还没有认清形势,难道巴哈马公司的火炮给皮埃尔总统留下的印象还不够深刻?这没关系,再过一段时间,相信皮埃尔总统就会开出合理的条件。李牧不看约翰,乐呵呵的和尤利西斯·格兰特聊天。

    呵呵,总有人不识时务,这很正常,里姆,我要给你讲一个故事——尤利西斯·格兰特不管约翰·哈伦越来越难看的脸色,自顾自讲起自己的故事:南北战争时期,在我和威廉(威廉·特库赛·谢尔曼)奉命组建田纳西方面军之后,我们奉命进攻维克斯堡,维克斯堡位于密西西比河中游,控制着整条密西西比河,罗伯特命令彭贝尔死守维克斯堡,战斗整整持续了七个月,最后的结果我们都知道,我们获得了最后的胜利,彭贝尔无条件投降,这也成为南北战争最重要的一个转折点,在战争中,彭贝尔曾要求停火,让平民离开战场,我拒绝了这个要求,很多人因此说我冷酷无情,但我要说的是,战争从来没有感情存在的空间,让维克斯堡的平民离开城市,那就减轻了守军的负担,增加了我们的难度,或许让平民离开确实彰显了我们的人道主义精神,但那是对我方战士的不负责任,所以里姆,想想你最初的目标,不要受到干扰。

    在维克斯堡战役中,有3到4千名市民由于围困造成的饥饿和炮击而死亡,其中大部分都是妇女和儿童,格兰特在1863年7月攻下了这个战略位置极为关键的城市,从而得以彻底控制了密西西比河流域,进而开始威胁南方的后方地区。

    说维克斯堡是南北战争的转折点并不为过,这也是尤利西斯·格兰特军人生涯中最重要的一场战役,尤利西斯·格兰特赢得了最终的胜利,继而顺利登上总统宝座,走上人生巅峰,至于南军的罗伯特·李和彭贝尔,他们已经消失在历史长河中,将来只会在特殊的时间节点,才会有人提起他们的名字。

    总统先生,你该知道我有多么喜欢聆听你的过往,真想出生在那个年代,那样我就可以和你并肩作战。李牧这个马屁拍的尤利西斯·格兰特极为舒心,这倒不全是奉承,不管尤利西斯·格兰特是不是个好总统,作为军人,尤利西斯·格兰特取得的成就需要李牧仰望。

    哈哈哈哈,如果你出生在那个年代,你会取得比我更大的成就,说不定我们可以提前两年结束战争。尤利西斯·格兰特哈哈大笑,和李牧互相吹捧。

    也不全是吹捧,如果骏马集团诞生于南北战争时期,那么说不定还真的可以加快战争进程,想象那种场景吧,如果当时的北军装备了速射机枪和速射炮,尤利西斯·格兰特要攻下维克斯堡肯定不需要七个月。

    里姆先生,格兰特先生,我们正在讨论的难道不是海地吗?面对彼此吹捧的两个人,约翰·哈伦实在是很无奈。

1...371372373374375...511
猜你喜欢